天下太平之根本
(印光大師遺教摘錄之二——家庭教育)
印光大師著
欣厭居士敬輯
修淨居士敬錄
引言
余輯印光大師文妙辟程朱語竟。複從事于家庭教育者,蓋拯世亂之方,厥惟斯二辟程朱文,治之于已然,勉夫上根人也。若夫叁根普被,戒之于未然,則幼須資家庭訓誨,長則自趨良善,免入邪途。否則幼無善教,長陷非類,小之遺害家庭,大則流毒社會。故知靖亂之術,辟程朱爲要,而家庭教育尤更要也。于是複彙錄之。有文同者而不刪削。企閱者受反複勸勖之益,識老人悲願之無涯焉。至其有關世道人心,爲治平之本,法戒若何,臨文自見,此不贅言。所願人人禀家庭善教,國國無兵革紛擾,風雨調順,品類安樂,禮讓興行,世界大同。是則老人爲文之至意,亦余摘錄者之所禱祝也。
歲次乙酉阿彌陀佛誕日心依弟子欣厭謹志于上方山之四色華室
附言
余輯斯錄,略爲次第,自首篇至求子叁要,共十九篇,爲總論。自人未有不願生好兒女者下,共四十篇,爲分論。分論中先二十二篇明教子女之要,次四篇明教子之要,後十四篇明教女之要。而文皆前後互應,未可以所分爲定論也。故不標題,惟于起止處明之耳。
家庭教育
總論
【首篇】世亂極矣,人各望治,不知其本,望亦徒勞,其本所在,及宜知之。家庭母教,乃是賢才蔚起,天下太平之根本。不于此講求,治何可得乎。母教第一是胎教,胎教乃教于秉質之初。凡女人受孕之後,務必居心動念行事,唯誠唯謹,一舉一動,不失于正。尤宜永斷腥葷,日常念佛,令胎兒禀受母之正氣,則其生時,必安樂無苦。所生兒女,必相貌端嚴,性情慈善,天資聰明。
及至初開知識,即爲彼說做人之道。如: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及叁世因果之罪福、六道輪回之轉變。俾彼心中常常有所恐怖,有所懻慕。再另念佛、念觀音,以其增福、增壽、免災、免難。不許說謊話、說是非、打人、罵人。不許遭踐字紙、遭踐五谷、遭踐一切東西。不許亂吃食物;不許與同裏群兒聚戲。稍長,即令熟讀太上感應篇、文昌陰骘文、關帝覺世經,俾知有所師法,有所禁戒。一一爲其略說大意,以爲後來讀書受益之前導。
幼時如是,愈讀書愈賢善,不患不到聖賢地位,光宗耀祖也。否則任性憍慣,養成敗類,縱有天姿,亦不知讀書爲學聖賢,則讀的書愈多愈壞。古今大奸大惡之人,皆是有好天資大作用之人。只因伊父母先生,均不知教學聖賢,躬行實踐。教令學文字,爲應世謀利祿之據,其智識之下劣,已到極底。以馴至于演出廢經、廢倫、爭城、爭地、互相殘殺之惡劇。此種禍亂,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縱無大惡,而壞亂世道人心之罪,當與彼子弟同受惡報于永劫矣。
吾故曰:「教子爲天下太平之根本,而教女尤要。」以人之幼時,專賴母教。父不能常在家內,母則常不離子。母若賢慧,則所言所行,皆足爲法。見聞已熟,心中已有成規,再加以常常訓誨,則習已成性。如镕金鑄器,模型若好,器決不會不好,以故教女比教子尤爲緊要也。以賢母由賢女而來,若無賢女,何由而有賢母?無賢母,又何由而得賢子女哉?此種極平常之道理,人人皆能爲之。
所痛惜者,絕少提倡之人,俾爲母者,唯知溺愛,爲父者亦無善教。及至入塾讀書,爲師者,亦由幼時未聞此義,故亦絕不知讀書爲學聖賢,不教生徒躬行實踐聖賢之道。但只學其文字,以爲謀利祿計。而不知學聖賢有莫大之利益,自己與子孫,生生世世,受用不盡。謀利祿,謀之善,不過現生得小富貴而已謀之不善,現生身敗名裂,子夭孫絕者,比比皆是。
人與天地共稱叁才者,以有以先覺覺後覺,繼往聖,開來學之功能,故得此尊稱。若不以學聖學賢爲事,則是行肉走屍,唯知飲食男女之樂,則與禽獸何異?人之一字,尚是冒名,況與天地共稱叁才乎?然人性本善,人皆可以爲堯舜;人皆可以作佛。而不能爲堯舜,不能作佛者,只有性德,無有克己複禮,閑邪存誠,及修戒定慧,斷貪嗔癡之修德耳!此之修德,最初由賢父母師長而啓發之,繼則自己孜孜矻矻,努力修持。雖未能即到堯舜與佛之地位,其去下愚之人,日在人欲中埋沒者,已天淵懸殊矣。書雲:「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經雲:「迷則佛即衆生;悟則衆生即佛」。幸其爲堯舜、作佛之機在我,有血性漢子,豈肯以此性德,任人欲所锢蔽,永爲沈淪苦海之下愚衆生乎?願世之爲父母、爲師長、爲兒女生徒者,各各勉之,則吾國幸甚!全球幸甚!(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家庭教育爲天下太平之根本發隱)
※ ※ ※ ※ ※
【二】光常曰:「因果者,釋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之大權也。」當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報應,雖佛、菩薩、聖賢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又曰:「善教兒女,爲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賢人,由于世少賢女,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則其夫其子女之不賢者,蓋亦鮮矣!披學堂提倡男女平權,直是不知世務。須知男有男之權,女有女之權。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職,其權極大。不于此講究,令女子參政等爲平權,直是不識皂白者之亂統也。(正編與聶雲臺書)
※ ※ ※ ※ ※
【叁】天地以陰陽二氣,化生萬物。聖人以男女正位,(正位者:素位而行,敦倫盡分之謂也),建立倫紀。天地之大,人莫能名,而人生其間,蕞爾七尺。其與天地並立爲叁,稱爲叁才者:以其能敦倫盡分,繼往開來,參贊化育,不致天地徒有生物之功,此所以人爲萬物之靈,而獨得至極尊貴之名稱也。傥不本道義,唯以飲食男女之欲是騁,則與禽獸何擇焉?近來世道人心,陷溺已極。一班無知之民,被外界邪說之所蠱惑,競倡廢經廢倫,直欲使舉世之人,與禽獸了無有異而後已。其禍之烈,可謂極矣。推原其故,皆由家庭失教,並不知因果報應之所致也。使其人自受生以來,日受賢父母之善教。並知禍福吉凶,自爲影響,不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即以勢脅之,令從彼邪說,否則必死,亦當以得盡倫而死爲幸,決不致畏死而苟從也。「天下不治,匹夫有責」,天下治亂之本,在于匹夫匹婦之能盡倫盡分與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婦之天職,非獨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資于母者獨多。居胎間禀其氣,幼時則習其儀。其母果賢,所生兒女,斷不至于不肖。譬如镕金鑄器,視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豈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國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則不數十年,賢人蔚起。人心既轉,天心自順,時和年豐,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風,庶可見于今日。是以憂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報應,及家庭教育,爲挽回世道人心之據。(續編石印閨範序)
※ ※ ※ ※ ※
【四】今世道人心之病深矣,若只逐事而勸谕之。雖亦可以收移風易俗之效,固不如從根本上致力爲得也。所言從根本致力者,即提倡家庭教育,提倡因果報應。俾一切人,各知爲人之道,各盡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仆忠。果能人各如是,則家門興盛,子孫賢善矣。又須凜福善禍淫,善惡殃慶之說。以之自修,複以之教家人,則家人優入于聖賢之域而不自知。故孔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語非特爲有爵位者言,匹夫匹婦,同一責任。古人所謂:「天下不治,匹夫有責」者,以天下人材,必從家庭中出。家庭有善教,自然子女皆賢善。家庭無善教,子女之有天姿者,習爲狂妄,無天姿者,狎于頑惡,二者皆爲國家社會之蠹。是知家庭教育,乃治國平天下之根本。而因果報應,爲輔助教育之要道。自孩提以至白首,自一己以至社會,自爲人以至爲聖賢,自修身以至平天下,均須依之而得成就。實爲世出世間聖人,平治天下,度脫衆生,成始成終之大權。標本同治,凡聖共遵之大法也。(續編勸世白話文發隱序)
※ ※ ※ ※ ※
【五】吾常曰:「治國平天下之權,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曰:「教子爲治平之本,而教女更爲切要。」蓋以世少賢人,由于世少賢母。有賢女,則有賢妻賢母矣。有賢妻賢母。而其夫與子之不爲賢人者,蓋亦鮮矣。其有欲挽世道而正人心者,當致力于此焉。(正編李母黃太夫人墓志銘)
※ ※ ※ ※ ※
【六】家庭教育、因果報應,乃現今挽救世道人心之至極要務。若不從此著手,則凡所措置,皆屬枝末,皆可僞爲。唯從小便教以敦倫盡分之道、因果報應之理,則習與性成,及長而不爲賢人者,無是理也。語雲:「天下與亡,匹夫有責!」,匹夫身賤名劣,何得有此責任?須知國家天下,由一人一家而積成。彼有權力者,同室操戈,無權力者,聚黨劫掠,與夫蕩檢踰閑,作奸犯法,只圖暫時之僥幸,不顧後來之禍福者,皆由從小未受賢父母之善教,不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作善者其家必昌,殁而神超善道,作惡者其家必亡,殁而神墮惡道之所致也。使知聲和則響順,形直影端,種瓜則得瓜,種豆則得豆,既造如是因,必感如是果。決不至爲求自己安富尊榮,至令殺人盈城盈野,以及國運危岌,民不聊生也。(中略)光因將挽救人心之要,爲之點出,俾舉世之人,同注重于家庭教育,與因果報應。而家庭教育,母教最要。使賢母從兒女小時,以身率其敦倫盡分之事,又日爲宣說因果報應之理,其兒女決定皆成賢人,又何有越理犯分,傷天損德等行爲乎?所願匹夫匹婦,各任其責,庶可賢人傑出而匪徒革心,禮教興行而天下太平矣!明理達人,當不以吾言爲謬妄也。(正編教誨淺說序)
※ ※ ※ ※ ※
【七】今欲返亂爲治,若不極力提倡家庭教育,則無從下手。而家庭教育,最初當以敦倫盡分,閑邪…
《天下太平之根本(印光大師遺教摘錄之二 家庭教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