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願望,也是格魯派的當務之急。早在1643年3月,格魯派決策人物之一的林麥夏仲就提出應在拉薩的布達拉山修建一座紅色和白色相間的規模巨大的城堡,將格魯派的色拉寺和哲蚌寺連成一線,使格魯派在拉薩的防禦穩固可靠。對此五世達賴喇嘛表示極大的贊同,並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布達拉宮從1645年4月破土動工後,固始汗、五世達賴喇嘛、索南饒丹等人始終關注著工程的進程,到1649年底建成白宮部分。布達拉宮的興建,動用了全西藏各地的人力、物力,顯示了新成立的甘丹頗章政權在西藏的權威。同時格魯派強調布達拉宮繼承了吐蕃王朝在拉薩紅山上興建的宮殿,有意安排在工程動工時由固始汗的王妃將流落到青海的據稱是松贊幹布的本尊神像的世自在觀音像洛格夏拉像送回布達拉宮供奉,同時維修了山上塑有松贊幹布、文成公主和赤尊公主像的法王洞,以松贊幹布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和曆輩達賴喇嘛是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共同性,將宮殿所在的紅山命名爲布達拉山,將宮殿命名爲布達拉宮,以顯示甘丹頗章政權繼承了吐蕃王朝的宗教和文化傳統,使布達拉宮成爲甘丹頗章政權的中心和精神象征。不過固始汗由于指揮軍事行動和蒙古的遊牧傳統生活方式,並沒有經常在布達拉宮居住,這使得布達拉宮建成後實際上成爲了達賴喇嘛的住所,達賴喇嘛的侍從機構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南傑紮倉也設在布達拉宮。在五世達賴喇嘛去世後,曆輩達賴喇嘛的靈塔也建在布達拉宮。經過格魯派多年的經營和努力,使得布達拉宮和和碩特汗王的聯系比達賴喇嘛要松散得多,達賴喇嘛和布達拉宮一起成爲藏區和蒙古各地格魯派信徒崇拜和朝禮的中心。
叁、爲鞏固統治而進行的鬥爭
(一)對噶舉派反抗勢力(工布叛軍等)的軍事鎮壓
第悉藏巴政權被蒙藏聯軍消滅後,引起了一直在該政權的支持和保護之下的噶瑪噶舉派和一些地方貴族等格魯派反對勢力的極大恐慌。他們乘固始汗立足未穩,格魯派政權尚未鞏固之機,在後藏和工布等地舉兵反抗。爲首的是噶瑪噶舉派除黑、紅帽兩系活佛之外勢力最大的噶爾巴師徒。“噶爾巴”原是康區類烏齊一帶的一個家族名,有記載稱曾經控製帕竹政權的實權的仁蚌巴就出自這個家族。該家族曆史上一直和噶瑪噶舉派關系密切。1642年6月間,當第悉藏巴在固始汗和格魯派的強大攻勢下敗局已定時,噶爾巴師徒爲了保存噶瑪噶舉派的實力,向五世達賴喇嘛請求“給予一份保持噶舉派地位權利的蓋印文書”。當時五世達賴喇嘛正在計劃戰後如何收複以前被噶瑪噶舉派占據的寺院、莊園等,在征求了固始汗的意見後,沒有答應噶爾巴的請求。此舉深深激怒了噶爾巴,爲日後的叛亂埋下了伏筆。
1643年上半年,噶爾巴師徒以洛紮(今山南地區洛紮縣)爲大本營,分別在工布地區的桑日(今山南地區桑日縣)、沃卡(今山南地區桑日縣沃卡鄉)和後藏的仁布(今江孜地區仁布縣)、江孜(今江孜地區江孜縣)、白朗(今江孜地區白朗縣)、南木林(今日喀則地區南木林縣)等地舉兵,對拉薩形成了扇形包圍圈,嚴重威脅到固始汗和格魯派的統治。
這次反叛開始不久,後藏的形勢就已經岌岌可危。南木林宗最先失守。在仁蚌的曲貝也拱手讓出了仁蚌宗。離日喀則較近的白朗宗也被叛軍包圍,以達那沃蘭巴爲首的叛軍在日喀則周圍騷擾,對四世班禅構成嚴重威脅。索南饒丹委任管理江孜宗的囊索諾爾布放棄了宗城,倉皇逃命。後藏所有的地方幾乎都被叛軍控製。在工布地方,以工布噶悉的主帥雪喀瓦爲首的居巴、普、孜、蘇等反對格魯派的地方首領組成的8000多叛軍也展開了大規模的騷亂。面對這樣的嚴重局面,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不得不改變原來只推翻第悉藏巴的統治,對其支持者一般不予追究的初衷,下決心徹底打擊噶瑪噶舉派及其支持者。首先,固始汗看到囚禁中的第悉藏巴仍然對格魯派構成威脅,還有可能死灰複燃,于是下令把第悉藏巴用牛皮包裹,抛入拉薩河,以絕後患。對于戰爭,經過商議後,固始汗和五世達賴喇嘛作了如下部署:由固始汗率軍經墨竹工卡、沃卡、達布一線消滅工布的叛軍;喀爾喀蒙古達顔諾延的300騎兵和固始汗的大王妃所屬的蒙古兵在孜重木會合,開往後藏平叛。兩地戰事進展十分順利,後藏的叛軍在蒙古兵的打擊下也土崩瓦解。此後,工布地方又陸續發生了一些小規模的叛亂,但都已成強弩之末,很快被鎮壓下去了。固始汗的軍隊准備乘勝追擊,直搗噶爾巴的大本營。噶爾巴兵敗後自知不能在洛紮立足,他一方面派達垅夏仲出面調停,一方面設計逃脫,跑到康區去了。受這次反叛的牽連,楚布寺的黑帽系活佛卻英多吉也離開西藏,逃往雲南麗江。取得這次平息反叛的勝利,固始汗和格魯派在西藏的聯合統治才真正確立起來。
(二)固始汗去世後的汗位之爭以及與不丹的戰爭
在解除外部敵對勢力的威脅之後,和其他的封建政權一樣,甘丹頗章政權也遇到了內部的權力之爭。1654年6月,固始汗在同五世達賴喇嘛巡視前後藏的途中突然患病。當年藏曆十二月八日,這位“持教法王”在拉薩的噶丹康薩去世,享年73歲。固始汗1642年領兵進藏時已經61歲,他在西藏統治了12年,成爲甘丹頗章政權建立和鞏固的關鍵人物,他的去世引起了甘丹頗章政權的首次振蕩。
隨著固始汗的去世,和碩特部汗王的繼立問題遂成爲格魯派政權上層和固始汗的後代關注的焦點。由于缺乏史料,我們還不清楚固始汗生前是否就汗位的繼立立有遺囑。但從《五世達賴喇嘛傳》的記載看,在1652年五世達賴喇嘛進京朝觐期間,固始汗已經有將長子巴圖爾臺吉(即後來的達延汗)召至西藏,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的打算。不過後來“丹津法王(固始汗)一改初衷,說長子巴圖爾臺吉宜留居魯特部”,而且將此事交給正行進在青海的五世達賴喇嘛處理。五世達賴喇嘛立即派索南旺傑兼程七晝夜趕往青海和碩特部的駐地通知巴圖爾臺吉留在青海。從這件事看,固始汗在晚年確實有過讓長子巴圖爾臺吉繼承汗位的打算,並且五世達賴喇嘛也參與其中。
由于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以及固始汗諸子之間的矛盾,在固始汗去世後的近4年內,和碩特汗王的汗位一直虛位,表面上當時是由固始汗的長子達延汗和第六子多爾濟聯合主持西藏的政務,實際上一些重大事務已經開始由五世達賴喇嘛定奪。如在固始汗去世後不久,五世達賴喇嘛就決定將青海和碩特部劃分爲左右兩翼,並派哲蚌寺的堪蘇霍爾·阿旺赤列倫珠到青海去召集諸臺吉商議此事。當時固始汗的第七子額爾德尼岱青和第八子衮布爲劃分牧地發生糾紛,多爾濟提出要按自己的想法劃分時,五世達賴喇嘛將他召至哲蚌寺“鄭重勸說”,最終還是多爾濟服從了五世達賴喇嘛的決定。
1657年底,在五世達賴喇嘛的努力下,終于確定由達延汗繼任和碩特部汗王。1658年正月初五,在五世達賴喇嘛的主持下,舉行了達延汗的即位典禮,並贈給達延汗“丹增多吉傑布”的名號(1660年五世達賴喇嘛又贈名號爲“丹增達顔傑波”)。爲了在固始汗諸子之間取得平衡,當年的十一月,五世達賴喇嘛贈給固始汗第六子多爾濟“達賴洪臺吉”的名號,贈給他衣冠、弓箭囊、寶劍等物。
在固始汗去世不久,格魯派占統治地位的西藏地方與主巴噶舉派占統治地位的不丹從1642年格魯派推翻第悉藏巴政權以來就一直存在的矛盾更加激化,西藏方面經過商討後決定派出蒙藏聯軍對不丹作戰。聯軍由固始汗的兒子達賴巴圖爾臺吉和瑪久臺吉統率,第巴索南饒丹及其屬下囊索諾爾布等人或者隨軍行動,或者在後藏負責後勤供應。一開始蒙藏聯軍取得節節勝利,1656年7月攻入門域的本塘地方(在不丹東部)。不久因爲蒙藏聯軍不適應南方炎熱的氣候,以及第巴索南饒丹患重病返回拉薩後,後勤供應方面出現了問題,蒙藏聯軍陷入不利的境地。在本塘地方堅持一段時間以後,瑪久臺吉在軍中病死,軍事上出現膠著狀態,格魯派中有許多人主張將軍隊撤回。于是由薩迦派的首領爲首的一些後藏僧俗人士共同出面調停,交戰雙方達成了停戰協議,蒙藏聯軍撤離了不丹。和不丹的戰爭是固始汗進兵西藏以來和碩特蒙古軍第一次遭到重大損失並且未能取得勝利的戰爭,和碩特蒙古的軍事威望在人們的心中開始下降。
(叁)平息囊索諾爾布之亂
1658年3月,達延汗繼任和碩特部汗王剛兩個月,甘丹頗章政權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第巴索南饒丹就因病去世。隨著格魯派政權中兩位實權人物(固始汗和索南饒丹)的相繼去世,西藏的政局進一步發生了微秒的變化。
五世達賴喇嘛感到把行政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的時機已經到來,開始設法掌握任命第巴的權力。他首先利用達延汗威望還不足以立即任命第巴的繼承人的機會,說服達延汗兄弟同意對第巴索南饒丹之死匿喪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中,五世達賴喇嘛多次和他們就第巴一職的人選和由誰來任命等問題進行密商。達延汗本來有自己的繼任第巴職務人選的考慮,但是各方的意見不一,使得他猶豫不決,加上他本身對行政事務並不太熱衷,所以只好聽從五世達賴喇嘛的意見,使得五世達賴喇嘛得以順利實現人事任免權方面的改變。
《五世達賴喇嘛傳》的記載隱約地透露出,當時在格魯派內部對第巴的繼任人選有重大的分歧。五世達賴喇嘛及其身邊的人員希望赤列嘉措繼任第巴,第巴索南饒丹的一個親戚囊索諾爾布②也是許多人認爲的合適人選。五世達賴喇嘛自己和赤列嘉措的關系密切。赤列嘉措出身于拉薩色拉寺附近的娘真村的仲麥巴家族,幼年時在哲蚌寺出家,五世達賴喇嘛坐床後,他一直是五世達賴喇嘛身邊的隨從人員。1629年五世達賴喇嘛13歲時就曾經到仲麥巴家中做客,受到熱情接待,以後他還多次到過仲麥巴家裏。因此青…
《固始汗和格魯派在西藏統治的建立和鞏固(陳慶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