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觀無量壽經疏》論吉藏的淨土思想(戒光)▪P3

  ..續本文上一頁、無量壽經疏

  

一卷

  

  

  

  

  

  

  20、觀無量壽經疏

  

一卷

  

  

  

  

  

  21、法華經科文

  

一卷(佚)

  

  

  

  

  

  22、仁王略疏

  

一卷(佚)

  

  

  

  

  

  23、觀音經贊

  

一卷(佚)

  

  

  

  

  

  24、盂蘭盆經略

  

一卷(佚)

  

  

  

  

  

  25、淨飯王經疏

  

一卷(佚)

  

  

  

  

  

  26、入楞伽義心

  

一卷(佚)

  

  

  

  

  

  

  四、吉藏的淨土思想

  吉藏是叁論宗的集大成者,在從他的論著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當時佛教各各學派的思想都有一定的涉及與研究。如天臺學的《法華經》,涅槃學的《涅槃經》等。就是對于當時在長安比較盛行的淨土學,也有一定的研究,並對其作了注疏。其注疏有二,一是對《無量壽經》的注疏,名爲《無量壽經疏》;二是對《觀無量壽佛經》的注疏,稱爲《觀無量壽佛經疏》。其中,《無量壽經疏》,只是對《無量壽經》作了簡單的文字解釋;而《觀無量壽佛經疏》則不同于《無量壽經疏》那樣,只是文字解釋,而是更深一步以中觀不二的思想诠釋無量壽佛國淨土的淨佛國土。其在序文中言:

  夫法身虛玄,非名相之形。淨刹妙遠,絕淨穢之域。至妙之門,非百是所是,亦非百非所非。真虛之道,非有心之所托,亦非無心之所會。非能非所,是穢亦淨。以不二而二,有本迹之稱,存淨穢之教,此是隨緣之意應物之門。緣既有多種,教亦恒沙莫算。身複非一,土亦有勝劣不同。或現穢質,令生厭心;或示淨處,使修勝善。是以思惟夫人遇此惡緣,厭累苦之世,欣勝樂之地。由是佛現金臺,示十方界淨妙之國,令此今緣,撰取所樂。夫人情感安養極樂,如來廣說正淨土依正勝果,正業妙因,故此經以不二爲體。[22]

  從以上的序文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吉藏所著的《觀無量壽佛經疏》是以中觀的不二法爲體,闡述西方極樂淨土的淨佛國土。以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方面闡述吉藏對淨土的看法:一、論淨土阿彌陀佛之身;二、論淨土阿彌陀佛之壽量;叁、論阿彌陀佛之國土;四、論阿彌陀佛之依正莊嚴;五、論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因緣。

  (一)論淨土阿彌陀佛之身

  佛有叁身,所謂法、報、化叁身。《金光明經》言:“一切如來有叁種身,菩薩摩诃薩皆應當知。何者爲叁?一者、化身,二者、應身,叁者、法身。”[23]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言:“佛有叁種:一者、法身佛,二者、報佛,叁者、化佛。”[24] 吉藏針對佛有叁身,而提出從差別、無差別與說法、不說法兩個方面論斷阿彌陀佛之身的問題。首先,從說法與不說法方面言:

  若論法佛本無相,何說不說?修成佛無聲,亦無說義;應化不真,複無說法。而複得言,叁佛說法。以不聲聲,是法佛說。何者不聲聲?是法佛說不聲即是。法佛豈有音聲之外,別有法佛?故音聲即不音聲,不音聲者即音聲,故法佛說。修成佛說者,應化色聲是修成佛用,故雲說。化佛說者,化是音聲,有诠辨之用,故雲化佛說。[25]

  這裏所提到的法佛則是指法身佛,修成佛則指報身佛,應化佛指應身佛。在這裏,吉藏提出如果不說的方面講,法身佛本來無相,就不應該有說與不說的說法;而修成的報身佛無聲,則沒有說的意思;應化而成的化身佛,本來就不是真實的,就更沒有說法的意義。但也可以說叁身都有說法。所謂以法身佛以無聲之聲而演說佛法,即法身佛與音聲不二;而報身佛說法則以發生在化身佛上的功用稱爲說法;化身佛化導衆生以音聲,有诠明辯析的作用,可以稱爲化身佛說法。

  從差別與無差別方面言,則有不說之理,如吉藏所言:

  開避無差別、差別論之。法修二佛,一往不說。何者?二佛非色聲之相,故雲不說。[26]

  從差別與無差別方面說,法身佛與報身佛,均無說法。以二佛沒有色相與聲相,所以無說。那麼,從中就這樣的一個問題,西方的阿彌陀佛是以何身說法呢?吉藏依據前面所說的叁佛說與不說爲根據,提出阿彌陀佛通叁佛的說法。其言:

  以無量壽通叁佛。何者?法佛非彼此邊量可度,故強名無量。修成佛壽量同虛空,故雲無量壽。應佛無量者,若通論門,衆生無量,垂迹何盡。如《大經》[27]十叁願雲:雲何舍慈悲,永入于涅槃?別論彌陀者,廣大願造土。壽長遠,叁乘凡夫不能測量,故雲無量。[28]

  依據吉藏的解釋,無量壽的阿彌陀佛以法身無處不在,並非彼此間的邊量可以測度,所以強名爲無量。而修成的報身佛壽量同于虛空,也就無量壽了。而應化身的阿彌陀佛從通別兩方面論,同樣是無量。依據以上的說法,阿彌陀佛的叁身皆是無量。即是吉藏所言的“身複非一”叁身無量。

  (二)論淨土阿彌陀佛之壽量

  阿彌陀佛,漢譯爲無量光或無量壽。從字面的意思上講,阿彌陀佛的壽量是無量的。而依據佛經的記載,阿彌陀佛是有量壽的。如《觀世音菩薩授記經》記載:

  佛言:善男子!阿彌陀佛壽命無量百千億劫,當有終極。善男子!當來廣遠不可計劫,阿彌陀佛當般涅槃,般涅槃後……過中夜分明相出時,觀世音菩薩于七寶菩提樹下,結加趺坐,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29]

  既然阿彌陀佛是有壽量的,那麼爲什麼稱無量壽呢?關于這個問題,吉藏在《觀無量壽經疏》中,提出以四句的方式诠釋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義。所謂:一、壽無量稱無量壽;二、壽有量稱有量壽;叁、壽無量而稱量;四、壽有量稱無量壽。對此,他還做了詳細的解釋,如下:

  二句可解如前。壽實無量,依實爲名,故壽無量,名無量壽;二者、如來應身壽有量,依實稱有量,故壽有量,名有量也。言壽無量名有量者,如《金光明》及《法華》。《金光明》雲:虛空分齊,尚可盡邊。無有能知,釋尊壽命。此壽命無量,而雲《壽量品》。法華亦爾。始不見其邊,終不見其際。如肇師所明:隨之不得其蹤,迎之罔眺其首。故經雲:是阿逸多不知壽量始終,而雲《壽量品》。故壽無量,而稱有量也。壽有量而稱無量者,即是此經。外國雲阿彌陀,此雲無量壽。然佛壽實有量。此佛壽半閻浮提微塵數劫滅度,觀音補處。觀音滅度後勢至補處,故壽有量,而稱無量壽也。[30]

  吉藏從實相的法身角度上解釋阿彌陀佛的壽量實是無量,也就是前面所言:“法佛非彼此邊量可度,故強名無量。”而如來的應化之身則是有壽量的。而所謂壽無量名有量,則引《金光明經》與《法華經》的內容作爲論證。壽有量而稱無量壽,是因爲佛壽半閻浮提微塵數劫,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所以稱爲無量壽。…

《從《觀無量壽經疏》論吉藏的淨土思想(戒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