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教的現代價值略探(正澄)

  淨土教的現代價值略探   

  內容提要: 任何浩博淵深的思想理論、巧妙精致的邏輯思辨都是要爲現實服務的,沒有現實人的需要就沒有一切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佛教以其深邃的哲理、豐富的文化內涵、無所不至的人倫大愛和淨化超脫的意境,在當代社會以它獨特的魅力和影響,吸引了營營碌碌的茫茫蒼生。唐代以降,影響面最大的當數淨土教。“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盛況,正說明了淨土教在我國民間的普及性及對社會的影響力。淨土教以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莊嚴、阿彌陀佛的宏願悲心以及“功高易進”的修行法門,深深地融合到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與處世心態中。在中國佛教各大派別中 , 淨土教“最富有宗教精神 , 最能體現宗教情懷和理想”。 [1] 因爲淨土教的彌陀信仰,“不僅具有宗教哲學上所稱的超越力量和理想世界,同時具有簡易的實踐方法和人類最高超的悲願觀念”。 [2] 淨土教所表現的宗教性,正是它具普遍性的要求,也同時可以看出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假若我們基本認同上述觀點 , 我們就有進一步地思索和認識淨土教這一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文化的現代價值與作用的必要。本文則試圖在這方面作一點有益的嘗試和抛磚引玉的初步工作。文中從普遍價值和特殊價值兩個方面予以展開,分別就淨土教與現代社會的倫理道德、科技發展、政治經濟、環境保護、教育理念、臨終關懷、和平對話以及在佛教信仰中特殊優越的地位等等層面的作用和意義作了簡要論述,以期揭示淨土在現代社會的存在價值。

  關鍵詞: 淨土教 現代社會 阿彌陀佛 念佛 價值 簡易 殊勝

  作者 正澄,中國佛學院九九級本科畢業生。

  

  一、引 言

  在世界總人口中,有叁分之二以上的人信仰宗教。從世界宗教及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源自古印度的佛教曾經極大地影響並規定了包括中國、朝鮮、日本等在內的整個東方文化的思想內涵及其發展進程,使佛教成爲世界最有影響的叁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也因此而成爲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世界文化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而在衆多的佛教教派中,其他教派或昙花一現,或影響不大,而唯淨土教等極少數派別,曆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飽受數次的法難而盛行不衰。如陳揚炯先生所雲:

  普及于佛門,深入民間以至明清時期形成“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局

  面,成爲中國民衆的宗教砥柱。其影響之大,爲任何一種宗教所望塵莫及。 [3]

  他又說:

  至明清之時,可以說已是淨土一家之天下。 [4]

  這種有趣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作爲佛弟子的人們的關注。淨土教爲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古老的淨土教在科技輝煌、物質豐富的現代社會存在的價值何在?正確回答這些問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和弘揚淨土法門。由于修學淺薄,偏見和錯漏之處一定不少,祈諸師長道友不吝賜教。

  (一)“淨土教”的概念 要探討淨土教的問題,首先得明白什麼是淨土教。淨土,梵語 ksetkra ,譯爲刹,就是清淨世界。淨土全稱清淨土、清淨國土、清淨佛刹,又稱淨刹、淨界、淨方、淨域、淨世界、淨妙土、妙土等等。淨土在佛教典籍中有許多描述,它是非常美妙、殊勝、快樂、幸福,脫離了一切惡行、煩惱、垢染和苦難的處所。淨土是相對于濁土而言的。佛陀在經中把我們所在的娑婆世界稱爲五濁惡世: [5] 劫濁(隨時間的轉移變化會災害不斷),見濁(知見上的愚昧,略說有身見、邊見、邪見、戒禁取見、見取見五種),煩惱濁(煩惱衆多,燥動不安),衆生濁(凡夫的五蘊報體,爲衆苦之本),命濁(息、暖、識等所成命根,刹那變化無常),是汙濁之土;而淨土則是遠離垢染、純屬清淨、無有痛苦煩惱、妙樂充滿,依報正報莊嚴美妙的世界。根據佛陀在諸大乘經典中的指示,有西方彌陀淨土、東方藥師淨土、兜率淨土、毗盧遮那佛的華藏淨土以及唯心淨土等等。本文的探討,則限定在彌陀淨土的範圍之內。教,教育、教誨、教法。淨土教,這裏特指圍繞《無量壽經》(敘述了阿彌陀佛因位願行和果位功德,側重說明了往生之因緣),《觀無量壽佛經》(指示修十六觀等往生淨土的行業,側重說明了觀想念佛與往生品位),《阿彌陀經》(明淨土莊嚴和持名念佛的利益,側重說明了持名念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講述的是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世界,目的在于導人起信),《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說一門深入,都攝六根,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目的是開示方法),《往生論》(講解五念門)等五經一論而說明念佛修行、往生極樂世界的教法和行門。

  爲什麼稱作淨土教,而不叫作淨土宗呢?因爲嚴格地說來,淨土法門不能稱爲宗,若強名曰“宗”,也只是學派意義的“寓宗”,它始終沒有形成和建立起自己的法嗣傳承製度。 [6] 太虛大師曾說過:

  律爲叁乘共基,淨爲叁乘共庇 。 [7]

  印順法師在其《淨土新論》中也指出:

  戒律與淨土,不應獨立成宗。 [8]

  他的理由是:

  淨土爲大小乘所共仰共趨的理想境界。 [9]

  在佛教史上,中國佛教在本質上就沒有十分強烈的宗派意識,強說有八宗或十宗的話,也僅僅是一種學派分法而已,是過去古德們爲了方便教理的研究而進行的權巧作法,真正的宗派意識和教團之間的宗派觀念是非常淡薄的,總體上來說諸宗派是融合的。 [10] 唐以後的淨土信仰已融合入各宗派的修行實踐中,其教派性十分淡化。 [11] 著名的佛教學者湯用彤也早就懷疑,“淨土宗”從嚴格意義上講,若作爲一個佛教宗派是有問題的。 [12] 所以,本文在行文之中,姑且用“淨土教”一詞來表述。

  (二)對現代價值的理解 現代,即現在這個時代。現代價值,本文分作一般價值和特殊價值兩個方面。一般價值,是指淨土教法內容中,在社會的倫理道德、科技發展、政治經濟、環境保護、教學理念及臨終關懷等方面,對現實的積極引導與啓發性的普遍意義。特殊價值,是指對淨土教的信奉者來說,修學淨土法門與其它法門相比較的殊勝之處,如簡易、方便、穩妥、快捷、普適等等優勝的價值。既然是對現代價值進行討論,故本文還先將對現代社會及人們的根性進行一番掃視,以便凸顯淨土教現代價值的征對性。

  二、現代社會掃描

  佛法講契理契機,也只有契理契機才會對衆生産生真實的受用和益處。討論佛法中淨土教的現代價值和功用,就必須對現代社會衆生的依報和正報的狀況有所審視和認知,才能放矢有的。

  (一)社會狀況 也許跨進新世紀的慶幸與歡呼余興未盡,猶如一場成盛大的美宴剛剛結束,人們還在品評心頭的愉悅與美味。可是,人們又不得不面對仍舊光怪陸離、擾攘不安的現實社會。盡管人們對明天會更好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但這絲毫沒有改變有識之士憂慮的目光,他們打量著這個林林總總的娑婆世界,企圖找到更圓滿的對治其流弊的方法。現代社會的主幹是科技與市場經濟,科技引發的力量日新月異地改造著自然,物質高度豐盛,交通便捷,知識爆炸。科技的高度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電子、原子時代,進入了信息時代;經濟一體化、政治法治化、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已初見端倪,但這並不意味著存在的弊端消除或減少了。

  早在 1990 年 10 月 15 日,身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的托爾巴博士曾發表重要演說,他說:

  幾十年來經濟增長的動力一直依賴于短視的生態赤字式投資——資源掠奪和

  汙染劇增。 [13]

  他還說:

  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我們正在迅速接近不會有任何贏家的生態邊緣。 [14]

  托爾巴先生的這番話,是僅就生態危機而言的,已經可以看出當今世界勢態的嚴峻。 其實,生態危機裏包括有環境汙染(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酸雨、酸霧,沙塵暴、有害氣體、光化學煙霧,河流汙染,土壤汙染,食物汙染,放射性汙染,噪聲汙染等等)、資源銳減(森林濫耗,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迅速減少,能源短缺,水資源緊張,糧食匮乏,物種消亡)和人口激增。僅僅生態危機這一項,人類社會岌岌可危之勢就已經昭然若揭,絕非危言聳聽。更別說戰爭不斷,核戰陰雲未消,恐怖事件不絕于耳。這個世界真是佛所說的:

  吾去世後,經道漸滅,人民谄僞,複爲衆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

  劇,不可悉說。 [15]

  的真實寫照。時值末法,去聖日遙,五濁之情愈演愈烈,諸多邪師外道利用人性弱點,蠱惑人心,時道已是十分險惡!

  (二)衆生根性 科技和工業的高度發達一方面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一方面加劇了世界經濟的競爭,加快了社會的節奏,加劇了社會的矛盾和社會的緊張。另外,一方面它帶給了人類豐富的物質財富,一方面又促使人們的欲望極劇膨脹。另一種更爲深刻而嚴重的社會危機——刑事犯罪、道德墮落、精神空虛等惡性因素正在擴大。人們間相互冷漠,爾虞我詐,關系疏遠,身心疲憊,惶惶不可終日。人類的精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極度空虛和迷茫。在知識爆炸、資訊膨脹、競爭激烈和越來越快捷的生活節奏籠罩的心靈背後,産生的是傳統信仰的淡薄、人欲的放縱、道德的墮落和精神的極度頹廢,人的內心已被掏空,變成了工業技術、商業交易、産業競爭的玩偶,變成的被極端異化的工具。大量的新新邪教盛行,又爲不甘于異化、企圖尋找精神家園的人們設置了重重陷阱。人民聖殿教、奧姆真理教、*輪功等等這些已毀滅了很多人的身命和靈魂的精神毒彈的出現,顯示出了人類尋求精神家園之危機重重,這迫使人們在信仰的選擇…

《淨土教的現代價值略探(正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