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吸收青年男女;對于佛化教育,最爲熱心。性願老法師及瑞今法師、如滿法師(過去 [P348] 曾積極支持慈恩學校),對此也很熱心關切,希望佛化教育在積極的推行下,能如理想早日逐步實現。至于佛化結婚,有人問我,可不可以假諸寺院舉行婚禮?我說:基于聲聞戒律,出家僧徒,只是不能替人作媒,但並無明文規定,不能讓信衆在寺中結婚,或者爲信衆證婚。站在大乘融攝世法的立場上,這種方便,是應采取的。今日的臺灣佛教界,爲應實際情況的需要,也早已有此先例了。日本的佛教寺院,則另設禮堂,專供信徒們舉行佛化婚禮之用。中國佛教一向偏重于度亡佛事,而忽略了活人的一切喜事。如果,出生、結婚、慶壽等事,都在佛教寺院舉行,佛教與社會生活,即可發生更密切連系,進而造成整個的佛化社會,這豈不是一種度生的巧方便?菲律賓的佛教人士,爲解決這一當前的現實問題,已有人提倡在佛寺或佛教學校的禮堂,舉行婚禮(結婚而在佛寺請客,請出家人應供,這是早已實行了)。在我遊化南島時,馬尼拉又組織了一個佛教青年會,請了好幾位法師及居士,作他們的指導師,指導員;主要的領導人,是蔡敦福居士。開幕的那天(五月廿叁日),借亞洲大戲院舉行隆重的成立典禮,參加的青 [P349] 年,約有二千人。當晚並且演戲,盛況空前。這是菲島佛教同仁,久處洋教的環境中,懂得了怎樣攝受青年,怎樣推廣佛教的辨法,而後才有此番事業的表現。
另有一點,是有關民族的風俗文化的,也想提出來說一說。在南島時,有人問我,對菲島華僑有什麼特別觀感?我說:我是出家人,不懂政治,不懂經濟,說不出什麼觀感來。不過有一點,倒引起了我底小小的感觸:就是菲律賓正在鬧著菲化案,我國僑胞的經商能力,以及勤勞耐苦,菲人都比不上;在我國處境艱苦的今日,他們不斷地施用壓力,限製華僑的經營事業,這也菲化,那也菲化,弄得旅菲僑胞苦惱不堪!這確是一個極嚴重的問題。但我想,將來我們的國家一強盛,這些不合理的菲化措施,自然就會改變的。唯有我們華僑的精神文化的菲化,才是最嚴重的哩!本來,菲律賓人多數含有華人的血液;然而僑居菲國的中國人很少能化菲爲華,卻因受了菲人的影響,文化生活方面,反而天天地自動菲化。許多僑胞生了小孩,由于忙著經營,大都雇用菲女──番仔婆撫養,下一輩的子弟,每自幼就受菲人的生活影響──番仔氣,說菲律賓話;等到稍大的時候 [P350] ,或略受中國教育時,又把他們送進外國學校去。結果一切生活方式,思想行動,無不與外國人同化,對祖國的固有文化、風俗、習慣,甚至語言等,也拋棄了。有些人,連吃飯也不用筷子。即如過舊曆年,在我們國內是多麼熱鬧,可是旅菲的僑胞們,根本就像沒有這回事。祗有佛教徒們,到舊曆元旦那天,大家都到寺院裏進香禮佛,還保存祖國過舊年的風俗習慣。所以我說,欲保全祖國的精神文化,防治華僑的菲化,頂好是信仰佛教,把子弟送入佛教學校。不然,也得進華僑自己辦的沒有宗教色彩的學校。關于這點,聽說廣東僑胞,比閩南的要強得多,他們都能保持著家鄉話。即使娶了菲律賓太太,也會設法教太太學說廣東話;生活習慣中,也表現了更多的鄉土風味。不過,這也難怪,僑胞的菲化,大抵因爲他們最初出國謀生,很是艱難困苦,一心學習菲語、英語,以達成經商目的。專心經營,注意不到這些問題。我在那邊宣講佛法時,曾對他們說:這是從祖國傳來的佛教,是我們固有的家寶,我們應該珍惜它、利用它,不能棄掉。要保留祖國的精神文化,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從菲島華僑社會看來,信佛的好多了 [P351] 。在菲國出生的僑胞,如不接受中國教育,每忽略自己還有一個山河錦繡、物産豐富的偉大祖國;對于祖國的一切,會減低愛護的熱忱。如此次旅菲僑生回國服務,以及僑胞來觀光等,確能加強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是最好不過的!
僑跑對服裝異常重視,我的衣裳素來隨便,我到了那邊,有人說服裝不能隨便,要考究,要時常漿洗,熨折得清潔整齊。若出家人道心再好,德學再高,而衣服破爛骯髒,如國內苦行僧之類,在菲島是不受人尊敬的。他們看見我穿黑色的大褂,也以爲不好,要我改穿淡一點的。這大概是那裏天主教的神父和修女,對于服裝都很考究的緣故。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民情風氣,由于這民情風氣的不同,各處衆生的意樂也就互有差異了。還有,佛教被人誤會爲迷信的,如寺院裏多有燒紙箔等習俗。其實這是中國民間固有的風俗,那裏是佛教的産物!菲島的佛教寺院,如信願寺、華藏寺,都沒有這些陋俗,華藏寺也沒有簽、笤。這不能不說是性老與瑞今法師等,領導有方。我不善于梵呗,所以平時念慢念快,念高念低,我都不大認真,而菲島教胞對此卻非常講究。如信願寺、普陀寺,尤其 [P352] 是宿務定慧寺,他們的規則極其嚴謹;不僅唱念得整齊,即信衆們表現的情緒也很誠懇,大家進入佛堂,便一律肅靜不許暄嘩了。
四月八日的浴佛節,在菲律賓的大乘信願寺(不知其它寺院,是否如此),又有另外一種特殊節目。因這一天是釋尊降生的日子,釋尊在兩千多年前的這一天,是一個初生的嬰兒,是人間有佛陀的開始,正應熱烈地慶祝!慶祝佛陀的誕生,他們特別招待兒童,使一些天真純潔的兒童,都能沐浴到佛光的溫暖。在這一天,馬尼拉的佛教信衆,使千百的小孩,到寺院裏裏,舉行佛誕的慶祝大會,然後由信衆們買了大量的糖果、餅幹,贈送給小孩,每人一小包結緣,成爲佛教的兒童節。這實在意義深長,值得效法提倡的。我又向他們說,臺灣佛教每逢(陽曆)佛誕,都借了一個大場所,如中山堂等,發動成千累萬的信徒,集會慶祝,同時在會中發動社會的慈善公益、救濟事業等,以表揚佛陀的救世精神。這也是很有意義,很值得菲島佛教同仁效法的。
菲島的佛教還有一種好處,就是平時做佛事,祗是普佛或上個供就算了,簡 [P353] 單莊嚴,沒有許多麻煩。有人去世,超薦佛事也很簡單,一天只有叁次。因爲時間長,儀式多,反會使人感到信佛麻煩。其實佛事不在多,時間也不必拖得太長,主要是莊嚴、誠懇、鄭重就行了。
市區裏的信願寺,每周有一次念佛會,念佛後舉行通俗演講,每次總有叁百人參加。我所住的地方,是在郊區的華藏寺,交通不大方便,作爲行持或修學的道場,最爲適宜。我不會閩語,凡會見一個人都得翻譯,要不然來訪客人一定還要多,也將更麻煩,那就不祗瘦叁磅了。
佛誕節,原應廣贊佛陀功德。現因從國外回來,所以特將菲律賓佛教的一般情況,報告給大家知道。這是佛化世界的一角,將以迅速而合理的姿態光大起來,我想大家會同生歡喜心的!(常覺,妙峰記) [P355]
叁四、泰國佛教見聞
──講于善導寺──
一 略述泰國的曆史
這次到泰國、高棉走了一趟,有一個月光景,見到的佛教情況,與中國多少不同,所以想提出一點跟大家談談。現在這世界上,有五個佛教國家,即泰國、緬甸、高棉、寮國、錫蘭。所謂佛教國家,可以說上自國家元首,下至老百姓,個個信佛──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佛教徒。佛教在這些國度裏,奉爲國教。其盛況,不但我們中國不如,就是我所見到的日本佛教,也還差得多。這五個佛教國家,通常稱之爲南傳佛教,也即小乘佛教,是從印度傳入南方的一派。照一般說來,大乘佛教應該更可以深入社會,與社會打成一片。而實際上,在盛行小 [P356] 乘的佛教國家,倒已真正做到了這一地步。這次,我在泰國時間較多,而高棉佛教也大都是泰國式的,所以單就泰國的佛教作一介紹。
談到泰國佛教,先略說泰國的曆史。泰國的西面是緬甸,東面是寮國和高棉,北面則幾乎連接到我國的雲南。據學者研究,泰國民族,實在是我們的弟兄族,是從中國雲南移殖去的。在唐代,南诏是以雲南大理爲中心的一個新興國家。南诏民族與佛教有緣,一直到後代,雲南的雞足山,仍然是佛教區域,成爲佛徒朝拜的聖地。大約在宋朝,這一民族開始向南方遷徙。最初所建立的王朝,叫素可泰王朝,素可泰城,在從曼谷到雲南邊境之間。王朝延續到元末,就衰亡了。繼之興起的,叫大城王朝(王系換了叁次)。到清幹隆年間,因緬甸大軍攻入而滅亡。大城離曼谷不遠,原是佛教最發達的地方,我們這次也去參觀,但寺塔荒涼不堪。當時緬軍攻陷大城,即大事燒殺,所有的宮殿建築,均遭焚毀,佛教的塔寺也不能幸免,所以泰緬兩族的仇恨是很深的。幾年前,緬甸總理宇奴訪問泰國,還特別到大城去,跪在佛前爲他的祖先忏悔。最近泰國政府已著手進行修複 [P357] 大城塔寺的計劃。
大城王朝覆亡後,泰族群龍無首,有勢力的據地稱雄,分成了六個國家。當時,有一位鄭昭王(名信),興兵把緬人驅出大城,並迅速統一了六國,恢複泰國的政治秩序。這位鄭昭王,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泰族人,是一位土生的中國華僑。他初時在大城王朝做官,因見大城王朝的末帝,昏庸無能,大城被緬軍圍困了兩年,不設法解圍,而只是一味固守。鄭昭王──信就領了五百華僑,突圍而出。不久,大城就被緬軍攻陷了。他招兵買馬,許多華僑與泰人都響應他,發展到五千人。于是他就以華僑爲主力,領導泰族向緬人進攻,把緬人逐出了泰境。此次泰族能夠從緬人的奴役下恢複自由,是虧了華僑的力量。鄭昭王逐出緬人以後,自己就被擁爲泰王。不到十年,就統一了全國。但他只統一了叁四年,就被泰人害死。鄭昭王既被謀害,泰人自己另建立了作基王朝,至今已傳至第九世,有一百七十五年了。在中國的曆史上,這作基王朝第一代,也自稱姓鄭,說是鄭昭王的女婿,名叫鄭…
《佛法是救世之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