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便是心識變化,而影響于根(身體)境(外界)的關系所致。所以佛法說:我們覺得如此如彼,都與心識有不可離的關系。可以說:心識爲(種種因緣中的遍)因,事物是果。心與外境,有著因果不相離的關系,那末心如變化,外境也就變化了。如一個公司,很多人合股所成,如有人需要拆股,大則影響公司的存在,小也引起人事,或事業上的變化。心爲一切事物如此存在的因素,當然要影響一切了。大家試想想:在我們所知的一切法中,可以找出沒有心的關系而能如此的嗎?
叁 心能影響報體之實例
一、約影響現在說:報體,就是我們的身體。現在的報體,由前生業力所招感;出生以後,受著父母的撫育,飲食的營養,長大而成熟。在這一生中,我們的報體,可能在業力局限內,起著很大的變化,這就有隨心識的變化而變化的成分。拿相貌來說吧!我國有一俗語說:「心能修(補)相」。此語實有道理,且 [P52] 說一個西洋的故事爲例。有想畫耶稣像的,想找一位相貌頂好的,生得慈祥,高貴,強毅,公正,純潔,能表現耶稣美德的做模特兒。後來,居然得到了一位相貌非常端嚴的青年;畫家達到了目的,不消說,那青年也得到了一筆可觀的代價。過了幾年,那畫家又想畫一魔王像。魔王的相貌,當然是要醜惡,凶暴,使人見而生畏的。于是到死牢裏去,找一位這樣的相貌做模特兒。找到了,有錢可拿,死囚也願意,畫家又達到了目的。可是後來發現了,這個魔王模特兒,竟然就是從前找到的那位耶稣。同是一人,相貌怎麼會變得如此遠呢?原來他上次賺了一筆錢,便奢侈,浪漫,花天酒地,無所不爲。因此,漸漸墮落了;錢用完了,便淪爲流氓,土匪;被捕又越獄,作惡又被補,幾次叁番,他的心變成凶狠險惡,相貌也跟著完全變了。這類事實,我國也有很多故事,這不就是心識影響報體的例證嗎?近見報說:太太小姐們,天天在講究美容,希望保持青春或增加美麗。美容專家卻警告說:不發脾氣,內心和悅,笑顔常開,比什麼美容法都有效。否則,常發脾氣,眼睛一瞪,眉毛一皺,臉肉一橫;或者憂郁悲傷;由于內心的 [P53] 惡化,影響面部的表情,久之什麼美容術都等于零了。這不是心識能影響報體的例證嗎?
二、約影響未來說:心能影響未來的報體,比較難以了解,但從現有的知識推論,也可知道一點。一次,佛和弟子們在園林中,無數的鳥兒,上下飛鳴,生著各種的美色羽毛。弟子們問佛:鳥類的羽毛,爲什麼有這各各不同的顔色?佛簡要地答:「心種種故色種種」。我們想想,這句話是什麼意義呢?據動物學者的證實:凡是生著紅黃翠白各色羽毛的小鳥,他們必有認辨各種顔色的能力。牛只能辨認灰黃色,他的毛色也就是灰黃的。這可見,由于他們認識什麼,所以影響報體,生成什麼顔色。很多昆蟲,都生有保護色:如住在青草叢中的,生成青色;生在土堆中的,生成土色。更有保護態:住在樹上的,有些像樹枝一樣,有的簡直像一片樹葉。這些,更可以證明此理:因爲住在那個環境中,對該環境的色彩及形態有深切認識,而引起了與他一樣,以便掩護自己的意欲;身體便跟著而起變化,顔色像他,形態也像他。由于心有種種差別,所以身色也有種種差別 [P54] ,這不是佛說的證明嗎?唯物論者以爲物質決定一切,其實如不經認識作用,沒有引起與他同類,以便掩護自己的意欲,怎麼也不會影響報體而有所改變的。佛說「心種種故色種種」,說明了由心識的要求而影響報體的變化。這雖是從動物的種類,代代相傅,前後的影響而說;但衆生自體,從前生到後生,受到心識的決定影響,也可從這種推論而信解。我們未來的報體,實受著現在心識作用的決定影響,那末,我們現在的報體,受有前生心識所影響,也可以信解了。
四 心爲行爲善惡之決定者
行爲,且指人對人對事的一切活動說。依佛法說,包括了身體,語言(及文字)及內心的活動。身語的動作,有善的,有惡的。另有無所謂善惡的,叫做無記,如舉起這杯子的動作,就是不可記別爲善惡的。在對人對事方面,有善與惡的差別。凡與人有益的,受到國家獎勵的,社會所稱贊的,則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如與人有害的,則是惡的,不道德的。行爲的所以成爲善惡,必由內心來 [P55] 影響他。我的故鄉,如稱人爲老太婆,這是不尊重的,輕蔑的話。但在川貴一帶,稱他一聲老太婆,那是恭維他,使他高興的。同樣的一句話,因輕蔑或尊敬的不同,意義完全兩樣。有時,同是一句話,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惡,經善意或惡意的引發而出,聽來便有好與壞的不同感覺。所以善與惡,不單在這些語文上,如將語句分析爲單字單音,每失去善惡的意義。可是在善意與惡意的引發下,字語連結成句而表達出來,就成爲善的惡的了。身體的動作也一樣,如打人,當然是不好的。但慈母訓子,不得已而打他,實在他自己比兒子還要痛心。所以限度內的管教,不能說他是惡的。又如孩子們,模仿性很強,聽見別人罵,他也學著罵,但毫無惡意,即不能說是惡的。故法律對未成年的童犯,不加處罰;處罰,也極爲輕微,而且是教育性的。故意去作的善事,定得善報;故意去做壞事,必受到法律的製裁,來生的惡報。若無心作惡,雖有過失,受的懲罰也輕微;無心作的善事,道德價值也低。所以行爲從內心而引發,一般的要經兩個階段。先考慮,其次決定。然後發爲動作──動身,動口或動筆,便有善惡的價值。行爲的 [P56] 善惡,主要決定于內心,所以法律對于犯法者,必審查其動機,爲預謀還是偶發,這與佛法的見解,大體一致。更要知道,不但內心有善的惡的,行爲的本身,也就是善惡的。因爲,語文及身體的動作,已有心爲因緣,有了心的成分,滲入了善心成善事,惡心所引起的成惡事。這可見行爲的善惡,都由于心力;所以要勸人向善行善,要教人從心地改造起。
五 從禅定說明心對根身之主宰力
禅定,佛法中有,印度的瑜伽,中國的道教,都有或深或淺的修驗。不過,自禅宗興盛以後,以悟入爲主,少有甚深禅定的修驗了。本人並沒有經驗,但由于親見親聞的事也不少,故略有所知。去年,我到泰國去,在大宗派的寺院裏,親見一位潮州籍的和尚表演入定。坐下來,不到一分鍾,就入了定。把他的手舉起,他就一直舉著,不覺疲累。
我們的身手動作,大都是由心意的引發而使令的。但如我們的呼吸,不能叫 [P57] 他停止;體內的血脈流通;內髒及內部的筋肉,都是一般心力所不能控製的,只有聽其自然而已。但在修禅定的,就有能力控製他。用什麼方法呢?不外是把心力集中起來,不讓他紛亂散動的到別處去,心就逐漸安定下來。心定了,便會使我們的身心,發生不尋常的現象,或發生超常的力量。諸位如有修定的,或有多少經驗的,對于內心的主宰根身,一定有良好的信心。根身,就是我們的身體,包括內部,都可由心力來控製他,主使他。我常說一個譬喻:燒開水的,若把壸蓋打開,讓蒸汽四散,那便毫無力量。若蒸汽不散,力量集中,水汽便會發大力,把壸蓋沖脫了。應用這一原理,能使汽力開動輪船與火車。我們的心力小,只是紛亂散動。散亂或惛沈重的,連普通的道理,也聽不懂,記不住。如能以定而集中心力,不散亂,不惛忱,便會現出無比的力量。
禅定主宰根身的力量及過程,正與醫學上,施用麻醉藥的情形相同。施用手術的,以麻醉劑,使患者的身心,部分停止活動。先是憶想不起,大惱的記憶失去了。其次,苦樂的感覺也失去,那正是動手開刀的時候。在動手術過程中,有 [P58] 呼吸,也有脈搏。等到手術成功,麻醉力消失,苦痛的感覺來了,憶念也來了。假使在手術過程中,忽然呼吸停頓,脈搏停止,那就手術失敗,生命也就完了。這個過程,與禅者入定,恰好相合。若修至初禅,眼不見,耳不聞,但意識還相當活動,還有思想憶念。修到二禅,「無尋無伺」,憶想就沒有了(這是定境的無分別)。修到四禅,沒有苦痛,也沒有快樂的感覺;那時,「身行」的呼吸停止了。修到空無邊處,身體的溫度也低落而冷了。可是,那時的定心,還是存在的。等到要從定起,心一動,溫度增加,呼吸也來了,苦樂的感覺,思想的活動,一切回複如故。那些修定純熟,到了「超作意位」,一念間就入了定,比麻醉劑優勝而迅速得多。麻醉劑,只是以物理來影響生理;一旦分量過重過輕,或引起生理上的突然變化,依于肺髒的呼吸,依于心髒的脈搏停止,就會死亡。可是修禅定的,是以心理來影響生理,呼吸雖停頓了,脈搏或溫度都沒有了,卻並不會死。或有人懷疑:呼吸,脈搏停止,人都冷了,那有不死之理?其實不足爲奇。據科學的實驗,把人突放到極冷的地方,全身凍僵了,與死人一樣。可是取回 [P59] 放在暖處,慢慢的使他溫暖起來,仍可回複生機。可見呼吸,脈搏的停止,不一定是死的,只要內部沒有破壞。依佛法說,只要「識不離身」,仍是活著的。
這些奇異的事實,從禅定而發生,還有種種可說,但在佛法中,估價並不太高,因爲無論修到怎樣深,定是不能了脫生死的。但修定的過程,是事實,如依定而修發真智慧,那就非常重要了!外道的修精煉氣,也不外乎心力集中,引起身心的變化。由這些例證看來,大家應該相信,自己的心力,實在強大得很!
六 心對身外事物的影響
上面所說的,心對根身的主宰力,心爲善惡的發動,以及心能影響報體等,都著重在心與有情的身心組織,現在要說心對于身外事物之影響力。如本寺的建築,周圍馬路的施設,都市計劃等,都依人的心力來決定。如最近發明的人造衛星,核子爆炸,火箭等,看來是外物,似乎與心無關。可是研究起來,只是由…
《學佛叁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