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便是心识变化,而影响于根(身体)境(外界)的关系所致。所以佛法说:我们觉得如此如彼,都与心识有不可离的关系。可以说:心识为(种种因缘中的遍)因,事物是果。心与外境,有着因果不相离的关系,那末心如变化,外境也就变化了。如一个公司,很多人合股所成,如有人需要拆股,大则影响公司的存在,小也引起人事,或事业上的变化。心为一切事物如此存在的因素,当然要影响一切了。大家试想想:在我们所知的一切法中,可以找出没有心的关系而能如此的吗?
三 心能影响报体之实例
一、约影响现在说:报体,就是我们的身体。现在的报体,由前生业力所招感;出生以后,受着父母的抚育,饮食的营养,长大而成熟。在这一生中,我们的报体,可能在业力局限内,起着很大的变化,这就有随心识的变化而变化的成分。拿相貌来说吧!我国有一俗语说:「心能修(补)相」。此语实有道理,且 [P52] 说一个西洋的故事为例。有想画耶稣像的,想找一位相貌顶好的,生得慈祥,高贵,强毅,公正,纯洁,能表现耶稣美德的做模特儿。后来,居然得到了一位相貌非常端严的青年;画家达到了目的,不消说,那青年也得到了一笔可观的代价。过了几年,那画家又想画一魔王像。魔王的相貌,当然是要丑恶,凶暴,使人见而生畏的。于是到死牢里去,找一位这样的相貌做模特儿。找到了,有钱可拿,死囚也愿意,画家又达到了目的。可是后来发现了,这个魔王模特儿,竟然就是从前找到的那位耶稣。同是一人,相貌怎么会变得如此远呢?原来他上次赚了一笔钱,便奢侈,浪漫,花天酒地,无所不为。因此,渐渐堕落了;钱用完了,便沦为流氓,土匪;被捕又越狱,作恶又被补,几次三番,他的心变成凶狠险恶,相貌也跟着完全变了。这类事实,我国也有很多故事,这不就是心识影响报体的例证吗?近见报说:太太小姐们,天天在讲究美容,希望保持青春或增加美丽。美容专家却警告说:不发脾气,内心和悦,笑颜常开,比什么美容法都有效。否则,常发脾气,眼睛一瞪,眉毛一皱,脸肉一横;或者忧郁悲伤;由于内心的 [P53] 恶化,影响面部的表情,久之什么美容术都等于零了。这不是心识能影响报体的例证吗?
二、约影响未来说:心能影响未来的报体,比较难以了解,但从现有的知识推论,也可知道一点。一次,佛和弟子们在园林中,无数的鸟儿,上下飞鸣,生着各种的美色羽毛。弟子们问佛:鸟类的羽毛,为什么有这各各不同的颜色?佛简要地答:「心种种故色种种」。我们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义呢?据动物学者的证实:凡是生着红黄翠白各色羽毛的小鸟,他们必有认辨各种颜色的能力。牛只能辨认灰黄色,他的毛色也就是灰黄的。这可见,由于他们认识什么,所以影响报体,生成什么颜色。很多昆虫,都生有保护色:如住在青草丛中的,生成青色;生在土堆中的,生成土色。更有保护态:住在树上的,有些像树枝一样,有的简直像一片树叶。这些,更可以证明此理:因为住在那个环境中,对该环境的色彩及形态有深切认识,而引起了与他一样,以便掩护自己的意欲;身体便跟着而起变化,颜色像他,形态也像他。由于心有种种差别,所以身色也有种种差别 [P54] ,这不是佛说的证明吗?唯物论者以为物质决定一切,其实如不经认识作用,没有引起与他同类,以便掩护自己的意欲,怎么也不会影响报体而有所改变的。佛说「心种种故色种种」,说明了由心识的要求而影响报体的变化。这虽是从动物的种类,代代相傅,前后的影响而说;但众生自体,从前生到后生,受到心识的决定影响,也可从这种推论而信解。我们未来的报体,实受着现在心识作用的决定影响,那末,我们现在的报体,受有前生心识所影响,也可以信解了。
四 心为行为善恶之决定者
行为,且指人对人对事的一切活动说。依佛法说,包括了身体,语言(及文字)及内心的活动。身语的动作,有善的,有恶的。另有无所谓善恶的,叫做无记,如举起这杯子的动作,就是不可记别为善恶的。在对人对事方面,有善与恶的差别。凡与人有益的,受到国家奖励的,社会所称赞的,则是善的,道德的。反之,如与人有害的,则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的所以成为善恶,必由内心来 [P55] 影响他。我的故乡,如称人为老太婆,这是不尊重的,轻蔑的话。但在川贵一带,称他一声老太婆,那是恭维他,使他高兴的。同样的一句话,因轻蔑或尊敬的不同,意义完全两样。有时,同是一句话,可以是善,也可以是恶,经善意或恶意的引发而出,听来便有好与坏的不同感觉。所以善与恶,不单在这些语文上,如将语句分析为单字单音,每失去善恶的意义。可是在善意与恶意的引发下,字语连结成句而表达出来,就成为善的恶的了。身体的动作也一样,如打人,当然是不好的。但慈母训子,不得已而打他,实在他自己比儿子还要痛心。所以限度内的管教,不能说他是恶的。又如孩子们,模仿性很强,听见别人骂,他也学着骂,但毫无恶意,即不能说是恶的。故法律对未成年的童犯,不加处罚;处罚,也极为轻微,而且是教育性的。故意去作的善事,定得善报;故意去做坏事,必受到法律的制裁,来生的恶报。若无心作恶,虽有过失,受的惩罚也轻微;无心作的善事,道德价值也低。所以行为从内心而引发,一般的要经两个阶段。先考虑,其次决定。然后发为动作──动身,动口或动笔,便有善恶的价值。行为的 [P56] 善恶,主要决定于内心,所以法律对于犯法者,必审查其动机,为预谋还是偶发,这与佛法的见解,大体一致。更要知道,不但内心有善的恶的,行为的本身,也就是善恶的。因为,语文及身体的动作,已有心为因缘,有了心的成分,渗入了善心成善事,恶心所引起的成恶事。这可见行为的善恶,都由于心力;所以要劝人向善行善,要教人从心地改造起。
五 从禅定说明心对根身之主宰力
禅定,佛法中有,印度的瑜伽,中国的道教,都有或深或浅的修验。不过,自禅宗兴盛以后,以悟入为主,少有甚深禅定的修验了。本人并没有经验,但由于亲见亲闻的事也不少,故略有所知。去年,我到泰国去,在大宗派的寺院里,亲见一位潮州籍的和尚表演入定。坐下来,不到一分钟,就入了定。把他的手举起,他就一直举着,不觉疲累。
我们的身手动作,大都是由心意的引发而使令的。但如我们的呼吸,不能叫 [P57] 他停止;体内的血脉流通;内脏及内部的筋肉,都是一般心力所不能控制的,只有听其自然而已。但在修禅定的,就有能力控制他。用什么方法呢?不外是把心力集中起来,不让他纷乱散动的到别处去,心就逐渐安定下来。心定了,便会使我们的身心,发生不寻常的现象,或发生超常的力量。诸位如有修定的,或有多少经验的,对于内心的主宰根身,一定有良好的信心。根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包括内部,都可由心力来控制他,主使他。我常说一个譬喻:烧开水的,若把壸盖打开,让蒸汽四散,那便毫无力量。若蒸汽不散,力量集中,水汽便会发大力,把壸盖冲脱了。应用这一原理,能使汽力开动轮船与火车。我们的心力小,只是纷乱散动。散乱或惛沉重的,连普通的道理,也听不懂,记不住。如能以定而集中心力,不散乱,不惛忱,便会现出无比的力量。
禅定主宰根身的力量及过程,正与医学上,施用麻醉药的情形相同。施用手术的,以麻醉剂,使患者的身心,部分停止活动。先是忆想不起,大恼的记忆失去了。其次,苦乐的感觉也失去,那正是动手开刀的时候。在动手术过程中,有 [P58] 呼吸,也有脉搏。等到手术成功,麻醉力消失,苦痛的感觉来了,忆念也来了。假使在手术过程中,忽然呼吸停顿,脉搏停止,那就手术失败,生命也就完了。这个过程,与禅者入定,恰好相合。若修至初禅,眼不见,耳不闻,但意识还相当活动,还有思想忆念。修到二禅,「无寻无伺」,忆想就没有了(这是定境的无分别)。修到四禅,没有苦痛,也没有快乐的感觉;那时,「身行」的呼吸停止了。修到空无边处,身体的温度也低落而冷了。可是,那时的定心,还是存在的。等到要从定起,心一动,温度增加,呼吸也来了,苦乐的感觉,思想的活动,一切回复如故。那些修定纯熟,到了「超作意位」,一念间就入了定,比麻醉剂优胜而迅速得多。麻醉剂,只是以物理来影响生理;一旦分量过重过轻,或引起生理上的突然变化,依于肺脏的呼吸,依于心脏的脉搏停止,就会死亡。可是修禅定的,是以心理来影响生理,呼吸虽停顿了,脉搏或温度都没有了,却并不会死。或有人怀疑:呼吸,脉搏停止,人都冷了,那有不死之理?其实不足为奇。据科学的实验,把人突放到极冷的地方,全身冻僵了,与死人一样。可是取回 [P59] 放在暖处,慢慢的使他温暖起来,仍可回复生机。可见呼吸,脉搏的停止,不一定是死的,只要内部没有破坏。依佛法说,只要「识不离身」,仍是活着的。
这些奇异的事实,从禅定而发生,还有种种可说,但在佛法中,估价并不太高,因为无论修到怎样深,定是不能了脱生死的。但修定的过程,是事实,如依定而修发真智慧,那就非常重要了!外道的修精炼气,也不外乎心力集中,引起身心的变化。由这些例证看来,大家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力,实在强大得很!
六 心对身外事物的影响
上面所说的,心对根身的主宰力,心为善恶的发动,以及心能影响报体等,都着重在心与有情的身心组织,现在要说心对于身外事物之影响力。如本寺的建筑,周围马路的施设,都市计划等,都依人的心力来决定。如最近发明的人造卫星,核子爆炸,火箭等,看来是外物,似乎与心无关。可是研究起来,只是由…
《学佛三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