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積經講記▪P26

  ..續本文上一頁心「作如是念」:「罵」我「者爲誰」?「受」罵「者爲誰」?「打 者、害者、毀者、瞋者」,又「爲誰」?這大有中國禅師看話頭的風格。誰 ?誰?誰?觀察推求起來,由于一切法無我,罵者不可得,受罵者也不可得 。罵者與被罵者不可得,罵也就不可得了。罵不可得,那還會氣憤不平嗎? 還會報罵報打嗎?以我法空的觀慧來自觀其心,瞋恚早就不可得了!這就是 金剛經『降伏其心』的法門。這樣的比丘,不爲環境所動轉,能自觀我法空 [P203] 而離瞋(離貪、離癡也如此),「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塊」。是能知佛法的真 實意趣,才是能清淨持戒的人。

  依經文來說,戒律好象是一套外來(佛製的)的法製規章,從軌範身口 以節製內心。其實戒律的真意義,還是要從淨化內心中去嚴淨戒律。沒有出 世正見,怎會有出世的正業、正語、正命呢!

  

  庚二 增上心學 『迦葉!譬如善調馬師,隨馬!6浍悷,實時能伏。行者亦爾,隨心所向,實時能 攝,不令放逸。』

  增上心學,就是定學;心是定或止的別名。如持戒清淨,就能心安理得 ,容易進而修定了。如來先舉喻說:「迦葉!譬如善」于訓練馬的「調馬師 」,「隨」那「馬」是怎樣的「!6浍悷」不調,如性情暴惡,不受駕禦,亂跳 亂奔等,都有適當的方法。主要是勒緊缰繩,加上鞭打、錐刺,「實時能」 使馬降「伏」,隨調馬師的意思而行動。接著合喻說:修「行者」的修心─ [P204] ─修習禅定,就如調馬師的調馬一樣。爲什麼修定?爲了心的散亂成性,不 是掉舉而妄想紛飛,就是惛沈而暗昧不明。在這樣的散亂心中,觸境隨緣, 心不能自主,爲貪瞋等煩惱所役使。那樣的散亂、掉舉、惛沈,如!6浍悷的惡 馬一樣,非經一番調治,決不能自如。調伏心的方法,主要是「隨心所」念 而「向」外馳求──憶過去,念未來,向五欲,向貪瞋癡,向親裏、國土等 時,不讓他繼續外向,而「實時能攝」心回來。換言之,是攝心內向,使心 安住于應住的境界。佛法中說到系念攝心的方法極多,最簡要的是觀心。使 心不外散,而念念返觀自心,安住自心。這一攝心內住的法門,能「不令」 心如野馬般的「放逸」。如修習到定心增明,不但能發禅定的無邊功德,更 可以修慧而向解脫。

  

  庚叁 增上慧學 『迦葉!譬如咽塞病,即能斷命。如是迦葉!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實時能斷于 智慧命。譬如有人隨所縛處而求解脫。如是迦葉!隨心所著,應當求解。』 [P205]

  攝心不放逸,即使達到禅心自在,也還只是定學。佛教人于定中修觀, 修勝義觀慧而得解脫,才是增上慧學。佛又舉喻說:「迦葉!譬如」生病, 各式各樣的,或輕或重,或急或緩。但如生了「咽」喉阻「塞病」,如乳蛾 脹、喉頭癌等,那就與其它的病情不同,「即能」使人「斷命」而死。「如 是迦葉」!在「一切見中,唯有我見」最爲根本,「實時能斷」衆生的「智 慧命」,如咽塞病一樣。智慧(般若)與無明相反,有無明就沒有般若,般 若起就能破無明。無明能障慧明,是著我著法的實有,也就是不了我我所空 的我我所見(有我,就有我所)。所以我我所見,是我法空慧的根本障礙, 說我見是能斷智慧命的重病。知道了這點,那末什麼病,病在那裏,就應治 什麼病,向那裏去治,才能藥到病除。不能如俗語說的:『東門遇鬼,西門 送祟』才好!

  依上所說,生死根源的病本是我見,那末想解脫生死系著,唯有能治我 見的空慧了!如來爲此又舉喻說:「譬如有人」被人系縛了,那要認清縛在 [P206] 那裏,一定要「隨所縛處而求解脫」。不能縛在足部,而向腰間去求解。這 樣,一切煩惱以薩迦耶見──我見爲本,我見就是系縛。我見系縛什麼呢? 我們爲五欲所縛,爲名利權力所縛,爲男女色事所縛,但根本縛著處是心。 心與我見相應,著自心爲實而起我見,所以「隨心所著」,「應當」向心去 「求解」脫。如上文求心不可得的觀心空寂,就是解脫生死系縛的不二門。 這點,唯識學說:末那識與我見相應,執阿賴耶識爲自內我,名爲我愛執藏 ,也就是一切衆生的根本愛著處。中觀學說:識于一切法而起著,見有自性 ,爲我見根源。我見著處──自性,正就是如來所說:『衆生愛阿賴耶,樂 阿賴耶,喜阿賴耶』,爲衆生縛著根本。所以必須隨心所著而求解脫,如提 婆菩薩的廣百論說:『識爲諸有種,境爲識所行,若見境無我,諸有種當滅 』。

  

  己二 應離八失 『又大迦葉!出家之人,有二不淨心。何謂爲二?一者、讀誦路伽耶等外道經 [P207] 書;二者、多畜諸好衣缽。又出家人有二堅縛。何謂爲二?一者、見縛;二者、 利養縛。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謂爲二?一者、親近白衣;二者、憎惡善人。又 出家人有二種垢。何謂爲二?一者、忍受煩惱;二者、貪諸檀越。又出家人有二 雨雹,壞諸善根。何謂爲二?一者、敗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又出家人 有二癰瘡。何謂爲二?一者、求見他過;二者、自覆其罪。又出家人有二燒法。 何謂爲二?一者、垢心受著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養。又出家人有二種病 。何謂爲二?一者、懷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壞他發大乘心。』

  比丘們所應行的,是叁學;修了叁學,就可以得解脫。但比丘還有八種 過失,是不應有的,應離的。每類二法,所以實是八類二法。有了這八失, 那就怕要墮落了!所以如來慈悲,又特爲開示。

  一、不淨心:如來說:「大迦葉!出家人有二不淨心」。不淨,本可通 一切不清淨,但這裏指『意樂不淨』──內心的動機與志向的不淨。那「二 」種不淨心呢?「一」、歡喜「讀誦路伽耶(順從世俗的、功利的)等外道 [P208] 經書」。「二」、歡喜「多」積「畜」(與蓄同)種種美「好衣缽」。本來 ,人是身心的綜合體,需要物質與精神生活的充實。在精神方面,學佛而有 豐富的知識,當然是好的。但如不能獲得佛法的深切信解,不能辨別德失, 而好讀外道的世俗的書籍,就大有問題。例如整天在政治、軍事、社會、經 濟、科學、醫藥,或者上帝、永生,這一類的知識熏習中,久了可能會覺得 世間法非常重要,外道也著實高明,這就有動搖佛法信解的危險了!物質方 面,人當然要穿要吃。但佛製,比丘們叁衣一缽,隨緣度日,只要能維持健 康就得。如穿衣用缽(盛飯菜的器具),而重視他的質料、光澤;不但夠了 就算,還要多多的積蓄起來。那是追求物欲,貪心會一天天增長起來。心在 不純正的知識欲,過度的物欲上轉,那當然是不清淨了!

  二、堅縛:如來說:「出家人有二堅縛」。堅縛是系縛得緊緊的,不容 易擺脫。那「二」種呢?「一」、「見縛」:爲見解、成見所縛,自以爲然 ,固執不舍;那是從多讀世俗外道的書籍而來。「二」、「利養縛」:比丘 [P209] 受人的財利供養,如衣、缽、飲食、日用品等。如內心的物欲增長,就會染 著利養,爲利養所縛。佛說『利養瘡深』,如繩索的縛人,破皮破肉,徹骨 徹髓一樣。換句話說,爲財利所迷著了,有時看得比生命還重要呢!

  叁、障:如來說:「出家人」有了二縛,就會「有二障法」,障礙生死 的解脫。那「二」種呢?「一」、「親近白衣」:印度的在家人,多穿白衣 ,所以白衣即在家人的代名。如比丘多讀世俗書籍,引起世俗的執見,那就 會歡喜與在家人往來。覺得與在家人在一起,臭味相投,對一般出家人,反 而落落難合。「二」、「憎惡善人」:自己這樣的俗化腐化,言行都不合法 度。不能自知慚愧,就會憎恨厭惡如法的出家(在家)人。對于他,善人們 不一定有惡意,但可能會如法教誡。他不肯接受,心裏不免『相形見绌』, 這才討厭如法的善人。

  四、垢:如來說:「出家人有二種垢」:垢是內心有了嚴重的汙垢。那 「二」種呢?「一」、「忍受煩惱」;煩惱雖是人人都有的,但總有多少自 [P210] 覺,覺得不好。由于執著成見,經常與白衣往來,內心的煩惱,越來越重, 浪湧波翻一樣。久了,反而『債多不愁,虱多不癢』,能忍受煩動惱亂,而 不再有對治厭離的意念。到這時,內心已經麻木了。「二」、「貪諸檀越」 :檀越是梵語,譯義爲施主。由于貪著利養,也就貪著施主。對于有力的施 主,經常親近。以爲這是我的施主,我的護法。如施主而供養別人、就會嫉 妒。于是毀謗同道,爭奪護法,這些可恥的行爲,都不斷地造作了!

  五、雨雹:內心有了深厚汙垢,進一步會損害自己的善根。如天上落下 (雨)冰雹,對于結實累累的果實,萌芽發育的幼苗,會給予嚴重的損害, 或打擊得什麼都完了。如來所以說:「出家人有二雨雹」,能損「壞諸善根 」。那「二」種呢?「一」、「敗逆正法」;這是與佛法相違逆,等于反叛 了佛教。從前劉宋時代,有一位慧琳比丘,專心世俗學問,滿腹的文章經濟 ,大受宋文帝的賞識。他參預政治,當時稱爲『黑衣宰相』。這是好讀外書 ,堅持成見,親近白衣,忍受煩惱的典型。結果,他寫了一篇白黑論,竟說 [P211] 有些地方,佛法還不及儒家,這就是敗逆正法了。他虧了政治力量的維護, 否則早就被驅出僧團了。「二」、「破戒受人信施」:上是破見,這是破戒 ,實在已失去僧格。但還俗而營謀生活,也並不容易,所以依舊賴在僧團中 ,受人信心的布施,這怎麼消受得了呢!這樣的人,損害了自己的善根福德 ,徹底毀滅自己,豈不可憐!

  六、癰瘡:破見破戒而留住僧團的,不會身心安樂,如生了癰瘡一樣的 痛苦。所以如來說:「出家人有二癰瘡」。那「二」種呢,「一」、「求見 他」人的「過」失…

《寶積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學佛叁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