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作如是念」:「骂」我「者为谁」?「受」骂「者为谁」?「打 者、害者、毁者、瞋者」,又「为谁」?这大有中国禅师看话头的风格。谁 ?谁?谁?观察推求起来,由于一切法无我,骂者不可得,受骂者也不可得 。骂者与被骂者不可得,骂也就不可得了。骂不可得,那还会气愤不平吗? 还会报骂报打吗?以我法空的观慧来自观其心,瞋恚早就不可得了!这就是 金刚经『降伏其心』的法门。这样的比丘,不为环境所动转,能自观我法空 [P203] 而离瞋(离贪、离痴也如此),「是名比丘不如犬逐块」。是能知佛法的真 实意趣,才是能清净持戒的人。
依经文来说,戒律好象是一套外来(佛制的)的法制规章,从轨范身口 以节制内心。其实戒律的真意义,还是要从净化内心中去严净戒律。没有出 世正见,怎会有出世的正业、正语、正命呢!
庚二 增上心学 『迦叶!譬如善调马师,随马!6浍悷,实时能伏。行者亦尔,随心所向,实时能 摄,不令放逸。』
增上心学,就是定学;心是定或止的别名。如持戒清净,就能心安理得 ,容易进而修定了。如来先举喻说:「迦叶!譬如善」于训练马的「调马师 」,「随」那「马」是怎样的「!6浍悷」不调,如性情暴恶,不受驾御,乱跳 乱奔等,都有适当的方法。主要是勒紧缰绳,加上鞭打、锥刺,「实时能」 使马降「伏」,随调马师的意思而行动。接着合喻说:修「行者」的修心─ [P204] ─修习禅定,就如调马师的调马一样。为什么修定?为了心的散乱成性,不 是掉举而妄想纷飞,就是惛沉而暗昧不明。在这样的散乱心中,触境随缘, 心不能自主,为贪瞋等烦恼所役使。那样的散乱、掉举、惛沉,如!6浍悷的恶 马一样,非经一番调治,决不能自如。调伏心的方法,主要是「随心所」念 而「向」外驰求──忆过去,念未来,向五欲,向贪瞋痴,向亲里、国土等 时,不让他继续外向,而「实时能摄」心回来。换言之,是摄心内向,使心 安住于应住的境界。佛法中说到系念摄心的方法极多,最简要的是观心。使 心不外散,而念念返观自心,安住自心。这一摄心内住的法门,能「不令」 心如野马般的「放逸」。如修习到定心增明,不但能发禅定的无边功德,更 可以修慧而向解脱。
庚三 增上慧学 『迦叶!譬如咽塞病,即能断命。如是迦叶!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实时能断于 智慧命。譬如有人随所缚处而求解脱。如是迦叶!随心所着,应当求解。』 [P205]
摄心不放逸,即使达到禅心自在,也还只是定学。佛教人于定中修观, 修胜义观慧而得解脱,才是增上慧学。佛又举喻说:「迦叶!譬如」生病, 各式各样的,或轻或重,或急或缓。但如生了「咽」喉阻「塞病」,如乳蛾 胀、喉头癌等,那就与其它的病情不同,「即能」使人「断命」而死。「如 是迦叶」!在「一切见中,唯有我见」最为根本,「实时能断」众生的「智 慧命」,如咽塞病一样。智慧(般若)与无明相反,有无明就没有般若,般 若起就能破无明。无明能障慧明,是着我着法的实有,也就是不了我我所空 的我我所见(有我,就有我所)。所以我我所见,是我法空慧的根本障碍, 说我见是能断智慧命的重病。知道了这点,那末什么病,病在那里,就应治 什么病,向那里去治,才能药到病除。不能如俗语说的:『东门遇鬼,西门 送祟』才好!
依上所说,生死根源的病本是我见,那末想解脱生死系着,唯有能治我 见的空慧了!如来为此又举喻说:「譬如有人」被人系缚了,那要认清缚在 [P206] 那里,一定要「随所缚处而求解脱」。不能缚在足部,而向腰间去求解。这 样,一切烦恼以萨迦耶见──我见为本,我见就是系缚。我见系缚什么呢? 我们为五欲所缚,为名利权力所缚,为男女色事所缚,但根本缚着处是心。 心与我见相应,着自心为实而起我见,所以「随心所着」,「应当」向心去 「求解」脱。如上文求心不可得的观心空寂,就是解脱生死系缚的不二门。 这点,唯识学说:末那识与我见相应,执阿赖耶识为自内我,名为我爱执藏 ,也就是一切众生的根本爱着处。中观学说:识于一切法而起着,见有自性 ,为我见根源。我见着处──自性,正就是如来所说:『众生爱阿赖耶,乐 阿赖耶,喜阿赖耶』,为众生缚着根本。所以必须随心所着而求解脱,如提 婆菩萨的广百论说:『识为诸有种,境为识所行,若见境无我,诸有种当灭 』。
己二 应离八失 『又大迦叶!出家之人,有二不净心。何谓为二?一者、读诵路伽耶等外道经 [P207] 书;二者、多畜诸好衣钵。又出家人有二坚缚。何谓为二?一者、见缚;二者、 利养缚。又出家人有二障法。何谓为二?一者、亲近白衣;二者、憎恶善人。又 出家人有二种垢。何谓为二?一者、忍受烦恼;二者、贪诸檀越。又出家人有二 雨雹,坏诸善根。何谓为二?一者、败逆正法;二者、破戒受人信施。又出家人 有二痈疮。何谓为二?一者、求见他过;二者、自覆其罪。又出家人有二烧法。 何谓为二?一者、垢心受着法衣;二者、受他持戒善人供养。又出家人有二种病 。何谓为二?一者、怀增上慢而不伏心;二者、坏他发大乘心。』
比丘们所应行的,是三学;修了三学,就可以得解脱。但比丘还有八种 过失,是不应有的,应离的。每类二法,所以实是八类二法。有了这八失, 那就怕要堕落了!所以如来慈悲,又特为开示。
一、不净心:如来说:「大迦叶!出家人有二不净心」。不净,本可通 一切不清净,但这里指『意乐不净』──内心的动机与志向的不净。那「二 」种不净心呢?「一」、欢喜「读诵路伽耶(顺从世俗的、功利的)等外道 [P208] 经书」。「二」、欢喜「多」积「畜」(与蓄同)种种美「好衣钵」。本来 ,人是身心的综合体,需要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充实。在精神方面,学佛而有 丰富的知识,当然是好的。但如不能获得佛法的深切信解,不能辨别德失, 而好读外道的世俗的书籍,就大有问题。例如整天在政治、军事、社会、经 济、科学、医药,或者上帝、永生,这一类的知识熏习中,久了可能会觉得 世间法非常重要,外道也着实高明,这就有动摇佛法信解的危险了!物质方 面,人当然要穿要吃。但佛制,比丘们三衣一钵,随缘度日,只要能维持健 康就得。如穿衣用钵(盛饭菜的器具),而重视他的质料、光泽;不但够了 就算,还要多多的积蓄起来。那是追求物欲,贪心会一天天增长起来。心在 不纯正的知识欲,过度的物欲上转,那当然是不清净了!
二、坚缚:如来说:「出家人有二坚缚」。坚缚是系缚得紧紧的,不容 易摆脱。那「二」种呢?「一」、「见缚」:为见解、成见所缚,自以为然 ,固执不舍;那是从多读世俗外道的书籍而来。「二」、「利养缚」:比丘 [P209] 受人的财利供养,如衣、钵、饮食、日用品等。如内心的物欲增长,就会染 着利养,为利养所缚。佛说『利养疮深』,如绳索的缚人,破皮破肉,彻骨 彻髓一样。换句话说,为财利所迷着了,有时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呢!
三、障:如来说:「出家人」有了二缚,就会「有二障法」,障碍生死 的解脱。那「二」种呢?「一」、「亲近白衣」:印度的在家人,多穿白衣 ,所以白衣即在家人的代名。如比丘多读世俗书籍,引起世俗的执见,那就 会欢喜与在家人往来。觉得与在家人在一起,臭味相投,对一般出家人,反 而落落难合。「二」、「憎恶善人」:自己这样的俗化腐化,言行都不合法 度。不能自知惭愧,就会憎恨厌恶如法的出家(在家)人。对于他,善人们 不一定有恶意,但可能会如法教诫。他不肯接受,心里不免『相形见绌』, 这才讨厌如法的善人。
四、垢:如来说:「出家人有二种垢」:垢是内心有了严重的污垢。那 「二」种呢?「一」、「忍受烦恼」;烦恼虽是人人都有的,但总有多少自 [P210] 觉,觉得不好。由于执着成见,经常与白衣往来,内心的烦恼,越来越重, 浪涌波翻一样。久了,反而『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能忍受烦动恼乱,而 不再有对治厌离的意念。到这时,内心已经麻木了。「二」、「贪诸檀越」 :檀越是梵语,译义为施主。由于贪着利养,也就贪着施主。对于有力的施 主,经常亲近。以为这是我的施主,我的护法。如施主而供养别人、就会嫉 妒。于是毁谤同道,争夺护法,这些可耻的行为,都不断地造作了!
五、雨雹:内心有了深厚污垢,进一步会损害自己的善根。如天上落下 (雨)冰雹,对于结实累累的果实,萌芽发育的幼苗,会给予严重的损害, 或打击得什么都完了。如来所以说:「出家人有二雨雹」,能损「坏诸善根 」。那「二」种呢?「一」、「败逆正法」;这是与佛法相违逆,等于反叛 了佛教。从前刘宋时代,有一位慧琳比丘,专心世俗学问,满腹的文章经济 ,大受宋文帝的赏识。他参预政治,当时称为『黑衣宰相』。这是好读外书 ,坚持成见,亲近白衣,忍受烦恼的典型。结果,他写了一篇白黑论,竟说 [P211] 有些地方,佛法还不及儒家,这就是败逆正法了。他亏了政治力量的维护, 否则早就被驱出僧团了。「二」、「破戒受人信施」:上是破见,这是破戒 ,实在已失去僧格。但还俗而营谋生活,也并不容易,所以依旧赖在僧团中 ,受人信心的布施,这怎么消受得了呢!这样的人,损害了自己的善根福德 ,彻底毁灭自己,岂不可怜!
六、痈疮:破见破戒而留住僧团的,不会身心安乐,如生了痈疮一样的 痛苦。所以如来说:「出家人有二痈疮」。那「二」种呢,「一」、「求见 他」人的「过」失…
《宝积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