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法中的同學。我專修智慧,不修福德,所以現生成了羅漢,還是沒有福報,餓著肚子回來。他呢,前生好修福德,卻不修智慧,不持戒律,所以今生墮落在畜生中;但福報大,受到大王的豐富供給。我見到了這,所以說:唉!你不如我,我也不如你!白象不再吃東西,可能是懊悔了」!國王聽了,點頭感歎說:「福慧雙修,才是學 [P185] 佛的正道」。
一‧八 大名長者
毗琉璃王的軍隊,攻下了迦毗羅城,殘酷屠殺的惡運,臨到了無辜的平民身上。佛的信徒──大名長者,來見毗琉璃王說:「王呀!我是迦毗羅國的攝政者,是你的外祖父,我向你作最後的唯一請求!請你在我投水自殺,而屍身還沒有浮起時,暫時停止屠殺,好讓無辜的平民逃去吧」!毗琉璃王答應了。大名長者跳下水池,但很久都不見他的屍身浮起來。毗琉璃王叫人下水池去打撈,發現了大名長者在自殺時,把頭發繞在水池的樹根上,不讓自身浮起來,好使國人逃去。毗琉璃王見到大名長者的悲壯行爲,心裏受到感動,才下令停止殺害。大名長者,深受佛的教化,舍身命來救護同胞,這是怎樣的值得尊敬,值得效法呀!
一‧九 輪回歌
[P186]
太陽,月亮,從西方落下,還會從東方升起。草木,冬天枯了,春天又開始發芽,開花。大海的波浪,一層層的退下去,又不斷的湧起來。從古以來的國家,舊的衰亡了,新的又從廢墟上建立。我們呢,死了又生,死了又生,從前生到今生,今生到來生,一生生的輪回不息。這就是人生世間的真相。
一‧一0 六道輪回
我們死了,依著自己的善惡業力,得到善惡的果報。一生一生的延續,叫做輪回。輪回不出乎六類,所以又叫做六道輪回。一、或生在人中。二、或生在天上。天有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天的層次。叁、或生在阿修羅,這是從天上退落而住在大海中的,歡喜與天帝作對。四、或生在旁生,也叫畜生,就是鳥獸蟲魚,種類極多。五、或生在餓鬼。六、或生在地獄:有被烈火焚燒的地獄,也有被風雪冰凍的地獄。在這六道中,生來死去,就是生天也還是要墮落的。所以學佛的最後目標,是超出這輪回,解脫生死,成爲大自由的聖者。 [P187]
一‧一一 鬼、神、天(上)
中國古人說:人死了爲鬼,其中有功德于人類的,成爲神。這說得大致不錯,但還有一些不對。佛說:人死了,一部分成爲鬼。爲什麼叫做鬼?鬼是依賴他人而生活的,有的「無財」,福報差,經常沒有吃的喝的。有的「少財」,雖能得飲食,但不一定有,有時也不夠。這也還是要捱餓的,所以鬼也叫餓鬼。有的「多財」,福德大,吃不了,喝不了。
爲什麼叫做神?神是能力大(在我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自以爲應該主宰人類,奴役人類的。所以,「少財」、「多財」二鬼,也就是邪神與功德正神了。少財鬼如無業的流氓,多財鬼如地方的官吏。
一‧一二 鬼、神、天(下)
人死了,一部分成爲天。天就是神嗎?不一定。天是光明的意思,有光明爲 [P188] 善的高尚德性,叫做天。因此,「少財」與「多財」二鬼,雖可以稱爲神,卻不能說是天了。天有二十八級:第一叫四王天,帶著部屬,分別治理一方。第二叫忉利天,推行仁政,如一國的帝王。這與道教的玉皇相等。到第九天,叫做大梵天,等于統一世界的大王。他自稱「萬物之主」,「人類之父」,這就是一神教的上帝了。這些天,都有統治主宰的權力,所以也就稱爲神。他們雖有光明爲善的德性,但自以爲是主宰者,要人無條件的服從他。如不合他的意思,他還是要傷害人類的。以上,還有十九天,再不顧問人間事,好象隱逸的仙人。他們不顧問人類,所以只可稱爲天,卻不可叫做神了。
總之,鬼是低級的,天是高級的。神在鬼與天之間,有的是高級的鬼,有的是低級的天。這都輪回在生死苦海以內,所以佛弟子,不歸依鬼神及諸天。
二‧一 阿育王
阿育王,是佛教的大護法,是印度最著名的大王。大王治世的時代,在公元 [P189] 前叁世紀。阿育王信仰佛法,覺悟到武力征服,是殘酷而罪惡的,所以放棄武力,而努力傳布「正法」來救世。他頒布了宗教與道德的法令,通告全國,要大家來遵守,因爲這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平與繁榮。诏令都刻在石崖上;這種摩崖石刻的诏令,仍舊是現代印度人民所景仰的。大王在國內,到處救濟貧病,注重公共的福利。派出「正法大臣」,在國內宣揚道德。與希臘等鄰邦,也維持友好的邦交,增進國際的和平。
大王親自去巡禮釋迦佛的聖迹;在岚毗尼園(佛誕生處)等地,都建立石柱,並刻石作紀念。又造了八萬四千塔,將佛的舍利,分藏在塔裏,讓各地的信徒,都有禮佛致敬的機會。又派遣傳教的代表團,到錫蘭、罽賓、希臘人間,去弘揚佛法。佛教成爲全世界的覺音,不能不感謝阿育大王的功德!在佛教徒看來,阿育王的政治,便是輪王的政治。
二‧二 佛教的南傳與北傳
[P190]
阿育王時代,努力于世界佛教的運動,派遣傳教團,到各國去弘法。其中最有成績的,要算摩哂陀與末闡提了。
摩哂陀傳佛法到印度東南的錫蘭島,屬于上座部,巴利文系的佛教。後來,錫蘭也曾宏揚大乘,有大寺派與無畏山寺派的對立。但末後,大寺派大盛,大乘教衰落了。從錫蘭又傳到緬甸、泰、高棉、寮。這稱爲南傳的佛教;雖然教區不大,信衆不多,但造成舉國上下一致的信仰,成爲現代佛教最堅強的一派。
末闡提傳佛法到印度西北的罽賓國,屬于一切有部,梵文系的佛教。等到大乘佛教隆盛,就勝過了有部。從罽賓傳到西方的吐火羅(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又越過帕米爾高原,傳到今屬新疆省,古稱西域的龜茲、于阗;又從此東來,到達了中國。大乘佛教在中國,有了高度的發展,又傳入朝鮮、日本、安南。這被稱爲北傳的佛教,也就是中國爲中心的佛教。近代,二大佛教,有著統一融和的趨勢。 [P191]
二‧叁 五戒
五戒,是人倫的道德,與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相通,所以是人人應該奉行的。不持五戒,就是不盡人的本分,人格不夠完全。一、不殺生:人都是愛護自己的生命,不願別人來傷害,所以也不應該去傷害別人。就是動物,也不應該故意去傷害,才能養成仁慈的性格。二、不偷盜:凡不屬于自己所有的一切,不應該侵占、劫奪、偷取。就是路上的遺失物,也不應該偷愉的藏起來。不偷盜,才能養成公私分明的廉潔。叁、不邪淫:除合法的夫婦以外,對別人的丈夫或妻子,或青年男女們,不可非法的,或故意去引誘他,使他們脫離家庭,擾亂了家庭的和樂。四、不妄語:是就是,不知道就不知道,要誠實的說話。人與人間的互諒互信,就要從不妄語作起。特別是,不可以爲了自己的友好,或是自己的怨敵,而作歪曲事實的假見證。五、不飲酒:酒能傷害身體的健康、影響精神的甯靜,使人類墮落到愚癡、偏激、狂悖,所以應該戒絕。凡是一切有刺激性的不 [P192] 良嗜好,都應該戒除。
二‧四 十善
佛說五戒,又說十善,十善是比五戒要深一些的道德,是求生人間天上,也是成佛的必修法門。十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瞋,不邪見。不殺,不盜,不邪淫,是屬于「身業」的德行,與五戒一樣。屬于「語業」的,有四:不妄語,是不說謊,不作假見證。不兩舌,是不挑撥是非,不向甲說乙,向乙說甲,破壞別人的友好。不惡口,是不罵人,不說刻薄話,諷刺別人,使人受不了。不绮語,是不說誨盜、誨淫的閑話;聽起來好聽,其實是與人有害,至少也與人無益。言語方面,要戒除這四類;在文字方面,也是要戒絕。爲什麼身業與語業,會有這樣罪惡呢?還不是內心的煩惱在作怪;所以進一步要注意到「意業」。如人的心意中,貪欲心強;或者瞋心大發;或者思想錯誤,邪知邪見,自以爲是,那就會造作殺、盜等罪惡了。所 [P193] 以,不起貪、瞋、邪見,才能完成善業。注意身體與語言的行爲,更注意到內心的動機,佛就說這十善法:這也是人人應該遵行的道德。
二‧五 家家彌陀、戶戶觀音(上)
俗語說:「家家彌陀,戶戶觀音」;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的信仰,在中國是普遍極了!
阿彌陀佛現在西方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有名的淨土。地方是:平坦,清淨,整齊,光明,到處都是金銀珍寶。林園是那麼優美!宮室是那麼富麗!飛鳥經常唱起佛曲;微風又不斷送來法樂。花雨缤紛,池水蕩漾,這是多麼好的世界!最難得的,淨土裏物産豐富,盡管大家隨意取用,決不會發生生活困難,也沒有貧富的差別。在那裏,大家同修佛法,互相友善,如兄如弟,也決沒有人事糾紛。生到這裏,身體上再沒有老病死苦,心裏也不起貪瞋癡毒。阿彌陀佛在從前修菩薩行時,發大願,爲我們建設這樣的淨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讓 [P194] 大家享受到平等,自由,清淨,豐富的幸福。住在這樣的環境裏,沒有不專心一意修學佛法而進步的。所以古今來的佛教信徒,很多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
二‧六 家家彌陀、戶屍觀音(下)
觀音菩薩,常住在南海的普陀「洛伽」山說法。觀音菩薩修學的,叫做「大悲法門」,所以到處「尋聲救苦」。人類遇到了一切災難、危險、恐怖、疾病,如能專心一意的,虔誠稱念「南無大悲觀音菩薩」,就會得到感應,逢凶化吉,遇難成祥。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事實…
《青年的佛教》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