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28

  ..續本文上一頁德,王公使等均來送別(寰遊記)。

  十六日,大師抵德之佛郎府。寓雷博爾脫私家宿舍,幽靜閑曠,乃暫息征塵(寰遊記)。

  十七日,晤衛禮賢。商定:鄭君爲大師譯華成德,編書交敏興之雪洛斯書店出版。中國學院學員詹顯哲,常來爲大師譯語(寰遊記)。

  某日,大師訪詩人歌德之遺屋(寰遊記)。 [P275]

  某日,達姆斯達德城之開在林伯爵,得張君劢介紹,函約大師往遊。開氏于佛學頗有所見;大師與談禅宗(寰遊記;與德人談話鱗爪)。

  二十九日,大師講「身命觀與人生觀」于佛郎府大學,衛禮賢譯語;聽者六、七百人,多半爲該校員生。大師舊識蔔爾熙公使,亦專誠來聽。是講稿,以緣起之「和合」 「相續」爲身命,而以唯識、中觀義說之。德人讀此稿,多有來函商討者(寰遊記)。

  按:海刊十卷一期「佛教史料」,講題作「佛陀哲學原則」,誤。十二月一日,大師偕衛禮賢,詹顯哲去敏興(寰遊記)。

  按:海刊十卷一期「佛教史料」,謂大師于敏興中國學院講「佛學大綱」,衛禮賢譯語。實爲衛君代講之誤。

  五日,大師返佛郎府。寓中國學院,常占一室以誦經(寰遊記)。

  十二日晨,大師著衣誦經次,蔔爾熙公使來。蔔使約大師及衛禮賢,作萊茵河探勝之遊。與蔔使談及:國際間相忌相侵,終無以得人世之和樂(寰遊記 [P276] ;與德人談話鱗爪)。

  十四日,大師講演「佛學之變遷大勢及其新傾向」于中國學院,衛院長譯語。聽者二、叁百人,皆熱心東方文化及哲學與佛學之研究者(寰遊記;海十、一「佛學要聞」)。其間,大師與衛禮賢商決:以中國學院爲世院之德國通訊處,招集發起人。于院刊譯載中文佛經(寰遊記)。

  十七日晚,詹顯哲陪大師赴萊勃齊,應海裏士、萬燦之教授之請。至則時值寒假,乃改訂後期(寰遊記)。

  十八日,萬燦之來訪。以海裏士之邀,往參觀東方學院,與海裏士、魏勒晤談(寰遊記)。下午,應杜裏舒教授之約晤(蔡孑民、張君劢介紹)。大師詢其「隱德來希,爲原始唯一而終歸于一,抑生物始終各有其一」?杜氏承認前說,而以始終之間,則各生物各有其一(寰遊記)。

  十九日,應愛吉士教授之邀晤。愛氏謂:『在科學思想上能建立世界新宗教 [P277] 者,唯有佛教』(寰遊記;與德人談話鱗爪)。

  二十日,抵柏林。時詹顯哲應國府之法院編修職,大師乃與話別(寰遊記)。

  某日,訪中國公使館,晤梁秘書穎文。年底無事,日與留德學生俞大維、趙懋華、周自新、錢子甯、李祖冰、鄧名方等相晤談。並晤鄧演達、黃祺翔、任右民、巴玉藻諸君。遊覽過年(寰遊記)。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戊辰──己巳),大師四十一歲。 一月

  叁日,大師赴學生總會,共慶新年(寰遊記)。

  四日,遠東協會總秘書林待,以衛禮賢之介,約大師往晤;見會長叩爾納等(寰遊記)。

  五日,以駐日德使索爾夫之介,民族博物院萊辛(曾從梅光羲學)教授,約大師往晤(寰遊記)。

  六日,大師應約赴德國外交部,晤東方司長脫老乎脫孟,課長密歇爾遁。脫 [P278] 氏以上次歐戰,由于缺乏道德修養。大師告以: 『歐洲以前本亦有宗教信仰,以爲道德涵養。但因近代科學知識之進步,歐洲以前所信之宗教,在科學理智上已難成立其信仰。故應有從科學理智而上達于最高最圓滿之佛法,以爲現代歐洲之新信仰,促進于道德之修養」(寰遊記;與德人談話鱗爪)。

  八日,大師出席德國遠東協會、外交部、大學院、柏林大學之聯合歡迎晚餐,商世界佛學院事。獲悉駐日索爾夫大使不日回德,因決留柏林小住(寰遊記)。

  其間,疊應哈勒、萊辛諸教授之茶會與晚餐(寰遊記)。

  十六日,大師四十初度,攝影自題(詩存): 『浮生四十今初度,幻質飄零尚未央。風燭無常願無盡,海天雲水正茫茫』!

  旋偕鄭松堂,應(張君劢介紹)倭伊铿夫人約,去耶納,寓倭伊铿紀念室。 [P279] 晤倭夫人,甚致慨于近代之歐化,而表示仰慕中國古文化之熱忱。晚,開演講會,大師講「佛法與哲學」,鄭松堂譯語。聽者以倭伊铿哲學會會員爲多(寰遊記;與德人談話鱗爪;海十、一「佛教史料」)。

  十七日晨,參觀大學及擊劍會。午後,赴萊勃齊。晚,講「佛法與科學」于萊勃齊大學,鄭松堂譯語,聽衆近千人。杜裏舒、愛吉士、海裏士等,送大師回寓,設茶點再作長談(寰遊記;海十、一「佛教史料」)。

  十八日,還柏林(寰遊記)。是日,國務會議議決,公布「監督寺廟條例」二十一條,有以全部寺産充社會公益趨勢(略史;海十、一「佛教史料」)。

  二十日,維德海伯爵來訪,詢禅定與神通(寰遊記)。

  二十一日,博爾士滿教授,邀過其家茶敘(寰遊記)。

  二十二日,萊辛陪大師赴普魯士教育部長伯克之約晤。伯克允爲世院發起人;有成立佛學院意,大師乃以佛學之內容,應分教理與行果二部,由萊辛譯 [P280] 成德文以告之(寰遊記) 。

  二十四日,聞蔣雨岩公使來柏林,大師偕萬燦之往訪(寰遊記)。

  二十五日,大師講學于民族博物院,萊辛譯語。聽衆六、七百人,以柏林大學師生爲多。旋赴柏林佛學者司泰恩凱成立之柏林佛學會,講「人生佛學」,聽衆百余,並信佛士女(寰遊記)。

  按:「中國近代之民族生活」,原注「在德國耶納城講,余乃仁記」。考遊記,耶納既無此講,余乃仁亦未至德國。據題推察,疑即于此民族博物院所講!

  二十六日,大師應留德學生總會約,集有志研究佛學之中國學生,爲之講演(寰遊記)。

  二十七日,司泰恩凱來訪。司氏于禅定頗多熏習。衛禮賢來訪,知征求世院發起人,已得各國六十余人之贊允;大師乃與話別(寰遊記;與德人談話鱗爪)。 [P281]

  二十八日,大師以法國外交部電邀等事,乃與柏林友人話別,離德去法,蔣公使來送行(寰遊記)。

  叁十日下午,大師還抵巴黎,余乃仁、胡詠麟、楊婁峰、信源等來迎(寰遊記)。二月

  一日,大師訪齊代辦。晚應希爾筏勒肥之約晤。時日本聞風興起,亦派僧侶來法傳教。希氏素與日友善,欲設法日佛教學院(寰遊記)。

  二日,大師奉藏佛及佛畫二幀,張供巴黎佛學會(設龍舒女士別墅)。集會員,與之商訂章程(寰遊記)。

  叁日,大師至東方博物院,應法國外交部之歡迎會,到伯希和、葛拉乃等。法國外交部代表比勒致歡迎辭。謂;法政府令巴黎市政廳,即捐地爲世院基址。大師致謝,語以待商諸發起諸君(總院是否設巴黎),惟當以法政府之盛意,通告各通訊處。會畢,大師與伯希和互致傾慕。時法國允爲發起人者,已叁百余(寰遊記)。 [P282]

  八日,旭佛乃爾夫人供午齋。夫人爲女交際家,任職國際聯盟會。席間爲談佛法要義,信心大發(寰遊記)。

  十日,「己巳元旦」,巴黎佛學會開成立會,大師出席指導。爲誦彌勒上生經,導唱叁歸依,略示上生經大意。龍舒女士與旭佛乃爾夫人,乞授皈依,乃名以德貞、德亨。大師以慈宗叁要,囑爲譯傳流通(寰遊記)。

  十二日,德貞等來送別;德貞致供養美金叁百元(寰遊記)。

  十叁日,胡詠麟陪大師至血部耳港,乘亞美利加號去美(寰遊記)。

  二十二日晨,輪抵紐約,屠副領事汝梅、沈有幹、黃恩孚、司徒一平來接;寓勃來斯冷旅館。是夕,應郭秉文之歡宴。同席有張伯苓、朱繼生、孟君治等。爲論佛教及與中國之關系(寰遊記)。

  二十叁日,紐約宗教學院休谟教授,以汽車來,偕聽福斯登牧師之講道。休谟奉基督教,略知佛教;大師爲述曆遊歐美之旨趣。休谟與黃恩孚,偕大師去宗教學院晉餐(寰遊記)。 [P283]

  二十四日,訪總領事館,遊唐人街。晚,應領事館歡宴(寰遊記)。

  二十五日,印人達斯來訪。應而裏特夫人茶會;與會者均新聞界。而裏特夫人爲譯世院通告書爲英文(寰遊記)。

  二十七日,郭秉文陪大師赴望在爾夫人之茶會,約有中國政府經濟顧問薩立門。爲大師攝一有聲電影,留美紀念(寰遊記)。

  二十八日,著作家孫鮑恩來,請供給有關佛學之材料。愛拉博士來談,以宗教無裨于人類之道德爲言。大師告以佛法不徒爲信仰,乃使人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相,以進于道德之實行(寰遊記)。

  按:遊記作「二十九日」,與此年二月平不合。叁月一日,黃恩孚陪大師往華盛頓。江亢虎來迎。晚,江夫人陪往參觀國會圖書館,即赴該館會堂講演。講畢,答該館東方部主任恒慕義之問(寰遊記)。

  按:大師「致甯達蘊書」,署『叁月一日』,而雲『明日赴華盛頓』,與 [P284] 記差一日。其後演講日期,約差一日。此由東西時差,故所說不同,今姑依記。

  二日晨,王文山以車來,邀大師遊覽華市,觀參衆兩院及總統府。次訪伍梯雲公使。下午,偕江亢虎‧恒慕義共觀涅槃造像(寰遊記)。

  叁日,江亢虎、王文山,偕大師往觀胡佛總統就職禮。當晚返紐約(寰遊記)。

  四日,大師乘車赴耶魯,拉多勒教授來迎,下榻大學俱樂部。晚,講于耶魯大學,沈有幹譯語(寰遊記)。

  五日,白朗洪夫人以車來迎,遂赴哈福學院;晤何樂益、路思義等諸教授。學生會公贈花束,頗熱心討論宗教。旋韓穆敦教授來,出其翻譯未竟之二十唯識論,于佛教之唯心哲學,頗爲贊賞!晚,大師演講,沈有幹譯語,聽者四、五百人(寰遊記)。

  按:遊記之「哈福學院」,即曾見前記之「初五日哈脫福特宗教學院」也 [P285] 。大師…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