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校。为大师介绍与法国天主教大主教相晤见,论及中国之反宗教运动,及信仰自由问题(寰游记)。
是日,卜丽都女士造寓相访。以听讲发心学佛,乞受皈依,乃名以信源。日人友松圆谛、藤冈正隆、山口益、大谷馨、浅野研真、冈本贯莹等亦相偕来访(寰游记)。
二十九日,大师参观东方博物院,院长阿甘导观说明(寰游记)。
是月,国内佛教,仍一无起色。一日,佛学会常会,议决另设佛教会(致宁达蕴书)。
盖以南京会议时,圆!4漒犹多和同。迨返沪,为沪、杭名流居士所包围,竞主 [P265] 佛会设上海觉园(便于控制),南京设办事处。佛学会分子,乃主别设佛教会,保留佛学会以观其变(闻黄忏华说)。王一亭致书钟康侯,亦谓佛会应设首都,以设觉园为不妥(海九、十一「佛教史料」)。前此本有江浙联合会之设,是时居士全体辞职。一以常务办事者多为居士;二以浙江诸山别有兴树,为江苏方面所不满(海九、十一「佛教史料」)。王一亭以维护佛法,面请于蒋总司令。蒋谓(海九、十「佛教史料」): 『一、真正依佛教行持的僧徒,可以保存。二、藉教育以造就有知识的僧徒,可以保存。三、寺院须清净庄严,不可使非僧非俗的人住持。且对于社会,要办有益的事业,可以保存』。
政府于佛教,固予以新生之机,其如老上座、名居士之别有会心乎!
十月,某日,胡咏麟为设茶会于某旅社,因识中国法律顾问爱斯嘉拉,始谈及发起世界佛学院事。爱氏以告葛拉乃,葛邀大师过其家商议(寰游记) 。
九日,陈济博自比利时来见大师(寰游记)。 [P266]
十日,国庆。中国驻法公使馆招待外宾,大师被邀出席。晚,大师应国民党驻欧总支部招,参观庆祝(寰游记)。
十一日,法国信佛者马格尔、里维也等来访。大师语以组织巴黎佛教会,以联络信佛同志(寰游记)。
十四日,应法国各界请,于东方博物院,讲「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院长阿甘译语(寰游记)。讲稿分「佛学的发源」,「佛学在印度的流行」,「佛学在中国的流行」,「现今佛教在世界上的三个中心」,「余之佛学新运动」──五日。论「佛学在中国的流行」,揭露大师对于中国佛学之激赏: 『从中国民族第一流人士,自尊独创的民族特性,以达磨西来的启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而直从释迦未开口说法前的觉源心海,打开了自心彻天彻地的大光明藏,佛心自心,印合无间。与佛一般无二的圆明了体现了法界诸法实相,即身便成了与佛陀一般无二的真觉者。然后应用一切 [P267] 方言的俗言雅语,乃至全宇宙的事事物物,活泼泼以表现指示其悟境于世人,使世人各各直证佛陀的心境。此为佛学之核心,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唯中国佛学握得此佛学之核心,故释迦以来真正之佛学,现今唯在于中国』。
论及「余之佛学新运动」,举其特色为:「人生的佛学」,「科学的佛学」,「实证的佛学」,「世界的佛学」。大师法音既播,报章多对之有好评(寰游记)。
十五日,访法国有名印度学者(新自日本归国)希尔筏勒肥,与谈发起世院事(寰游记)。
其间,曾任驻华法馆职德礼克之夫人,发心为大师画像,永留法兰西画苑为纪念(寰游记)。
二十日,大师召集巴黎友人,于东方博物院,商世界佛学院事。宗旨为:『昌明佛学,陶铸文化,增进人生之福慧,达成世界之安乐』。发起人:太虚 [P268] 、(法国为)希尔筏勒肥、阿甘、葛拉乃、胡雪、爱斯嘉拉、马古烈、腊尔华、伯希和、马格尔、龙舒贝勒等二十余人。商定设通讯处于东方博物院;大师先付五千法郎为筹备费(寰游记)。由大师担任,中国南京毗卢寺,设中国通讯处,并邀集发起人(告海内佛学同志书)。大师乃发:「告国内佛学同志书」;「致蒋总司令书」,报道经过而希望奋起提倡。
二十一日,大师讲演于灵智(证道、通神)学会,讲「有情与流转之进化」,信源及胡咏麟(觉始)译语(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大师在巴黎,更有灵智学会初讲之「佛学一脔」;佛教美术讲演会所讲「佛法与美」,胡咏麟译语(讲稿今存);巴黎大学讲演会所讲「中国禅宗」,葛拉乃译语(海十、一「佛教史料」);并游记所未详。大师之讲演辞,由巴黎佛学会出版之「讲演集」(英文),英人摆乃能为之序。埃而刚书店编译之「佛学」(法文),晦谬几不可读(记关于佛学之演说;覆巴黎佛学会书)。 [P269]
二十二日,大师设茶会,答谢中外友人之盛意,致告别辞(寰游记)。
二十三日,大师偕马古烈、陈济博,自巴黎抵英之伦敦(寰游记)。
按:陈济博追记「与罗素先生之谈话」,时日迟寰游记一日,今依记。
二十五日,大师访中国驻英使馆陈秩三代办(寰游记)。
二十六日,大师赴三真社(印人)达斯果菩塔之约,略讲「我之佛化新运动」,于焌译语。别有讲耶、回、印度教义者,有混融各民族各宗教之伟观(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
二十八日,应大英博物馆东方文书部贾尔士之招,偕马、陈同往参观,『闳富堪称第一』(寰游记)!
二十九日,贺雪夫人邀大师赴美以美会之纪念大会,晤大主教及内阁总理鲍尔温。旋由贺雪夫人,牛津大学教授苏息尔,陈秩三代办,偕赴东方文字学校,应中国学会讲演之约。大师讲「佛法之过去现在及将来」,于焌译语(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 [P270]
按:中国学会之讲演,寰游记作二十六日,又作二十八日。然依记推寻,应为二十九。
三十日,魏士特敏士特寺长福克士立乐立,邀大师往寺参观茶叙。寺为英皇加冕处,历代英后咸葬于此。是晚,大师与伦敦佛教会长亨利士,公开讲演佛学与某社(寰游记)。十一月
一日,章士钊来寓访晤,谈东西文化(寰游记)。大师游观所得,乃知『东方文化一名,所指极广。……决非举一二种可为之代表;亦非立一二种概念,如所谓西方是物质文化,东方是精神文化等类所能说明』(东方文化正名)。
三日,大师以蔡孑民之介,得罗素电约,偕陈济博访于海滨之山舍(寰游记;陈济博「与罗素先生之谈话」)。其谈话,略云: 『师:吾为研究佛陀所说大小乘法之理论者。……于先生之学说,亦颇曾 [P271] 涉略。……喜先生之卓见迥不犹人!……今日深幸得与先生一谈。罗:吾亦思研究佛学,但恨未能耳!不知吾之哲学,与佛学有相同之点否?
师:先生之哲学,颇多与佛学同点。……先生既祗认有如飞而游之感觉,与感觉「今有」,而又创说有「中立特体」。此之中立特体,其即感觉或感觉今有耶?抑为感觉与感觉今有之下,更根本之另一法耶?若为另一法,则有违只认有感觉与感觉今有之主张!若即感觉与感觉今有,则何须更说此中立特体焉?
罗:此问题,吾尚在思考中,犹难更为决定。
师:先生所谓之中立特体,为各各独立存在之非因缘生法耶?仰与若心若物等同为因缘所生法耶?
罗:此中立特体,是否亦为因缘所生法,乃如旅行到荒漠中,尚未能决定其方向一样。 [P272]
师:若中立特体为各各独立存在之非因缘所生法,则近于佛学中小乘一切有部之实有法。若亦为因缘所生法,则近于大乘缘生性空之法。此有小乘之阿毗达磨毗婆沙论,及大乘之中观论等,主张其说,似可供给先生之解决前二问题之参考。先生亦曾研究之乎!
罗:若于佛学书,只看过几册英文译本。所举二论,恐唯中国文所有,惜不能研究之!吾昔年游历中国,知中国为今后世界中极有希望之一国。大师新从中国来,中国之政治情形,可言其大略乎?
师:据吾离开中国时所知者以言,则中国已统一于国民党政府。内部能融合一致而不分裂,则中国从此走上安内攘外之政治轨道』。
四日,大师应摩诃菩提会伦敦分会(秘书达耶海瓦维塔恩)之约,往讲「小乘与大乘之关系」,陈济博译语。大师勉以为世界佛教联合之组织(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
五日晚,赴伦敦佛教会,讲「佛学联合研究之必要」,曾宪孚译语。并议定 [P273] :该会所出佛学月刊,任传译中国佛学之责。由会长亨佛利士,任联络英国佛学界,筹设世界佛学院伦敦筹备处(寰游记;海十、一「佛教史料」)。今存伦敦无线电台广播之「告全球佛学同志」,疑即此晚所讲。
六日,大师偕陈济博抵比京(寰游记)。
七日,访王公使景歧;偕赴中比友谊会之聚餐会。大师与王公使、比驻华公使华洛斯、国那社社长泰士合影(寰游记) 。
八日,大师偕陈济博,应齐尔教授之约晤;会见梵文教授杜门,希腊文教授格列古尔,波多大学哲学教授兑生,星洲新国民报记者胡鉴民。大师与齐尔谈其自由哲学,与大师自由史观,意见为近。翌日,鉴民以所译自由哲学来,大师因为之作跋。鉴民作「太虚法师在欧州」,载于星洲日报;介绍大师学业,颇致推崇(寰游记;跋自由哲学;鉴民「太虚法师在欧洲」)。
九日,应东方学会约,晤会长普善,荷兰佛学者费式尔等(寰游记)。
十一日,参加王公使夫人发起之海外拒毒后援会成立会(寰游记)。 [P274]
十二日,大师与陈济博,访滑铁卢之古战场,观战地写真之油画(寰游记)。
十三日,应东方学会之茶会。费式尔赠大师以菩萨地经(残片)梵丈法文华文之会译(寰游记)。
十四日,郑松堂以德国佛郎府大学中国学院卫礼贤院长之函来迓(寰游记)。
十五日,费尔式来寓,谘访佛学。大师为略说成唯识论大意。是晚,大师偕郑松堂(太朴)乘车去…
《太虚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