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寺望中收。前塵影事模糊甚,山自凝然水自流』。
大師過鎮江,列席江蘇省佛教會(海十、九。「佛教史料」)。
沿江西上。十七日,「中秋」,大師遊九華山。時寄塵在山主辦九華佛學院。容虛等陪遊,大師有九華雜詠十首(海十、十「佛教史料」;詩存)。
二十二日(「二十」),大師抵安慶。時慈航住持迎江寺,會覺爲策劃佛教革命(不久失敗離去)(海十、十「佛教史料」)。
二十七日,大師乘大貞輪,抵一別四載之漢口,駐錫佛教會(海十、十「佛教史料」)。
二十九日,大師受各界盛大之歡迎。到會者,李子寬、張純一、唐祖培、王 [P296] 民樸等七、八百人(海十、十「佛教史料」)。大師講「甚麼是佛學」,法舫記。以教理行果統攝佛學,爲大師西遊歸來所組成(世院)之體系:
圖片
┌ 佛教法物之搜集┐┌─印度波斯爪哇等
│ 佛教史材之編考││ 錫蘭暹羅緬甸等
教┤ ├┤
│ 佛教經典之考訂││ 中國日本朝鮮等
└ 佛教圖書之纂輯┘└─西藏尼泊爾蒙古等
┌ 印度小乘學派──錫蘭等屬此
│ 印度大乘學派──西藏等屬此
理┤
│ 中國綜合學派──日本等屬此
└ 歐美新研究派
┌ 戒律──通菩薩戒別七衆戒
│ 禅觀──大小乘各種止觀以及禅宗
行┤
│ 真言──一印明以及無量印明等
[P297]
└ 淨土──極樂淨土或兜率淨土等
┌ 信果──研究教理及諸行共果───信衆、僧衆、賢衆
│ 德果──受持戒律及諸行共果───僧衆、賢衆、聖衆
果┤
│ 定果──修習禅觀及諸行共果───僧衆、賢衆、聖衆
└ 慧果──修勝禅觀及諸行共果───聖衆……佛
是月十二日(「八月初十」),大勇卒于甘孜(傳震「致大師書」)。十月
一日,大師于漢口佛教會,開講大乘法苑義林章唯識章(『觀唯密二派行者學者,近有偏執,故講此章』),約兩星期而畢。法舫記,成「法苑義林章唯識章講錄」。李子寬始于法會依儀皈依(能斷金剛般若經釋序;海十、十「佛教史料」)。
十日,國慶,大師于漢口文化學院,講「文化人與阿賴耶識」,斯繼唐記(論)。
大師回武院,住一星期。時院中駐兵未去,未能積極進行。爲研究員講大乘 [P298] 宗地圖(海十、十「佛教史料」;法舫「大乘宗地圖釋後序」),及「研究佛學之目的」。
佛學院院董會,征得鍾益亭、王達五、羅奉僧等加入;仍推王森甫爲院董長,以李子寬爲院護(佛學院院董會略史)。
二十七日,大師依整理僧伽製度論,指導改組漢口佛教會爲佛教正信會(海 十、十一「佛教史料」)。
二十九日,應湘主席何鍵請,大師偕唐大圓、劉徹如等抵長沙,紹奘侍錄。駐錫上林寺(海十、十一「佛教史料」)。
叁十日,大師于中山堂,開講「什麼是佛學」,凡叁日;大圓、罘月、莘野合記(海十、十一「佛教史料」;十、十二「佛教史料」;十一、二「佛教史料」)。十一月一日,大師應軍官講習所胡所長約,莅所講「怎樣去作軍官」(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P299]
二日,赴僧界歡迎會。指導成立省佛教會(海十、十二「法苑藝林」;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叁日,大師去甯鄉──大沩山,市政府備車專送(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七日,大師回長沙。晚,大師于第一師範(後改中山堂),開講瑜伽真實義品,凡四日(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日,大師應華中美術學校約,往講「佛學與美術」(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一日,大師偕何主席、曹廳長等,遊古開福寺,視察佛教慈兒院;院爲大師昔年莅湘所發起(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二日,大師離湘返鄂(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大師離鄂回南京,中途上廬山一宿(自傳十七)。是年,約竺庵來大林寺,住持經理(大林寺募修佛殿法堂序)。 [P300]
二十九日,南京中國佛學會(萬壽寺)開成立大會,大師當選爲會長(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大師鑒于舊僧之蓄意誹毀,佛教會務之難于開展,決專心于世苑(世院改名)及佛學會之建設。函辭中國佛教會常務委員及學務委員長之職(海十、十二「啓事」);佛會堅留。
是月(「己巳十月」),大師攝影,頗爲莊嚴。十二月一日,大師于中國佛學會星期研究會,講「一切法因緣生唯識現」(海十、十「佛教史料」)。
大師留京期間,訪歐陽竟無(歐陽竟無「致太虛法師書」)。遊棲霞、寶華山諸勝(詩存)。
大師抵廈門南普陀寺。時學僧責難諸山叢林甚力,黃健六等大不滿(海十一、四「法界通訊」)。江浙寺僧,于學院時播謠言,大師乃致函錢誠善,于海刊報道學院消息,以免淆惑聽聞(致錢誠善書二)。 [P301]
大師于閩院,開講瑜伽真實義品,默如記(默如「瑜伽真實義品講要附識」)。又講「中國學僧現時應取之態度」。
上月卅一日,立法院通過修訂監督寺廟條例十叁條。大師以建議未爲釆納,而有此聽任佛教自生自滅之條例(建僧大綱;略史),乃作評監督寺廟條例。
按:該條例,略史誤作「十九年公布」。
大師作叁寶歌。時弘一住南寺,爲之作譜(林子青「弘一大師年譜」)。其歌曲頗爲流行。
叁十日,大師應集美女中何達安等邀請,往遊集美,爲講「佛學的人生觀」,宏度記(海十一、一「通訊」)。
民國十九年,一九叁0(己巳──庚午),大師四十二歲。 一月
十九日,「太虛大師寰遊記」編成,作跋,付大東書局印行(跋)。其「 [P302] 雜觀」中,有「宗教觀」,「社會觀」,「國俗觀」,可據以見西遊之觀感。其「宗教觀」,隨順西人之說,改易前義,而視馬克思之共産主義,孫文之叁民主義爲宗教。
大師偕轉逢、芝峰、蘇慧純等遊泉州,駐錫開元寺。遊泉州叁剎──開元、承天、崇福;參觀葉青眼主辦之孤兒院。大師于泉州民衆教育館,講「從無我唯心的宇宙觀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觀」,芝峰記(自傳二十一;詩存)。以緣起無我說平等,唯識熏變說自由,後乃時時說之。又應晉江縣佛教會歡迎,講「佛教會是本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組成的」,亦芝峰記(文)。
按:自傳作「十八年冬」,指舊曆而言。又自傳所記行程,簡略不盡。二十九日,(「己巳歲盡」),大師遊洛陽橋(詩存)。偕弘一、轉逢、芝峰等,去小雪峰寺度舊年(詩存)。拈偈贈弘一律師: 『聖教照心,佛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大師回廈,途經安海一宿,應安海養正中學請,爲拈「安海養正」講之(文 [P303] )。二月
二十八日,大師開始爲閩院學衆,作課外講學(「閩南佛學院本年大事記」)。先後講有「大乘位與大乘各宗」(即起信論唯識說之意而擴充之), 「佛學之宗旨及目的」,「僧教育要建立在律儀之上」,「西洋哲學與印度哲學概觀」;寶忍、岫廬、慧童、默如等記。
大師以叢林之精神盡失,而政府未能扶助佛教,佛教會亦難得改善,覺得:『非從一般佛徒中,吸取一部分真正于佛法有修學,而且具有弘法願行者爲重新之建設,不能振興佛教于今後』。乃重新議訂建僧計劃,講題爲「建設現代中國僧製大綱」,簡稱「建僧大綱」,大醒記。以「叁寶之信産生僧格」,「以六度之學養成僧格」。建僧四萬人,分學僧、職僧、德僧叁級;學僧則經「律儀院」二年,「普通教理院」四年,「高等教理院」叁年,「觀行參學處」叁年之學程。此于僧伽製度論頗有修正,如僧數之大減少,及知各宗已失其寺院之意義。然昔年所提倡「人工之新僧化」,「僧製今論」之 [P304] 服勞衆,悉棄而不論,蓋取法于西洋神教之僧製(略史;複李哲生書;文)。
按:「僧製大綱」,主建僧四萬人。別存「建立現代中國佛教住持僧大綱」,則主建二萬人。大師秋冬去川,與劉甫澄、蔣特生、李哲生,均論及「擬有建立現代中國佛教住持僧大綱」,蓋摘取講記修正以備提出者。略史以此爲二十年作,誤。
時印老移住蘇州之報國寺(真達等「中興淨宗印光大師行業記」)。叁月十叁日,大師于閩院講彌勒經大意(「閩南佛學院本年大事記」)。
十六日,大師于南普陀寺,開講普門品。十八日,觀音誕,圓滿(「閩南佛學院本年大事記」)。
二十五日,上海開第二次全國佛教徒代表大會;時省佛會組織,猶未得內政部許可(海十一、四「佛教史料」)。
時閩院研究部,大師分爲「法相唯識系」,「法性般若系」,「小乘俱舍系 [P305] 」,「中國佛學系」,「融通應用系」──五系,由研究員選習(海十一、四「佛教史料」)。大師于漳州南山寺,成立「錫蘭留學團」,習英文以備留學(海十一、四「通訊」)。四月
一日,大師以任滿,辭南普陀寺住持。經大衆懇留,允爲連任(「閩南佛學院本年大事記」)。
八日,佛誕紀念,大師講「紀念釋迦牟尼佛」,默如記(「閩南佛學院本年大事記」)。
是月,大師創議爲「華文佛學分科研究編輯」,由佛學書局印行。其力法與目的爲: 『依大藏佛典爲原料,從各種科學之立場,分門別類以爲采集之研究,更憑其研究之所得而組成各科學;乃可提供現代思想界中各科學學者之參考,又使…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