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研究各科學者,皆得分途進入于佛學。于是乎佛學乃成科學之哲學,佛教乃成科學之宗教;以之綜合現代之思想而建立現代人類之新信仰』 [P306] (文)!
其後,唯有周某之「經濟學與佛學」應世,而內容直不知所雲!于此實不禁佛教無人之慨!
大師留閩期間,應世界書局之約,改編「佛學概論」爲「佛學A B C 」以行世。
大師應廈門大學之約,往講「佛學在今後人世之意義」,芝峰記。大師以爲:『人類的文化,是依各宗教爲集中點而彼此有歧異』,故主以耶、回、佛爲叁大文化總線索而研究之。歐美澳以耶,亞西及非洲以回,而亞南亞東之文化,則以佛教得以見其總線索。分別研究,再『將叁大系的文化,镕冶在一爐,使之鑄成爲全人類瑰玮燦爛的新文化」。而近來之哲學,如新實在論之「中立元子」而「論理構成」;唯用論之「純粹經驗」而「知識雕成」,大師論爲漸近佛法之「諸法衆緣生」與「諸法唯識現」。時又講「民國與佛教」于雙十中學,亦芝峰記(記者「附識」)。「評(西田幾多郎)善之研 [P307] 究」,「書(菊池寬)複雠以後」,「附從譯本裏研究古禅法及禅學古史考之後」,蓋閑閱閩院藏書而作之短評。
十一日,大師離廈回滬(「閩南佛學院大事記」)。
大師遊天目山。「紀遊」十二絕,有「桐花滿地著春痕」之句。五月,大師過杭,作「靈隱寺慧明照和尚行述」。慧明卒于二月,卻非乃繼任方丈(文)。
十一日,大師以北平楊明塵,代表朱慶瀾、齊耀珊等來滬歡迎,因偕赴北平(海十一、五「佛教史料」 「禮請法師疏」)。
十八日,抵平,駐錫柏林寺,受住持臺源及大衆之歡迎(海十一、五「佛教史料」;海十一、五「圖」)。
二十日,北平佛教界,于華北居士林,開會歡迎,大師講「學佛的下手方便」(海十一、五「佛教史料」)。其後,更講有「國家觀在宇宙觀上的根據」,「人生的自由問題」。 [P308]
大師應華北居士林請,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海十一、五「佛教史料」)。
二十八日,四川省佛教會來電,歡迎大師入川弘法(海十一、六「通訊」)。以本年初以來,劉文輝(自幹)以私事致嫌隙,提賣寺産,防區內四十五縣,悉遭摧殘(海十一、七「佛教史料」)。六月,叁時學會韓清淨等,招遊香山別墅(詩存)。大師擇定北平北海內小西天寺爲世界佛學苑苑址(致蔣特生書;法舫致編者書)。
有持陳公博唯物論文以詢,大師乃作「什麼是物」以破之,載大公報(緣成史觀一)。
大師回滬,順道遊青島(詩存)。
二十五日,大師在上海,出席中國佛教會第二屆執行委員會第二次常務會議(海十一、七「佛教史料」)。 [P309]
時法舫以世苑事,奉召自漢口來滬,谒大師于淨業社(法舫致編者書)。
時康藏留學團團員恒演(大慈子)回國一行,編有「略述西藏之佛教」,大師爲序于「覺園」。宗喀巴之叁士道次,教團基于律儀,密宗之納于教理軌于律儀,與大師意見相合,而受世信毀不同。敘中有曰: 『宗師以行修果證,與宗繼有人之故,久成勝業。吾乃徒托空言,不唯爲世所嘲侮,而從予起信入佛門之弟子,亦有違越而不聽受者;則又不禁悲慚塞心,而俯仰無以自安者也』!蓋以康藏留學團,大勇卒後,由大剛率領。山居乳食既久,乃不知今日何日!不滿大師弘化苦心,建設世界佛學苑本意,疊陳兩電,望大師先往西藏修學正法,再事弘通。大師門下而顯露叛離情緒者,此爲其開始。武漢王森甫、羅奉僧、張純一,馳電折之: 『兩電奉勸虛公,殷殷以先學後教爲請。用意雖佳,而爲計已左。同人等一再討論,未便冒昧轉呈。……區區藏文,何足勞虛公一盼!即令含義宏 [P310] 深,已有法師及諸同學,留學多年,專精研究,自能負網羅介紹之全部責任。更不煩虛公舍全就偏,拘于一隅,有礙世界佛學苑之進行程序也』!
大師去甬,轉慈溪保國寺度夏(重纂保國寺志序;瑩照「致大師書」;亦幻「致大師書」)。
時圓!4漒初任天童寺住持,大師往訪之(詩存)。
遊奉化雪窦寺,有「雪窦爲石侯畫師題山水」,「仿宋覺範禅師畫梅贈奉化蔣公」二詩(詩存)。
按:潮音草舍詩存,編次于辛未年,誤。十九年海刊已載此詩。七月七日,川省僧衆,向劉文輝大請願(海十一、七「佛教史料」)。八月,大師應瑩照約,偕李了空(子寬)遊普陀,卓錫息耒院(詩存)。九月,北平世界佛學苑(華英文系)柏林教理院成立,臺源、常惺任院長。閩南「錫蘭留學團」,移柏林寺。法舫(武昌停辦研究部,會覺爲管理)偕塵空抵平,移世苑設備處于柏林寺。胡瑞霖主財政,法舫任書記,兼柏林教理 [P311] 院監學(世界佛學苑圖書館開幕紀;法舫致編者書)。
十叁日,大師偕克全,乘直航重慶之福順輪,自滬入川弘法(海十一、九「佛教史料」)。
按:覺群社「太虛大師行略」,作「二十年入川弘法」,誤。
經漢口、宜昌,並登岸爲信衆開示,兼授皈依(海十一、九「佛教史料」)。
二十四日晚,大師抵重慶,慈雲寺住持雲岩等,迎宿南岸獅子山(佛教中醫慈濟院緣起;海十一、九「佛教史料」)。
二十五日,過江,赴長安佛學社之歡迎會(海十一、九「佛教史料」)。大師略示「佛學」,克全記。
二十八日,大師應馮均逸(縣長)之請,于舊縣議會議場,講「破妄顯真」,克全記(海十一、九「佛教史料」)。其間,于報恩寺川東中等佛學傳習所,講「僧教育之宗旨」,克全記(文) [P312] 。十月
四日,重慶南岸獅子山,延諾那喇嘛,開西南和平法會,凡四十九日(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
大師離重慶去成都。六日,「中秋」,大師等抵遂甯。趙伯福(參謀長)與臧縣長等,留度中秋,駐錫梵雲山。于遂甯公園,講「佛學之原理及其建立」。大師與趙伯福,商談整理佛教事(文;詩存)。
九日,大師抵蓉(成都),駐錫文殊院(海十一、十「通訊」)。
十一日,大師赴四川省佛教會之歡迎會,與會者七、八百人。講「建設適應時代之中國佛教」,克全記(海十一、九「通訊」)。
十二日,赴少城公園,應成都佛學社(社長皮懷白)請,講「諸法衆緣生唯識現」)聽衆千余人(海十一、九「通訊」)。
十叁日,大師偕曾普馨等赴峨嵋,瞻禮普賢道場。十八日,至接引殿。凡所遊禮,悉紀以詩,存「自成都至峨山用譚峰峨圖記勝叁六韻」(詩存;海十 [P313] 一、九「通訊」;詩存外集)。下山,至峨嵋縣佛教會,就遊觀所得,講「峨山僧自治刍議」,以供僧衆參考(文)。
二十四日(「初叁」),大師還成都道中,經嘉州,遊大佛、烏尤諸勝。翌日,于嘉州公園(佛學社)講「改善人心之漸教」,克全記(果瑤「上太虛大師書」)。
二十九日,大師于成都文殊院,開講「瑜伽菩薩戒本」,克全與普超記。十
一月五日圓滿(海十一、十「佛教史料」;來富隆「西來演說集弁言」)。
大師峨山返蓉,函劉自幹,建議整頓峨山,籌設僧自治會(海十一、十一─ ─十二「佛教史料」)。十一月
一日,中央大學邰爽秋等之廟産興學運動複活,發表宣言,成立廟産興學運動促進委員會。案經國民黨第叁屆第四次全體會議議決:「本案經教育組審查,認爲應送政府,發交教育部,會同內政部及古物保管委員會,妥擬辦理」。于是僧界又複震動,佛教會、現代僧伽社等,一致呼籲反對(現代 [P314] 僧伽)。
五日,大師應四川大學中國文學院約,莅院講「大乘漸教與進化論」,濮冠雲記。某日又講「佛學的現實論」于川大外國文學院,袁輔臣、王天中記(西來說法集;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
按:此依「西來說法集」;史料則講題彼此互易。
六日,大師移錫公園成都佛學社,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王普照、余蒼一、樓維克合記,成「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講錄」(西來說法集弁言;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
十一日,莅成都大學,講「寰遊所得之佛法程序」。下午去新繁龍藏寺,于體育場講演「中國今日所最要者是何事」,克全記(西來說法集;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
十四日,劉自幹、鄧錫候、田頌堯(馬瑤生,王瀛泉代)叁軍長,假通俗教育館,設蔬歡宴,大師講「佛法之真精神」,克全記(西來說法集;海十一 [P315] 、十一──十二「佛教史料」)。
十五日(「二十五日」),經期圓滿,大師授瑜伽戒(致蔣特生書四;來隆富「西來演說集弁言」)。
十七日,大師赴成都臨時執法處,應處長劉輔周請,爲政治犯講「緣生史觀」,克全記(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其間,以華西大學費爾樸相約,莅校講「佛法之理證與事行」,克全記(中國需耶教與歐美需佛教;西來說法集)。講稿,皮懷白囑來隆富集爲西來演說集,由劉肇幹施資刊行(「弁言」)。
十八日,大師離蓉赴重慶。經敘府,于敘府佛學社講「佛教之新趨勢及其修學方針」,克全記(致蔣特生書四;川東講演集;詩存)。
二十七日(「初八日」),大師于重慶佛學社,開講心經。續講瑜伽菩薩戒本,隆賢記(海十一、十一──十二「佛教史料」)大師在渝,于重慶大學講「菩薩的人生觀與公民道德」;四川第二女師講「 [P316] 怎樣做現代女子」;巴縣監獄講「緣成史觀」(文;佛學與宗教哲學及科學哲學)。
遊老君山、佛圖關、華岩寺諸勝(詩存)。 …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