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寺望中收。前尘影事模糊甚,山自凝然水自流』。
大师过镇江,列席江苏省佛教会(海十、九。「佛教史料」)。
沿江西上。十七日,「中秋」,大师游九华山。时寄尘在山主办九华佛学院。容虚等陪游,大师有九华杂咏十首(海十、十「佛教史料」;诗存)。
二十二日(「二十」),大师抵安庆。时慈航住持迎江寺,会觉为策划佛教革命(不久失败离去)(海十、十「佛教史料」)。
二十七日,大师乘大贞轮,抵一别四载之汉口,驻锡佛教会(海十、十「佛教史料」)。
二十九日,大师受各界盛大之欢迎。到会者,李子宽、张纯一、唐祖培、王 [P296] 民朴等七、八百人(海十、十「佛教史料」)。大师讲「甚么是佛学」,法舫记。以教理行果统摄佛学,为大师西游归来所组成(世院)之体系:
图片
┌ 佛教法物之搜集┐┌─印度波斯爪哇等
│ 佛教史材之编考││ 锡兰暹罗缅甸等
教┤ ├┤
│ 佛教经典之考订││ 中国日本朝鲜等
└ 佛教图书之纂辑┘└─西藏尼泊尔蒙古等
┌ 印度小乘学派──锡兰等属此
│ 印度大乘学派──西藏等属此
理┤
│ 中国综合学派──日本等属此
└ 欧美新研究派
┌ 戒律──通菩萨戒别七众戒
│ 禅观──大小乘各种止观以及禅宗
行┤
│ 真言──一印明以及无量印明等
[P297]
└ 净土──极乐净土或兜率净土等
┌ 信果──研究教理及诸行共果───信众、僧众、贤众
│ 德果──受持戒律及诸行共果───僧众、贤众、圣众
果┤
│ 定果──修习禅观及诸行共果───僧众、贤众、圣众
└ 慧果──修胜禅观及诸行共果───圣众……佛
是月十二日(「八月初十」),大勇卒于甘孜(传震「致大师书」)。十月
一日,大师于汉口佛教会,开讲大乘法苑义林章唯识章(『观唯密二派行者学者,近有偏执,故讲此章』),约两星期而毕。法舫记,成「法苑义林章唯识章讲录」。李子宽始于法会依仪皈依(能断金刚般若经释序;海十、十「佛教史料」)。
十日,国庆,大师于汉口文化学院,讲「文化人与阿赖耶识」,斯继唐记(论)。
大师回武院,住一星期。时院中驻兵未去,未能积极进行。为研究员讲大乘 [P298] 宗地图(海十、十「佛教史料」;法舫「大乘宗地图释后序」),及「研究佛学之目的」。
佛学院院董会,征得钟益亭、王达五、罗奉僧等加入;仍推王森甫为院董长,以李子宽为院护(佛学院院董会略史)。
二十七日,大师依整理僧伽制度论,指导改组汉口佛教会为佛教正信会(海 十、十一「佛教史料」)。
二十九日,应湘主席何键请,大师偕唐大圆、刘彻如等抵长沙,绍奘侍录。驻锡上林寺(海十、十一「佛教史料」)。
三十日,大师于中山堂,开讲「什么是佛学」,凡三日;大圆、罘月、莘野合记(海十、十一「佛教史料」;十、十二「佛教史料」;十一、二「佛教史料」)。十一月一日,大师应军官讲习所胡所长约,莅所讲「怎样去作军官」(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P299]
二日,赴僧界欢迎会。指导成立省佛教会(海十、十二「法苑艺林」;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三日,大师去宁乡──大沩山,市政府备车专送(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七日,大师回长沙。晚,大师于第一师范(后改中山堂),开讲瑜伽真实义品,凡四日(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日,大师应华中美术学校约,往讲「佛学与美术」(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一日,大师偕何主席、曹厅长等,游古开福寺,视察佛教慈儿院;院为大师昔年莅湘所发起(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十二日,大师离湘返鄂(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大师离鄂回南京,中途上庐山一宿(自传十七)。是年,约竺庵来大林寺,住持经理(大林寺募修佛殿法堂序)。 [P300]
二十九日,南京中国佛学会(万寿寺)开成立大会,大师当选为会长(海十一、二「佛教史料」)。
大师鉴于旧僧之蓄意诽毁,佛教会务之难于开展,决专心于世苑(世院改名)及佛学会之建设。函辞中国佛教会常务委员及学务委员长之职(海十、十二「启事」);佛会坚留。
是月(「己巳十月」),大师摄影,颇为庄严。十二月一日,大师于中国佛学会星期研究会,讲「一切法因缘生唯识现」(海十、十「佛教史料」)。
大师留京期间,访欧阳竟无(欧阳竟无「致太虚法师书」)。游栖霞、宝华山诸胜(诗存)。
大师抵厦门南普陀寺。时学僧责难诸山丛林甚力,黄健六等大不满(海十一、四「法界通讯」)。江浙寺僧,于学院时播谣言,大师乃致函钱诚善,于海刊报道学院消息,以免淆惑听闻(致钱诚善书二)。 [P301]
大师于闽院,开讲瑜伽真实义品,默如记(默如「瑜伽真实义品讲要附识」)。又讲「中国学僧现时应取之态度」。
上月卅一日,立法院通过修订监督寺庙条例十三条。大师以建议未为釆纳,而有此听任佛教自生自灭之条例(建僧大纲;略史),乃作评监督寺庙条例。
按:该条例,略史误作「十九年公布」。
大师作三宝歌。时弘一住南寺,为之作谱(林子青「弘一大师年谱」)。其歌曲颇为流行。
三十日,大师应集美女中何达安等邀请,往游集美,为讲「佛学的人生观」,宏度记(海十一、一「通讯」)。
民国十九年,一九三0(己巳──庚午),大师四十二岁。 一月
十九日,「太虚大师寰游记」编成,作跋,付大东书局印行(跋)。其「 [P302] 杂观」中,有「宗教观」,「社会观」,「国俗观」,可据以见西游之观感。其「宗教观」,随顺西人之说,改易前义,而视马克思之共产主义,孙文之三民主义为宗教。
大师偕转逢、芝峰、苏慧纯等游泉州,驻锡开元寺。游泉州三剎──开元、承天、崇福;参观叶青眼主办之孤儿院。大师于泉州民众教育馆,讲「从无我唯心的宇宙观到平等自由的人生观」,芝峰记(自传二十一;诗存)。以缘起无我说平等,唯识熏变说自由,后乃时时说之。又应晋江县佛教会欢迎,讲「佛教会是本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亦芝峰记(文)。
按:自传作「十八年冬」,指旧历而言。又自传所记行程,简略不尽。二十九日,(「己巳岁尽」),大师游洛阳桥(诗存)。偕弘一、转逢、芝峰等,去小雪峰寺度旧年(诗存)。拈偈赠弘一律师: 『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大师回厦,途经安海一宿,应安海养正中学请,为拈「安海养正」讲之(文 [P303] )。二月
二十八日,大师开始为闽院学众,作课外讲学(「闽南佛学院本年大事记」)。先后讲有「大乘位与大乘各宗」(即起信论唯识说之意而扩充之), 「佛学之宗旨及目的」,「僧教育要建立在律仪之上」,「西洋哲学与印度哲学概观」;宝忍、岫庐、慧童、默如等记。
大师以丛林之精神尽失,而政府未能扶助佛教,佛教会亦难得改善,觉得:『非从一般佛徒中,吸取一部分真正于佛法有修学,而且具有弘法愿行者为重新之建设,不能振兴佛教于今后』。乃重新议订建僧计划,讲题为「建设现代中国僧制大纲」,简称「建僧大纲」,大醒记。以「三宝之信产生僧格」,「以六度之学养成僧格」。建僧四万人,分学僧、职僧、德僧三级;学僧则经「律仪院」二年,「普通教理院」四年,「高等教理院」三年,「观行参学处」三年之学程。此于僧伽制度论颇有修正,如僧数之大减少,及知各宗已失其寺院之意义。然昔年所提倡「人工之新僧化」,「僧制今论」之 [P304] 服劳众,悉弃而不论,盖取法于西洋神教之僧制(略史;复李哲生书;文)。
按:「僧制大纲」,主建僧四万人。别存「建立现代中国佛教住持僧大纲」,则主建二万人。大师秋冬去川,与刘甫澄、蒋特生、李哲生,均论及「拟有建立现代中国佛教住持僧大纲」,盖摘取讲记修正以备提出者。略史以此为二十年作,误。
时印老移住苏州之报国寺(真达等「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三月十三日,大师于闽院讲弥勒经大意(「闽南佛学院本年大事记」)。
十六日,大师于南普陀寺,开讲普门品。十八日,观音诞,圆满(「闽南佛学院本年大事记」)。
二十五日,上海开第二次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时省佛会组织,犹未得内政部许可(海十一、四「佛教史料」)。
时闽院研究部,大师分为「法相唯识系」,「法性般若系」,「小乘俱舍系 [P305] 」,「中国佛学系」,「融通应用系」──五系,由研究员选习(海十一、四「佛教史料」)。大师于漳州南山寺,成立「锡兰留学团」,习英文以备留学(海十一、四「通讯」)。四月
一日,大师以任满,辞南普陀寺住持。经大众恳留,允为连任(「闽南佛学院本年大事记」)。
八日,佛诞纪念,大师讲「纪念释迦牟尼佛」,默如记(「闽南佛学院本年大事记」)。
是月,大师创议为「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由佛学书局印行。其力法与目的为: 『依大藏佛典为原料,从各种科学之立场,分门别类以为采集之研究,更凭其研究之所得而组成各科学;乃可提供现代思想界中各科学学者之参考,又使…
《太虚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