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39

  ..續本文上一頁邊的吾人身心之活動,轉變無始終無邊中的宇宙一切事物因果,而爲現實活力之所支配,顯見爲莫非是剎那性和獨立性的;亦可謂是徹底的主觀論、唯心論、意志論、無定論、自由論的。由因果論故,法無自性,諸法無我;由現實論故,我爲法王,于法自在。 『二、徹底的平等論與差別論:一切事事物物,……莫非是因果性的,同時又莫非現實性的。故隨拈一法,皆爲法界;隨一事物,皆全宇宙。絕無可爲獨待的、絕對的、最先的、最後的非果之因或非因之果──如一神教 [P389] 所謂的神,唯心哲學所謂的心,唯物哲學所謂的物。故爲最徹底的平等論,亦即是無神論、無元論,或一如無變異論。然就每一事物現實而望其余一一事物現實,彼此宛然,自他宛然,先後宛然,勝劣宛然;則其程度之累差與形性之別異,又不可以偻指計,則又爲無數之差別。……而人類身心世界,則爲最完具此差別諸法,而最能轉動此差別諸法者。由此,依人心于平等差別諸法之覺不覺,或不覺而創造諸退化業,因而受墮畜等諸劣果,集成苦世界;或覺而創造諸進化行,因而致升天與羅漢、辟支、菩薩、佛陀諸勝果,集成樂世界。而人生世界之意義和價值,即在能走上進化之階程而不再退墮流落。菩薩佛及其淨妙樂土,即爲人格及人世界進化之階段與最高成果。由此,故又爲人神論、心元論,或進化有階向論。 『叁、徹底的社會論與個人論:佛陀證明一切法皆緣所成,任舉一事物, ……就其轉輾能作關系之緣的,則無限極。……故隨一事物,皆是宇宙性的。就人切近言之,即可謂隨一個人皆是社會性的。……然此一事物是宇 [P390] 宙衆緣成的,而于一般的衆緣,別成要泛違順差異;且緣成此一事物而非其余事物,這由其在一切生緣中有其特殊因種故。再之,此一個人是社會衆緣成的,亦于一般的衆緣,別成親疏利害差異;且緣成此一個人而非其余個人,這由在生緣中各有其自然個人故。一切法緣生空義中,必明一一法種子因義,乃可全明一切法仗因托緣而生成的實相。人生本來是社會的義中,亦必明各是自然個人,乃可全明社會作成人而人亦作成社會之實相。……由此,資本主義文化核心之個人主義,雖有所偏執,不免今後之崩潰,亦未嘗不握得一分的真際,故能造成近代燦爛的文化。集産或共産主義文化核心之社會主義,雖亦能把握得一分的真際,可有造成將來文化的傾向。然亦以偏執,在進行中已窒礙難行。……要之,有見于孑無見于群,有見于群無見于孑,皆側傾一邊,致分爲兩個階段,鬥爭莫決。若應用佛說因緣生法,因故社會必生起于個人,緣故個人必長成于社會。複次,離緣則因不成因,個人是社會之個人;無社會以外之個人,則個人主義的 [P391] 資本文化可融解于社會。離因則緣不成緣,社會是個人之社會;無個人以外之社會,則社會主義之集産或共産文化可引生于個人。如是,乃能不破壞近代的文化而入將來的文化。 『四、徹底的無常論與恒常論:佛說諸有爲法的無常,不但根身的活死與世界的成壞,尤在色心等一切皆剎那生滅而引續不斷,演化無盡。辯證法的以矛盾的「對立又統一,統一又對立」說明變化,……不如佛說有爲諸行種現無始而生滅不住,雖至佛果,不斷常與無盡常亦剎那生滅之徹底。然徹底無常又如何徹底恒如?則由有爲法因緣所生,起唯緣起,滅唯緣滅,一切皆無自性。……無自性實性遍一切無常法中常恒如是,所以當處無常而當處恒如,非由常如起無常複歸常如,乃于無常而即恒如。達無常性實性常如如故,……則于矛盾對立即見矛盾消解,不待階級鬥爭而階級俄已融化』。 『五、……上所論,乃爲佛法建設現代文化之意義。而對于建設現代中國 [P392] 文化,更有何特殊之要點?一、因佛法傳存中國者最爲完備;二、因佛法在中國將二千年,與中國曆史文化禮俗習尚早皆滲透,而尤普遍深入多數庶民心理中,成爲國民的精神要素。但于佛教文獻,中國人民心理中所蘊藏的大乘精義,大多尚待人掘發闡揚出來,流貫到一般思想信仰行爲上去,乃能內之化合漢藏蒙滿諸族,外之聯合東南亞強弱小大諸族。以二千余年之佛教教化關系,成亞洲東南各民族大聯合,協力將大乘佛教文化,宣達到亞洲西北以及歐美非澳,融攝近代的個人主義文化、將來的社會主義文化,造成全世界人類的中正和平圓滿文化。中國于佛教文化,有可因藉之便利,有待發揚之需要,有能化合聯合佛教民族複興之關系,有可融攝創造世界新文化之希望,這是今日作建設中國文化運動的人所特須注意的』!

  二十叁日,優婆塞戒經法會圓滿(海十六、六「新聞」)。法會期間,諸筱甫以志公塔爲陣亡將士委員會所掘毀,來谒大師陳述其事, [P393] 其後乃得以重建(諸筱甫「由太虛大師追悼會談到志公塔」)。

  大師牙痛,初損齒一枚(致法尊書十二;己卯日記)。七月叁日,大師應上海集雲精舍張孝行等歡迎,講「佛學的簡明意義」,張慧圓記(佛教日報八月)。

  九日,嘉興鍾鏡、範古農來滬歡迎,大師偕之往嘉興。翌日,講「楞嚴大意」于楞嚴寺,吳印若記,十二日圓滿(佛教日報七月)。

  二十六日,大師以避暑抵莫幹山,黃膺白、張靜江、吳蘊初、施省之、沈仲鈞等,發起假公益會,請大師講佛學叁日(海十六、九「現代佛教史料」;佛教日報七月) 。八月六日,大師複就張靜江公館,開講佛學(海十六、九「現代佛教史料」) 。九月八日,大師應無錫佛學會請,于佛學會開講「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發菩提心品」,性定記,經期凡六日(海十六、十「現代佛教史料」)。 [P394]

  十二日,大師度「中秋」于鼋頭渚廣福寺(詩存)。大師遊無錫惠泉等諸勝;又遊宜興善卷子、庚桑楚二洞,受儲南強之招待。又作銅官、石硚之遊,悉紀以詩(詩存)。十月十日,大師訪章太炎于蘇州(人物志憶)。

  十八日,大師于上海雪窦分院,應朱世華、朱世萱請,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凡七日,智定記。大師逐日作佛七開示,黃清渠記(海十六、十一「現代佛教史料」;佛教日報十月)。

  十九日,大師以納啰達公然聲言「中國無僧伽」,乃特約晤談。譯語者趙樸初、徐和卿,慧松記(文)。其談話略雲: 『師:中國原有僧律之成立。時至今日,遵行律之僧伽較少耳。然說「中國無僧伽」,將中國僧伽全體否認,殊非合理。吾今與師討論之重心點,即在此。中國今日無依律儀之僧團──誦戒、發露、忏悔,如師所言之「烏巴薩陀」而已。但我們傳授戒律之曆史,極廣榮且豐富。自曹魏嘉平年 [P395] ,已有昙摩迦羅──法時阿羅漢,來洛陽舉行開壇傳戒,此爲吾國正式受戒之始,乃信而可考者也。爲中國比丘尼受戒,且專派人到印度迎二十位比丘尼來中國傳戒,在途中死了幾位。今各律寺傳戒之儀式,仍有極隆重者,猶見昔日之系統傳承未紊,此其一。中國今日個人持清淨比丘戒者,如過午不食等,仍大有人在,不過服裝與錫蘭不同耳。此其二。故吾極盼勿僅以中國無僧團行其「烏巴薩陀」,而遂謂中國無僧伽,中國無比丘。 ……余昔年曾著「整理僧伽製度論」,即有重興中國僧伽律製之計劃。今欲派人求學錫蘭,蓋爲參考補充而已。先實習錫蘭僧衆之生活,試驗有何種困難,而後實地重新振興固有之僧律。……據上說,在中國已受比丘戒者,在錫蘭應即允許參加比丘集團』。 『納:如師所言,真正之僧伽,僅能在中國古代有之,今日仍有缺。吾所言真正之僧伽,授戒師二十人須全清淨者。錫蘭今日之僧伽,已非往日之僧伽系統,其故即由往日之僧伽腐敗,故舍其舊而另從其相近之緬甸 [P396] 去承接。……貴國與吾錫蘭往日僧伽之情形相同,亦盼取同樣之方針振興之耳』! 『師:印度之律亦分數派,乃程度上參差,非性質上之有異。佛滅百年後之比丘,亦遠遜于佛在世時之比丘,故不可過于苛求』! 『納:比丘有多種,師比丘,吾亦比丘。使雖有明確傳承之系統,但因直接從其受戒之僧不淨,則此前雖有淨僧,即作爲過去而不存在論』。 『師:因吾國有僧伽而後言整理,否則直雲向錫蘭接續過來,另外重行建立中國之僧伽矣。吾所言,欲師知吾國非無比丘僧伽,乃至現在仍有。 ……印度史上整理僧律之事,亦有數次,故就中國僧伽亦自可整理』。 『納:個人以爲有差別,如蘇州靈岩山僧,雖較中國他處僧嚴淨,但不能以之參加錫蘭僧伽之律儀』。 『師:在印度往日,亦有諸部派之別。傳來中國者,亦有多派。中國持律僧不能參加錫蘭持律僧,亦僅如此部僧不能與彼部僧同住耳』。 [P397]

  二十七日,大師應丹陽海會寺請,啓講「佛遺教經」,凡叁日;力定記,成「佛遺教經講要」(海十六、十二「現代佛教史料」;佛教日報十月)。

  二十九日,大師講「人生進善之階段」于正則女中,胡夢蝶記(文)。

  叁十日,大師抵鎮江,赴太平寺(佛教會)之歡迎會。翌日,大師于中國佛學會鎮江分會,講「佛法僧義」,凡叁日。明性與湧泉合記,成「佛法僧義廣論」 (海十六、十二「現代佛教史料」) 。

  按:上叁條,史料均誤作「十一月」。

  叁十日,鎮江召開江蘇省會執監委員及各縣代表聯席會議,兼歡迎大師。以是年圓!4漒主持之中佛會,廢除省佛會,改叁級製爲兩級製,改常務委員製爲理事長製,以便直接控製縣會。大爲諸方不滿,投訴內政部及中央黨部,醞釀中佛會重組運動。適大師在鎮,因出席講「中佛會實有健全組織之必要」(略史;海十六、十一「現代佛教史料」)。

  時中國佛教會,爲征求會員問題征文,大師乃發布「中國佛教會兩大問題」 [P398] ,對會章爲根本之建議(文)。十一月叁日,大師在鎮江伯先公園民教館,開講八識…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