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41

  ..續本文上一頁改會章之提案,以爲健全其機構之圖。不然,則認茲事尚!2麗合作之坦途,惟有對于公等表示其敬佩而已』! [P409]

  八日(「四月十九日」),大師莅城內中山紀念堂,講「革命當從革心起」,燈霞記(海十七、七「現代佛教史料」;佛教日報六月)。即日去鎮江,直上焦山,宿華嚴閣「海十七、七「現代佛教史料」;詩存)。

  十日,大師由焦山回鎮江,訪仁山,商中佛會事,即日去南京,連日曆訪京中政要(海十七、七「現代佛教史料」;正信八、十一──十四)。

  十叁日,大師于中國佛學會,講「發菩提心品」;十六日圓滿(海十七、七「現代佛教史料」)。

  時中央黨部民衆訓練部,發表「修訂中國佛教會章程草案」,以征求衆議,希望團結。蓋以各省反對中佛會,民訓部張處長廷灏,得陸心梵之勸發,乃采大師意見,擬訂會章,以佛教會爲專屬僧尼之組織(大師本意,此應稱「佛教僧寺會」)。責成中佛會作健全之改組(略史;寬道爲編者說)。

  按:略史以此爲「二十四年」事,誤。 [P410]

  十七日,大師離京去漢口。泊安慶舟次,大師作「對于中央民訓部修訂中國佛教會章程草案之商榷」(文) 。

  二十一日,大師于漢口佛教正信會,開講彌勒下生成佛經,凡叁日(海十七、七「現代佛教史料」;正信八、十一──十四)。

  大師去廬山。二十九日,大師作「文化與民族及人類的存亡關系」(文) 。七月十七日,大師序法尊近譯克主之「密宗道次第略論」 (文)。時日本各大學,請許大使世英爲介,歡迎大師東渡講學,大師卻之(佛教日報七月」。

  時訓練總監部,令各地僧侶,編入壯丁隊受軍訓。大師乃電二中全會;並函訓練總監部杜(心如)教育處長,轉呈唐(生智)總監:請一律改僧尼爲救護隊訓練,以符佛教宗旨(佛教日報七月)。嗣得杜氏覆函,得以四項變通辦法辦理(佛教日報八月)。

  大師在山,約李協和、蔣雨岩、邵元沖、張默君、法舫等,作暑期講演(佛 [P411] 教日報八月)。八月

  五日,大師于大林寺,開講往生淨土論,九日圓滿;雨昙記,成「往生淨土論講要」(海十七、八「現代佛教史料」)。

  十七日,大師于九江能仁寺,再講往生淨土論,凡叁日(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正信九、十)。

  十八日,大師至江西第二監獄說法──「因果」,劉蕃滋記(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正信九、十)。

  二十一日,大師還抵南京(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

  二十叁日,民訓部責成中佛會,在毗盧寺召開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約大師出席,期達到合作。會議時,大師與圓!4漒頗有辨诘。議決:由大師與圓!4漒 各介紹一百名代表,呈部圈定半數,作爲出席全國代表大會之代表(略史;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

  二十四日,張廷灏處長,特約晤大師于毗盧寺,征詢對于中佛會之意見。以 [P412] 所言未周悉,乃作「對于佛教會之觀念」(文)。

  二十五日,大師于中國佛學會,開講佛說大乘稻!8蝏經,二十九日圓滿。道屏記,成「佛說大乘稻!8蝏經講記」 (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

  二十八日,大師作「世界和平運動的羅斯福」(文)。九月

  九日,大師于上海叁昧寺(寺主寬道),開講普門品,十叁日圓滿(海十七、九「現代佛教史料」)。寬道發心月助百元爲倡,于世苑圖書館辦研究班,約芝峰主持之(芝峰其後未去),世苑研究班因得再度開辦。其後得學生福善、茗山數人。

  民訓部之責成改組,圓!4漒等極爲不願。乃陽奉陰違,運動段祺瑞。一則由段致書時在廣州之蔣委員長,段宏綱(段祺瑞之侄)、屈文六飛廣州谒蔣面遞。由蔣電陳立夫,著令緩辦。再則由上海名流(屈文六、聞蘭亭等)致函時在巴黎之戴季陶;戴電中央黨部,勿過問佛教。于是圓!4漒、屈文六、黃健六等,在上海辦事處集議,變更前在南京理監事聯席會議之議決案,置民訓部 [P413] 過去之指令于不問。此中佛會之改組運動,即如此而歸于烏有。其後召集會議,修訂之章程,(中秋日)仍由段宏綱去鎮江,面交周佛海(民訓部長)(大醒爲編者說)。然爲政府所擱置,至二十八年始擴改批下(略史)。李子寬「從國民革命的黨政軍上來觀察佛教」,即略示其說: 『少數分子,以不便把持操縱,暗中運動段合肥,用不合法之手段,向當局建議,致將該案擱起』。

  人海燈「段祺瑞死前之佛教工作」,其內容即如此。時大師在滬,得悉鬼蜮伎倆,知無成功之望,乃于二十日,發表「關于佛教之談話」: 『設因少數任意推翻議案,中央黨部主管機關之出席指導監督者,亦不加追究,則于議決案既無效力,余亦藉此可卸除責任』。中佛會改組運動之挫折,足以見國民政府之視法令爲何事?大師返甬,遊鎮海之瑞嚴寺,甯波之天童寺(詩存:正信九、十八」。回雪窦。 [P414] 十月

  九日,大師于雪窦寺,開講解深密經分別瑜伽品(正信九、二十四)。

  二十九日(「九望」),大師于雪窦妙高臺觀月(詩存)。是日,在山設藥師法會(二十七──二十九),祝蔣委員長五秩之慶(通告祝蔣公壽)。

  叁十日,大師抵甬,于甯波白衣寺(寺主密迦)講普門品(海十七、十二「現代佛教史料」)。十一月

  六日,大師應杭州靈隱寺請,開講仁王護國般若經。法會期間,又應祖山寺請,講心經叁日(海十七、十二「現代佛教史料」)。

  時日本佛教徒,有以大師爲露骨宣揚抗日,加以指責者(佛教平和國際的提議;詢虛大師華僧抗日事)。

  大師抵滬。中國佛學會上海分會(叁昧寺),邀常惺講「現代中國佛教」。 大師有感,乃講「聽中國佛教之後」 (文)。十二月叁日,大師以過聖嚴、胡聖輪禮請,養!7砡無錫之鼋頭渚(致法尊書十九;過聖嚴「與編者書」)。 [P415] 值西安事變,大師通電全國佛徒,聯合或各別祈禱,祝蔣委員長安全(電)。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叁七(丙子──丁醜),大師四十九歲。 一月

  二十八日,大師在上海市佛學會。鑒于世界和平之危機,而中日間以積怨不易輕言和合,乃作「佛教平和國際的提議」 (文)。

  叁十日,大師度四十八初度于無錫鼋頭渚(詩存)。二月,大師移住秦效魯之佚園。秦效魯、徐潤培等相率歸依;過聖嚴等時隨左右。大師爲衆講解深密經無自性相品;徐潤培專輪供大師往遊雪浪山(過聖嚴「致編者書」;秦毓鎏「致大師書」;海十八、叁「圖」)。

  十日(「除夕」),大師開始修彌勒靜七過舊年(過聖嚴「致編者書」) 。

  十八日,大師回滬(過聖嚴「致編者書」)。叁月一日(或作二日),大師與王一亭等,與日本清水、小笠原等,會商國際 [P416] 和平親善于西本願寺。晚,聚餐于覺林,決設籌備處于集仁醫院。先由克乃生、胡厚甫、清水,譯大師「佛教平和國際的提議」爲英法德諸文(雷音「佛教徒國際和平會」;海十八、四「現代佛教史料」)。大師國際和平運動之動機,如「史料」雲: 『太虛法師頃因鑒于國際之危機日迫,而自負有數千年之曆史,東洋文化之一大背景的佛教,以阻于國境關系,致使彼此佛徒應行之切實握手提攜,未能圓滿進行,深以爲憾。故如能先在上海,聯合各國佛教徒,以佛教之根本和平旨趣,謀親善之工作,爲開始適當之會合,作推誠無猜之意見交換,尤爲時代所殷望』。

  中國佛教會,以班禅請定釋尊紀念日(佛誕),咨詢各方意見。大師主以五月月圓日爲紀念日,而降生、成佛等日期仍舊(致中國佛教會書一)。印老則以西藏喇嘛之紊亂中國佛法,堅予反對,有「願蹈東海」之憤語。

  大師回雪窦。清明前數日,偕張漢卿(時居雪窦寺附近)遊徐凫岩,自亭下 [P417] 乘竹筏至沙地(詩存)。

  大師時讀秦斯「現代物理學之新宇宙觀」,善其「認識波」說,作「新物理學與唯識論」。後複作「唯物論沒落中之哀鳴」以助之(文)。「中國文化之佛教因素」,亦此時作。大師分中國文化爲五:周秦子學,漢唐文學,漢清經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

  時美人密耳本,因華美協進社之介,函大師爲「世界宗教」撰文(密耳本「致大師書」)。五月

  六日,暹羅昭坤诃薩,函大師谘問佛曆(佛教日報五月)。

  十八日,(香泛圓滿之次日),大師應上海佛學會請,就靜安寺講經(海十八、六「現代佛教史料」)。

  二十八日,大師應甯波東鄉梅墟靜宗寺(寺主班雲)請,講金剛經。叁日後,由式昌代座(海十八、七「現代佛教史料」) 。六月二十日,大師抵蕪湖。翌日,就廣濟寺講心經,凡叁日(海十八、七「現 [P418] 代佛教史料」)。

  大師由蕪湖至巢縣,由巢縣至合肥,由合肥至無爲,所至均留講一二日。遊蹤所至,均紀以詩(海十八、七「現代佛教史料」;詩存)。七月叁日,大師抵廬山。林主席、吳忠信、戴季陶、蔣雨岩等先後來訪(海十八、八「現代佛教史料」;正信十、十) 。

  時芝峰編人海燈。與會覺、亦幻諸人,假「天聲」名,作「新佛教人物的檢討」,于大師深致不滿(複羅閣青書)。

  七日,蘆溝橋事變發生。國難教難,日深一日,大師悲慨無似。「廬山住茆即事」雲(詩存): 『心海騰宿浪,風雨逼孤燈。卅載知憂世,廿年勵救僧。終看魔有勇,忍說佛無能!擲筆叁興歎,仰天一撫膺』。

  十六日(「诜」) ,大師電「告全日本佛教徒衆」。又電「告全國佛徒」: 『茲值我國或東亞或全球大難臨頭,我等均應本佛慈悲:一、懇切修持佛 [P419] 法,以祈禱侵…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