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规矩颂,六日圆满(佛教日报十一月)。
十日,大师在沪。以法尊将入藏,拟请其师安东来汉院,大师乃致函安东,付法尊往迎(书)。
十九日,大师以闽粤缁素之敦请,登轮南下,竺摩(守志)为侍录(佛教日报十一月;竺摩「虚公大师闽粤弘法二月记」)。
二十二日,大师抵厦门南普陀寺,常惺等来欢迎。翌日,应中国佛学会闽南分会(蔡契诚、虞佛心等)请,就厦大旅舍天台,讲「佛学会与实现佛化」(海十七、一「现代佛教史料」)。时闽院学潮时发,教者学者均有其责,大师为讲「师生应如何爱护学院」(文)。
二十六日,大师于厦门中山公园通俗教育社,讲「佛教与现代中国」(佛教 [P399] 日报十二月)。
是月,孙馨远被刺于北平佛教居士林,靳智证(云鹏)疑及忏悔之无从。大师乃发明本性空而业报不爽之义,引申以诫日本,作「觉乎否乎可以觉矣」(文)!
三十日晨,大师偕竺摩、苏慧纯抵香港,驻锡利园香港佛学分会。当日赴东莲觉苑之欢迎会,大师讲「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海十七、一「现代佛教史料」;佛教日报十二月;「闽粤弘法二月记」)。
按:弘法记作二十九日到,误。十二月一日,应香港各界之欢迎──主持者陈静涛、王学仁。大师于利园讲「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竺摩与陈慧涛(静涛)记(文)。
七日,大师就居士林,开讲弥勒上生经。十日,续讲八识规矩颂(海十七、一「现代佛教史料」;佛教日报十二月)。
其间,游荃湾东普陀,大埔墟大光园及菩提场,大师均有开示(在东普陀同 [P400] 成了观音菩萨,阿兰那行与养成僧宝;菩提场之念佛胜义;佛教日报十二月)。
十四日,大师偕竺摩、陈静涛去广州,驻锡六榕寺广州佛教会(佛教日报一月;竺摩为编者说)。
按:弘法记作十五日到。
十五日,大师于广州民众教育馆,受佛教界联合欢迎,到铁禅、江孔殷、谢英伯、江颖叔、李因如等。大师讲「禅宗六祖与国民党总理」,陈静涛译语(文;竺摩「致编者书」)。
十六日,大师应虚云之邀,去韶关南华寺,瞻礼六祖遗身──时南华寺开戒(答广州某报记者问)。
十八日,大师为南华大众开示:「赞扬六祖以祝南华之复兴」。
十九日,还抵广州。大师应中山大学哲学系之约,往讲「佛教与中国文化」。晚,应明德学社社长陈维周之欢宴,同席有陈济棠、张之英、张君劢等( [P401]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答广州某报记者问;佛教日报一月)。
二十日,大师访萧佛成。以时悲观、等慈等四人所组暹罗留学团,奉大师为导师,放洋经粤,故为请于暹罗予以方便(海十七、二「现代佛教史料」)。
时大师在广州,日应勷勤大学(教务长陈定谟)约,往讲三十唯识论。晚于高浩文、李因如等主持之居士林,讲心经(竺摩「致编者书」)。 二十五日,大师以老友金芝轩(昔与易哭庵同来白云山)自澳门来访,因偕铁禅、江颖叔等,登白云山,访双溪等故迹。下山憩能仁寺,次金芝轩韵(人物志忆四;致陈静涛书): 『别白云山廿四年,万峰重见接青天。依稀迹认双溪旧,变幻多端古剎前。俗化混言归大道,灵源孰悟到真禅!能仁共向深稽首,待看当空月朗然』!
二十八日晨,大师偕铁禅游罗浮山,官桥探梅(人物志忆四;致陈静涛书) [P402] 。
三十日,大师于居士林开讲弥勒下生经,竺摩记,成「弥勒下生经讲要」(致陈静涛书;海十七、二「现代佛教史料」;佛教日报一月)。时海潮音拟出「中国佛教建设号」。乃于是晚,纂辑近讲旧作,成「建设现代中国佛教谈」(文)。
卅一日,在明德学社开讲唯识,颜居士译(致陈静涛书)。
先后应各方邀请而有所讲说者尚多,如于复旦中学讲「佛学之人生道德」;于居士林讲「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于广州佛学会讲「佛学会应注重于学」(大厂记);于广州觉苑讲「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于菩提林讲「如何发菩提心修菩萨行而不退」(文)。是年,大敬卒于湖南。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乙亥──丙子),大师四十八岁。 [P403] 一月一日,弥勒下生经法会圆满(文)。
九日,大师还香港(「闽粤弘法二月记」)。
十三日,大师离港抵汕头。翌日,各界假(汕头庵埠)龙溪中学欢迎,大师讲「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闽粤弘法二月记」)。大师抵海澄,讲「构成佛教之要素」于佛教会(文)。
十八日,大师于潮州开元寺,讲「从信心上修学戒定慧学」(文)。
大师还汕头,讲「弥勒下生成佛经」(佛教日报一月)。
十九日(「二十五」)晚,拉特维亚僧人帝释鸣及其徒庆喜,谒大师于汕头佛教会,谘问佛法,王进祥译记(王进祥「欧僧谒太虚大师谈话」)。
二十四日(「除夕」),大师还抵上海,驻锡雪窦分院(竺摩「虚公大师闽粤弘法二月记」)。二月二日,大师于(去冬成立)中国佛学会上海市分会,讲「佛学即慧学」,张慧圆记(海十七、三「现代佛教史料」)。 [P404]
大师还雪山(致法尊书十五)。三月一日,大师于佛学会上海市分会──佛慈药厂楼上,开讲八识规矩颂(海十七、四「现代佛教史料」)。
八日,锡兰留学团(慧松、法周等)宣誓,大师为作证明(海十七、四「现代佛教史料」)。
十日,大师于闸北观音寺──士老之小庙,讲普门品,凡三日(海十七、四「消息」;佛教日报三月)。四月七日(「三月十六」),大师于雪窦山寺,开讲弥勒上下生经,约一月。今存「弥勒菩萨上生经开题」,「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智定记(海十七、三「现代佛教史料」)。是春,汉口罗奉僧卒。
大师作「按劳分配之哲学问题」,后以此代王恩洋人生哲学序(文)。五月十六日,大师由雪山来沪。去京,还沪,赴杭州(海十七、六「现代佛教 [P405] 史料」;佛教日报五月),殆为中国佛教会之改组而有所商洽。时江苏、湖南、安徽、云南、四川等七省,通电抨击中佛会;省分会之恢复,已不可免。黄健六、屈文六等,不忍圆!4漒退出总会,拟推印光为理事长,唱「全体合作」之说(俾仍得由上海名流操纵),请王茂如、常惺为之斡旋(海十七、五「现代佛教史料」)。
大师从却非闻昱山病逝花坞。痛宗门失师匠,因偕访其塔(人物志忆七),悼之以诗: 『太白同膺戒,汶溪共阅经。补陀双鬓白,般若一灯青。愿语方期践,风铃忽已停。平生几知友,挥泪向林垧』!
按:志忆以此为「二十二年春」,误。诗存遗固明作「丙子夏偕玉皇和尚礼昱山禅兄塔」。
二十五日,大师应上海丙子息灾法会(印老主持逐日开示)请,为讲弥陀经
三日,灯霞记,成「佛说阿弥陀经讲要」(海十七、六「现代佛教史料」) [P406] 。
某日,大悲、屈文六,陪同圆!4漒来访大师于雪窦分院,以共举佛教会事为说(致屈文六居士书)。
三十日,大师抵常州──武进。翌日,应佛学分会(诸广成、何汝霖主持)请,开讲唯识三十论,六月六日(「十七日」。圆满,灯霞记(海十七、七「现代佛教史料」;佛教日报六月)。
三十一日,大师作「论僧尼应参加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文)。欧阳竟无致书陈立夫以反对之,以为『僧徒居必兰若,行必头陀』;『参预世事,违反佛制』。欧阳治佛书三十年,偏宗深究,宜其得之专而失之通!六月二日,大师于天宁寺学戒堂开示(海十七、七「现代佛教史料」)。
时中国佛教会事,圆!4漒、屈文六等未有诚意,拟召开少数人大会以为文饰。
大师乃(五日)致书屈文六,告以合作之原则: 『比来屡接清言,深感尊重三宝、调融四众之诚愿,实为复兴中国佛教之 [P407] 精神要素。盖今后佛教之建立,须托命于四众有秩序之和合组织;不和合不能有秩序,无秩序亦不能成和合。民十八以来之佛教会,殆因缺秩序(!)而致欠和合欤』! 『夫服膺无我,方为佛子。况圆!4漒法师与虚三十余年之友谊,在人自无所间。然惟论佛教会之事,就目前为宁息纷争计,曾面告应速作容纳各方修改会章提议之表示。嗣晤常惺、大悲、宽道诸师,亦谈及针病得穴之点。今偶阅最近之联席会议录,知第八届大会已定十月上半月举行,则至迟亦相距三个月零耳。又阅所报告去年以后征求会员之总数,仅得一万零二百余人。……纵能集此数个市县之数十名代表,亦宁足开成号称「中华全国佛教徒组织之中国佛教会之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耶?且报告中,虽云已组织成六省分办事处,然据传闻,则湖南、四川、福建诸省,皆在与原设省佛教会争执中。凡是症结之所成,设不于事前速谋周洽之法,恐虽开会,亦无成效』。 [P408] 『为此,纯以希望为好之善意,提议将第八届大会代表之选出,定为:原未有省佛会,或已取销省佛会,且曾依新章改组之各市县佛教会,则依新章选举。在原有省佛会未取销,且多数县佛会亦未改组之省分,于兹新章未遍照行及将议修改之期内,得仍依旧章,由各省会选代表出席大会。如此,庶不舍弃原有组织之(遍于十六七省)诸省县佛教会以自残其肢体,且亦为容纳争议而解息纠纷之一道』。 『并议定:代表大会,须选出代表超过当然代表三分之二以上,方得开会。又增主席团为七人,由常务理事、理事、监事中各推一人,选出代表中推举四人;原理事长(圆!4漒)不加入主席团──例如民二十蒋主席之于国民大会:大会秘书处亦临时改组之,以示大公无私之意。 『据是及前谈各点,若能即开一常会决议施行,则当进拟修…
《太虚大师年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