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太虛大師年譜▪P50

  ..續本文上一頁。于文化政治,多所論及。論平和世界,原則爲:『世界人類之利益爲第一;國家民族之利益爲第二;個人家屬之利益爲第叁』。

  時滇緬路中斷,西藏之對國府,日見頑梗。中央有武力解決之意,大師乃作「西藏問題之適當解決」(文)。八月叁十日,大師作「再議印度之佛教」,爲漢院學生講之(中國佛學)。「印度之佛教」,于真常唯心論──即大師所贊之「法界圓覺宗」,頗有微辭。以大乘之發展,爲性空、唯識而後真常唯心論,與大師之先真常而後性空、唯識相反,因再爲評議。十月四日,大師「閱入中論記」脫稿(文)。月稱之入中論,法尊于叁十年譯出,大師曾爲刪潤。是論高揚中論空義而專破唯識;大師不忍唯識之被破, [P503] 乃明唯識而一一反難之。評入中論爲:「功過互見而瑜不掩瑕」。

  七日(「重九」),大師與黃忏華、陶冶公、陳耕石,在缙雲山聯句「詩存續集)。

  十日,國慶,大師于漢院講「各人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光宗記(文)。大師謂:求學時,『要警策自己,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去充實自己』。作事時,『要透視現實,確定理想,根據理想去改造現實』。

  是年下學期,大師于漢院講「中國佛學」,性覺、光宗等記,爲大師對于中國佛學──中國獨創之佛學,作一縱貫之敘述,講經一載。大綱爲:

  圖片

   一 佛學大綱

   二 中國佛學之特質在禅

   一 依教修心禅

   二 悟心成佛禅

   叁 超佛祖師憚

  [P504]

   四 越祖分燈禅

   五 宋元明清禅

   叁 禅觀行演爲臺賢教

   四 禅臺賢流歸淨土行

   一 依教律修禅之淨

   二 尊教律別禅之淨

   叁 透教律融禅之淨

   四 奪禅超教律之淨

   五 中國佛學之重建

  

  時大師又講賢首五教儀,了參記其懸論,名「聽講五教儀拾零」(文)。

  是年秋冬,大師所作小品,多以「感」爲題,如「雜憶和雜感」;「閱東方雜志漫感」;「偶閱理想與文化的隨感」;「感愚昧之害他自害」;「談中印佛教之偶感」。 [P505] 十一月,大師應複旦大學社會學系社會研究室之約,往講「中國之佛教」,天慧記(海廿四、十二「佛教新聞」)。

  大師自複旦轉金劍山,視察大雄中學,及塔坪寺民衆學校(海廿四、十二「佛教新聞」)。詩雲: 『金劍創開新氣象,塔坪還保古風規。一般淨化人間世,缙嶺雲深是總持』。

  大師于大雄中學,以「勤儉誠公」爲校訓,略爲開示,塵空記(文)。

  大師抵渝。時以內政部頒布八月間修正之「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既由縣市政府主組委員會征收興辦;又于各僧寺每年收益在五萬元以上者,即須征收百分之五十(以今之物價論,則五萬元纔爲敷五人最低生活費耳);複全由縣市主組委員會征收,不惟非自行興辦,且殆無過問之權』(呈蔣主席文):致各地佛教陷于紛亂。大師乃召集中國佛學會理監事聯席會議,發出虞電,呼籲反對: [P506] 『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宜仍居監督指導地位,責令各省佛教會,聯合恢複中國佛教會,並健全市縣佛教會,自組「佛教自組興辦公益委員會」,集辦應辦公益,以符教産辦教務之旨。要之,如認佛教爲中華民國不可容存而欲毀滅之者,應明白宣布其理由。如認佛教爲約法憲章所容許自由信仰宗教之一,佛教徒亦爲中華民國國民,……則于類似天主教等教産之僅存佛教教産,固應同享法律之保護』。

  乃內政部主管司科,不允取消,竟謂此由參考大師前年「呈行政院文」意而訂。大師乃迫得于翌年一月二日,致書蔣主席,作悲憤之陳辭,略謂: 『與太虛前呈行政院之文意,適成北轍南轅之!1茞馳:一系健全僧寺整興佛教,一系掠奪寺産毀滅佛教,誠有霄壤天淵之別』。 『本年內政部所修訂辦法,則由縣市政府鄉鎮保甲爲刀俎而寺僧爲魚肉,可立致全國佛教于摧殘者也。而整興僧寺發揚佛教,以利益國家民族及世界人類,爲太虛第一生命。太虛對于中國文化,世界學術之貢獻非淺,而 [P507] 抗戰在國民一分子之佛教徒立場上,……對于抗建之努力,亦不爲少。乃未蒙中樞之佛教主管司科,及一分省縣中鄉保當局之諒察,時有摧奪僧寺,危亡佛教,以斬絕(太虛)第一生命之舉動,則太虛固無負于國人,而國人實有負于太虛也』! 『如荷矜察,而令由主管官署貫徹施行,則太虛自當在佛教徒立場上,倍加努力以贊襄複興中國民族之盛業。不然,則決不能坐視寺僧摧剝、佛教危亡,而再腼顔苟活于斯世也』!書上,得停止實行。十二月一日,大師應西南缁素之請,飛抵桂林,道安、李濟琛(任潮)等來迎 A駐錫月芽山(海廿五、一「太虛大師飛西南宏法受熱烈歡迎」)。

  叁日,李濟琛假佛教會設席歡迎,黃旭初、蘇希洵等均來會(海廿五、一「飛西南宏法受熱烈歡迎」)。

  四日,大師于廣西省佛教會,公開講演「中國之佛教」(與複旦所講者同) [P508] (海廿五、一「飛西南宏法受熱烈歡迎」)。連日暢遊名勝,均紀以詩(詩存續集)。

  六日,大師偕湖南歡迎代表聞又、越培元,專車抵衡陽。老友空也,學生茗山等來迎,駐錫花藥山(海廿五、一「西南宏法受熱烈歡迎」;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虛大師」;茗山「痛哭老人」)。

  八日,大師應衡陽佛教居士林請,就社會服務處,講「佛教與中國文化及世界和平」 (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虛大師」)。大師偕空也、越培元等,經培元寺抵南嶽。十四日(「十八日」),衡山佛教會及南嶽各界,于祝聖寺開會歡迎。大師講「佛法大意」,澄源記(文;海廿五、二「歡迎太虛大師詩錄」)。

  大師暢遊南嶽名勝,所至均紀以詩(詩存續集)。且于水簾洞工校,講「工業文明之佛教」;石頭塔商校,講「緣起性空義」等(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虛大師」;海廿五、二「一月佛教」)。 [P509]

  大師與趙市長等返衡陽。翌日,大師被公舉爲花藥山住持,大師以茗山任監院(海廿五、二「五洲宏化的太虛大師」;茗山「痛哭老人」)。

  二十一日,大師抵耒陽,駐錫金錢山寺。二十叁(或作四)日,應耒陽民教館請。于民衆劇場講「佛教與人生」,明真記(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大師留耒期間,指導省佛會,集黨政軍代表,決議組織「湖南僧侶救護隊」(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二十七日,衡陽杜局長來花藥山,禮請大師赴粵漢路大禮堂說法。大師講「佛法原理與做人」,聞又、澄源合記(文)。

  叁十日,大師抵歧山仁瑞寺(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是年,圓!4漒春在無錫、南京,秋去天津、北平、保定,于淪陷區大轉*輪,受朝野尊敬(葉性禮「圓!4漒老法師事略」)。漢藏教理院,建大講堂及圖書館,法尊辛勤獨至(漢藏教理院重建大講堂功 [P510] 德碑)。

  呂碧城卒于香港。遺囑以在美所有遺産,在太虛大師指導下,用于譯經事業(陳靜濤爲編者說)。

  

  民國叁十叁年,一九四四「癸未──甲申),大師五十六歲。 一月叁日,大師任歧山寺住持(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九日,大師于衡陽社會服務處,開講心經(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大師還抵桂林。十七日,于佛教會開講「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一周而畢(海廿五、叁「大師弘化行蹤」)。

  二十五日(「甲申元旦」),大師以詩「書感」: 『五夜陣風獅子吼,四鄰鞭爆海潮音。大聲沸湧新年瑞,交織人天祝瑞心』! [P511]

  「獅子吼」,巨贊前年創辦之刊物也。巨贊和之: 『入佛常懷援引德,榕城今又值雷音。魔強法弱澆風急,整頓僧規仰勝心』! 『獨秀峰孤漓水涸,山門何幸滿清音!獅弦豈入時人調,大地沈沈春有心』。

  巨贊初欲從大師爲弟子,大師介紹令從老友玉皇出家;「援引德」者即此。大師還重慶。去湘桂前,大師號召各省佛教代表,來集陪都,除呼籲取銷「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且呼籲組成中國佛教會(海廿四、十二「佛教新聞」)。

  迨西南歸來,中佛會之組立,迄未實現。則以政府中內政部意在提産;而部分信佛者,如戴季陶、屈文六之流,複多方阻撓其間。外摧內腐,致不易成功。二月十叁日,大師爲王普照序「舍利佛塔秘行鈔」于渝(文)。 [P512] 叁月十五日,大師訪教育部長陳立夫,商漢院員生緩役事,得其允可。大師訪軍政部長,以全國僧侶免役以事救護工作爲請(與海定書七)。

  是日,大師作「轉移風氣運動的原則」,主: 『一、以今融古成民族文化思潮;二、以中融外成國際文化思潮;叁、以義融利成道德文化思潮;四、以雅融俗成進步文化思潮』。

  大師應中央文化委員會約,講「佛學與文化」,程心勉記(海廿五、五── 六「點滴」)。大師回缙雲山。四月,海潮音移衡陽花藥寺編發。當大師抵衡時,以孫爾昌、越培元之請求與贊助,乃移衡(茗山「痛哭老人」)。五月十四日,顧一樵次長陪印度大學校長羅達克利西那,來訪大師于缙雲山。大師集合全院歡迎,贈之以詩(弘悲「漢藏教理院歡迎羅達克利西那先生記 [P513] 」): 『自昔佛曾華貫注,乃今儒與梵交流。人間共感相爭苦,永締和平祝此遊』!六月(「甲申五月」),司法行政部彭養光、陳觀聖等,迎大師至部,講「佛法之內容及佛學理論之研究」。大師偕彭養光,于…

《太虛大師年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