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20

  ..續本文上一頁所作的境界都沒有實義,也就沒有什麼可貪可耽著的。

  所以,通達細無常的第一條利益,就是能對一切有爲法心無貪著,就像天空中出現五顔六色的肥皂泡,它起來,心裏沒有貪著;它滅掉,也沒有貪著。心裏看開了這只是假像,就像木人看肥皂泡一樣,不會動心的。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裏有一段問答:

  有人問:並不是人人見了無常都能止住貪執,很多人見無常到來時會更加執著。比如有個國王的王後被羅刹帶走了,國王很憂愁。大臣對他說:“夫人現在還在,大王爲什麼心裏憂愁呢?”國王說:“我憂愁不是擔心失去妻子,我是害怕強盛的時期就要過去了,就像一個人喜愛花,當他看到開花的時期快過去了,他會對花生起更大的執著。”

  下面龍樹菩薩就作簡別,他回答:這樣見無常只是知道粗無常這部分,連旁生也會見到這一點。所以佛告訴舍利弗尊者要具足觀修無常想。什麼是具足無常想?就是觀有爲法念念生滅,像瀑布向下奔流,像火焰隨起隨滅,一切有爲法不堅牢、不可取、不可執著,如同幻化一樣,欺騙迷惑凡夫。(具足觀修無常想,即無常想觀到一百分,也就是觀到細無常。)

  這樣就知道,通達細無常決不引生或增長貪執,以法爾規律,會對一切有爲法遠離貪著。《大智度論》說,在佛沒有出世時,凡夫人只是用世間道來遮止煩惱,現在想讓衆生拔除煩惱根本的緣故,佛宣說無常法。而且,外道種種法門都只是以身體遠離五欲爲解脫。佛說,由邪相的因緣故束縛;觀無常真相故解脫。(邪相即錯覺中的相,並不真實,這裏特指常住相。外道從外表上看也遠離五欲,但他沒通達細無常,心裏始終認爲有個常住的法,所以他離不了貪執。相反,內道觀細無常是真正見到身心世界本來取不到、執不到,所以內心是自然放下的。)

  《大智度論》中說:“如經上說:“善修無常想,能斷一切欲愛、色愛、無色愛、掉、慢、無明盡,能除叁界結使(即煩惱)。”以是故,即名爲道。”

  《紅樓夢》的故事

  以下講《紅樓夢》裏的故事,這個故事有極強的啓發性。

  故事是說,有個姑蘇阊門,屬于紅塵裏一二等的富貴風流地方。阊門外有條十裏街,街中有個仁清巷,巷裏有個古廟,因爲地方狹窄,人們叫它“葫蘆廟”。

  廟的旁邊住著一戶官宦人家,主人叫做甄士隱,妻子封氏,性情賢淑,深明禮義。甄家雖然不很富貴,但本地也推他是望族了。主人甄士隱禀性恬淡,不以功名爲念,每天只是賞花、修竹、酌酒、吟詩,作爲人生的樂趣,倒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到他年過半百時,膝下還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叁歲的女兒,乳名叫做英蓮。

  真是閑處光陰易過,轉眼間又到了元宵佳節。甄士隱叫家人霍啓抱了英蓮出去觀賞社火花燈。半夜裏,霍啓去解手,把英蓮放在一家的門檻上。等他解手回來,哪裏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啓找了半夜,一直到天亮也沒有找到。霍啓不敢回來見主人,就逃到其它地方去了。

  甄家夫婦見小女兒一夜都沒回來,就知道有些不對,又派幾個人去找,但也毫無下落。夫妻倆半世只生得這個女兒,一旦失落,哪有不想的?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才一個月,甄士隱先得了一場病,夫人封氏也因爲思念女兒傷心得病,天天請醫生治療。

  沒想到,到了叁月十五號,葫蘆廟裏炸供,油鍋的火沖出來燒了窗紙,這一帶的人家多半是竹籬笆木頭房子,于是接二連叁、牽五挂四,把一條街燒得像火焰山一樣。

  雖然有軍民來救火,但火已經燒成勢頭,怎麼救得下?大火燒了一整夜,才漸漸熄下來,也不知燒了多少房屋。可憐甄家就在葫蘆廟的隔壁,早就燒成一片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倆和幾個家人的性命沒有傷到,急得甄士隱頓足長歎。

  夫妻倆沒有辦法,只好暫時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偏趕上這段時間旱澇不收,盜賊四起,官兵出來剿捕,難以安身。甄士隱只好把田莊賣掉,帶著妻子和兩個丫環投奔嶽父。

  他的嶽父是個農民,但是家裏還算富裕,現在見女婿這般狼狽地趕來,心裏有些不高興。幸虧甄士隱還有點變賣田地的銀子沒有用完,就拿出來托嶽父隨分就價置辦點房地,作爲今後的生計。

  甄士隱是個讀書人,做不慣種田、幹活等的事情,勉強支持了一兩年,日子越過越窮。嶽父每次見面,都說些現成話,而且人前人後抱怨他們不會過日子,只是好吃懶做等等。

  甄士隱知道沒投到人,心裏不免悔恨,加上上一年的驚嚇,急忿怨痛,已經有了積傷。一個暮年之人,貧病交加,竟漸漸露出了下一世的光景。

  可巧這一天,他拄了拐杖掙紮著到街上去散散心。忽然看到那邊來了個跛足道人,瘋瘋癫癫,腳上穿了一雙麻鞋,衣衫褴褛,口裏還念著幾句詞,詞這樣說: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上的人心裏也明白做神仙快活自在,只是忘不了功名,才做不了神仙。古來那麼多的帝王將相,如今都到哪裏去了,只留下一個個被亂草遮蓋的墳堆。今天更是推土機一推,連葬身之處都平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日子過得逍遙,只是他忘不了黃金美鈔,所以做不了神仙。整天只抱怨錢賺得不多,等到錢賺到差不多時,眼睛也閉了,連一張票子也帶不走,這又是何苦呢?)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日子好,只是忘不了嬌媚的妻子,在生時,日日說恩情,說這一生不變心。死了沒幾天,又跟著別人走了。凡人的心像天上的浮雲,哪有不變的情?)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無牽無挂,只是忘不了兒孫,一輩子給兒孫做牛馬。從古至今,世上有多少癡心的父母,但能見到幾個孝順的兒孫呢?父母對孩子有很多期望,希望他將來做哪種職業、過哪種生活,孩子長大了像斷了線的風筝一樣,根本不是父母所想的那樣。所以父母的一片癡心,付之東流。)

  甄士隱聽了,迎上去說:“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好了、好了的。”

  道人笑笑說:“你果真聽見“好了”兩個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隱是有慧根的人,一聽這些話,心裏就明白了。他笑著說:“停停!等我把你的《好了歌》解出來怎麼樣?”

  道人笑著說:“你解,你解。”

  甄士隱就說了下面這首詞: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爲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簡陋的房屋空空蕩蕩,想當年這裏擠滿了達官貴人。草木枯黃,曾經是一處熱鬧的歌舞場。廳堂裏,雕梁畫棟上結滿了蜘蛛網,今天又用綠紗糊在窗戶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鬓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绡帳底臥鴛鴦。(說什麼胭脂正濃、粉正香,到如今兩鬓怎麼又變成斑白如霜?昨天還在黃土坡的墳邊埋下丈夫的白骨,今天夜裏就另找新歡,在紅绡帳底同床共枕。)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曾經是金子、銀子裝滿了箱子,轉眼之間一落千丈,成了沿街乞討的乞丐,誰見了都譏笑說:大富翁變成乞丐了。剛剛還感歎別人年紀輕輕就走了,哪曉得自己回來就一命嗚呼。)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對兒子教導有方,希望他長大了做個君子,但也保不定他日後變得性情剛強。本想女兒嫁給富裕人家,這一生有好日子過,誰料到她淪落在煙花巷裏,賣身作了妓女。)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因爲嫌官職太小,努力地往上爬,沒想到最後披枷戴鎖,成了階下囚。以前還可憐自己命苦,寒冬臘月穿著破破爛爛的棉襖,到如今做了高官,卻嫌蟒袍太長,穿了太累贅。)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這些妙語有很深的意味在裏面。“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是比喻現象的替換,就是一個現象隱沒了,另一個現象又登場了。上面講細無常時,抉擇到身心世界是許多個他體的刹那顯現,前前滅了,後後出現,用文學來表達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舊的沒有了,新的又出現,不斷地被換掉,這裏面有什麼實義呢?佛法的道理隨處可以體會,比如電視就在說無常法,觀察電視,一個畫面滅了,又出新的畫面;一個節目結束,又演新的節目,亂哄哄的,前面哭,後面笑;前面生,後面死;前面團圓,後面分手……在在都在顯示什麼叫做人生無常。

  再看“反認他鄉是故鄉”,什麼是他鄉?什麼是故鄉?他鄉是指客塵有爲法。故鄉就是本有的自性。大家怎麼“反認他鄉是故鄉”呢?這個他鄉就是這個身體、這個分別心、這個器世界,地水火風和合的身體忽生忽滅,旋聚旋散,屬于無常法,你卻認爲是自己的身,這是一;攀緣六塵的妄分別,忽起忽滅,也是無常法,你卻認爲是自己的心,這是二;器世界的山河大地,由業惑變現,刹那生滅,你卻認爲是自己的安身之處,這是叁。你認爲這些就是你本有的故鄉,是生命唯一的、最真實的內容,這就是顛倒。這些如浮雲般忽生忽滅的法,怎麼會是生命的本有呢?它僅瞥然一現,過後就消失了,能說是常住是自性嗎?不認識身心世界只是忽生忽滅的虛妄假相,反而認爲它是常住的,貪執它、想永遠擁有它,認爲它就是實實在在的,這叫“反認他鄉是故鄉”。他鄉就是客塵法,像旅客暫時在旅店裏過夜,一清早就走了,表示“不住”。或者“他鄉”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本來有的,就像虛空中的空花,把本來沒有…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