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P22

  ..續本文上一頁一生都累死在輪回裏,結果什麼也沒得到。能觀察到這一點,就會斷然放下這種虛妄的追求、沒有必要的貪著,義無反顧地尋求真實的解脫。

  3、成爲趣入空性義的依處

  所謂“依處”,就是依靠處。在抉擇到內外一切有爲法都是刹那無常之後,整個身心世界就成了只有當下一刹那的顯現,在這個刹那上觀察、抉擇,就可以趣入諸法無我的意義,因此說通達無常是趣入空性義的依處。由此也就知道,四法印中第一印諸行無常是第四印諸法無我的入門關鍵。

  以下分兩方面作抉擇:一、通達無常是趣入人無我的依處;二、通達無常是趣入法無我的依處。

  一、通達無常是趣入人無我的依處

  人無我可分成“無遍計我”和“無俱生我”兩部分。首先看前者,由通達無常自然趣入無遍計常我的意義。

  古今中外,很多外道學說都承許有常我存在,比如,數論外道承許神我、自在天派承許大自在天,或者具有五種差別、九種差別的不可思議我……這些五花八門的我,都有共同的特點,就是恒常不變、永遠不滅。

  事實上,在凡夫見聞覺知到的所有事物當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個常法。連常法都沒有,哪來具有各種具體特征的常法呢?連安住到第二個刹那的常法都沒有,哪來永遠不變的常法呢?爲什麼這樣說?因爲上面已經以理抉擇了一切內外的有爲法,不論器世界地水火風,還是根身、心王、心所,一切都只是刹那滅的現象,也就是分別心中的所有現象都是一刹那就消失的現象,在這些內外法當中哪個法是常法的我呢?根本不存在常法的我。

  我們在器世界的任何法或者有情衆生起心動念的狀態上面去看,念念生滅的器世界上沒有常我,念念生滅的身體上沒有常我,念念生滅的心、心所上也沒有常我,身心世界上沒見到任何常法,身心世界之外又沒有任何現象,所謂的常我到底在哪裏呢?以理觀察,確實是沒有的。爲什麼?萬法的本性在名言谛中唯一是緣起生,而且都只是一種因緣造作的刹那滅的無常法,在這樣的法的本體上面、裏面、外面,由一體的關系、他體的關系、能依所依等的關系安立一個常有的我,是永遠不可得的。所以細無常觀察到量,自然就破除了常我戲論,而且以觀察引生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會作常我想。(因爲這樣的無常是以理觀察、抉擇引生的定解,是毫無動搖的一種如理的定解。這個定解的力量一起來時,一刹那也不會做常我想。)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在《淨心引導》中說,對無常等著重觀察抉擇,以修習的力量輕而易舉就能認識無我。(就像只要不斷地燒火,就可以讓水沸騰一樣,火雖然不是水,但火是讓水沸騰的因,有智慧的人認識了這個關系,就會著重在燒火上努力,因爲他知道不燒火,水是不可能開的。同樣,我們要趣入甚深空性,必須重視觀察、抉擇無常。通達了無常,就能順利趣入空性;沒有通達無常,就難以趣入空性。以這個道理,這裏說通達細無常是趣入空性的依處。)

  想一想,外道講萬法也有自生、共生、無因生等,或者說器情萬法有各自的體相等,但它說作者是常我、神我,有個不可思議的常我存在,這就是他在根本上出了大問題。我們通達了諸行無常,當下就可以止息種種外道的邪見,完全可以知道他所安立的是一個顛倒的常我戲論,所以聞思細無常到量,引起定解,由定解的力量,一刹那也不會做常我想。所以通達無常就直接趣入無遍計我當中。

  通達無常可趣入無俱生我的意義

  我們知道,包括旁生在內都具有的俱生我執,就是對自己這個自相續的五蘊念念說“我”、說“我的”;對自己以外其他有情的五蘊,如親人、朋友,念念說“我的”,這就是俱生我執。在這樣一種觀念的深處,有一種錯誤,就是認爲有個不變的我的實體,從過去來到現在,再走到未來。(從無始以來到今天,以及未來乃至沒有得解脫之間,生生世世墮在輪回中,就是認爲不變的我的實體,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去了,有這樣一種錯誤的念頭。)

  我們觀察細無常,有非常明確、透徹的認識,確實心裏會清楚,在自他的五蘊上只見到刹那生滅,不論自己的五蘊,還是其他衆生的五蘊,或者外在器世間的色蘊,一切都見到刹那生滅的無常,全部都明白了,看得清清楚楚。裏裏外外,自他相續五蘊所攝的法,只見到了刹那生了滅,根本沒有一個我。這個細無常可以從深處徹底瓦解掉俱生我執,這就像一個炸彈能把一座房屋完全炸成粉末一樣,因此通達細無常可以趣入無俱生我的空性義。

  再具體一點講,在上面“遍推內外”時,已經抉擇到:身相續只是一串他體的刹那,心相續也只是一串他體的無分刹那。身心五蘊只是一個刹那生了滅了,下一個刹那又生了滅了,這樣相續不斷而已。

  衆生特別愚癡,沒有想到自己的五蘊就是刹那刹那地生起滅去,只是這麼一個身心在相續不斷。從無始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或者從凡夫到成佛,並沒有俱生我的存在。我們把身心相續分成一個個他體的刹那,我們見不到有任何常法從過去來到現在,從現在走到未來。以兩刹那爲例,第一刹那滅了,第二刹那生;在第二刹那生的時候,第一刹那已經徹底滅了,它根本沒有走到第二刹那上來。所以,由第二刹那找不到第一刹那,就知道第一刹那並沒有來過。

  由此就徹底明白,並沒有我從過去來到現在,不是有我來了,只是有同類的相狀現了。這裏永遠沒有一個常法在來來去去,有的只是刹那刹那地顯現相狀。爲什麼會認爲有個常我從過去來到現在呢?這就是由于心識錯亂了,把前後相似的現象看成是同一個,由此引起了有我從過去到現在的錯覺。

  總之,在自他的五蘊上,看清是刹那性,就明白這上面沒有任何我的東西,沒有任何我所的東西。不論清淨的聖者還是不清淨的六道凡夫,都沒有“我”的存在。這並不是在五蘊上有個清淨的我和雜染的我,這只是爲了辨別蘊的雜染和清淨的差別,而安立種種聖者、凡夫的名稱。這個名稱只是安立的,不是真有有情的實體。聖者也沒有聖者佛菩薩的人我的存在,凡夫也沒有單獨不清淨的六道凡夫我的本性存在。

  我們比較兩種情況,不通達細無常的人,看聖者和凡夫,都是帶我執的有色眼鏡來看,不用說凡夫,他想佛菩薩也是以有我的觀念來想,他想佛是“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有個不變的實體從那邊走到這邊,又結跏趺坐、又打手印、又傳法、又放光等等,全都是腦子裏認爲有個我,包括佛都是這樣不變的一個實體我。總之都是在我執裏面,把佛菩薩也看成有實體,這就根本沒有趣入無我。或者他觀想自身是佛也離不開“我”的概念,這根本不會相應無我空性的修法。所以對沒有通達細無常的初學者來講,他的起心動念,不管知不知道,他的狀態就是在我執上面。

  相反來看,通達細無常之後在見解上會有大的轉變。對細無常引生定解之後,只見刹那不見常法,也就是見到身心五蘊只是一串刹那的假合。所以,佛菩薩、六道凡夫不是真有那樣常住不變的實體。常法的佛菩薩、常法的凡夫是絕對沒有的。佛菩薩是對清淨蘊假立的,凡夫是對不清淨蘊假立的,除了只是現前了清淨法身之外,並沒有別的佛。所以通達了刹那生滅的無常性之後,見解上會有天翻地覆的改變,可以洗掉執我的概念。也就是,在安住刹那無常時,不會再起有常法佛菩薩、常法凡夫的念頭。

  的確如全知老人家所說,真正通達諸行無常,是趣入空性的依處。

  二、通達細無常是趣入法無我的依處

  首先看聲聞緣覺趣入部分法無我在細無常這個點上。

  細無常是小乘佛法當中一個核心的法。從見解上看他們抉擇到了一切有爲法是刹那性之後,就只有一個個他體的刹那法,沒有實有的粗大相續存在。

  小乘抉擇時空萬法有兩個方面,一是微塵方面,最後見到只有無分微塵,沒有粗大的色法;二是刹那方面,見到只有無分刹那,沒有粗大的心相續的實體。他們對世界的理解,最後落在勝義中有無分微塵和無分刹那,一切粗大的時空現象都只是世俗虛妄的所見。

  小乘經論所抉擇的內容就到了這個地方,而且他把一切粗大的、相續的、對粗大時空現象的執著,全都判定是世俗谛的妄見。所以,小乘修行人從聞思上完全這樣理解,安住四念住修行,就是小乘入資糧道的一種修行,上至獨覺阿羅漢證到的境界也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知道他的見解,他的修行,他達到的果。

  他抉擇勝義谛、世俗谛時,一切粗大的相續和積聚都只是世俗虛妄的所見,完全就是觀待不能如是通達的凡夫而安立一個世俗谛而已。真正小乘有智慧的修行人,他說一切粗大時空的現象全都是虛假的,不論粗大的色法還是粗大的心相續,完全都是虛妄的所見,這就見到了部分法無我空性。

  小乘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從五道來看,他見到的,根本沒有俱生我的存在,根本沒有遍計我的存在,而且他在一切內外的有爲法、自他相續所攝的五蘊上,見到不論粗大的色法還是粗大的心相續,全都沒有真實的存在,這就見到了部分法無我。小乘趣入法無我的一大依處就是通達刹那無常。

  再看大乘唯識宗,唯識宗的宗義是萬法唯心、叁界唯識,這是抉擇名言谛至高無上的宗派,他的一個精要就是自證(也叫依他起識)。他破除了心外有境之後,把一切現象都歸在一個心上,都只是唯識所現。進一步通達了刹那性,由于是刹那生滅的緣故,各刹那是他體關系,不可能同時存在,這樣在當下一刹那正顯現時,決定沒有前前後後的刹那。再體會,這只是一刹那的身心器界,而且它不在心外,只是自己的心自己現了、自己了知,自明自知的,完全就知道萬法唯心,是當下的一個自證的心識,也就是當下依他起識的本體而已。

  唯識宗認爲:下至凡夫上至成佛之間,在這一切階段中永遠存在的,就只一刹那的依他起識。在凡夫時叫做不清淨的依他起識,在聖者位叫清淨的依他起識,連佛的一切智智都離不開這個…

《四法印講記 第一法印 諸行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