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根據憨山《涿州西石經山雷音窟舍利記》所載,應該有叁枚,但此次僅發現兩枚,專家推斷,其中一枚可能在宮內供養時遺失或被私自留下。
叁
晚明佛教複興中,紫柏不僅汲汲于寺院的興複,而且力倡大藏經的刻印,以資流通。他率先發起《嘉興藏》的刻印,以方冊藏本取代梵筴本,以減少成本,利于普及。憨山《塔銘》中評述說:“(紫柏)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終不聞法名字者,欲刻方冊,易爲流通,普使見聞,作金剛種子;即有謗者,罪當自代。”〔12〕紫柏此舉與靜琬之願異曲同工,不謀而合,都是在時事維艱的情況下,爲延續佛法慧命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因緣際會,靜琬刻經偉業在近千年後恰爲有著同樣志願的紫柏所承擔,且不僅前者塔院爲後者複興,其所珍藏的舍利亦爲後者發現。這或許是一種偶然,但究之于紫柏弘揚佛法,護持正法,舍身弘法的一生,整個事件實屬必然。
紫柏嘗雲:“勝事之中最勝者,續佛慧命第一義。慧命得續欲命枯,娑婆鑄爲極樂土。”〔13〕應該說,靜琬是紫柏“續佛慧命”旅途中的知音,而他曆經艱苦,刻石經以備法難之用的壯舉更是增添了紫柏弘法護教的信心與勇氣。在《過西雲居寺有感》一詩中紫柏說:“萬裏峨嵋去複來,古碑無字洗蒼苔。琬公慧命誰將續,淚灑青山染劫灰。”〔14〕在對滄海桑田、佛法不振發出無限感慨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接續琬公遺志,承擔弘法使命的決心。
雲居寺琬公塔院雖得以興複,但寺院凋敝,僧品流雜,要使之成爲佛法傳承重鎮,必須培養僧才,嚴格僧紀,以不辱先人之志,庶幾再造昔日輝煌。紫柏一方面積極聯系居士護法爲重建禅房、佛殿籌備資金,另一方面,鑒于晚明戒律不修、僧風窳敗下的積弊,又對雲居寺僧衆提出重戒嚴法的要求。他說:
涿州石經山,爲天下法海,自隋琬祖以來,龍像蹴踏,振揚宗教,代不乏人。逮我明,珠林鞠爲草莽,金碧化爲泥塗,究其病源,在吾曹性戒不明,事戒不持故耳!
老漢實于此山有大宿因,感慨今昔,不能坐視,于是命諸檀越,贖琬公塔院已,贖自隋以來高僧骨塔二百余座已。複思業既失而歸複,複而無所守,不若不複,乃集東雲居、西雲居兩寺住持,並執事僧等……授以毗舍浮佛傳法頌,開性戒之本源也;次告以根本五戒者,培事戒之镃基也。爾等自今而後,各宜忏悔前愆,改往修來,于毗舍浮佛頌,始而能讀,讀而成誦,誦而無閑忙閑,則性戒有日明。于根本五戒,勉強受持,能千日不犯,則盡形壽可持矣!〔15〕
這段短文表明,紫柏不僅贖回琬公塔院,還“贖自隋以來高僧骨塔二百余座”,可謂空前絕後,功不可沒。
佛法乃心法,而心法之存續必然落實到僧衆身上,後者在末法時代擔負著斥邪固本、續佛慧命的職責。但能夠完成此一重任者又非戒行精嚴者不可,所以,紫柏認爲,僧衆要以戒爲本,以律正己。晚明叢林窳敗很大程度上是戒律不修的結果,紫柏在雲居寺重申戒律修持的重要,無疑是及時與必要的。
雲居寺的複興激發了紫柏與憨山弘法護教的勇氣,正是在此基礎上,他們約定修撰明傳燈錄,複興曹溪祖庭。憨山《塔銘》雲:
師過雲居,禮石經于雷音窟,啓石室佛座,下得金函,貯佛舍利叁枚,光燭岩壑。因請佛舍利入內,供叁日,出帑金重藏于石窟。以聖母齋襯余金贖琬公塔,遂拉予偕往瞻禮,屬予作記。回寓慈壽,同居西郊園中,對談四十晝夜,目不交睫,信爲生平至快事……師與予計,修我朝《傳燈錄》。予以禅宗凋敝,與師約,往浚曹溪,以開法脈。〔16〕
可以說,此時的紫柏與憨山正處在他們事業的頂峰時期,二人志存高遠,揮斥方遒,大有振興佛法,舍我其誰的豪邁氣概。
〔1〕憨山德清:《達觀大師塔銘》(簡稱《塔銘》),《紫柏尊者全集》(簡稱《全集》)卷首,《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31套,第4冊,第314頁。(下引同一版本,不詳注)
〔2〕同上,《塔銘》,《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冊,第316頁。
〔3〕憨山德清:《塔銘》,《夢遊集》卷二七,《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32套,第3冊,第296頁。(下引同一版本,不詳注)
〔4〕同上,《塔銘》,《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冊,第315頁。
〔5〕同上,《複涿州石經山琬公塔院記》,《夢遊集》卷二二,第32套,第3冊,第261頁。
〔6〕同上。
〔7〕元至正年間,高麗僧人慧月見雷音洞石戶摧毀,經石殘缺,惋惜不已,遂募化淨財,以資修複。
〔8〕紫柏真可:《房山縣天開骨香庵記》,《全集》卷十四,第31套,第5冊,第440~441頁。
〔9〕憨山德清:《涿州西石經山雷音窟舍利記》,《夢遊集》卷二一,第32套,第3冊,第262頁。
〔10〕同上,《塔銘》,《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冊,第315頁。
〔11〕紫柏真可:《辭賜紫以讓憨公》,《全集》卷二七,第32套,第1冊,第16頁。
〔12〕憨山德清:《塔銘》,《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冊,第314頁。
〔13〕紫柏真可:《修補大藏經板偈》,《全集》卷二十,第31套,第5冊,第496頁。
〔14〕同上,《過西雲居寺有感》,《全集》卷二八,第31套,第1冊,第26頁。
〔15〕紫柏真可:《示東西雲居寺僧衆》,《全集》卷四,第31套,第4冊,第354頁。
〔16〕憨山德清:《塔銘》,《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冊,第315頁。
《紫柏大師與雲居寺(戴繼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