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對他說:“你年紀輕輕,幹什麼不好,偏要討飯?你如果識字就可以替別人念經,不識字替別人做工也可以得到衣食。你會不會念經?”
米拉日巴說:“雖然不是經常念,但我還是會!”
主人說:“我正好要請人念經,你替我念五六天經,我就供養你。”
于是,米拉日巴就在主人家裏念誦《般若八千頌》。當看到常啼菩薩的傳記時,他想:“常啼菩薩和我一樣窮,他爲了求法,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誰都知道把心挖出來只有死亡,但他爲了求法仍然把心挖出來。和他相比,我受的這點苦不算是苦行。”又想:“上師也許會爲我傳法,即使不傳也不要緊,師母說過可以爲我介紹別的喇嘛。”于是米拉日巴又動身回去了。(這種不遠離上師之心,就是無法破離的“金剛心”。)
再說瑪爾巴上師得知米拉日巴已經離開時,臉色驟然發青,淚如雨下。上師合掌祈禱說:“口授傳承的曆代上師、空行及護法們,請讓我宿善的弟子回來吧!”說完後一言不發。可是,等米拉日巴回來後,上師只是對他說:“你不能著急,不能胡思亂想,要是至心求法的話,就應爲法舍棄生命。你替我蓋一間叁層樓的房屋,造好後我再給你灌頂。我的糧食不多,不能讓人白吃飯。你若想不通,想要出去旅遊,隨時都可以走。”
米拉日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走了出來,心裏非常失望,師母便派他到俄巴上師處去求法。俄巴上師傳他竅訣後,他開始修持,但是因爲沒有獲得瑪爾巴上師的開許,所以少許功德也未生起。後來按照上師的命令,他和俄巴上師一起回到瑪爾巴上師這裏。
一天會供時,上師嚴厲呵斥了米拉日巴、俄巴上師和達媚瑪師母,他們叁人都受到加持。
米拉日巴跑到外面,悲痛欲絕地說:“我的罪障深重,連俄巴上師和師母都爲了我而受苦。今生今世不能修法成就,還是自殺算了!”于是拔出小刀准備自殺。俄巴上師抱住他,勸他不要這樣做。所有的喇嘛都十分同情他,有的前來安慰,有的則去求上師。
這一次,瑪爾巴上師真正攝受了米拉日巴。上師把他叫來,並在大衆面前說:“我爲了清淨大力的罪業,故意讓他行持苦行,又叫他修房子,這樣才能通過清淨道淨除他的罪業,而現在已經完成,因此我並沒有錯。……過去我任何的表現,都是爲了法的緣故,它的自性都是隨順菩提道。你們不懂得解脫方便的人,不要因此起邪見。我的兒子大力若能受九次大苦,就可以任運即身成佛,但現在還有少許剩余的罪業,這完全是達媚瑪女人心軟的緣故。話雖如此,但他大部分的罪業通過八次大苦行和無數小苦行基本已經清淨了。從今以後我要加持他,傳給他灌頂和口訣,傳給他我最秘密的心要口訣,還要供給他修行的資糧,成辦他一切修行的助緣,讓他好好修行。大力!你現在高興了吧。”
米拉日巴聽到上師的話,心想:“這是在做夢還是真的?如果是做夢,我希望永遠不要醒來!”他心裏無比歡喜,淚如泉湧,邊哭邊頂禮上師。
在勝樂金剛灌頂時,上師現量顯示了六十二本尊壇城,並賜予他笑金剛的密號,所有灌頂和竅訣都以注滿妙瓶的方式傳授給他。此後,米拉日巴精進修持,最後獲得殊勝和共同的成就,現證了大手印法性。
以上是噶舉派大成就者米拉日巴的傳記。米拉日巴爲何能即身成佛呢?關鍵在于他具有依止善知識的圓滿意樂,即圓滿具足華嚴九心,而且都真正付諸實踐,所以才能得到如此大的成就。
以下分別以九心對照尊者的傳記。
一、如孝子心
至尊米拉日巴將身口意供養給上師,一切都隨上師的心意而行,凡是上師吩咐的事,他都老老實實去做。按常人的想法,天天造房子,拆拆造造毫無意義,但米拉日巴並未以自己的想法爲主,他完全按照上師的話去做。這是把自己舍于上師的“如孝子心”。
二、如金剛心
米拉日巴依止上師的心,在任何情況下都未曾破裂。尊者出走時,一閱見常啼菩薩的傳記,就馬上自我反省而立即回到上師身邊。上師圓寂之後,米拉日巴的心和上師始終不分離,每次唱道歌時,總是首先敬禮瑪爾巴上師。因此,他具有“生生世世不離師”的“如金剛心”。
叁、如大地心
尊者荷負上師的事業重擔而無疲厭。最初苦行時,什麼擔子都能自己挑;後來精進修行時,圓滿現證了上師所交付的所有法要;成就後攝受弟子,圓滿繼承了上師的事業。這是具有荷負上師事業重擔的“如大地心”。
四、如輪圍山心
尊者發誓“要聽從上師所有的教言,克服一切苦行”,而且他確實做到了。即使背上長瘡、痛苦難忍,此心亦未動搖;即使從幾裏的山下獨自背石頭上山,身體極度疲累,也不曾退失信心。這是具有“如輪圍山心”。
五、如仆使心
上師叫他放咒、降冰雹,他都立即去做,意無慚疑,這是具有“如世間仆使心”。
六、如除穢人心
在上師面前,他沒有絲毫傲慢,總認爲自己是個下劣的罪人,叁門極其謙卑,這是具有“如除穢人心”。
七、如乘心
至尊米拉日巴就像一輛大車,不論負擔有多重、路有多難行,他都歡喜受持。有人會說:“這樣像大車一樣背石運土有什麼功德?有什麼意義?”雖然在石頭上安立不了功德,房子蓋好了又拆也談不上有什麼意義,但是尊者承事上師的心最有功德、也最有意義。爲了求得無上妙法,他想方設法讓上師歡喜,連運石蓋房這樣看似無義的事,他也一心一意地做。這種對一切都歡喜受持的心,就是“如乘心”。
八、如犬心
瑪爾巴上師顯現憤怒相時,對待米拉日巴就像對待一條狗,不但口中惡罵而且拳打腳踢,甚至用皮鞭亂抽,但是米拉日巴並未因此對上師産生邪見,這是具有“如犬心”。若換成我們,不要說受到這樣的毀罵,就是公開點名批評一次,心裏也不能接受,認爲上師傷自己的面子,甚至生起嗔恨。
九、如船心
一般人從事單調的工作,時間一長就會厭煩,而尊者從事的正是這種乏味的勞動:今天修圓形房子,明天修叁角形房子,後天修十層樓,修好了又拆掉,搬到山頂的石料又搬回山下。雖然天天如此,但他並未心生厭煩,這是具有“如船心”。
聽聞傳記之後,應當反觀自己依止上師的意樂和行爲,與米拉日巴相差多大。
雖然米拉日巴的行爲,我們連千分之一也做不到,但不能因此放棄,仍須隨學祖師大德,發願做到像他那樣。因爲尊者是以凡夫身如此行持而即身成就的,我們也是凡夫,雖然不能完全行持,但能做多少就應盡力去做,這樣不斷進步,終有一日也能像他一樣成爲賢善的弟子。
現今人們有一種可怕的惡相:不知檢查自己,專門檢查上師;不要求自己,專門要求上師;不指責自己,專門指責上師。比如:對上師些微的過失,看得比須彌山還大,自己渾身過失卻從不反省。一開口就要求上師傳授最高深的法,如果上師不傳大法就不滿足。但是,反觀自己對善知識做過何等承事,有什麼資格要求上師傳授大法?又是以什麼心態求法?是不是爲了佛法、爲了衆生而求法?真正檢查起來,恐怕除了傲慢心外,絲毫善心也沒有。
還有人喜歡指責上師,比如說:“我依止了這麼久,相續中一點功德也沒有生起,可見你沒有加持。”或者說:“你不重視我,根本不加持我。”
現在反問:你修好了依止的意樂和加行嗎?爲什麼只往外看而不反觀自己?不具備弟子的德相卻想求得加持,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如果具備信心和恭敬,當下就是加持,這不是很明顯嗎?
所以,聽受米拉日巴尊者的傳記後,若知反觀、改正自己,就有大利益。能夠改變自己的意樂和行爲,才是真正學習傳記。那麼,應要如何聽聞傳記呢?就是發心隨學他的行爲。
, ,
希望大家平常多看些高僧大德的傳記,比如:《高僧傳》、《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大圓滿傳承源流》、《虹身成就略記》,或者各宗各派大德的傳記、《淨土聖賢錄》、《禅林寶訓》等等。
依止善知識的軌理,分爲意樂親近和加行親近兩部分。意樂親近軌理中,總的開示了親近意樂,下面特別申明修持信心是修習依止意樂的根本。
己二、特申修信以爲根本分叁:一、信心極要之根據 二、認定此處所修之信心 叁、如何修信之理
第二,修信爲根本者。
庚一、信心極要之根據
爲什麼說信心極爲重要呢?下面根據經論和語錄解釋。
《寶炬陀羅尼》雲:“信爲前行如母生,守護增長一切德。”
《寶炬陀羅尼經》說:信爲一切修行的前導,猶如母親,出生、守護、增長一切功德。
“除疑度脫諸暴流,信能表喻妙樂城。”
有了信心便能斷除疑惑,度脫生老病死的瀑流。信心猶如妙樂大城,安住信中猶如居于妙樂大城,身心安樂吉祥。
“信無濁穢令心淨。”
何者是“濁穢”?疑爲濁穢,懷疑生起時,心即不清淨。相反,若生起信心,當下心便清淨。
《入阿毗達磨論》中說:“是能除遣心濁穢法,如清水珠置于池內,令濁穢水皆即澄清,如是信珠在心池內,心諸濁穢皆即除遣。”信心是能遣除心垢的妙法,具有淨化的功能。清水珠放于池中,能使汙水澄清,同樣,信珠置于心池,便能遣除內心的汙穢。
“能令離慢是敬本。”
信心能令人遠離傲慢,是引發恭敬的根本。
恭敬心建立在信心的基礎上,對上師叁寶生起無僞的信心,同時也會引發恭敬而遠離傲慢。
“信是最勝財藏足,攝善之本猶如手。”
信心是最殊勝的寶藏與雙足。信心如手,是攝持萬善的根本。
《華嚴經》雲:“信藏解脫門。”由于信心含藏一切功德,因此是最殊勝的寶藏。信心又如最殊勝的雙足,能讓人逐步趣向究竟的涅槃城。
《大智度論》雲:“複以經中說信爲手,如人有手,入寶山中自在能取,若無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無漏根力覺道禅定寶山中自在所取。”譬如:若人有手,到了寶山就能隨意地攝取寶物;如果無手,就只能入寶山而空返。同樣,具有信心者進入…
《《正法妙音》第七冊 如何依止善知識與走向解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