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P8

  ..续本文上一页人对他说:“你年纪轻轻,干什么不好,偏要讨饭?你如果识字就可以替别人念经,不识字替别人做工也可以得到衣食。你会不会念经?”

  米拉日巴说:“虽然不是经常念,但我还是会!”

  主人说:“我正好要请人念经,你替我念五六天经,我就供养你。”

  于是,米拉日巴就在主人家里念诵《般若八千颂》。当看到常啼菩萨的传记时,他想:“常啼菩萨和我一样穷,他为了求法,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谁都知道把心挖出来只有死亡,但他为了求法仍然把心挖出来。和他相比,我受的这点苦不算是苦行。”又想:“上师也许会为我传法,即使不传也不要紧,师母说过可以为我介绍别的喇嘛。”于是米拉日巴又动身回去了。(这种不远离上师之心,就是无法破离的“金刚心”。)

  再说玛尔巴上师得知米拉日巴已经离开时,脸色骤然发青,泪如雨下。上师合掌祈祷说:“口授传承的历代上师、空行及护法们,请让我宿善的弟子回来吧!”说完后一言不发。可是,等米拉日巴回来后,上师只是对他说:“你不能着急,不能胡思乱想,要是至心求法的话,就应为法舍弃生命。你替我盖一间三层楼的房屋,造好后我再给你灌顶。我的粮食不多,不能让人白吃饭。你若想不通,想要出去旅游,随时都可以走。”

  米拉日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走了出来,心里非常失望,师母便派他到俄巴上师处去求法。俄巴上师传他窍诀后,他开始修持,但是因为没有获得玛尔巴上师的开许,所以少许功德也未生起。后来按照上师的命令,他和俄巴上师一起回到玛尔巴上师这里。

  一天会供时,上师严厉呵斥了米拉日巴、俄巴上师和达媚玛师母,他们三人都受到加持。

  米拉日巴跑到外面,悲痛欲绝地说:“我的罪障深重,连俄巴上师和师母都为了我而受苦。今生今世不能修法成就,还是自杀算了!”于是拔出小刀准备自杀。俄巴上师抱住他,劝他不要这样做。所有的喇嘛都十分同情他,有的前来安慰,有的则去求上师。

  这一次,玛尔巴上师真正摄受了米拉日巴。上师把他叫来,并在大众面前说:“我为了清净大力的罪业,故意让他行持苦行,又叫他修房子,这样才能通过清净道净除他的罪业,而现在已经完成,因此我并没有错。……过去我任何的表现,都是为了法的缘故,它的自性都是随顺菩提道。你们不懂得解脱方便的人,不要因此起邪见。我的儿子大力若能受九次大苦,就可以任运即身成佛,但现在还有少许剩余的罪业,这完全是达媚玛女人心软的缘故。话虽如此,但他大部分的罪业通过八次大苦行和无数小苦行基本已经清净了。从今以后我要加持他,传给他灌顶和口诀,传给他我最秘密的心要口诀,还要供给他修行的资粮,成办他一切修行的助缘,让他好好修行。大力!你现在高兴了吧。”

  米拉日巴听到上师的话,心想:“这是在做梦还是真的?如果是做梦,我希望永远不要醒来!”他心里无比欢喜,泪如泉涌,边哭边顶礼上师。

  在胜乐金刚灌顶时,上师现量显示了六十二本尊坛城,并赐予他笑金刚的密号,所有灌顶和窍诀都以注满妙瓶的方式传授给他。此后,米拉日巴精进修持,最后获得殊胜和共同的成就,现证了大手印法性。

  以上是噶举派大成就者米拉日巴的传记。米拉日巴为何能即身成佛呢?关键在于他具有依止善知识的圆满意乐,即圆满具足华严九心,而且都真正付诸实践,所以才能得到如此大的成就。

  以下分别以九心对照尊者的传记。

  一、如孝子心

  至尊米拉日巴将身口意供养给上师,一切都随上师的心意而行,凡是上师吩咐的事,他都老老实实去做。按常人的想法,天天造房子,拆拆造造毫无意义,但米拉日巴并未以自己的想法为主,他完全按照上师的话去做。这是把自己舍于上师的“如孝子心”。

  二、如金刚心

  米拉日巴依止上师的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未曾破裂。尊者出走时,一阅见常啼菩萨的传记,就马上自我反省而立即回到上师身边。上师圆寂之后,米拉日巴的心和上师始终不分离,每次唱道歌时,总是首先敬礼玛尔巴上师。因此,他具有“生生世世不离师”的“如金刚心”。

  三、如大地心

  尊者荷负上师的事业重担而无疲厌。最初苦行时,什么担子都能自己挑;后来精进修行时,圆满现证了上师所交付的所有法要;成就后摄受弟子,圆满继承了上师的事业。这是具有荷负上师事业重担的“如大地心”。

  四、如轮围山心

  尊者发誓“要听从上师所有的教言,克服一切苦行”,而且他确实做到了。即使背上长疮、痛苦难忍,此心亦未动摇;即使从几里的山下独自背石头上山,身体极度疲累,也不曾退失信心。这是具有“如轮围山心”。

  五、如仆使心

  上师叫他放咒、降冰雹,他都立即去做,意无惭疑,这是具有“如世间仆使心”。

  六、如除秽人心

  在上师面前,他没有丝毫傲慢,总认为自己是个下劣的罪人,三门极其谦卑,这是具有“如除秽人心”。

  七、如乘心

  至尊米拉日巴就像一辆大车,不论负担有多重、路有多难行,他都欢喜受持。有人会说:“这样像大车一样背石运土有什么功德?有什么意义?”虽然在石头上安立不了功德,房子盖好了又拆也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但是尊者承事上师的心最有功德、也最有意义。为了求得无上妙法,他想方设法让上师欢喜,连运石盖房这样看似无义的事,他也一心一意地做。这种对一切都欢喜受持的心,就是“如乘心”。

  八、如犬心

  玛尔巴上师显现愤怒相时,对待米拉日巴就像对待一条狗,不但口中恶骂而且拳打脚踢,甚至用皮鞭乱抽,但是米拉日巴并未因此对上师产生邪见,这是具有“如犬心”。若换成我们,不要说受到这样的毁骂,就是公开点名批评一次,心里也不能接受,认为上师伤自己的面子,甚至生起嗔恨。

  九、如船心

  一般人从事单调的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厌烦,而尊者从事的正是这种乏味的劳动:今天修圆形房子,明天修三角形房子,后天修十层楼,修好了又拆掉,搬到山顶的石料又搬回山下。虽然天天如此,但他并未心生厌烦,这是具有“如船心”。

  听闻传记之后,应当反观自己依止上师的意乐和行为,与米拉日巴相差多大。

  虽然米拉日巴的行为,我们连千分之一也做不到,但不能因此放弃,仍须随学祖师大德,发愿做到像他那样。因为尊者是以凡夫身如此行持而即身成就的,我们也是凡夫,虽然不能完全行持,但能做多少就应尽力去做,这样不断进步,终有一日也能像他一样成为贤善的弟子。

  现今人们有一种可怕的恶相:不知检查自己,专门检查上师;不要求自己,专门要求上师;不指责自己,专门指责上师。比如:对上师些微的过失,看得比须弥山还大,自己浑身过失却从不反省。一开口就要求上师传授最高深的法,如果上师不传大法就不满足。但是,反观自己对善知识做过何等承事,有什么资格要求上师传授大法?又是以什么心态求法?是不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而求法?真正检查起来,恐怕除了傲慢心外,丝毫善心也没有。

  还有人喜欢指责上师,比如说:“我依止了这么久,相续中一点功德也没有生起,可见你没有加持。”或者说:“你不重视我,根本不加持我。”

  现在反问:你修好了依止的意乐和加行吗?为什么只往外看而不反观自己?不具备弟子的德相却想求得加持,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如果具备信心和恭敬,当下就是加持,这不是很明显吗?

  所以,听受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后,若知反观、改正自己,就有大利益。能够改变自己的意乐和行为,才是真正学习传记。那么,应要如何听闻传记呢?就是发心随学他的行为。

  , ,

  希望大家平常多看些高僧大德的传记,比如:《高僧传》、《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大圆满传承源流》、《虹身成就略记》,或者各宗各派大德的传记、《净土圣贤录》、《禅林宝训》等等。

  依止善知识的轨理,分为意乐亲近和加行亲近两部分。意乐亲近轨理中,总的开示了亲近意乐,下面特别申明修持信心是修习依止意乐的根本。

  己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分三: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二、认定此处所修之信心 三、如何修信之理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庚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为什么说信心极为重要呢?下面根据经论和语录解释。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宝炬陀罗尼经》说:信为一切修行的前导,犹如母亲,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

  “除疑度脱诸暴流,信能表喻妙乐城。”

  有了信心便能断除疑惑,度脱生老病死的瀑流。信心犹如妙乐大城,安住信中犹如居于妙乐大城,身心安乐吉祥。

  “信无浊秽令心净。”

  何者是“浊秽”?疑为浊秽,怀疑生起时,心即不清净。相反,若生起信心,当下心便清净。

  《入阿毗达磨论》中说:“是能除遣心浊秽法,如清水珠置于池内,令浊秽水皆即澄清,如是信珠在心池内,心诸浊秽皆即除遣。”信心是能遣除心垢的妙法,具有净化的功能。清水珠放于池中,能使污水澄清,同样,信珠置于心池,便能遣除内心的污秽。

  “能令离慢是敬本。”

  信心能令人远离傲慢,是引发恭敬的根本。

  恭敬心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对上师三宝生起无伪的信心,同时也会引发恭敬而远离傲慢。

  “信是最胜财藏足,摄善之本犹如手。”

  信心是最殊胜的宝藏与双足。信心如手,是摄持万善的根本。

  《华严经》云:“信藏解脱门。”由于信心含藏一切功德,因此是最殊胜的宝藏。信心又如最殊胜的双足,能让人逐步趣向究竟的涅槃城。

  《大智度论》云:“复以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有所取,有信人亦如是,入佛法无漏根力觉道禅定宝山中自在所取。”譬如:若人有手,到了宝山就能随意地摄取宝物;如果无手,就只能入宝山而空返。同样,具有信心者进入…

《《正法妙音》第七册 如何依止善知识与走向解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