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試論原始僧團的財物製度(釋恭融)▪P11

  ..續本文上一頁犯突吉羅罪,自身有罪不合聞戒犯突吉羅罪……此等諸罪並悉識知,故不發露,經宿犯覆藏突吉羅罪不憶數,經第二宿以去,複犯隨夜展轉突吉羅罪,不憶數。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則安樂,不忏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責,心生厭離。(一說)

  忏悔主說:“善。”答:“爾。”〔149〕各種突吉羅罪在忏悔時一並牒入文中即可。

  (6)忏悔根本小罪法:求忏者繼續長跪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蓄若幹長衣,過十日,犯舍墮。最先不發露犯突吉羅罪,自身有罪爲衆說戒犯突吉羅罪,自身有罪不合聞戒犯突吉羅罪……我今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則安樂,不忏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我今自責,心生厭離。(一說)

  忏悔主說:“善。”答:“爾。”〔150〕

  (7)正忏本罪法:求忏者發至誠心舍罪說: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故蓄若幹長衣,過十日,犯尼薩耆波逸提。此衣已舍與大德,是中有若幹波逸提罪,今向大德發露忏悔,不敢覆藏。忏悔則安樂,不忏悔不安樂。憶念犯發露,知而不覆藏。願大德憶我清淨,戒身具足,清淨布薩。(叁說)〔151〕

  (8)即時直還衣法:求忏者長跪合掌,忏悔主捧衣,開示說:“我今如法如律,遵佛聖教,爲汝舍衣,忏罪已竟。今將此衣如法還汝,似同新得,且莫再犯。”答:“爾。”〔152〕求忏者將衣接過後,禮謝忏悔主。長衣忏悔清淨後,一般來說,即應立即加法說淨受持。以免再犯。

  以上從五方面大略闡述了僧團財物的使用。戒律的事相繁多,難以盡述。若要詳細了解,可以依據本文所引參考文獻查閱原典。

  總觀以上原始僧團的財物製度,可以看出,佛陀在聲聞戒中主要提倡出家弟子對財物要少欲知足,安貧樂道。這些規定正與聲聞人強烈的出離心相應,資養色身的物品能夠基本得到保障,便可一心行道。因此,對財物少欲知足,也是聲聞人修道的必然心理狀態。

  凡夫因爲貪財而生悭吝之心,作爲出家衆則應該遠離貪欲,修習梵行。如果我們的心能夠契入甚深的般若海,如實照見五蘊皆空,就會透視叁界,同時超越這個世間的束縛,徹底斷除對物欲的貪著,隨時安住在道業上。正如當代比丘尼隆蓮法師所說:“未必錢多樂必多,財多累己自招魔。阮囊何事堪羞澀,富有恒沙是佛陀。”世間最富最貴的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因爲心能布施才是最富,心無所求才是最貴。

  總之,僧團的財物問題是僧衆安心辦道和僧團和合共住必須面臨和解決的問題,它關系到佛教的發展和正法的久住。因此,將僧團的財物製度作較爲完整的介紹和整理,對當代僧團的建設和財物管理具有重大意義。需要說明的是,爲解讀方便,本文各章內容或有交錯重複,實際上是各章側重點有所不同。或重止持,或談作持,這也是“南山叁大部”的風格之一。

  僧團財物問題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本文僅將僧團的財物製度作了初步的整理。由于學僧水平有限,還有許多問題闡釋得並不很細致和圓滿,謹祈諸方善知識慈悲指正。

  僧團和合與佛法興盛要靠大衆僧共同努力。最後,願一切衆生皆能如佛所教,行佛所行!僧團和合,佛法久住!

  參考文獻:

  古代文獻:

  1、《佛說法滅盡經》,失譯經人名,《大正藏》第12冊。

  2、那連提耶舍譯:《大悲經》,《大正藏》第12冊。

  3、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四分律藏》,《大正藏》第22冊。

  4、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譯:《五分律》,《大正藏》第22冊。

  5、佛陀跋陀羅共法顯譯:《摩诃僧癨律》,《大正藏》第22冊。

  6、弗若多羅共羅什譯:《十誦律》,《大正藏》第23冊。

  7、僧伽跋陀羅譯:《善見律毗婆沙》,《大正藏》第24冊。

  8、弗陀多羅多造,真谛譯:《律二十二明了論》,《大正藏》第24冊。

  9、道宣撰述:《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大正藏》第40冊。

  10、元照撰:《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大正藏》第40冊。

  11、道宣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大正藏》第40冊。

  12、道宣集:《昙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大正藏》第40冊。

  13、道宣撰:《淨心誡觀法》,《大正藏》第45冊。

  14、道宣述:《釋門章服儀》,《大正藏》第45冊。

  15、道宣緝敘:《量處輕重儀》,《大正藏》第45冊。

  16、元照撰:《佛製比丘六物圖》,《大正藏》第45冊。

  17、道宣撰,元照述:《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續藏經》第40冊。

  18、道宣疏,元昭記:《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疏濟緣記》,《續藏經》第41冊。

  19、弘贊輯:《四分律名義標釋》,《續藏經》第44冊。

  20、允堪述:《衣缽名義章》,《續藏經》第59冊。

  21、元照撰:《道具賦》,《續藏經》第59冊。

  22、妙生述:《佛製六物圖辯訛》,《續藏經》第59冊。

  23、妙生述:《叁衣顯正圖》,《續藏經》第59冊。

  24、弘一大師集釋:《鈔記扶桑集釋》,福建省佛教協會佛教教育基金會印贈。

  25、元照律師撰:《南山叁大部科文》,臺灣西蓮淨苑印贈。

  26、覺觀編輯組編:《律藏會集》,福建省莆田廣化寺印。

  27、《僧伽作持要集》(新編版), 臺中南普陀寺重編倡印。

  28、

  益智旭著:《重治毗尼事義集要》,福建省莆田廣化寺印。

  29、道宣著:《拾毗尼義鈔》,福建崇福寺印贈。

  30、道宣述:《四分律比丘尼鈔》,香港華雲印刷公司印。

  31、妙因法師淺釋,道海法師講述:《隨機羯磨淺釋講記》,福建天竺講堂印贈。

  32、臺灣正覺精舍律學研討小組編著:《律學釋疑》(重修版),福建天竺講堂印贈。

  33、勝雨比丘尼著:《四分律比丘尼戒相表記》,普陀山紫竹林印贈。

  34、道誠集:《釋氏要覽》,《大正藏》第54冊。

  35、贊甯著:《僧史略》,《大正藏》第54冊。

  36、贊甯等撰:《宋高僧傳》,《大正藏》第50冊。

  37、志磐撰:《佛祖統紀》,《大正藏》第49冊。

  38、蕭衍撰:《斷酒肉文》,《大正藏》第52冊。

  39、中國佛教協會編:《中國佛教》,東方出版中心1996版。

  40、

  益大師著:《閱藏知津》,《大正藏法寶總目錄》第3冊。

  41、法雲著:《翻譯名義集》,《大正藏》第54冊。

  現代文獻:

  1、張曼濤主編:《佛教經濟研究論集》,《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9冊。

  2、胡素馨主編:《寺院財富與世俗供養》,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版。

  3、聖嚴法師著:《印度佛教史》,福建南普陀寺印贈。

  4、印順導師著:《佛在人間》,正聞出版社2000版。

  5、印順導師著:《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正聞出版社1994版。

  6、能海上師著:《六和合義》,《法音》1996年第8期。

  7、隆蓮法師著:《“未必”五首呵五欲也》,四川尼衆佛學院內部學習資料。

  8、隆蓮法師著:《佛教道德觀》,四川尼衆佛學院內部學習資料。

  9、濟群法師著:《佛教的頭陀苦行法》,戒幢佛學網絡資料。

  10、濟群法師著:《漫談僧食》,戒幢佛學網絡資料。

  11、濟群法師著:《僧尼日常行事漫談》,戒幢佛學網絡資料。

  12、濟群法師著:《從戒律看原始僧團的管理體製》,戒幢佛學網絡資料。

  13、濟群法師:《佛教在商業中的反思》,《人世間》2002年,第3期。

  14、默雷摘編:《佛教寺院經濟掃描》,《法音》1996年,第9期。

  15、吳永猛:《佛教經濟研究的回顧》,《華岡佛學學報》第4期。

  音像資料:

  1、濟群法師講:《戒律學綱要》

  2、界诠法師講:《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

  3、界诠法師講:《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記》

  4、天因法師講:《南山叁大部研習》

  〔1〕《四分律刪繁補缺行事鈔》(下文略稱《行事鈔》)、《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疏》(略稱《戒本疏》)、《四分律羯磨疏》(略稱《業疏》)。見《大正藏》第40冊。

  〔2〕《行事鈔資持記》(見《大正藏》第40冊)、《羯磨疏濟緣記》(見《續藏經》第41冊)、《戒本疏行宗記》(《續藏經》第40冊)。

  〔3〕《四分律藏》卷一,《大正藏》第22冊,第594頁中。

  〔4〕《摩诃僧癨律》卷二叁,《大正藏》第22冊,第414頁下。

  〔5〕《摩诃僧癨律》卷二六,《大正藏》第22冊,第357頁上。

  〔6〕《佛說十二頭陀經》,《大正藏》第17冊,第721頁上。

  〔7〕《行事鈔資持記·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卷叁六,《大正藏》第40冊,第130頁上。

  〔8〕《別譯雜阿含經》卷六,《大正藏》第2冊,第416頁下。

  〔9〕《行事鈔資持記·二衣總別篇第十七》卷叁十,《大正藏》第40冊,第105頁上。

  〔10〕同上。

  〔11〕同上。

  〔12〕《大乘義章》卷二五,《大正藏》第44冊,第764頁下。

  〔13〕《行事鈔資持記·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卷叁六,《大正藏》第40冊,第129頁下。

  〔14〕同上,第130頁上。

  〔15〕同上。

  〔16〕同上。

  〔17〕《行事鈔資持記·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卷叁六,《大正藏》第40冊,第131頁上。

  〔18〕《行事鈔資持記·二衣總別篇第十七》卷叁十,《大正藏》第40冊,第105頁上。

  〔19〕《四分律》卷五十,《大正藏》第22冊,第936頁中。

  〔20〕《四分律》卷叁,《大正藏》第22冊,第584上。

  〔21〕《四分律》卷五十,《大正藏》第22冊,第937頁中。

  …

《試論原始僧團的財物製度(釋恭融)》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