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P3

  ..續本文上一頁,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18〕

  有關其所修法門,即:

  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嚴淨故。令一切衆生念佛門……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安住法念佛門……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19〕

  就這段文字可看出,此“德雲比丘”的氣質類型屬于粘液質——多血質。其修行方法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以念佛法門爲主,但又並非呆板滯礙的,而是靈活多樣化式的,能靜能動,動靜一如,達到不偏不倚的境地。

  2、海雲比丘:寄居海門國,其所修“普眼法門”表觀照心海的寬廣,以便對治心地的法門,並滋潤一切。德雲比丘對之評價是,“能分別說發起廣大善根因緣……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當令汝生廣大善根力,當爲汝說發菩提心因……當令汝生廣大慈悲力。”〔20〕善財童子至海門國,即刻見到善知識,海雲比丘的語言是:

  若諸衆生,不種善根,則不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要得普門善根光明,具真實道叁昧智光,出生種種廣大福海,長白淨法無有懈息,事善知識不生疲厭,不顧生命無所藏積,等心如地無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衆生……令一切衆生離惡法故……等虛空界……普入一切智慧海故〔21〕。

  其心量是非常廣博的,以法界一切衆生爲考慮的前提,而且言語直截了當。其還道:

  我住此海門國,十有二年,常以大海,爲其境界;所謂思惟大海廣大無量、思惟大海甚深難測、思惟大海漸次深廣、思惟大海無量衆寶奇妙莊嚴……思惟大海無增無減……複作是念:世間之中,頗有廣博過此海不?頗有無量過此海不?頗有甚深過此海不?頗有殊特過此海不?〔22〕

  這裏顯然可感覺到海雲比丘是位善于思考的聖者,而且相當富有耐心,如“若有衆生,從十方來……來至我所,我悉爲其開示解釋、稱揚贊歎,鹹令愛樂,趣入安住此諸佛菩薩行光明普眼法門。”〔23〕這樣就可以基本判斷出海雲比丘的氣質類型屬于多血質——粘液質,這位善知識具有廣大的包容心,而且直爽,好思考,有常人少見的耐心。

  3、善住比丘:居于南海北岸的楞伽道邊,海的中央,四面無路可通,除非已得神通者,住其中者皆能觀察一切法如虛空,無定所;故此善財童子“見此比丘于虛空中來往經行,無數諸天,恭敬圍繞,散諸天華,作天妓樂,幡幢缯绮,悉各無數,遍滿虛空,以爲供養”〔24〕。其修“得普速疾供養諸佛,成就衆生無礙法門”,能夠“若來若去,若行若止,隨順思惟,修習觀察……知一切衆生心行,無所障礙;知一切衆生沒生,無所障礙”〔25〕,並且得無住無作神通力,“于虛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臥、或隱或顯、或現一身、或現多身、穿度牆壁猶如虛空。于虛空中,結跏趺坐,往來自在,猶如飛鳥,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過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26〕顯然,這位善知識所居之處是絕然超塵的,其獲得神通之後,便能所行無礙,成就衆生也無礙變通,這都是得力于法空智慧,在空中任運經行,不著靜亂。其氣質類型應界乎粘液質——抑郁質——多血質的混合型,相對而言,其是偏向理智型的。

  4、彌伽上人:是達裏鼻荼國自在城人,善財見其“于市肆中,坐于說法獅子之座,十千人衆,所共圍繞,說輪字莊嚴法門”,在問明善財已發菩提心,即“下獅子座,于善財所,五體投地,散金銀華無價寶珠,及以上妙碎末縋檀無量種衣,以覆其上,複散無量種種香華,種種供具,以爲供養,然後起立。”〔27〕看出此上人具有平等恭敬心和謙下心。然後稱歎善財,而且還能“以方便,爲開示演說分別解釋輪字品莊嚴法門,彼諸衆生,聞此法已,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28〕,說明其靈活善誘,應合衆生根基,能打動衆生心,使不退轉。同時,還“能分別知叁千大千世界中,諸天語言”〔29〕。可知其具有多血質的氣質類型。

  5、解脫長者:居住林聚落,善財童子路經十二年才抵達,解脫長者能入普攝一切佛刹無邊旋陀羅尼叁昧門,得清淨身,在其身中,顯現十方各十佛刹微塵數佛,教化衆生,轉妙*輪等莊嚴事相,而且不相雜亂。然後,長者從叁昧起,說已入出如來無礙莊嚴解脫門,隨其一身能示現十方佛刹。由于其所修“得如來無礙莊嚴門”,能夠“即見東方閻浮檀金光明世界,龍自在王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毗盧遮那藏菩薩而爲上首……又見下方佛光明世界,無礙智幢如來應正等覺,道場衆會之所圍繞,一切世間刹幢王菩薩,而爲上首”〔30〕,而且想要見到安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隨意即見……然彼如來,不來至此,我身亦不往詣于彼,知一切佛及與我心……如是憶念,所見諸佛,皆由自心。”〔31〕也就是說,心佛無異,體相無去來,所見十方如來皆是唯心觀中所顯現,隨心念佛,諸佛隨即現前。

  故此其又道:“應以善法,扶助自心;應以法水,潤澤自心;應于境界,淨治自心;應以精進,堅固自心……應以佛平等,廣大自心;應以佛十力,照察自心。”〔32〕這就純粹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思想,也即唯心淨土的理念,諸念總是佛境界。這位善知識是明確的帶有內傾向的粘液質氣質類型。

  6、海幢比丘:住在閻浮提畔的摩利伽羅國,善財童子見其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叁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衆,皆以種種諸莊嚴具。”〔33〕這種能在禅定中莊嚴自身的便是海幢比丘“得般若波羅蜜叁昧光明法門”或名“般若波羅蜜境界清淨光明、普莊嚴清淨門”。在叁昧中且能“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欲樂,資生之具,于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衆生、安慰一切苦惱衆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34〕,其心態相當平穩,如“攝諸衆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鹹使快樂,複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舍惡。”〔35〕顯然其氣質類型屬于粘液質——多血質,能在穩定的心態中顯發方便,善巧度化接引衆生。

  7、休舍優婆夷:居海潮住處的普莊嚴園林,其身嚴飾,“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網,冠挂出過諸天真金寶钏,垂绀青發,大摩尼網,莊嚴其首……一切寶網,垂覆其身,百千億那由他衆生,曲躬恭敬。”〔36〕凡是見此優婆夷者,一切病苦悉皆除滅,入無礙清淨境界,身無障礙;這就是其修“得離憂安穩幢法門”所致。其言:“若有見聞憶念于我,與我同住,供給我者,悉不唐捐……若有衆生,不種善根,不爲善友之所攝受,不爲諸佛之所護念,是人終不得見于我。”〔37〕並且“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須彌山,志意堅固,不可動搖……猶如帝釋,悉能守護一切衆生”〔38〕。同時,又道:“拔一切衆生,煩惱習氣盡,我願乃滿。”〔39〕這樣,就可以明顯地看出其氣質類型屬于粘液質——抑郁質——多血質;能夠持久地普入一切法,普度一切衆生。

  8、毗瞿沙仙人:是在海潮處那羅素國的一大林住,有種種葉樹、華果、妙香等莊嚴;善財童子在縋檀樹下見彼仙人領徒一萬,敷草而坐,“或著鹿皮,或著樹皮,或複編草,以爲衣服,髻環垂鬓,前後圍繞”。聞童子已發菩提心,便向諸仙衆說明和贊歎,衆仙散種種上妙香華。仙人告明已得菩薩無勝幢解脫,並伸右手,“摩善財頂,執善財手”;令善財往十方十佛刹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塵數諸佛所,見彼佛刹及其衆會,諸佛相好,種種莊嚴……亦聞彼佛隨諸衆生心之所樂,而演說法,一文一句,皆悉通達,各別受持,無有雜亂。”〔40〕接著仙人放善財手,善財童子還是見自身在本處。

  此種解脫法門像諸菩薩摩诃薩,“成就一切殊勝叁昧,于一切時,而得自在;于一念頃,出生諸佛無量智慧……一念普入叁世境界,分形遍往十方國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隨衆生心,普現其前,觀其根行,而爲利益。”〔41〕這裏顯然仙人表現得很有智慧,逐漸地引善財童子進入叁昧之中,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將法門傳授給童子,這種靜穩中顯智慧的行爲,想必是粘液質——多血質常用的手法。

  9、勝熱婆羅門:居住伊沙那聚落,看見勝熱修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猶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無極;登彼山上,投身入火。”〔42〕這種投身外道法是要有相當的勇氣和毅力的,非等閑之輩所能辦到。勝熱婆羅門的語言是“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諸菩薩行,悉得清淨”;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表述,大有奪人妄想的氣勢,使得善財疑慮重重,進退爲難;梵天示意,此是“示大苦行,爲我說法,能令我等滅一切見,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廣大心,發菩提意,常見諸佛,恒聞妙法,于一切處,心無所礙。”〔43〕婆羅門也爲善財說頌言:“若有諸菩薩,順善知識教;一切無疑懼,安住心不動。當知如是人,必獲廣大利;坐菩提樹下,成于無上覺。”〔44〕善財由此投火得菩薩善住叁昧。可見,婆羅門是外顯奇異相,內則“能燒一切衆生見惑,令無有余,必不退轉,無窮盡心、無懈怠心、無怯弱心、發如金剛藏那羅延心,疾修諸行”〔45〕,這種接引和度化手法,通常是膽汁質——抑郁質——粘液質類型所采取的。

  10、慈行童女:住在獅子奮迅城內,是獅子幢王女,由五百童女侍從,在毗盧遮那藏殿,坐龍勝縋檀足金線網天衣座上,演說妙法。當善財問法,慈行童女要求自見宮殿莊嚴。其實,此處已是妙好莊嚴說法,表般若是毗盧遮那之體,用法界衆行莊嚴來成報身之德,十住位滿,將起果中之行。所以善財“悉見法界一切如…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