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P4

  ..續本文上一頁來,從初發心,修菩薩行,成滿大願,具足功德,成等正覺轉妙*輪,乃至示現入于涅,如是影像,靡不皆現”〔46〕,慈行童女告知是“般若波羅蜜普莊嚴門”,能夠“隨順趣向,思惟觀察,憶持分別,時得普門陀羅尼,百萬阿僧癨陀羅尼門,皆悉現前”〔47〕,而且慧心廣大如虛空,悉皆明見一切境界,獲得無礙地大光明藏。慈行的度化方法與其自身的粘液質——多血質氣質類型是相吻合的。

  (二)十行法門的善知識

  1、善見比丘:居住在叁眼國中,在林中往返經行,得佛所行平等境界,其告之善財:

  于叁十八恒河沙佛所,淨修梵行;或有佛所一日一夜,淨修梵行……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大劫,聽聞妙法,受行其教,莊嚴諸願,入所證處,淨修諸行,滿足六種波羅蜜海,亦見彼佛成道說法,各各差別,無有雜亂……以叁昧願力,嚴淨一切,諸佛國土,以入一切行叁昧力……清淨一切佛波羅蜜。〔48〕

  並且憑借智慧清淨,能在經行的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現前,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現前;此即“菩薩隨順燈解脫法門”,能在如來家,真正受生,具足成就“不死命根常然智燈,無有盡滅,其身堅固,不可沮壞,現于如幻色相之身,如緣起法無量差別,隨衆生心,各各示現,形貌色相,世無倫匹,毒刃火災,所不能害”〔49〕,顯然,此位善知識具有粘液質的氣質類型,其能淨修梵行無量劫,入一切行叁昧力,隨衆生心,各現色貌。

  2、自在主童子:住在名聞國的河渚中,有十千童子圍繞,聚沙爲戲。其言:“曾于文殊師利童子所,修學書數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門。”〔50〕于是,能知世間書數算印界處等法,能療治風痫消瘦鬼魅所著一切諸病,能造立城邑聚落園林臺觀、宮殿屋宅種種諸處,善調煉種種仙藥,善營理田農商賈一切諸業等等,皆悉能知。用這種菩薩算法,可以算無量由旬廣大沙聚,全知其中顆粒多少,以及算知東方所有一切世界種種差別,次第安住,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等等。以此推斷出自在主童子屬于粘液質——多血質的氣質類型,能知一切菩薩名數、種類,而且分毫不淩亂。

  3、具足優婆夷:居海住城,其宅廣博,具有衆寶垣牆圍繞,四面皆有寶莊嚴門。優婆夷“素服垂發,身無璎珞,其身色相,威德光明”;在宅內敷十億座,是菩薩業力所成,宅中無有衣服飲食及余一切資生之物,只是置一小器在前,其得菩薩無盡福德藏解脫法門,“能于如是一小器中,隨諸衆生種種欲樂,出生種種美味飲食,悉令充滿。”〔51〕而且能令十方聲聞、菩薩成就菩提;對著善財童子示範,善財見“無量衆生從四門入,皆優婆夷,本願所請,既來集已,敷座令坐,隨其所須,給施飲食,悉使充足”〔52〕,這種變化的手法突顯其多血質——粘液質的氣質類型,也只有如此的思維方能使須彌山普集衆寶,大海奧藏法財無盡。

  4、明智居士:處大興城內市四衢道七寶臺上,就清淨摩尼寶座而坐,十千眷屬前後圍繞,見善財而稱歎其發菩提心,能“生如來家,增長白法,安住無量諸波羅蜜,學佛十力,離世間種,住如來種,棄生死輪,轉正*輪,滅叁惡趣,住正法趣,如諸菩薩悉能救護一切衆生”〔53〕,而居士自稱得“隨意出生福德藏解脫法門”,凡有所須,悉滿其願,“所謂衣服璎珞、象馬車乘、華香幢蓋、飲食湯藥、房舍屋宅、床座燈具、奴婢牛羊、及諸侍使,如是一切資生之物,諸有所須,悉令充滿,乃至爲說真實妙法。”〔54〕

  于是,明智居士爲善財童子操作一番,“須臾系念,仰視虛空,如其所須,悉從空下,一切衆會,普皆滿足,然後複爲說種種法。”〔55〕居士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皆是從定中修成,故此其氣質類型亦屬于粘液質——多血質,如此方可在發起菩提心基礎上方便廣度衆生。

  5、法寶髻長者:住獅子宮(喻禅定無亂,如彼深宮)大城,善財說明來意,長者執善財手,入其舍宅,清淨光明,七寶莊嚴,能夠處鬧市而常定,即動而靜,絕無癡亂,其宅分十層八門,表八正道爲入妙之門,十層各有所設,表十地蘊含多義。此等果報都是往昔有普莊嚴王如來入彼城中,長者奏樂音,燒一丸香供養,並回向功德叁處,即永離一切貧窮困苦,常見諸佛及善知識,恒聞正法,故獲斯報。一丸香即表般若混融萬行,雖一細行而具一切法界行,果報自然殊勝。長者此解脫門名“菩薩無量福德寶藏解脫法門”,能入無分別如來身海,“入無分別叁昧境界,等無分別菩薩善根,住無分別如來所住,證無分別叁世平等,住無分別普眼境界,住一切劫,無有疲厭”〔56〕。這其實是以禅定波羅蜜爲主,入隨行寂用無礙定門,能永離貧窮,對治世出世間定亂不自在障。從長者的言行舉止及法門,不難看出其氣質類型歸屬多血質——粘液質類型,故能在鬧市中而不紊亂。

  6、普眼長者:住在藤根國的普門城中,其能“知一切衆生諸病,風黃痰熱,鬼魅蠱毒,乃至水火之所傷害,如是一切所生諸疾,我悉能以方便救療”〔57〕。療病後還各爲如應說法,“爲貪欲多者教不淨觀,恚多者教慈悲觀,愚癡多者教其分別種種法相,等分行者爲其顯示殊勝法門;爲欲令其發菩提心,稱揚一切諸佛功德……爲欲令其獲于究竟淨妙之身,稱揚贊歎永離一切諸不善法”〔58〕,等等隨順衆生根基而施與。同時還能調理和合諸香法,持香供養諸佛,所願皆滿。燃香時,一一香中出無量香,遍至十方一切法界,一切諸佛衆會道場,處處充滿而莊嚴。也即能在一中顯多,多而融一;另還告知此是“令一切衆生普見諸佛歡喜法門”,就像大藥王能使衆生消滅一切煩惱,身心病除,皆獲利益,趣入佛法,永息一切生死怖畏,心境俱空,證般若善現行,安住平等寂滅之樂,令衆生入佛智慧。這種多樣性的手法,以及隨順衆生根基而方便操作的接引無疑是多血質——粘液質氣質類型慣用的,當然度化的衆生相對也是多而廣。

  7、無厭足王:在多羅幢大城住,坐于正殿獅子座,宣布法化,調禦衆生,可治攝者治攝,罰罪決訟,扶助孤弱,令斷殺盜淫妄,遠離貪邪見。其有大力勢,“能伏他衆,無能與敵,以離垢缯,而系其頂,十千大臣,前後圍繞,共理王事”;〔59〕而對于犯王教敕的無量衆生,或殺盜淫妄而治罰之,“或斷手足,或截耳鼻,或挑其目,或斬其首,或剝其皮,或解其體,或以湯煮,或以火焚,或驅上高山推令墮落,有如是等無量楚毒,發聲號叫,譬如衆合大地獄中。”〔60〕如此手法令善財起疑,認爲是滅諸善法,作大罪業,逼惱衆生;其實這是菩薩善巧方便智、攝受、護念、成熟衆生智不可思議所致。

  無厭足王見善財來問,即執善財手,入宮中同坐,告之觀所居宮殿,只見一切妙好莊嚴,世所難比。言其得菩薩如幻解脫法門,此國土所有衆生多行殺盜乃至邪見,“作余方便,不能令其舍離惡業……爲調伏彼衆生故,化作惡人,造諸罪業,受種種苦,令其一切作惡衆生,見是事已,心生惶怖,心生厭離,心生怯弱,斷其所作一切惡業,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意。”〔61〕可見,此是一種善巧方便,令衆生舍離十惡業,住十善道,究竟安穩快樂。然雖外現凶惡相,實則內在身語意業,從未惱害一衆生,終不發生一念損害意于一蚊一蟻,何況人呢?因得此如幻解脫法門,能像諸大菩薩得無生法忍,了知諸有趣悉皆如幻,菩薩諸行悉皆如化,入真實相無礙法門,普入一切平等叁昧,于陀羅尼已得自在。這是純爲對治惡人之行,而自身化作惡事以惕醒衆生,厭世修德,成就菩提,生起廣大智悲,方便任運無礙。這種外現羅刹,內行慈悲的手法是與膽汁質——抑郁質的氣質類型相應。

  8、大光王:居于妙光城,由七寶莊嚴所成,在無比光明赫奕的正法藏樓閣中,大光王坐如意摩尼寶獅子座上,結跏趺坐,起淨修菩薩大慈幢行法門,能在不可說不可說佛所,問難此法,思惟觀察,修習莊嚴,並以此法爲王,以及教敕、攝受和引導衆生,守護衆生不舍離心,拔衆生苦無休息心。而且能“令一切衆生畢竟快樂,恒自悅豫,身無諸苦,心得清涼,斷生死愛,樂正法樂,滌煩惱垢,破惡業障,絕生死流,入真法海,斷諸有趣,求一切智,淨諸心海,生不壞信”〔62〕,這樣大光王已能以正法教化世間,在其國土中,一切衆生無有恐怖,索求皆遂,並告之曰:“莫造諸惡,莫害衆生,莫起諸見,莫生執著;汝等貧乏,若有所須,當來我所及四衢道,一切諸物,種種具足,隨意而取,勿生疑難。”〔63〕

  另外,隨衆生的內心清淨與否,所見衆寶亦有所不同,由大光王修菩薩行時所攝受與否,而顯現在此城中淨穢有別,“此國土中一切衆生,五濁世時,樂作諸惡,我心哀愍而欲救護,入于菩薩大慈爲首,隨順世間叁昧之門。”〔64〕當入此叁昧,彼諸衆生所有怖畏心、惱害心、怨敵心、诤論心等等悉自消滅。大光王即入此定示現給善財童子,這些都說明從悲而起行用,以願波羅蜜而證難得行,對治悲智不自在障而得解脫。這種在定中而成就的法門,其氣質類型歸乎粘液質——多血質——抑郁質較爲合適,其能夠像大菩薩般普蔭諸衆生,任持一切諸衆生,速令衆生修習叁昧入一切智。

  9、不動優婆夷:居于安住王都,是童女身,受父母守護,和自親屬無量衆演說妙法,其得菩薩難摧伏智慧藏解脫門、菩薩堅固受持行門、菩薩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菩薩照明一切法辯才門、菩薩求一切法無疲厭叁昧門。此境界獲得因緣在于,過去世中離垢劫,看見修臂佛相好圓滿,無有厭足,並發心修學,“求一切智、求佛十力、求佛辯才、求佛光明、求佛色身、求佛相好、求佛衆會、求佛國土、求佛威儀、求佛壽命。”〔65〕發心之後,其心堅固如金剛,一切煩惱及以二乘,皆不能壞。經劫無違,不起貪欲、恚、我見等念,未曾迷惑,受持一切如來法海的一文一句乃…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