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知识”个性心理探析——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为研究对象(释启明)▪P3

  ..续本文上一页,恭敬供养一切诸佛,常念一切诸佛如来,总持一切诸佛正法,常见一切十方诸佛。〔18〕

  有关其所修法门,即:

  我唯得此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岂能了知诸大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所谓智光普照念佛门,常见一切诸佛国土种种宫殿,悉严净故。令一切众生念佛门……令安住力念佛门……令安住法念佛门……入不可见处念佛门,悉见一切微细境中,诸佛自在,神通事故。〔19〕

  就这段文字可看出,此“德云比丘”的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多血质。其修行方法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以念佛法门为主,但又并非呆板滞碍的,而是灵活多样化式的,能静能动,动静一如,达到不偏不倚的境地。

  2、海云比丘:寄居海门国,其所修“普眼法门”表观照心海的宽广,以便对治心地的法门,并滋润一切。德云比丘对之评价是,“能分别说发起广大善根因缘……当令汝入广大助道位,当令汝生广大善根力,当为汝说发菩提心因……当令汝生广大慈悲力。”〔20〕善财童子至海门国,即刻见到善知识,海云比丘的语言是:

  若诸众生,不种善根,则不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得普门善根光明,具真实道三昧智光,出生种种广大福海,长白净法无有懈息,事善知识不生疲厌,不顾生命无所藏积,等心如地无有高下,性常慈愍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离恶法故……等虚空界……普入一切智慧海故〔21〕。

  其心量是非常广博的,以法界一切众生为考虑的前提,而且言语直截了当。其还道:

  我住此海门国,十有二年,常以大海,为其境界;所谓思惟大海广大无量、思惟大海甚深难测、思惟大海渐次深广、思惟大海无量众宝奇妙庄严……思惟大海无增无减……复作是念:世间之中,颇有广博过此海不?颇有无量过此海不?颇有甚深过此海不?颇有殊特过此海不?〔22〕

  这里显然可感觉到海云比丘是位善于思考的圣者,而且相当富有耐心,如“若有众生,从十方来……来至我所,我悉为其开示解释、称扬赞叹,咸令爱乐,趣入安住此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门。”〔23〕这样就可以基本判断出海云比丘的气质类型属于多血质——粘液质,这位善知识具有广大的包容心,而且直爽,好思考,有常人少见的耐心。

  3、善住比丘:居于南海北岸的楞伽道边,海的中央,四面无路可通,除非已得神通者,住其中者皆能观察一切法如虚空,无定所;故此善财童子“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无数诸天,恭敬围绕,散诸天华,作天妓乐,幡幢缯绮,悉各无数,遍满虚空,以为供养”〔24〕。其修“得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法门”,能够“若来若去,若行若止,随顺思惟,修习观察……知一切众生心行,无所障碍;知一切众生没生,无所障碍”〔25〕,并且得无住无作神通力,“于虚空中,或行或住、或坐或卧、或隐或显、或现一身、或现多身、穿度墙壁犹如虚空。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往来自在,犹如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26〕显然,这位善知识所居之处是绝然超尘的,其获得神通之后,便能所行无碍,成就众生也无碍变通,这都是得力于法空智慧,在空中任运经行,不著静乱。其气质类型应界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的混合型,相对而言,其是偏向理智型的。

  4、弥伽上人:是达里鼻荼国自在城人,善财见其“于市肆中,坐于说法狮子之座,十千人众,所共围绕,说轮字庄严法门”,在问明善财已发菩提心,即“下狮子座,于善财所,五体投地,散金银华无价宝珠,及以上妙碎末縋檀无量种衣,以覆其上,复散无量种种香华,种种供具,以为供养,然后起立。”〔27〕看出此上人具有平等恭敬心和谦下心。然后称叹善财,而且还能“以方便,为开示演说分别解释轮字品庄严法门,彼诸众生,闻此法已,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28〕,说明其灵活善诱,应合众生根基,能打动众生心,使不退转。同时,还“能分别知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天语言”〔29〕。可知其具有多血质的气质类型。

  5、解脱长者:居住林聚落,善财童子路经十二年才抵达,解脱长者能入普摄一切佛刹无边旋陀罗尼三昧门,得清净身,在其身中,显现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佛,教化众生,转妙*轮等庄严事相,而且不相杂乱。然后,长者从三昧起,说已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随其一身能示现十方佛刹。由于其所修“得如来无碍庄严门”,能够“即见东方阎浮檀金光明世界,龙自在王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毗卢遮那藏菩萨而为上首……又见下方佛光明世界,无碍智幢如来应正等觉,道场众会之所围绕,一切世间刹幢王菩萨,而为上首”〔30〕,而且想要见到安乐世界的阿弥陀佛,“随意即见……然彼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知一切佛及与我心……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31〕也就是说,心佛无异,体相无去来,所见十方如来皆是唯心观中所显现,随心念佛,诸佛随即现前。

  故此其又道:“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水,润泽自心;应于境界,净治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32〕这就纯粹的“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思想,也即唯心净土的理念,诸念总是佛境界。这位善知识是明确的带有内倾向的粘液质气质类型。

  6、海幢比丘:住在阎浮提畔的摩利伽罗国,善财童子见其经行地侧,“结跏趺坐,入于三昧,离出入息,无别思觉,身安不动,从其足下出无数百千亿长者居士、婆罗门众,皆以种种诸庄严具。”〔33〕这种能在禅定中庄严自身的便是海幢比丘“得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法门”或名“般若波罗蜜境界清净光明、普庄严清净门”。在三昧中且能“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宝、一切璎珞、一切衣服……一切欲乐,资生之具,于一切处,救摄一切贫穷众生、安慰一切苦恼众生,皆令欢喜,心意清净,成就无上菩提之道”〔34〕,其心态相当平稳,如“摄诸众生,所谓贫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忧苦者,咸使快乐,复以方便,而劝导之,皆令舍恶。”〔35〕显然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多血质,能在稳定的心态中显发方便,善巧度化接引众生。

  7、休舍优婆夷:居海潮住处的普庄严园林,其身严饰,“坐真金座,戴海藏真珠网,冠挂出过诸天真金宝钏,垂绀青发,大摩尼网,庄严其首……一切宝网,垂覆其身,百千亿那由他众生,曲躬恭敬。”〔36〕凡是见此优婆夷者,一切病苦悉皆除灭,入无碍清净境界,身无障碍;这就是其修“得离忧安稳幢法门”所致。其言:“若有见闻忆念于我,与我同住,供给我者,悉不唐捐……若有众生,不种善根,不为善友之所摄受,不为诸佛之所护念,是人终不得见于我。”〔37〕并且“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如须弥山,志意坚固,不可动摇……犹如帝释,悉能守护一切众生”〔38〕。同时,又道:“拔一切众生,烦恼习气尽,我愿乃满。”〔39〕这样,就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气质类型属于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能够持久地普入一切法,普度一切众生。

  8、毗瞿沙仙人:是在海潮处那罗素国的一大林住,有种种叶树、华果、妙香等庄严;善财童子在縋檀树下见彼仙人领徒一万,敷草而坐,“或着鹿皮,或着树皮,或复编草,以为衣服,髻环垂鬓,前后围绕”。闻童子已发菩提心,便向诸仙众说明和赞叹,众仙散种种上妙香华。仙人告明已得菩萨无胜幢解脱,并伸右手,“摩善财顶,执善财手”;令善财往十方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尘数诸佛所,见彼佛刹及其众会,诸佛相好,种种庄严……亦闻彼佛随诸众生心之所乐,而演说法,一文一句,皆悉通达,各别受持,无有杂乱。”〔40〕接着仙人放善财手,善财童子还是见自身在本处。

  此种解脱法门像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于一切时,而得自在;于一念顷,出生诸佛无量智慧……一念普入三世境界,分形遍往十方国土,智身普入一切法界,随众生心,普现其前,观其根行,而为利益。”〔41〕这里显然仙人表现得很有智慧,逐渐地引善财童子进入三昧之中,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将法门传授给童子,这种静稳中显智慧的行为,想必是粘液质——多血质常用的手法。

  9、胜热婆罗门:居住伊沙那聚落,看见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42〕这种投身外道法是要有相当的勇气和毅力的,非等闲之辈所能办到。胜热婆罗门的语言是“汝今若能上此刀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表述,大有夺人妄想的气势,使得善财疑虑重重,进退为难;梵天示意,此是“示大苦行,为我说法,能令我等灭一切见,除一切慢,住于大慈,行于大悲,起广大心,发菩提意,常见诸佛,恒闻妙法,于一切处,心无所碍。”〔43〕婆罗门也为善财说颂言:“若有诸菩萨,顺善知识教;一切无疑惧,安住心不动。当知如是人,必获广大利;坐菩提树下,成于无上觉。”〔44〕善财由此投火得菩萨善住三昧。可见,婆罗门是外显奇异相,内则“能烧一切众生见惑,令无有余,必不退转,无穷尽心、无懈怠心、无怯弱心、发如金刚藏那罗延心,疾修诸行”〔45〕,这种接引和度化手法,通常是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类型所采取的。

  10、慈行童女:住在狮子奋迅城内,是狮子幢王女,由五百童女侍从,在毗卢遮那藏殿,坐龙胜縋檀足金线网天衣座上,演说妙法。当善财问法,慈行童女要求自见宫殿庄严。其实,此处已是妙好庄严说法,表般若是毗卢遮那之体,用法界众行庄严来成报身之德,十住位满,将起果中之行。所以善财“悉见法界一切如…

《“善知识”个性心理探析——以《华严经·入法界品》为研究对象(释启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