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P5

  ..續本文上一頁至一切世俗之法,都不會忘失。從此以後,常見諸佛、菩薩、真善知識,親聞諸佛願、菩薩行、無盡藏門等等,此即“菩薩求一切法無厭足莊嚴法門和一切法平等地總持門”,能現不思議自在神變。並爲善財即刻演示,入此叁昧門,爲一切衆生解說微妙法,開悟群生。此是以力波羅蜜爲主的善法行,對治說法不自在障而得自在;這也是粘液質——多血質氣質類型的特征,其能靜能動,如金翅鳥遊行虛空而無所障礙,也能像轉輪王遊行世間,以菩薩四攝事來攝受諸多衆生。

  10、遍行外道:住在無量都薩羅大城中,善財童子在善德山平坦處見此外道,徐步經行,有十千梵衆圍繞,其已安住至一切處菩薩行,“已成就普觀世間叁昧門、已成就無依無作神通力、已成就普門般若波羅蜜。”〔66〕能在世間種種方所、形貌、諸趣等隨順方便顯現,種種言音說法,利益衆生,示同其形,隨衆生所應而說法,然諸衆生等,悉不能知。這種修行實則是度化邪惡不正爲目的,方便調伏,隨衆生所樂,令其趨于正道解脫。這種遍行利益衆生,如影隨形的真實行,是以智波羅蜜爲導,對治生死中不自在障而得自在。此也只有具備多血質——粘液質氣質類型者,能夠遊刃有余,靈活而不放蕩,條理而不拘謹。其“至一切處菩薩行法門”是能像大菩薩身與一切衆生數等,得與衆生無差別身,以變化身,普入諸趣。這樣才能清淨光明,遍照世間;普于叁世,悉皆平等。

  (叁)十回向法門的善知識

  十回向是以十住、十行爲基礎,融會慈悲願力,而起智與悲,使世出世間法皆至融通自在的境界;爾後融和無量想念,興起大智妙用,安立十回向。十回向的善知識先以智爲根本,再依智起如法行持,然後回真向俗,回智向悲,達到理事圓融的法界行,這樣才能夠進入叁賢十聖位。

  1、優缽羅華長者:在廣大國住,其善別知一切諸香,以及知調和一切香法;又善于別知治諸病香、斷諸惡香、生歡喜香、增煩惱香、滅煩惱香、發心念佛香……如是等香,形相生起,出現成就,清淨安穩,方便境界,威德業用,及以根本,如是一切皆悉了達。此即“調和諸香法門”,能令衆生遠離一切諸惡習氣,不染世欲,永斷煩惱衆魔羂索,超諸有趣……其心平等,無著無依。這種度化衆生方法與粘液質——多血質氣質類型較爲貼切,可以證得救護衆生離衆生相回向,其表征出汙泥而不染,救護衆生而離相,青蓮花(優缽羅華)在水中救護群有,是入生死淤泥的最尊貴慈悲之行。

  2、婆施羅船師:居于樓閣大城中的外海岸上,有百千商人及余無量大衆圍繞,演說大海法,方便開示佛功德海。其淨修菩薩大悲幢行法門,爲饒益貧窮衆生而修諸苦行,隨其所願,“悉令滿足,先以世物充滿其意,複施法財令其歡喜,令修福行、令生智道、令增善根力、令起菩提心……令見一切諸佛海、令入一切智智海。”〔67〕同時,其還知海中一切寶洲、一切寶處、寶類、寶種,也知一切危險處,令善回避,免于諸難。也善知水色好惡深淺,日月星宿運行度數,船鐵木堅脆及機關澀滑等等一切安危相狀,都能明了無遺,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如是智慧來利益一切衆生。這種大悲幢行似乎對于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氣質類型者有較強的優勢,而且能如大菩薩遊涉生死大海,不染一切諸煩惱海;能舍一切諸妄見海,能觀一切諸法性海,能以四攝法攝持衆生海,度衆生海,以及調衆生海。這也是以戒波羅蜜爲導的不壞回向,成就大慈悲戒,廣度群迷。

  3、無上勝長者:處可樂城,于城東大莊嚴幢無憂林中,有無量商人、百千居士圍繞,理斷人間種種事務,令拔一切我慢、我所,心得清淨,受持佛法,得菩薩智慧。其成就“至一切處菩薩行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能夠于叁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住處及諸衆生中,而爲說法,令舍非法,令息诤論,令除襃戰,令止忿競,令破怨結……乃至邪見一切惡業,不可作事,皆令禁止。

  並且能在叁千大千世界中,廣說佛法、菩薩法、聲聞獨覺等法,“爲欲開顯菩薩功德、爲令舍離生死過患、爲令知見一切智人諸妙功德……爲令永滅諸煩惱輪,爲令能轉如來*輪。”〔68〕這些都是長者“至一切處修菩薩行清淨法門,無依無作神通之力”所成就。其以忍波羅蜜爲導,證等一切佛回向,對治入生死海中忍不自在障而得忍自在。針對十住、十行的出世間離苦忍而言,此即進入世間成就慈悲饒益忍,故而有乞求者,無論內外財,國家、身肉等,毫無怨恨不舍心。此也只能是多血質——粘液質氣質類型者可以恰如其分地具辦,就如同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智身廣大普入叁世,境界無際同于虛空。

  4、獅子頻申比丘尼:處于輸那國的迦陵迦林城,在勝光王所舍施的日光園中,廣爲無量衆生說法饒益。其護持淨戒不可傾動如須彌山,能令見者心得清涼如妙香王,能除衆生諸煩惱熱如雪山中妙縋檀香,在不同的衆會,演說各異的法門。其得成就一切智解脫法門,能在一念中,普照叁世一切諸法。這種“智光明境界門”能出生一切法叁昧王,並以此得意生身,然後隨類成就衆生。這時,見一切衆生,“不分別衆生相,智眼明見故;聽一切語言,不分別語言相,心無所著故;見一切如來,不分別如來相,了達法身故;住持一切*輪,不分別*輪相,悟法自性故;一念遍知一切法,不分別諸法相,知法如幻故。”〔69〕這都是“成就一切智解脫法門”所致,是以精進波羅蜜爲導,證至一切處回向,入忍、智、慈叁行,以根本智起忍智慈悲萬行。其也應歸屬粘液質——多血質氣質類型者度化衆生的手法,能如諸大菩薩,心無分別,普知諸法,一身端坐,充滿法界。

  5、婆須蜜多女:居于險難國寶莊嚴城內市皛之北,自宅中住,其得離貪欲際菩薩解脫法門,能隨衆生欲樂而爲現身,“若天見我,我爲天女,形貌光明,殊勝無比;如是乃至人非人等,而見我者,我即爲現人非人女,隨其樂欲,皆令得見。”〔70〕

  此外,其言:

  若有衆生,欲意所纏,來詣我所,我爲說法,彼聞法已,則離貪欲,得菩薩無著境界叁昧;若有衆生,暫見于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歡喜叁昧……暫執我手,則離貪欲,得菩薩遍往一切佛刹叁昧……見我目瞬,則離貪欲,得菩薩佛境界光明叁昧;若有衆生,抱持于我,則離貪欲,得菩薩攝一切衆生恒不舍離叁昧;若有衆生,唼我唇吻,則離貪欲,得菩薩增長一切衆生福德藏叁昧;凡有衆生親近于我,一切皆得住離貪際,入菩薩一切智地現前無礙解脫。〔71〕

  成就如是自在的因緣是,過去高行佛出世,彼爲長者妻,以一寶錢供養佛,文殊師利童子爲佛侍者,並爲其說法,令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這就是菩薩離貪際解脫,是以禅波羅蜜爲導,證無盡功德藏回向,圓通諸法,能令生死、真俗、染淨不自在者得自在,這位善知識應屬于多血質或多血質——粘液質氣質類型,如此方可成就無邊善巧方便智。

  6、鍸瑟胝羅居士:在善度查城住,常供養縋檀座佛塔,其得不般涅際菩薩解脫法門,能知十方一切世界諸佛,畢竟無有般涅者,唯除爲欲調伏衆生而示現。

  居士在開縋檀座如來塔門時,得佛種無盡叁昧,于念念中,入此叁昧;念念得知一切無量殊勝之事。並且入此叁昧,能隨次第見此世界叁世一切諸佛,于一念頃,得見百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數佛。諸佛八相成道,種種差別,悉能持、能憶、能觀和分別顯示。此皆“菩薩所得不般涅際解脫”所致,所謂“但觀種類示調伏,不見如來般涅;叁昧境隨成正覺,十方塵刹掌中看”〔72〕,是以般若波羅蜜爲體,證隨順堅固一切善根回向,使處生死中而行大慈悲不自在障,得以自在。這也都是法身所流出,想必粘液質或粘液質——多血質氣質類型,能夠以一念智普知叁世,一念遍入一切叁昧,于一切法無有分別,了一切佛悉皆平等,知一切法自性清淨,無有思慮,無有動轉。

  7、觀自在菩薩:居補怛洛迦山,菩薩在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宣說大慈悲法,無量菩薩皆坐寶石上,恭敬圍繞。觀自在遙見善財,主動邀其過去,贊歎其專求佛法,救護一切,安住如來智慧光明。菩薩已成就菩薩大悲行解脫法門,故能平等教化一切衆生,相續不斷,常在一切諸如來所,“普現一切衆生之前,或以布施攝取衆生、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攝取衆生、或現色身攝取衆生、或現種種不思議色淨光明網攝取衆生、或以音聲、或以威儀、或爲說法、或現神變,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爲化現同類之形,與其共居而成熟之。”〔73〕菩薩不僅隨順衆生根基、因緣而變現不同的相應形貌教化接引,而且還願常救護一切衆生,“離險道怖、離熱惱怖、離迷惑怖、離系縛怖……離逼迫心怖、離憂悲怖”等等。並發願,令諸衆生稱念觀自在菩薩名號,若見其身,皆得免離一切怖畏,還教令發廣大菩提心,永不退轉。

  這些都是“菩薩大悲行門”的功效,是已淨普賢一切願,已住普賢一切行,常行一切諸善法,常入一切諸叁昧。顯然菩薩這種悲心度化衆生,就文字上觀察,其應屬于多血質——粘液質氣質類型者,這樣也能夠順應不同衆生而教導開示他們,使得常息一切衆生惡,常長一切衆生善,常絕衆生生死流。此也是以方便波羅蜜爲導的隨順一切衆生回向,對治出世大悲或處俗不自在障而令得自在。

  8、正趣菩薩:來自東方空中,到娑婆世界輪圍山頂,以足按地,此娑婆世界就六種震動,放身光明,說明其威勢廣大。善財參訪時,其告之已得“普門速疾行菩薩解脫法門”,是從東方妙藏世界,普勝生佛所而來此土。于彼佛所,得此法門;從彼發來,已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劫。

  其能遍入一切佛所,以妙供具而爲供養,此諸供具皆是無上心所成、無作法所印,諸如來所忍、諸菩薩所歎。同時,還能普見一切世界一切衆生,“悉知其心,悉知其根…

《“善知識”個性心理探析——以《華嚴經·入法界品》爲研究對象(釋啓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