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相品》虛妄分別淺探(釋聖欽)▪P3

  ..續本文上一頁頌曰:“唯所執依他,及圓成實性,境故分別故,及二空故說”。論曰:“依止虛妄分別境故,說有遍計所執自性。依止虛妄分別性故,說有依他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說有圓成實自性。”此論及頌即是在解釋虛妄分別與叁相的關系。如前已說明了虛妄分別是有非空,以此非空的虛妄分別爲根本,即可具攝遍計、依他、圓成叁種自相(性)。

  (一)虛妄分別攝遍計所執性:虛妄分別本身是依他起相,是妄識所顯現的見分、相分。如果把虛妄分別相作爲一種境界去認識,執著于我,執著于法,虛妄分別就成爲遍計所執相了。因爲遍計所執性,並無其體,若要談其依止處,也只能說是在能遍計上,也就是說吾人平時所用的概念,或者是所執著的東西,也只不過是吾人心理作用之結果。攝物歸心,此遍計所執性也是以依他起爲性,或者說是以虛妄分別爲體的,如《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叁雲:“雲何遍計所執自性?謂隨言說,依假名言,建立自性"。〔6〕因此說虛妄分別亦攝遍計所執性。

  (二)虛妄分別攝依他起:從虛妄分別相的現象自身,即似能取的見分和似所取的相分,在沒有介入凡夫認識的前提下,就是依他起性。又如《攝大乘論》卷二中雲:“若依他起自性,實唯有識,似義顯現之所依止。雲何成依他起?何因緣故名依他起?從自熏習種子所生,依他緣起故,名依他起;生刹那後,無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7〕由此故知依他起自性,就是緣生唯識。其本身即是以虛妄分別爲自性的,兩者體一,故說虛妄分別攝依他起。

  (叁)虛妄分別攝圓成實:空性沒有離開依他起的似能取、所取相,所以空性要透過依他起的似能取、似所取相去認識。認識空性的關鍵在哪裏?在依他起的似能取及所取的境界上不起遍計所執,即不起能執、所執,當下便是空性的呈現了。又如《攝大乘論》卷二中雲:“若圓成實自性,是遍計所執永無有相。雲何成圓成實?何因緣故名圓成實?由無變異性故,名圓成實;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善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8〕若圓成實在有漏位,雖是虛妄分別依他起性上的真實相,然此時有遍計所執自性之所覆蔽,實相真如不得彰顯,故名“在纏真如"。若圓成實在無漏位,此時無有遍計所執之所覆蔽,虛妄分別依他起性上的真實相出纏而得彰顯,故名“出纏真如"。出纏真如的圓成實不僅指二空真如,同時也包括“淨分依他"在內。所以虛妄分別亦攝圓成實。

  由此可見,叁性都未離開虛妄分別。遍計所執相是依虛妄分別的見、相分而生起的妄執,依他起相是虛妄分別現象的本身,圓成實相是隱藏在虛妄分別相背後的最高真實,也就是空性。

  從此吾人亦可了知,一切法皆是唯識所變,皆非離識顯現,皆是以能分別心爲其體性;故頌說“虛妄分別有"。實際上著重在不離識的色心等法都是有的,約攝境從心和唯約染分依他起說的。虛妄分別上本無二取實性,但凡夫的有漏心不能認識此義,于虛妄分別上妄執有對立的二取實體,因此構成遍計所執性,成爲增益見,是爲有執邊。周遍計度的心既于一切法起了遍計所執性,就不能如實地見到依他起的如幻相,也就不能見到二取空所顯的空性圓成實了。有爲的依他起性,無爲的圓成實性,都是實有的,但由于無明煩惱熏習隨逐的虛妄分別心上不知不見,構成了于本有事理損減爲“無"的損減見,是爲空執邊。執空執有,俱爲邊見,墮此邪途,即不能獲得修解脫行,證大菩提的清淨正見。故本論爲了遣除墮于二邊的執見使邊執者棄舍偏執、樹立中道正見,則以虛妄分別有爲中心依叁性來顯了中邊義理,辨明正善與邪惡。令吾人如實知有知無,不墮二邊,而善入唯識中道。

  以上主要是根據《辨中邊論·相品》的兩首偈頌去探討虛妄分別的意義,包括虛妄分別的有相,即它本身的存在性,以及無相,即無能所二取的實在性。此外,更透過虛妄分別與空、二取和叁性的關系,整理出現象界與真實界的存在關系——即虛妄分別之二取性永無所有,畢竟是空;現象界本就存在于真實界之中,真實界即蘊涵在現象界裏,也就是虛妄分別與空(圓成實性)如手心手背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由此也告訴吾人——空性(圓成實)的真理就存在于一切諸法當中,離吾人並不遙遠。故通達本品依虛妄分別所建立起的叁性染淨因果義理,可以激勵吾人積極斷惡修善,以期轉染成淨。再者,依本品虛妄分別爲中心所建立起的叁性非空非有的唯識中道觀修學,也可以令吾人樹立起正知正見,斷除吾人無始以來的無明顛倒,即執有執空、偏有偏空之迷夢,從而悟入諸法實相,得大涅。

  參考文獻:

  1、《真理與謬論》

  2、《解深密經》

  3、《瑜伽師地論》

  4、《呂贗佛學論著選集》

  5、《辨中邊論述記》

  6、《攝大乘論講記》

  〔1〕《大正藏》第31冊,第46頁上。

  〔2〕《大正藏》第30冊,第488頁下。

  〔3〕同上,第489頁上。

  〔4〕《大正藏》第16冊,第688頁下。

  〔5〕《辨中邊論述記》卷上《辨相品》第10頁,1933年叁時學會校刊本。

  〔6〕《大正藏》第30冊,第703頁。

  〔7〕《大正藏》第31冊,第139頁。

  〔8〕《大正藏》第31冊,第139頁。

  

《《辨中邊論·相品》虛妄分別淺探(釋聖欽)》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