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談閩南醫僧
編輯:陳全忠
來源:閩南佛學
內容提要:本文主要論述近現代閩南地區九位醫僧的行醫濟世事迹,按他們出生時間次序排列爲:妙智、清空、養靜、常凱、福嚴(女)、寂晃、界慧(女)、果戒(女)、妙慧。通過本文對這九位法師弘揚佛法、行醫濟世事迹的述評,使其醫僧形象躍然紙上。
關鍵詞:閩南醫僧
作者簡介:陳全忠,自號岐黃山人,法名智海,廈門市老中醫,廈門市佛教文化學會理事。
本文所謂“閩南醫僧”的界定,是包括夏、漳、泉和20世紀50年代初,被列爲晉江專署管轄的莆田縣與仙遊縣在佛寺行醫的僧人;或雖非閩南人但在閩南佛寺弘法行醫的僧人(含由閩南佛寺赴南洋弘法行醫的法師)而言。
《閩南佛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總11期)與1997年第1期(總17期),先後刊登了拙作《閩南醫僧述略》和《續談閩南醫僧》兩篇文章,受到佛教界與中醫界的好評。尤其是《閩南醫僧述略》一文,于1994年8月間,在廈門市佛教協會舉行閩院教師與“中日佛教醫藥考察組”的座談會上,受到與會的贊賞,並至筆者家中訪問。《廈門日報》曾就此,于1994年8月23日發表《中日佛教醫藥考察組訪廈》的新聞報道。現又調查屬于閩南醫僧的人物還有:妙智、清空、養靜、常凱、福嚴、寂晃、界慧、果戒和妙慧醫僧等。筆者認爲如就上述諸醫僧的醫德與醫術進行研討,並總結其經驗,以供後來者借鑒,是有一定意義的。故據所搜集的資料,撰寫此文,作爲上述兩文的補充,使曆史上的閩南醫僧更加齊備。現據各醫僧的出生年間,依次分述于下:
一、妙智法師在漳浦紫薇寺行醫:妙智(1889—2003),男,漢族。俗名蔡松蒼,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廿八日(1889年1月29日)出生于一中醫家庭,其父親蔡酉山于晚清時到閩北邵武開設中藥鋪,並坐堂行醫。松蒼自幼跟隨其父學習岐黃術,熟讀《藥性賦》與《湯頭歌訣》等中醫書籍。1915年, 27歲時開始在邵武獨立行醫,擅治內科與風傷骨科及久年雜病,頗受患者信任。1918年,與親戚前往臺灣彰化,在天成金銀店打工。1924年始返回福建,到廈門中華路錫嘏堂藥店坐堂行醫。直至1938年5月12日日本侵略軍攻占廈門時,始離廈赴漳州石碼鎮(今龍海市)親友處避難行醫。後因覺得人生種種苦惱不能解脫,遂看破紅塵,于1939年到海澄縣浮宮鎮古坂村鶴石岩寺(今屬龍海市轄),禮傳清法師落發爲僧(傳清之師爲廣悲,廣悲之師爲瑞仁)。1943年,法師爲續佛慧命,前往福州鼓山湧泉寺,在寺主虛雲戒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後回鶴石岩寺弘法行醫。1996年,應請到漳州市漳浦縣高鎮鎮烏石村紫薇寺弘法行醫濟世,深受信衆的歡迎。
妙智法師行醫數十年,經其治愈病例不計其數。他抱著佛陀慈悲濟世的本懷,遇貧苦患者概予施診贈藥優惠。筆者到紫薇寺采訪時(1999年1月),法師已是111歲的老壽星,卻仍在濟世度衆。直至2003年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圓寂,享年114歲。
二、清空法師在仙遊縣楓亭鎮會元寺行醫:清空,出生年月未詳,男,漢族,俗名林銀坤,福建省惠安縣塗嶺鎮南埔村人。他成家立業後,務農。後因看破紅塵,于30多歲時,赴仙遊縣楓亭鎮會元寺落發爲僧。受戒後回原寺弘揚佛法,業余鑽研中醫書籍,專修中醫婦科學。擅治婦女月經不調、白帶和其他雜症,經其治療的多妙手回春,故求醫者絡繹不絕,聞名遐迩,譽聲載道。據聞他在“文革”後圓寂,但其圓寂的具體時間不清楚,據說老和尚如健在應有100多歲。〔2〕
叁、養靜法師在仙遊縣榜頭鎮靈山寺行醫:養靜(1912—1994),男,漢族。俗名陳福全,福建省仙遊縣榜頭鎮靈山村中房社人。1912年出生一農民家庭,他宿有善根,19歲時于本縣榜頭鎮靈山寺,禮嘉圓和尚爲師,落發爲僧。翌年,赴莆田廣化寺受具足戒,得戒後回靈山寺弘法利生。養靜法師出家的靈山寺之法師,多系代代相傳治病的醫僧。寺中備有自製經臨床治療有效的丹膏丸散以授患者治病,效果良好,深受仙遊縣病人的信仰。但其藥方只是師徒相傳,從來不傳授外人。養靜法師弘法之余,在嘉圓和尚座下學習醫術,經數年苦學,盡得其師之秘傳,遂獨立行醫,擅治內外科各症,經治多愈,聞名遐迩。法師本著佛門慈悲爲懷,對貧苦患者概予減免收費優惠,甚得廣大病人信賴。1994年農曆八月十五日,養靜法師在靈山寺安詳示寂。終年83歲。養靜法師圓寂後,其高足善輝法師繼承其醫術,在靈山寺行醫,但其生平情況未詳。〔3〕
四、常凱法師在新加坡伽陀精舍行醫:常凱(1916—1990),福建省晉江縣人。拙作《閩南醫僧述略》一文(見《閩南佛學院學報》1994年第1期)已有簡介,本文再補充其診斷經驗。常老一生行醫50年,具有高超的中醫學術理論與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對中醫正骨科學術的研討,有卓越的成就,現據《常凱長老永思集》一書摘述如下:
(一)正骨科的定義:常老認爲在中醫學術中,正骨科這一門學科起源已久,是研究跌、打、扭、壓、損傷所成骨折、脫臼傷筋等疾病,以適當手術整複並治療的學科。在定義上包括“創傷骨科和矯形骨科兩大類。
(二)創傷骨科的分類:常老把創傷骨科分爲兩類,第一類是指由外來力量所撞擊而引起的骨部創傷,例如被人用拳或用武器毆打,以致骨折;或跌倒時撞著硬物,以致骨折。第二類是指人體肌肉強烈運動而産生的內力扭撓的骨部削傷,例如做劇烈運動,扭傷筋骨,或在競技中抛擲鐵餅,用力過猛,肌肉收縮不平衡,以致手腕脫臼,臂骨折斷。
(叁)矯形骨科的分類:常老認爲“矯形骨科”比較複雜,大致上據病況可分爲:
1、先天性的畸形,例如先天性的“馬蹄足”,踝足不能扭動。
2、兒童發育時期的生理組織不平衡,以致骨骼發展畸形。例如歪頭,佝偻,或手足的一部分生得細弱枯槁。
3、由于細菌的侵入,致使骨與關節部分發生疾病。例如骨髓炎、關節炎、骨結核等。
4、由于營養不足,內分泌不平衡,以致人體本身的組織發生變化,骨與關節引起疾病。例如軟骨病、骨炎、關節炎等。
5、骨瘤腫,在骨骼系統中發生的良性或惡性的腫瘤。
6、由于神經系統中樞的某部分受到創傷,或因疾病而引起中樞神經組織的失常,以致影響骨骼的運動機能障礙。
常老還認爲在骨科疾病中最常見就是“骨折”,並將它分爲:1、閉合骨折;2、哆開骨折。第一種是指骨折在皮肉內部,肉眼看不到,折骨未與空氣接觸;而第二種是指骨折後,露出于皮肉外,眼睛看得到,骨與空氣接觸,如骨的創口未與撞擊力直接接觸,則感染性較少,假若骨折是直接受外力所引起的。例如受刀砍骨折,皮膚肌肉也受到外力擊破,骨的創口與刀直接接觸,然後突出皮肉外,則感染性較大,容易發炎,因刀附著塵埃與細菌之故。
(四)骨折形狀的分類:常老根據骨折的形狀,歸納爲八大類:
1、橫折——多由外力直接所傷,骨的折裂是橫紋的,兩骨斷端的接觸面很小,愈合很慢。
2、斜折——常由間接外力所傷,骨折形狀呈紋斜形,骨間的接觸面較多,愈合較快。
3、螺旋折——骨受到扭轉的間接力所傷,骨折紋呈螺旋狀。
4、骨折紋與骨軸平行,好比長棍從迸裂,裂紋向棍的兩端發展,這種骨折,較爲少見。
5、粉碎骨折——骨受到強猛外力的撞擊,碎成叁塊,或碎成許多細塊。
6、柳枝骨折——小孩的骨骼,含很多膠質的成分,當骨骼受傷以後,所折的程度往往不完全斷折,這是因爲骨質柔軟的緣故,好比折柳枝一樣,折處雖斷猶連,沒有分離。
7、侵入關節骨折——骨折的裂紋,侵入關節部分,例如肱骨下端骨折,裂紋侵入肘部。
8、嵌陷骨折——骨面因受外力猛擊,陷塌下去,例如顱骨受到鐵器的打擊,折塌狀象被壓扁的乒乓球。
(五)骨折創傷的診斷:常老認爲在創傷骨科中,比較爲患者所恐懼的,就是“骨折”,傷處紅腫變形,醫者必須要謹慎小心觀察骨折的形狀,假如診斷不正確,治療就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判斷骨折形狀是很重要的。遇到骨折的病人時,醫者必須先了解患者如何受傷的?受何種力量所撞擊?如何跌倒而骨折?還應了解是從高處跌或低處跌、跌倒的姿勢又如何?這些都是能幫助醫者了解骨折形狀,判定骨折是否全折,或是嵌陷,或是柳枝骨折。然後進行手術矯正、揉湊、治療才會奏效。現可借助X光檢查,更能恰當地判斷骨折的形狀與位置,有助于整複和敷藥治療。
(六)骨科手法提要:常老認爲處理骨科的手法,應分別采用“移動接骨”與“矯形舒筋”的方法,這必須依靠醫者的手指掌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種方法,關鍵在于“指力”的訓練,所以,骨科醫者必須善于技擊。這使中國傳統的骨科醫術與武林技擊發生密切的關系,故有人稱骨科醫者爲“拳頭醫生”,就是這個原因。但藥物的治療亦是重要的,不論是內服、外敷藥都具有消除傷處的腫脹、止痛、消炎及祛瘀作用,尤其是矯形骨科的治療法,除了以指掌的摩、按外,主要還是依賴內服藥物治療;而創傷骨科的療法卻是以指掌的技術爲主,藥物的外敷包紮或內服藥物只是輔助而已。〔4〕
綜上所述,可見常老對正骨科學術是有相當的研究。因從他談及正骨科的意義、創傷骨科的分類、矯形骨科的分類、骨折形狀的分類、骨折創傷的診斷和骨科手法述略等六點情況而論,皆言簡意赅、提綱挈領,有系統地說明問題,使學者能了然領悟正骨學科的要點。苟非對正骨學科有深刻的鑽研,則無法如此全面扼要系統地闡述要點。而常老理論聯系臨床經驗講解,實…
《叁談閩南醫僧(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