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谈闽南医僧(陈全忠)

  三谈闽南医僧

  编辑:陈全忠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论述近现代闽南地区九位医僧的行医济世事迹,按他们出生时间次序排列为:妙智、清空、养静、常凯、福严(女)、寂晃、界慧(女)、果戒(女)、妙慧。通过本文对这九位法师弘扬佛法、行医济世事迹的述评,使其医僧形象跃然纸上。

  关键词:闽南医僧

  作者简介:陈全忠,自号岐黄山人,法名智海,厦门市老中医,厦门市佛教文化学会理事。

  本文所谓“闽南医僧”的界定,是包括夏、漳、泉和20世纪50年代初,被列为晋江专署管辖的莆田县与仙游县在佛寺行医的僧人;或虽非闽南人但在闽南佛寺弘法行医的僧人(含由闽南佛寺赴南洋弘法行医的法师)而言。

  《闽南佛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总11期)与1997年第1期(总17期),先后刊登了拙作《闽南医僧述略》和《续谈闽南医僧》两篇文章,受到佛教界与中医界的好评。尤其是《闽南医僧述略》一文,于1994年8月间,在厦门市佛教协会举行闽院教师与“中日佛教医药考察组”的座谈会上,受到与会的赞赏,并至笔者家中访问。《厦门日报》曾就此,于1994年8月23日发表《中日佛教医药考察组访厦》的新闻报道。现又调查属于闽南医僧的人物还有:妙智、清空、养静、常凯、福严、寂晃、界慧、果戒和妙慧医僧等。笔者认为如就上述诸医僧的医德与医术进行研讨,并总结其经验,以供后来者借鉴,是有一定意义的。故据所搜集的资料,撰写此文,作为上述两文的补充,使历史上的闽南医僧更加齐备。现据各医僧的出生年间,依次分述于下:

  一、妙智法师在漳浦紫薇寺行医:妙智(1889—2003),男,汉族。俗名蔡松苍,福建省福州市人。清光绪十四年十二月廿八日(1889年1月29日)出生于一中医家庭,其父亲蔡酉山于晚清时到闽北邵武开设中药铺,并坐堂行医。松苍自幼跟随其父学习岐黄术,熟读《药性赋》与《汤头歌诀》等中医书籍。1915年, 27岁时开始在邵武独立行医,擅治内科与风伤骨科及久年杂病,颇受患者信任。1918年,与亲戚前往台湾彰化,在天成金银店打工。1924年始返回福建,到厦门中华路锡嘏堂药店坐堂行医。直至1938年5月12日日本侵略军攻占厦门时,始离厦赴漳州石码镇(今龙海市)亲友处避难行医。后因觉得人生种种苦恼不能解脱,遂看破红尘,于1939年到海澄县浮宫镇古坂村鹤石岩寺(今属龙海市辖),礼传清法师落发为僧(传清之师为广悲,广悲之师为瑞仁)。1943年,法师为续佛慧命,前往福州鼓山涌泉寺,在寺主虚云戒和尚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后回鹤石岩寺弘法行医。1996年,应请到漳州市漳浦县高镇镇乌石村紫薇寺弘法行医济世,深受信众的欢迎。

  妙智法师行医数十年,经其治愈病例不计其数。他抱着佛陀慈悲济世的本怀,遇贫苦患者概予施诊赠药优惠。笔者到紫薇寺采访时(1999年1月),法师已是111岁的老寿星,却仍在济世度众。直至2003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圆寂,享年114岁。

  二、清空法师在仙游县枫亭镇会元寺行医:清空,出生年月未详,男,汉族,俗名林银坤,福建省惠安县涂岭镇南埔村人。他成家立业后,务农。后因看破红尘,于30多岁时,赴仙游县枫亭镇会元寺落发为僧。受戒后回原寺弘扬佛法,业余钻研中医书籍,专修中医妇科学。擅治妇女月经不调、白带和其他杂症,经其治疗的多妙手回春,故求医者络绎不绝,闻名遐迩,誉声载道。据闻他在“文革”后圆寂,但其圆寂的具体时间不清楚,据说老和尚如健在应有100多岁。〔2〕

  三、养静法师在仙游县榜头镇灵山寺行医:养静(1912—1994),男,汉族。俗名陈福全,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灵山村中房社人。1912年出生一农民家庭,他宿有善根,19岁时于本县榜头镇灵山寺,礼嘉圆和尚为师,落发为僧。翌年,赴莆田广化寺受具足戒,得戒后回灵山寺弘法利生。养静法师出家的灵山寺之法师,多系代代相传治病的医僧。寺中备有自制经临床治疗有效的丹膏丸散以授患者治病,效果良好,深受仙游县病人的信仰。但其药方只是师徒相传,从来不传授外人。养静法师弘法之余,在嘉圆和尚座下学习医术,经数年苦学,尽得其师之秘传,遂独立行医,擅治内外科各症,经治多愈,闻名遐迩。法师本着佛门慈悲为怀,对贫苦患者概予减免收费优惠,甚得广大病人信赖。199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养静法师在灵山寺安详示寂。终年83岁。养静法师圆寂后,其高足善辉法师继承其医术,在灵山寺行医,但其生平情况未详。〔3〕

  四、常凯法师在新加坡伽陀精舍行医:常凯(1916—1990),福建省晋江县人。拙作《闽南医僧述略》一文(见《闽南佛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已有简介,本文再补充其诊断经验。常老一生行医50年,具有高超的中医学术理论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中医正骨科学术的研讨,有卓越的成就,现据《常凯长老永思集》一书摘述如下:

  (一)正骨科的定义:常老认为在中医学术中,正骨科这一门学科起源已久,是研究跌、打、扭、压、损伤所成骨折、脱臼伤筋等疾病,以适当手术整复并治疗的学科。在定义上包括“创伤骨科和矫形骨科两大类。

  (二)创伤骨科的分类:常老把创伤骨科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由外来力量所撞击而引起的骨部创伤,例如被人用拳或用武器殴打,以致骨折;或跌倒时撞着硬物,以致骨折。第二类是指人体肌肉强烈运动而产生的内力扭挠的骨部削伤,例如做剧烈运动,扭伤筋骨,或在竞技中抛掷铁饼,用力过猛,肌肉收缩不平衡,以致手腕脱臼,臂骨折断。

  (三)矫形骨科的分类:常老认为“矫形骨科”比较复杂,大致上据病况可分为:

  1、先天性的畸形,例如先天性的“马蹄足”,踝足不能扭动。

  2、儿童发育时期的生理组织不平衡,以致骨骼发展畸形。例如歪头,佝偻,或手足的一部分生得细弱枯槁。

  3、由于细菌的侵入,致使骨与关节部分发生疾病。例如骨髓炎、关节炎、骨结核等。

  4、由于营养不足,内分泌不平衡,以致人体本身的组织发生变化,骨与关节引起疾病。例如软骨病、骨炎、关节炎等。

  5、骨瘤肿,在骨骼系统中发生的良性或恶性的肿瘤。

  6、由于神经系统中枢的某部分受到创伤,或因疾病而引起中枢神经组织的失常,以致影响骨骼的运动机能障碍。

  常老还认为在骨科疾病中最常见就是“骨折”,并将它分为:1、闭合骨折;2、哆开骨折。第一种是指骨折在皮肉内部,肉眼看不到,折骨未与空气接触;而第二种是指骨折后,露出于皮肉外,眼睛看得到,骨与空气接触,如骨的创口未与撞击力直接接触,则感染性较少,假若骨折是直接受外力所引起的。例如受刀砍骨折,皮肤肌肉也受到外力击破,骨的创口与刀直接接触,然后突出皮肉外,则感染性较大,容易发炎,因刀附着尘埃与细菌之故。

  (四)骨折形状的分类:常老根据骨折的形状,归纳为八大类:

  1、横折——多由外力直接所伤,骨的折裂是横纹的,两骨断端的接触面很小,愈合很慢。

  2、斜折——常由间接外力所伤,骨折形状呈纹斜形,骨间的接触面较多,愈合较快。

  3、螺旋折——骨受到扭转的间接力所伤,骨折纹呈螺旋状。

  4、骨折纹与骨轴平行,好比长棍从迸裂,裂纹向棍的两端发展,这种骨折,较为少见。

  5、粉碎骨折——骨受到强猛外力的撞击,碎成三块,或碎成许多细块。

  6、柳枝骨折——小孩的骨骼,含很多胶质的成分,当骨骼受伤以后,所折的程度往往不完全断折,这是因为骨质柔软的缘故,好比折柳枝一样,折处虽断犹连,没有分离。

  7、侵入关节骨折——骨折的裂纹,侵入关节部分,例如肱骨下端骨折,裂纹侵入肘部。

  8、嵌陷骨折——骨面因受外力猛击,陷塌下去,例如颅骨受到铁器的打击,折塌状象被压扁的乒乓球。

  (五)骨折创伤的诊断:常老认为在创伤骨科中,比较为患者所恐惧的,就是“骨折”,伤处红肿变形,医者必须要谨慎小心观察骨折的形状,假如诊断不正确,治疗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判断骨折形状是很重要的。遇到骨折的病人时,医者必须先了解患者如何受伤的?受何种力量所撞击?如何跌倒而骨折?还应了解是从高处跌或低处跌、跌倒的姿势又如何?这些都是能帮助医者了解骨折形状,判定骨折是否全折,或是嵌陷,或是柳枝骨折。然后进行手术矫正、揉凑、治疗才会奏效。现可借助X光检查,更能恰当地判断骨折的形状与位置,有助于整复和敷药治疗。

  (六)骨科手法提要:常老认为处理骨科的手法,应分别采用“移动接骨”与“矫形舒筋”的方法,这必须依靠医者的手指掌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种方法,关键在于“指力”的训练,所以,骨科医者必须善于技击。这使中国传统的骨科医术与武林技击发生密切的关系,故有人称骨科医者为“拳头医生”,就是这个原因。但药物的治疗亦是重要的,不论是内服、外敷药都具有消除伤处的肿胀、止痛、消炎及祛瘀作用,尤其是矫形骨科的治疗法,除了以指掌的摩、按外,主要还是依赖内服药物治疗;而创伤骨科的疗法却是以指掌的技术为主,药物的外敷包扎或内服药物只是辅助而已。〔4〕

  综上所述,可见常老对正骨科学术是有相当的研究。因从他谈及正骨科的意义、创伤骨科的分类、矫形骨科的分类、骨折形状的分类、骨折创伤的诊断和骨科手法述略等六点情况而论,皆言简意赅、提纲挈领,有系统地说明问题,使学者能了然领悟正骨学科的要点。苟非对正骨学科有深刻的钻研,则无法如此全面扼要系统地阐述要点。而常老理论联系临床经验讲解,实…

《三谈闽南医僧(陈全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