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属难能可贵。
五、福严法师(1917年—),福建省南安县水头镇人。俗姓王,法名未祥,字福严。为泉州崇福寺妙月和尚之外甥女,她12岁时,即依妙月和尚为师,入佛门带发修持。在其师座下学习佛法、拳术与中医正骨科,得其师之真传,于1948年继任其师在晋江安海古庙住持之职。其间曾远赴安南(今越南)募资重修该庙。为发扬其师宗风,于庙中开设中医义诊所,行医济世与弘法,法缘殊盛。其精湛医术与良好医德,深得患者的信赖,在晋江南安一带享有盛誉。迨1958年寺庙合并,她即加入安海保健院担任风伤骨科医生,直至1972年始办理退休。1984年前往香港元果法师住持的福慧精舍弘法行医。她虽身居境外,但心怀故乡,曾为重建祖庭崇福寺捐资,并赞助厦门华严寺重建。1991年,她为恢复安海古庙,将云水堂扩建为云水禅寺,乃奔走海内外筹资,至1995年资金筹足后开工重建,于1998年12月落成暨佛像开光。于1990年10月落发,并赴福州崇福寺受具足戒。福严法师现虽已年逾90高龄,仍法体康健,继续住持云水禅寺并指导其门人行医济世。〔5〕
六、寂晃法师由莆田赴马来西亚弘法行医:寂晃法师(1920年—)现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主席、森美兰洲佛教分会主席、妙应寺住持、佛济诊所主任。法师俗姓黄,法名体明,字寂晃,福建省莆田县(今莆田市)涵江人。1931年赴本县囊山慈寿寺依妙喜上人披剃出家,1933年于本寺受具足戒后,曾任寺中副寺、监院以及莆田县佛教会文书等职务。1952年应马来西亚马六甲青云亭主持金星法师的邀请,出国赴该寺担任佛事部主任。1959年赴吉隆坡马华医药学院学习中医本科与针灸,毕业后回青云亭开设诊所,每日诊治60~100名,经过几年诊病后,学识与经验与日俱增。于1965年8月间,与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以下简称马佛总会)热心公益的如贤、祥空、果真三位法师及郑又贤姑娘,共同发起创办马佛总会槟威赠医施药所,并被委为主治医师。每日诊治者100至150人次,就诊对象有政界、教师、护士与工商界人士。门庭若市,声誉远播,南至怡保,北至吉打州,距槟城100多英里,每日都有患者赶至法师处求医。翌年,施诊所一切走上正轨后,寂晃因操劳过度,身体有些不舒,乃暂回呷亭休息,另聘当地名中医师李至邑居士应诊。
1970年,寂晃协助马佛总会雪兰峨州分会创办雪州佛教施诊所,并担任义务医师,还安排两位徒弟配药。两个月后,他又回呷亭自开诊所,因就诊患者日多,诊所不能容纳,为求发展起见,即于森美兰州购买芙蓉坡拉坑花园的地皮,兴建妙应寺。于寺中创办佛济诊所,行医济世,并积极推动弘法利生活动。1987年秋,寂晃筹建马佛总会森州佛教分会会所,并于会所附设佛教施医赠药所,为贫病患者提供免费医药及针灸服务。他筹建的佛教分会所于施诊所开幕之日,除受各方惠赐贺仪达22万元外,还收到当地政府特拨马币1万元充作施药基金。
寂晃法师不但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还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和精通中医学理论的医僧。他年轻时,考入马华医药学院学习期间,就发表过医学论文,获得学校奖学金。其后在社会行医济世时,于1962年及1964年,先后参与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举办的中医药论著有奖征文比赛,分别获得亚军与季军的奖状。他对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撰写了《伤寒论六经及其传变之研究》的论文,参与马星香港中医药学征文比赛,受到与会者的好评。并在临床上应用《伤寒论》的方剂治病,取得显著的效果。他认为有些疾病可从望诊方面思过半矣!他说:
诸如患者面色苍白,则应考虑有否胃肠出血;如兼经常咳嗽、咳血,或虚热不退的,有可能是属于肺结核病;如兼肢节疼痛的,有可能是属白血球增多症;如兼面目浮肿、小便短少的,有可能是肾炎;如小便牛乳状的,则为乳糜屎病,兼出血的,则为乳糜血尿病;如兼尿多,口燥渴,肢酸等症,可能是糖尿病;又如患者全身消瘦迅速的,则应考虑其内脏是否有癌症突然恶化;又如面部痿黄,除少女病无其他症外,应注意其心脏跳动,并考虑有否肝胆病的象征,若肝部有压痛,大便不正常,身体疲乏,则有肝硬化的可能;倘患者眼膜浅黄,时发热,尿黄,口干舌绛,则是肝炎;假使眼膜是深黄色,消瘦,皮肤见灰褐色的,有可能是肝脏生癌;如面油垢,舌苔粗燥、舌质绛、时发热不退,口涩不思食的,宜考虑是否肠伤寒?
寂晃法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经其治愈患者无数。他在谈到初行医三年后,就治愈一例经四位西医治疗无效之症。患者是如贤法师的知友——能心法师,因患胃病,饥不能食,口渴不欲饮水,饮食即吐,日见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先后经过三位西医治疗,均未见效。还请了一位美籍医师治疗,病情亦未好转,后来请寂老为其诊治。寂老即应用《伤寒论》的五苓散加芳香健胃药品医治,服药仅三剂,即告痊愈。
法师不但对中医学的理论渊博,而且对现代医学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也有所认识。他认为中国传统医学曾受过佛教与道教理论的影响,故在治疗方面,除“六淫”和“外因”病,分别给予温凉解表、或滋阴燥湿等整体疗法外,同时还注意到“七情”所引起的内因病。治疗内因病,多采疏解、镇静剂,借以抑制大脑皮层兴奋与忧郁,冀能减轻精神的痛苦,此种疗法虽可取效一时,但久治则无效。他还谈到最近医学界发觉癌病亦与精神忧郁有关,盖因大脑皮层(即古人所谓心)乃生命的中枢,统摄全身神经调节,影响血液循环与内分泌作用机能盛衰等。如怒气伤肝,可突发脑溢血或胃出血等,均为心理影响生理发生病变的事实。官能性胃病,亦由交感神经紧张,抑制胃脏蠕动及消化液分泌,以致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胃病。精神长期忧郁与紧张均令交感神经兴奋,影响肾上腺分泌抗血压素机能减低,竟成神经性血压过高症,其他有许多疾病乃由精神不安所促成的。
此外,寂老还擅长应用针灸治病,尤其是用针灸治疗配合内服中药,以治半身不遂及手臂诸症,疗效显著。本文因限于篇幅,未能详细介绍其治验病例。笔者于2006年11月12日采访厦门观音寺定恒法师,据说法师虽已87岁高龄仍弘法行医济世。〔6〕
七、界慧法师在漳州市芗城区东桥亭佛祖庙弘法行医:界慧(1920年—),女,汉族,俗名刘素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今属厦门市集美区集美镇)人。1938年毕业于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师范学校美术班,因素有善根与佛教有缘,于同年冬季至南安县福寿寺依清修女(带发修行者,闽南俗称菜姑)照章姑学习早晚课诵,并礼明净上人为师,入佛门带发修行,号慧芳。1940,她到晋江县安海镇关帝庙佛堂,拜该佛堂主持清修女福严医生为师。福严法师乃福建著名医僧与拳师妙月和尚(1883—1944)的弟子。慧芳在其师座下学习中医按摩推拿治疗风伤骨科医术,经其师言传身教数年后,尽得其师之真传。1945年10月间,慧芳前往厦门普愿堂修净土法门。1948年,在南普陀寺性愿大和尚座下受菩萨戒。
1949年春季,慧芳到漳州市区东桥亭佛祖庙常住清修。“文革”期间,寺庙被迫停止宗教活动,但她仍一本初衷,信心坚定,梵行清修不辍。迨粉碎“四人帮”,落实宗教政策后,她才又在寺庙继续弘法利生。1995年,她虽年已75岁高龄,但为续佛慧命,仍不畏路途艰难、体弱老迈,勇猛前往福州象山崇福寺,礼该寺住持传常和尚尼,落发为尼,法名界慧。1996年10月间,福建省佛教协会举办传授二部三坛大戒法会,她再赴福州崇福寺受具足戒。得戒后仍回漳州佛堂弘法利生。
法师自1949年到漳州佛堂常住后就以昔年所学的医术治病救人,并获得政府有关部门行医许可证,擅长按摩推拿医术,主治风伤骨科及其他久年杂症。她在诊疗中首先详细检查,然后对症施以手法治疗,经其诊治者多数获得康复。例如:患者林宝贵,男,漳州上坂村人,职业为建筑工人,于1994年4月间,在工地架板上不慎跌下受伤。经医院X光拍片检查,诊断为腰椎骨折并发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应住院施行手术治疗,但不保证无后遗症。而患者恐手术后难免有后遗症,不敢接受西医治疗法。后经介绍到佛堂请慧芳法师为其治疗,经法师详为检查,亦认为腰椎骨折受伤兼腰椎间盘脱位。乃按其师传授之医术,给予认真按摩推拿,结合骨折与脱位复原处理。并配合用中药去瘀、活血、疗伤、接骨的药品内服治疗,不到一个月伤者康复如常,且所费不多。伤者特制一匾,上书“救死扶伤”四字,以答谢法师治愈其伤之恩。因限于篇幅,仅举此一例,以概其余。
界慧法师行医数十年,治愈病例甚多,誉声载道。她本着佛陀慈悲心怀,遇贫困患者概予优惠减免收费。她的精湛医术与良好医德,为佛教在社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受到社会人士的好评。还值得一提的是,法师自昔年到漳州佛堂常住后,曾以年轻时所学美术工艺精心绘画观音圣像,线条流畅,体态飘逸栩栩如生,瑞相庄严,跃然纸上。她常以画与信众结缘,作为方便度众的法门,受到信众的赞叹。其作品曾参与世界艺术展览受到好评,并被收入《国际书画篆刻大观》、《跨世纪翰墨书画库》两书中。还被推为中国人才研究生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为中国佛教艺术在世界上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法师现虽已88高龄,犹弘法行医济世。 〔7〕
八、果戒法师在厦门南普陀寺义诊院行医:果戒(1961年—),女,满族,俗名张秋华。法名善定,字果戒,辽宁省开原市人。秋华高中毕业后,于1985初年赴山西五台山善财洞寺,依慧明上人剃度出家,并在善财洞寺慧明尼…
《三谈闽南医僧(陈全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