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屬難能可貴。
五、福嚴法師(1917年—),福建省南安縣水頭鎮人。俗姓王,法名未祥,字福嚴。爲泉州崇福寺妙月和尚之外甥女,她12歲時,即依妙月和尚爲師,入佛門帶發修持。在其師座下學習佛法、拳術與中醫正骨科,得其師之真傳,于1948年繼任其師在晉江安海古廟住持之職。其間曾遠赴安南(今越南)募資重修該廟。爲發揚其師宗風,于廟中開設中醫義診所,行醫濟世與弘法,法緣殊盛。其精湛醫術與良好醫德,深得患者的信賴,在晉江南安一帶享有盛譽。迨1958年寺廟合並,她即加入安海保健院擔任風傷骨科醫生,直至1972年始辦理退休。1984年前往香港元果法師住持的福慧精舍弘法行醫。她雖身居境外,但心懷故鄉,曾爲重建祖庭崇福寺捐資,並贊助廈門華嚴寺重建。1991年,她爲恢複安海古廟,將雲水堂擴建爲雲水禅寺,乃奔走海內外籌資,至1995年資金籌足後開工重建,于1998年12月落成暨佛像開光。于1990年10月落發,並赴福州崇福寺受具足戒。福嚴法師現雖已年逾90高齡,仍法體康健,繼續住持雲水禅寺並指導其門人行醫濟世。〔5〕
六、寂晃法師由莆田赴馬來西亞弘法行醫:寂晃法師(1920年—)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森美蘭洲佛教分會主席、妙應寺住持、佛濟診所主任。法師俗姓黃,法名體明,字寂晃,福建省莆田縣(今莆田市)涵江人。1931年赴本縣囊山慈壽寺依妙喜上人披剃出家,1933年于本寺受具足戒後,曾任寺中副寺、監院以及莆田縣佛教會文書等職務。1952年應馬來西亞馬六甲青雲亭主持金星法師的邀請,出國赴該寺擔任佛事部主任。1959年赴吉隆坡馬華醫藥學院學習中醫本科與針灸,畢業後回青雲亭開設診所,每日診治60~100名,經過幾年診病後,學識與經驗與日俱增。于1965年8月間,與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以下簡稱馬佛總會)熱心公益的如賢、祥空、果真叁位法師及鄭又賢姑娘,共同發起創辦馬佛總會槟威贈醫施藥所,並被委爲主治醫師。每日診治者100至150人次,就診對象有政界、教師、護士與工商界人士。門庭若市,聲譽遠播,南至怡保,北至吉打州,距槟城100多英裏,每日都有患者趕至法師處求醫。翌年,施診所一切走上正軌後,寂晃因操勞過度,身體有些不舒,乃暫回呷亭休息,另聘當地名中醫師李至邑居士應診。
1970年,寂晃協助馬佛總會雪蘭峨州分會創辦雪州佛教施診所,並擔任義務醫師,還安排兩位徒弟配藥。兩個月後,他又回呷亭自開診所,因就診患者日多,診所不能容納,爲求發展起見,即于森美蘭州購買芙蓉坡拉坑花園的地皮,興建妙應寺。于寺中創辦佛濟診所,行醫濟世,並積極推動弘法利生活動。1987年秋,寂晃籌建馬佛總會森州佛教分會會所,並于會所附設佛教施醫贈藥所,爲貧病患者提供免費醫藥及針灸服務。他籌建的佛教分會所于施診所開幕之日,除受各方惠賜賀儀達22萬元外,還收到當地政府特撥馬幣1萬元充作施藥基金。
寂晃法師不但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而且還是一位臨床經驗豐富和精通中醫學理論的醫僧。他年輕時,考入馬華醫藥學院學習期間,就發表過醫學論文,獲得學校獎學金。其後在社會行醫濟世時,于1962年及1964年,先後參與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舉辦的中醫藥論著有獎征文比賽,分別獲得亞軍與季軍的獎狀。他對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傷寒論》有較深入系統的研究,撰寫了《傷寒論六經及其傳變之研究》的論文,參與馬星香港中醫藥學征文比賽,受到與會者的好評。並在臨床上應用《傷寒論》的方劑治病,取得顯著的效果。他認爲有些疾病可從望診方面思過半矣!他說:
諸如患者面色蒼白,則應考慮有否胃腸出血;如兼經常咳嗽、咳血,或虛熱不退的,有可能是屬于肺結核病;如兼肢節疼痛的,有可能是屬白血球增多症;如兼面目浮腫、小便短少的,有可能是腎炎;如小便牛乳狀的,則爲乳糜屎病,兼出血的,則爲乳糜血尿病;如兼尿多,口燥渴,肢酸等症,可能是糖尿病;又如患者全身消瘦迅速的,則應考慮其內髒是否有癌症突然惡化;又如面部痿黃,除少女病無其他症外,應注意其心髒跳動,並考慮有否肝膽病的象征,若肝部有壓痛,大便不正常,身體疲乏,則有肝硬化的可能;倘患者眼膜淺黃,時發熱,尿黃,口幹舌绛,則是肝炎;假使眼膜是深黃色,消瘦,皮膚見灰褐色的,有可能是肝髒生癌;如面油垢,舌苔粗燥、舌質绛、時發熱不退,口澀不思食的,宜考慮是否腸傷寒?
寂晃法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40多年,經其治愈患者無數。他在談到初行醫叁年後,就治愈一例經四位西醫治療無效之症。患者是如賢法師的知友——能心法師,因患胃病,饑不能食,口渴不欲飲水,飲食即吐,日見消瘦,精神萎靡不振,先後經過叁位西醫治療,均未見效。還請了一位美籍醫師治療,病情亦未好轉,後來請寂老爲其診治。寂老即應用《傷寒論》的五苓散加芳香健胃藥品醫治,服藥僅叁劑,即告痊愈。
法師不但對中醫學的理論淵博,而且對現代醫學的心理、生理和病理也有所認識。他認爲中國傳統醫學曾受過佛教與道教理論的影響,故在治療方面,除“六淫”和“外因”病,分別給予溫涼解表、或滋陰燥濕等整體療法外,同時還注意到“七情”所引起的內因病。治療內因病,多采疏解、鎮靜劑,借以抑製大腦皮層興奮與憂郁,冀能減輕精神的痛苦,此種療法雖可取效一時,但久治則無效。他還談到最近醫學界發覺癌病亦與精神憂郁有關,蓋因大腦皮層(即古人所謂心)乃生命的中樞,統攝全身神經調節,影響血液循環與內分泌作用機能盛衰等。如怒氣傷肝,可突發腦溢血或胃出血等,均爲心理影響生理發生病變的事實。官能性胃病,亦由交感神經緊張,抑製胃髒蠕動及消化液分泌,以致引起消化不良,發生胃病。精神長期憂郁與緊張均令交感神經興奮,影響腎上腺分泌抗血壓素機能減低,竟成神經性血壓過高症,其他有許多疾病乃由精神不安所促成的。
此外,寂老還擅長應用針灸治病,尤其是用針灸治療配合內服中藥,以治半身不遂及手臂諸症,療效顯著。本文因限于篇幅,未能詳細介紹其治驗病例。筆者于2006年11月12日采訪廈門觀音寺定恒法師,據說法師雖已87歲高齡仍弘法行醫濟世。〔6〕
七、界慧法師在漳州市芗城區東橋亭佛祖廟弘法行醫:界慧(1920年—),女,漢族,俗名劉素華,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今屬廈門市集美區集美鎮)人。1938年畢業于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師範學校美術班,因素有善根與佛教有緣,于同年冬季至南安縣福壽寺依清修女(帶發修行者,閩南俗稱菜姑)照章姑學習早晚課誦,並禮明淨上人爲師,入佛門帶發修行,號慧芳。1940,她到晉江縣安海鎮關帝廟佛堂,拜該佛堂主持清修女福嚴醫生爲師。福嚴法師乃福建著名醫僧與拳師妙月和尚(1883—1944)的弟子。慧芳在其師座下學習中醫按摩推拿治療風傷骨科醫術,經其師言傳身教數年後,盡得其師之真傳。1945年10月間,慧芳前往廈門普願堂修淨土法門。1948年,在南普陀寺性願大和尚座下受菩薩戒。
1949年春季,慧芳到漳州市區東橋亭佛祖廟常住清修。“文革”期間,寺廟被迫停止宗教活動,但她仍一本初衷,信心堅定,梵行清修不辍。迨粉碎“四人幫”,落實宗教政策後,她才又在寺廟繼續弘法利生。1995年,她雖年已75歲高齡,但爲續佛慧命,仍不畏路途艱難、體弱老邁,勇猛前往福州象山崇福寺,禮該寺住持傳常和尚尼,落發爲尼,法名界慧。1996年10月間,福建省佛教協會舉辦傳授二部叁壇大戒法會,她再赴福州崇福寺受具足戒。得戒後仍回漳州佛堂弘法利生。
法師自1949年到漳州佛堂常住後就以昔年所學的醫術治病救人,並獲得政府有關部門行醫許可證,擅長按摩推拿醫術,主治風傷骨科及其他久年雜症。她在診療中首先詳細檢查,然後對症施以手法治療,經其診治者多數獲得康複。例如:患者林寶貴,男,漳州上坂村人,職業爲建築工人,于1994年4月間,在工地架板上不慎跌下受傷。經醫院X光拍片檢查,診斷爲腰椎骨折並發腰椎間盤突出症,認爲應住院施行手術治療,但不保證無後遺症。而患者恐手術後難免有後遺症,不敢接受西醫治療法。後經介紹到佛堂請慧芳法師爲其治療,經法師詳爲檢查,亦認爲腰椎骨折受傷兼腰椎間盤脫位。乃按其師傳授之醫術,給予認真按摩推拿,結合骨折與脫位複原處理。並配合用中藥去瘀、活血、療傷、接骨的藥品內服治療,不到一個月傷者康複如常,且所費不多。傷者特製一匾,上書“救死扶傷”四字,以答謝法師治愈其傷之恩。因限于篇幅,僅舉此一例,以概其余。
界慧法師行醫數十年,治愈病例甚多,譽聲載道。她本著佛陀慈悲心懷,遇貧困患者概予優惠減免收費。她的精湛醫術與良好醫德,爲佛教在社會塑造了良好的形象,受到社會人士的好評。還值得一提的是,法師自昔年到漳州佛堂常住後,曾以年輕時所學美術工藝精心繪畫觀音聖像,線條流暢,體態飄逸栩栩如生,瑞相莊嚴,躍然紙上。她常以畫與信衆結緣,作爲方便度衆的法門,受到信衆的贊歎。其作品曾參與世界藝術展覽受到好評,並被收入《國際書畫篆刻大觀》、《跨世紀翰墨書畫庫》兩書中。還被推爲中國人才研究生藝術家學部委員會委員,爲中國佛教藝術在世界上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法師現雖已88高齡,猶弘法行醫濟世。 〔7〕
八、果戒法師在廈門南普陀寺義診院行醫:果戒(1961年—),女,滿族,俗名張秋華。法名善定,字果戒,遼甯省開原市人。秋華高中畢業後,于1985初年赴山西五臺山善財洞寺,依慧明上人剃度出家,並在善財洞寺慧明尼…
《叁談閩南醫僧(陳全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