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我們知道,漢月一去世,傳統的臨濟宗就開始排斥叁峰一系,以至從第四代開始,叁峰宗的江南基地已基本瓦解,叁峰宗人才嚴重凋零,在佛教界已沒有幾個有多大影響了,後面的情況就更不用說了,以致達珍認爲值得收錄的最後一代僅爲叁人,或者是有所疏漏而只錄叁人,更或是叁峰門徒本來就只剩下叁人,達珍只好如實收錄。從各個角度看,叁峰宗到了一七叁叁年,其衰微得苟延殘喘、奄奄一息已勿庸置疑。叁峰宗在一七叁叁年之前是否早就蕩然無存也是個大問題,假如是如此的話,那雍正利用特權對叁峰宗的打擊,對叁峰宗來說到底有多少意義?叁峰宗的滅亡,最關鍵的原因真的是來自雍正的皇權打擊嗎?叁峰宗的最終沒落是否真的與雍正有關呢?這都有待于新資料來證明。再說,雍正特好禅宗,對于禅門一系,算得上是博覽群書。在禅宗曆史上,特別是明末清初時期,禅宗面臨最後的複興,思想上的百家齊鳴、百花齊放在所難免,所以宗門內部對于法嗣的不同看法競相而起,弟子異于師說,禅師見解不同于傳統禅法的現象比比皆是,那雍正何以選中叁峰一派作爲封殺的對象?在中國曆史上,宗教曆來就是國家政權的一個敏感問題,雍正以帝王身份封殺叁峰宗,有其政治目的,同樣會考慮其社會後果,雍正選叁峰一派作爲封殺對象,是不是與叁峰一系本身已經衰落有關呢?所有這些問題,筆者認爲,都存在許多問號。由于叁峰宗末後兩叁代的資料至今能找到的微乎其微,筆者對于其沒落狀況也無法作太細致的描述,但對于說叁峰宗的滅亡,雍正的政治打擊是不是關鍵原因?叁峰宗是否在雍正實施打擊之前就基本消失了?和關于雍正打擊叁峰宗原因的研究工作,筆者認爲,要研究這幾個課題,對于一七叁叁年前夕的叁峰宗狀況應該認真探討和給予重新定位。
叁 叁峰宗的禅法特質-----革新乎?複古乎?
一七叁叁年,由于清雍正皇帝打擊叁峰宗派,下令“將藏內所有藏(漢月法藏)忍(譚吉弘忍)語錄,並《五宗原》、《五宗救》等書,盡行板毀”。[96]實際上,不僅漢月與譚吉的著作被毀,其它屬于叁峰一系的門人著作也因此大多被毀。如第二代門人繼起弘儲本來著述頗豐,有《退翁弘儲禅師廣錄》六十卷、《退翁弘儲禅師余錄》叁十卷、《甲辰錄》十卷、《樹泉集》十卷、《報慈錄》十卷、《浮湘錄》五卷、《雪舟集》二卷等傳世。但受雍正廢《五宗原》、《五宗救》,貶黜漢月門徒事件牽連,師之著作于此際多被焚毀,今僅存《南嶽繼起和尚語錄》十卷、《南嶽單傳記》五卷、《南嶽勒古》一卷、《靈岩記略》一卷。第叁代門人晦山戒顯本有《禅門鍛煉說》、《佛法本草》、《鹫峰集》、《現果隨錄》、《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晦山和尚詩文集》等書,今僅存《禅門鍛煉說》、《現果隨錄》和《沙彌律儀毗尼日用合參》叁書。[97]所以要整體考察叁峰宗的禅法思想,還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叁峰宗發展的黃金時代大約在第一到第叁代之間,其英偉龍象也多出于這一時期。因此,能代表叁峰宗禅法特質的除創始者漢月法藏本人外,第二代第叁代門人中的一些優秀禅師也可作爲叁峰宗禅法的代表性人物。而且,從現有資料看,叁峰門人及再傳者學說思想與漢月學說相表裏,他們的弘法與著述基本上貫徹了漢月法藏的思想觀點。至于說第四代以後,叁峰一系日益式微,雖不乏一二位“禅匠”出世,但于禅學上的建樹甚少,影響遠遠不如前代叁峰宗徒,況且,他們的傳世之作或者說現在尚留存的著作幾乎沒有,資料的不足,也無法引以爲叁峰禅法代表。所以,筆者在此闡述叁峰宗的禅法特質,主要是從第一代第二代和第叁代著手考察,特別是以叁峰學說的創建者漢月法藏爲主。所幸叁峰宗創始人漢月法藏的著作有相當一部分尚保存在《續藏》和《嘉興藏》中,牽引叁峰一門進入天童、叁峰法诤高潮階段的潭吉之《五宗救》銷聲多時,至二十世紀也再度被刊行于世,晦山戒顯的《禅門鍛煉說》又是一部極爲精致的訓練禅衆的書籍,再加上《五燈嚴統》、《五燈全書》、《正源略集》及《補遺》、《宗統編年》、《新續高僧傳》、《辟妄救略說》等,以及一些碑志類、文集類的敘述與評價,都給筆者考察叁峰宗禅法思想提供了大大的方便。
(一) 叁峰宗門徒對五家宗旨的共識
1、叁峰宗人宣揚綱宗之苦心
具德弘禮曾對晦山戒顯言:“綱宗者,人能講,吾能用。先師當日鉗錘,晚年始獲其益,此即我叁峰家法也。”[98]叁峰門徒對五家宗旨,確是一致提倡的,特別是對臨濟宗旨猶甚。禅宗五家自唐末五代宋初興起並繁盛後,相應的禅門弊病也逐漸浮出水面。既有禅人各黨其祖,過分強調自家門風、自家宗旨而妄加引證,成宗旨絡索,也有舉唱宗乘,猥竊人言,不分真僞,玷渎古人而埋沒宗旨者;既有妄稱宗師的,也有胡喝亂棒者……總之,當時禅宗宗派其實很多,並不止五家。派別多,由此産生的弊病也就相應的多。十世紀中期,法眼宗的創始人清涼文益(885~958)所著《宗門十規論》即是批評五代禅門弊病的著作。[99]北宋中後期,所謂“釋迦拈花,迦葉微笑”,關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默傳心印爲禅宗創宗時的指導性精神原則的說法開始流行起來。應該說,這種思想的流行,就是一部分禅師有感于現狀,認爲過于執著語言文字、過于護宗黨祖、過于強調自家宗旨、自家門風的宗門糾葛,有違禅宗“明心見性”之初衷而提出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禅宗的往前發展,強調禅宗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爲宗旨的呼聲越來越高。後來,禅宗內部甚至出現了一股重口傳心授,執空傳空,故作神秘而反對語言文字,謗經毀教的激進思潮。流風所及,抛經棄論、輾軋文字,原本爲挽救流弊,才強調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默傳心印爲禅宗本懷的思想,開始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成爲一種更爲麻煩的宗門弊病,由此引發南宋著名禅僧覺範惠洪重新整理五家宗旨、高舉文字禅大旗的大呐喊。但是遠離文字、注重口傳心授、注重只于棒喝之下立竿見影的教學方式還是成爲了宗門的主流和傳統。到了明清,這種情況已是相當的普遍,標爲名門正統的禅師多以此爲傳法授學的標准,雞鳴狗盜者,胸中無幾點禅墨,更是藉此爲借口裝腔作勢,愚弄禅和子。更有甚者,直言“曹溪正脈”,公開“抺殺宗旨”,欲“單傳釋迦拈花一事”。[100]比起法眼文益時代的“埋沒宗旨”,問題嚴重多了。如明達觀真可因感歎禅門混亂而重刻慧洪之《智證傳》說到:“大法之衰,由吾侪綱宗不明,以故祖令不行。而魔外充斥,即叁尺豎子,掠取古德剩句,不知好惡,計爲已悟。僭竊公行,可歎也”。[101]與漢月同時代的曹洞宗僧人無異元來也說:
近時妄稱知識者,行棒行喝,入門便打,入門便罵,不論初心晚進,妄立個門庭,皆是竊號之徒。鼓動學者一片識心,妄興問答,豎指擎拳,翻筋鬥,踢飛腳,大似弄傀儡相似,使旁觀者相襲成風。[102]
又如漢月參學問及臨濟宗旨時,許多禅師就“皆貶叁玄叁要爲謾人語,無如是事”,有位禅師曾對他說:
五家宗旨是馬祖以下人所建立,非前人意也,子盍簡釋迦而下逮于六祖叁十四傳之偈。其禅原無許多事,若向馬祖之下辄作禅語,則惡俗不可當矣。[103]
另一位禅師甚至說:
我不用臨濟禅,我今盡翻掉他窟子,從六祖而上,直逆釋迦老漢,紹其法脈耳。我若接臨濟源流,便有賓主等法。若有賓主等法,便有生死矣。[104]
就是當時的臨濟宗掌門人密雲圓悟的回答也是“臨濟出世,惟以棒喝接人,不得如何若何,只貴單刀直入”、“宗旨太密,嗣續難乎其人,不若已之”,“自世尊與迦葉,拈花微笑,有何偈頌相傳,只或柱杖拂子,以表信物而已。今汝索老僧頌叁玄叁要,將謂別有實法,口耳相傳,實非吾家種草,汝試請詳之”。[105]可見禅門輕視五家宗旨、或是弄虛作假的態度已經成了一個普遍現象。而作爲叁峰宗的開創者,漢月對禅師們的回答非常不滿,對這種普遍流行的禅門弊端更是憤慨不已。漢月身上,最能體現叁峰宗人宣揚宗旨之苦心。
前面講過,漢月是自行開悟的,四十二歲以後的漢月明確向天下聲明自己“以天目爲印心,清涼爲印法,真師則臨濟也”。自認爲得心于高峰,印法于寂音,獲得了義玄、慧洪和原妙的真傳。實質上,漢月禅法在教學方式上受高峰原妙的影響較大,在禅學理論基礎上應該是受慧洪覺範的影響較大,其中力提宗旨之說就是沿襲了慧洪的思想。此外,在人格魅力上也受到慧洪的感染,漢月敢逆當時的禅宗傳統和主流,不懼各方誹謗,契而不舍、振臂高呼五家宗旨,禅門鬥士形象與慧洪極其相似。作爲一位虔誠的、有強烈護教熱情的禅師,思想受他人影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面對禅風日下、禅門中湧現的種種弊病油然生起的一種時代責任感。他認爲,宗風掃地、禅門混亂的原因,最重要是因爲大家對宗旨不明,或者是根本不知道宗旨爲何物。若明了宗旨,勘驗學人勘驗善知識就有了一個實際的標准,對個體來說,于一期生命探個消息勢成必然,于整體講,就不會出現擾亂佛門清淨的雞鳴狗盜無賴之徒。僧寶住世,其責任無非是續佛慧命,紹隆佛法。所以作爲一個虔誠的僧寶,他有權利有義務整頓佛門弊端,力挽狂瀾于當下。而清理弊端的最好方法莫過于讓大家明了宗旨,遵循宗旨,因此自己的使命就是恢複五家宗旨。漢月早年藉臨濟宗書籍入門及開悟,故對臨濟宗旨更爲重視,認爲可以首先在恢複臨濟宗旨的基礎上從而帶動其它四家宗旨的恢複。在他看來:
自唐及宋而元,臨濟之法楚楚。至中峰傳法于千岩失卻一只眼,誵訛從此而起。然萬峰寶藏尚以叁玄爲傳法之要,去後則泯泯無聞焉。迨笑岩之徒廣通,不知何許人?乃肆滅六祖已下五家,詆爲旁岐,益可…
《明末清初禅門“異端”——關于臨濟叁峰宗的幾點研究(修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