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世紀中國佛教學術會議綜述▪P3

  ..續本文上一頁996年刊上。

  11月12日至15日,“石頭希遷與曹洞禅學術研討會”在湖南長沙舉行,62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收到論文36篇。這次會議是由湖南省佛教協會、南嶽佛教協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湖南佛教文化研究會共同發起的。論文集于1997年由嶽麓出版社出版。

  11月12日至16日,“釋指空暨雲南楚雄州發展旅遊業全國學術研討會”在昆明舉行,這是由雲南省武定縣政府、獅子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和雲南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的,雲南、四川、江蘇、河南、山東等地的專家學者30余人參加了會議。提交論文16篇,主題發表在《雲南宗教研究》上。

  1997年:

  1月3日至8日,由澳門大學、澳門佛教出版委員會、《學術研究》雜志社和廣東曆史學會等單位組辦的“慧能與嶺南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先後在澳門、肇慶市、新興縣叁地舉行。50余位學者出席了會議。收到論文40余篇。會議論文集由《學術月刊》雜志社出版。

  3月5日至8日,由中國宗教協會主辦、無錫市中誠廣告公司協辦的“佛教文化藝術與社會社會經濟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江蘇無錫馬山舉行。一批佛學界、文博界、美術界、企業界等約60余人出席了會議,收到論文31篇。論文集現未出版。

  5月14日至16日,“金陵刻經處創辦1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金陵刻經處舉辦。主題是“金陵刻經處與當代佛教”。50余人參加會議,收到論文38篇。論文集未出版。

  5月16日至20日,由四川樂山市大佛節宗教部主辦的“巴蜀暨名山文化討論會”在樂山市舉行,參加會議的代表,主要是四川佛學界人士,會議收到論文近20篇。

  8月9日至12日,“指空在中國、韓國傳播佛教文化學術研討會”于雲南昆明舉行,會議由雲南社會科學院和韓國精神文化研究院等單位主辦。參會代表40余人。

  9月16日至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天臺縣人民政府和天臺山文化研究會聯合發起的“第二屆中國天臺山文化學術研討會”于天臺縣舉行,80余名專家學者與會。會議主題是“天臺宗與東亞文化”,收到論文51篇。會議論文集刊登在《東南文化》1997年增刊上。

  11月23日,由湖北省當陽市人民政府、湖北省佛教協會聯合舉辦的“中國佛天臺宗文化研究座談會”于當陽市玉泉山莊舉行。主題是“論述智者大師天臺宗思想、理論在玉泉寺的形成”。近40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18篇。

  12月5日至9日,由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中國老教授協會、中國文化書院共同發起舉辦的“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97北京國際學術研討會”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行,50余人出席了會議,收到論文25篇。

  1998年:

  9月6日至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臺灣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主辦、法鼓大學協辦的“佛教與東方文化——紀念佛教傳入中國二千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共70余人出席了會。會議主題是“佛教與東方文化”,收到論文30篇。論文最後發表在臺灣《中華佛學研究所學報》上。

  10月21日至22日由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組委會主辦、無錫祥符禅寺承辦的“回顧與展望——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江蘇無錫靈山大佛腳下隆重舉行,近百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提要76篇,實收論文54篇。論文集出版。

  11月19日至23日,“98”法門寺唐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古城西安隆重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共有300余人,會議收到論文168篇,以法門寺曆史和法門寺佛教爲探討重點。會議論文集由陝西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12月23日至24日“紀念中國佛教二千年”在廣州市舉行。此次會議是由廣東省佛教協會舉辦的。共70余人參加了會議,收到論文近30篇。論文集未出版。

  1999年:

  3月22日至25日,由中國玄奘研究中心、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上海大學東亞佛教中心和陝西銅川市政府舉辦的“第二屆國際玄奘學術研討會”在陝西銅川市舉行,共137人出席了會議。會議收到論文66篇。會議論文集由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

  8月26日至31日,“中國佛教與五臺山討論會”在山西五臺山舉行。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文化中心和山西佛教文化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參會代表30余人。收到論文16篇。

  11月9日至10日,“中日第八次佛教學術會議”在北京溫特萊賓館舉行,來自中國和日本的佛學界代表共100余人出席了會議。會上中日雙方代表各宣讀了篇論文,主題是“21世紀佛學”。會議論文刊于《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3期上。

  2000年:

  3月6日至7日,“佛教教育研討會”在蘇州西園寺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從事佛教教育工作的法師和關心佛教教育的專家學者4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法師、學者分五場次作了專題發言,共同商討21世紀佛教教育的發展方略,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展望和建議。由一座寺院舉辦全國性佛教教育學術研討會,這在大陸還是第一次。

  4月25日至26日,“佛教藝術討論會”在遼甯鞍山市玉佛苑舉行,來自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單位的學者近30人出席了會議。鞍山市政府、政協、宗教局、佛教協會等領導與有關人員參加了會議。代表們圍繞東北佛教與玉佛苑及玉佛的佛教藝術特點作了深入地討論。鞍山信托公司主辦了這次會議。

  5月24日至28日,“光山淨居寺與天臺宗學術研討會”在河南光山縣召開,這是由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會、武漢大學哲學系、河南光山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來自北京、武漢、天津、甘肅、陝西、河南等地及日本國內外16所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120余人出席了會議。提交了論文40余篇。會議代表圍繞光山居寺與天臺宗的關系和開發宗教文化、服務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6月7日至8日,“2000首屆中國彌勒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浙江奉化舉行。來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僧俗兩界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會議,收到學術論文20篇。會議是由奉化市政府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舉辦的,代表們圍繞彌勒佛的問題作了詳細的討論。

  9月18日至20日,“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會議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上海市佛教協會共同主辦,上海玉佛禅寺承辦。來自北京、上海、重慶、黑龍江等23個省市、自治區佛教協會的主要領導及學術界近百人出席了會議。收到論文47篇。會議宗旨是深刻領會江澤民總書記關于宗教問題的“叁句話”的指示精神,總結多來佛教界在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道路方面的實踐努力和理論探索,更好地爲即將來到21世紀指明方向。

  10月21日至23日,“首屆禅宗祖庭文化網絡研討會”在湖北省禅宗發源地黃梅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術界、佛教界和湖北省及黃梅縣政府宗教管理部門的代表近百人參加了會議,收到論文53篇。會議由黃梅四祖寺單獨舉辦的,主題是“四祖寺與禅宗”。

  10月23 日至10月25日,由杭州師範學院“弘一法師豐子恺研究中心”發起舉辦的“紀念弘一大師誕辰12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舉行。出席會議的海內外學者共50余人,提交論文19篇。參會代表圍繞弘一大師在俗時期以及出家之後的藝術活動進行了熱烈的發言和討論,會議論文集以《弘一大師藝術論》爲書名結集,由西泠印社出版。

  10月27日至28日,“第八屆中日佛教學術交流會議”在北京中國佛學院舉行。會議由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日本佛教大學共同主辦,主題是中國淨土教之研究。中日參會代表各提交5篇論文。在京的佛教學者數十人與會。這次會議是20世紀中日兩國學術界和佛教界之間的最後一次會議交流,學術氣氛濃厚,發言提問者踴躍,高潮疊起,特別是佛學院的學生表現不俗。

  11月7日至10日,“重慶大足石刻研究會第五屆年會暨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迎建館十周年、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一周年慶典”,在重慶市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舉行。來自全國各地文博界、學術界人士190余人參加了會議。收到論文72篇。會上修改通過了《重慶大足石刻研究會章程》,推舉宋朗秋、郭相穎、陳明光爲名譽會長,聘請郭朋、黃心川、馬世長、胡昭羲等16位專家爲顧問。評選出獲獎論文著作20部篇,《申報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文本》獲省部級一等獎。《大足石刻銘文錄》被授予“特別獎”和“特殊獎”。

  11月21日至23日由中國佛教協會主辦,陝西佛教協會辦,陝西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與西安大慈恩寺承辦的“玄奘精神與西部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西安舉行。與會代表54人,收到論文38篇。代表們共同回顧、總結玄奘精神和西部文化,認爲玄奘精神可歸納爲高尚的人格、堅定的信念、誠摯的愛國情懷、執著的獻身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西部文化是古今往來我國和西部人民所造的所有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的總和。這是20世紀在中國大地上舉行的最後一次佛學術會議。

  四、功不可沒

  20世紀下半葉以來,佛學研究從複興到興盛,佛教學術會議也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與中國佛學同步前進。僅從上述統計表明,近20年間,我國大陸一共召開至少有72次以上有關專題佛教學術會議,平均每年召開3.6次,最少的年份是1次/年,最多的年份是10次/年。此外,一些有關中國史、藏學、傣學、藝術、氣功等各種國際國內會議,佛教也是會上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能取得這樣的豐碩成果,首先與黨和政府的改革開放、百家爭鳴、解放思想的政策是分不開的,也是這一政策指導下所取得的…

《20世紀中國佛教學術會議綜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