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生計之劣意;
只求獨自解脫之劣意。此人著魔智者當棄之。
作爲修行人,我們應當斷除垢染劣意之六法:一應斷除追求名聲地位之卑劣意趣。二當斷除謀求世間的種種利養受用之劣意。叁當斷除將世間一切虛幻境現顛倒執爲實有之劣意。四應斷除對財色之貪欲心,若我們的身體和語言被貪欲之心纏繞,則會令自己往詣非應之處及作非理之事、言說種種非理之話語,是故這種卑劣意趣也當斷除。五是僅爲忙碌現世生活中的吃喝玩樂等生計之劣意也應當斷除。六是不發大願菩提心、不護念如母衆生之苦樂,只求自我解脫,這種不爲衆生利樂,僅以一己私利而爲等起之惡劣意念也應當斷除。如果具足這六種垢染劣意而不力行斷除之人,作者判斷他已趨入魔境,我等有智慧之人應當速速舍棄這類魔的眷屬,不與之接近,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與此等惡劣者交往極其危險。我們應當爲自己的修行設置好第一道防線,嚴以加固,不令破損是至關重要的。
不隨外境所轉之六法:不中貪戀嗔恨故鄉毒;
不受恣意享受欲妙苦;不爲世間八法刃擊中;
不染威儀狡猾之垢汙;不爲各種愦鬧風吹動;
晝夜行持善法而度日,當入一切聖者之軌道。
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應當攝心正念,不隨外境所轉之法有六種:一要了知故鄉是易于引生貪嗔之源,故當勵力舍離,切莫中了故鄉之毒。二要了知“財色名食睡”五種欲妙是衆患之本、痛苦之源,故當舍棄,切切不可恣意妄行貪享此等欲妙。要知道世間之樂乃虛妄顛倒之性,表面上的少許樂感,實際上隱伏著強烈的痛苦。叁是我們應當具足正知正念,時時防護自之根門,不要爲“稱譏毀譽利衰苦樂”這世間八法之利刃所擊中。四是修行人應當表裏一致,內心調順,外行威儀寂靜。如果內心充滿五毒煩惱,外觀詐現威儀等即爲狡猾的行爲,當知這種人曆來是被聖師所呵斥、道友所唾棄的對象。因此我們不可染著這些虛僞的垢汙。五是我們應當煉就穩重的人格,不要爲世間種種愦鬧之分別風所吹動,當寂滅分別心而精勤修行。六是當我們了知此等過患後,應勵力舍棄禍患之源,並夜以繼日地以行持善法而度日,如是我們就能不隨外境而直接趨入一切聖者之軌道。
以信療養身體之六法:以勝解信祈禱修上師;
以恭敬信精勤供叁寶;以誠摯信觀修諸本尊;
以清淨信勤修法性義;以不退信惡緣轉助伴;
以究竟信佛法融自心。修解脫道此等極重要。
觀察確認好自己依止的上師,且已爲善師慈悲攝持,此時我們就應該勤修以信心增上修行善根與資糧,並以此療養身體之六種法:一是以勝解信來祈禱、修念自己的根本上師,將上師觀爲佛、法、僧、本尊、空行總集之至尊,也就是應經常觀修上師瑜伽(亦名上師相應法)。二是我們應以恭敬之信心,精勤將五供等敬獻于叁寶面前。叁是以誠摯的信心觀修諸本尊,每日六時盡力持誦本尊心咒。四是以清淨的信心精勤修習法性本義,即觀心性本體。五是以恒固不退的信心將修行中所遇到的一切惡緣轉爲道用,使之成爲修行中的助伴。六是以將佛法執爲最究竟、最完美的法,將一切佛法皆盡融入自己的心相續中,以此來清淨心的無明諸障。爲此無垢光尊者諄諄告誡我們,凡是欲修解脫道者,上述六種信心的修要竅訣是極其重要的。
表裏如一持戒之六法:了知佛教根本爲戒律;
了知引入惡趣即罪業;了知破戒失毀法根本;
了知戒爲諸德之所依;了知戒爲善趣之階梯;
了知戒爲解脫之乘騎。守清淨戒可貴當謹持。
修行人應當表裏如一地嚴持淨戒,如是之法有六種:一是我們應當了知佛教的根本乃爲戒律。前輩的大成就者們說過,在末法時期只要有五位以上的比丘秉持清淨的戒法,就說明尚有正法住世的光耀。二要了知引我們趨入惡趣的罪魁禍首就是分別惡心所造的罪業,罪業有自性罪與佛製罪之分,無論毀犯何種戒行,都是墮落惡趣之因。叁是應當了知破戒者將失壞佛法之根本。《秘密大乘經》雲:“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複如是。”破戒者依此惡業久熏相續,漸能滋生邪見,因而必定會失壞佛法的根本,破戒者若不勵力忏悔,今生即會感受短命、貧窮、煩惱熾盛等果報,來世亦入惡趣。四要了知戒律是諸功德之所依,猶如萬物依于大地。《親友書》雲:“猶如萬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于戒。”五要了知戒律是趨入一切人天善趣之階梯,世親菩薩亦雲:“詣善趣者戒爲主,詣解脫洲修最要。”六要了知戒律是我們飛越叁有苦途而趨向解脫彼岸的乘騎。而今末法時期守持清淨戒律的行者最爲難得,因此我們應當謹持戒法,逐一遵修。
以對治勝惡緣之六法:依照小乘惡緣棄如敵;
依照大乘惡緣悉淨除;依照密宗方便轉道用;
最深要訣惡緣自解脫;離邊性中惡緣自息滅;
決定惡緣皆爲無所尋。相應根機無論修何者;
勝過煩惱怨敵極關要。
在修行過程中,我們應以種種對治力來勝伏惡緣,如是之法有六種:一是依照小乘行者的教誡,將貪心、嗔心等惡緣如怨敵般舍棄,絕對遠離彼之違害。二是依照大乘行者的教誡,將如怨敵般的貪嗔等惡緣悉皆淨除。若生貪心,則修不淨觀來淨除;若生嗔心,則修慈悲觀來淨除,如是等等,皆以理智來淨化一切惡緣。叁是依照密咒金剛乘共同方便道行者之教誡,一切惡緣皆用方便竅訣來攝持,以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智慧將之轉爲道用。四是依照最深要訣不共大圓滿行者的教誡,直視貪嗔等惡緣的本性而自然解脫。五是依照大中觀超離一切邊執戲論的教誡,將一切惡緣自然寂滅于大法界的本性之中。六是依照修行竅訣將一切惡緣決定爲無所尋事,不管生起貪心還是嗔心,其自性皆了不可得。上述相應不同層次、根機的法門,無論修行何者,均能戰勝一切煩惱怨敵,此等修要竅訣對我們修行者來說都是極爲關要的。
具相賢善弟子之六法:具足知慚有愧人格好;
依教奉行信解皆圓滿;甯舍身命修法毅力堅;
慈愛道友大悲潤相續;無有厭倦安忍利他衆;
叁門寂靜守護誓言戒。此乃善緣妙法甘露器。
賢善弟子應具之法相有六種:一要具足知慚有愧之心,人格極其賢良。有慚愧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作所爲都倍加謹慎,從不掉以輕心,時時不忘利益他人,對一切衆生滿懷慈悲博愛之心。人格賢良者恒以六度萬行來饒益所化衆生,即如佛陀在因地時的行爲一樣。二是性情溫和,能依教奉行,信解行等皆悉圓滿。叁要具有堅強的意志,無論遇到多大難緣也毫無改變,甯願舍棄身命也不舍上師叁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樣的修法毅力。四是慈愛道友、和睦相處,常以大悲心來滋潤自己的相續。五是無論作任何有利于他衆之事都無有厭倦心,能安忍一切勞苦而精勤利樂有情。六是身口意叁門都很寂靜,能守護一切誓言、戒規,不令毀損。具足上述六種善緣法相者,即堪爲妙法甘露之法器。
思維暇滿難得之六法;人身難得今當獲成就;
上師難逢當取功德果;正法難遇故當勤實修;
深義難聞當修耳傳藏;迷現難斷當修無二義;
順緣難聚具時當勤修。此乃現後世樂之忠告。
我們應當思維暇滿難得之六種法:一是思維人身難得,而今依靠累世的福德因緣幸獲人身,故當依此精進修行直至獲得成就,切莫無義空耗。二是思維具法相的上師難逢,而今幸遇,故當在上師面前谛聽妙法,以期取證殊勝功德之果。叁是思維百千萬劫難以相遇的正法而今幸遇,故當精勤實修。四是思維密咒金剛乘的甚深要義更爲難遇,而今幸遇,故當勤修曆代相承的耳傳法藏。五是思維世間的一切迷亂顯現極難斷除,故當勤修顯空無二、究竟一味之義。六是思維修行的順緣是難以集聚的,如今諸善緣具足時應當精勤用功修行,切莫空耗時光。此乃無垢光尊者對我等力求今未來世究竟利樂者的殊勝忠告。
趨入正法關鍵之六法:後世漫長布施極關鍵;
善趣階梯持戒極關鍵;忍辱铠甲安忍極關鍵;
功德源泉精進極關鍵;不爲緣動靜慮極關鍵;
自成二利智慧極關鍵。具足此要速詣解脫道。
我們應了知趨入大乘正法之關鍵、必須行持的六種波羅蜜多:第一爲布施,相對于短暫的今生,後世是漫長無有終期的,欲造福于來生,最爲關鍵的莫過于廣行布施。二欲獲得人天善趣之階梯,最關鍵的即是謹持戒律。《俱舍論》中雲:“欲得生善趣,持戒爲重要,欲得勝解脫,修行爲最要。”可見持清淨戒是獲得人天善趣最爲關鍵的行持。叁在修行過程中應當披上忍辱的铠甲,安忍一切害緣極爲關鍵。四應歡喜精進止惡行善。如《入中論》所雲:“功德皆隨精進行,福慧二種資糧因。”當知精進是一切功德的源泉,欲真實的修行,精進極爲關鍵。五應通過修習靜慮度增上定力,如雲:“定由戒生,慧由定得。”爲了現前殊勝的無分別智慧,修習靜慮極其關鍵。六是大乘行者發心廣大,所作所爲皆以利他爲重,當知以善巧方便任運成辦自他二利的關鍵即是要具足證悟二無我的智慧。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若能具足此六波羅蜜多的修要,則將速詣解脫的正道。
不具關鍵過患之六法:不行布施投生餓鬼界;
不守戒律轉于傍生界;不修安忍墮入地獄界;
不勤精進生于無暇處;不修禅定四魔在前候;
不修智慧永久沈叁有。不行六度諸敵在前候。
不行持六度而引起的過患主要有六種:一是不行布施、極其吝啬之人因貪著一切財物而不了知“彼等所求諸受用,滅苦之因皆施生”之理,複于悭貪中造諸罪業,當知他們于未來世必定會投生到餓鬼界中感受饑渴等重苦。二是放逸而不守持戒律之人,必將受業力的牽引而于來世轉生爲傍生感受無量痛苦。叁是嗔心猛烈、不修安忍之人,來世必定會墮入地獄,感受無量劇苦。四是懈怠懶惰、不勤精進之人,不但…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