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教言;
知斷當斷叁門之罪業;知行當行正法之深義;
知觀當觀心性之實義。如是而行趨向真實義。
一切信士應當了知之法有六種:一要了知究竟能利益自己的就是正法,因爲它是離苦得樂的根本途徑,此外一切法都是離樂得苦之因。所以我們要分析利弊、正確取舍。二要認知修行人應當舍棄之法是一切迷亂的顯現以及由迷現而引生之貪執心。叁要知道所有的聞法中以聞受上師的教言最爲殊勝。四要了知應當斷除之法是身口意叁門的罪業,如殺盜淫叁種身業與妄語、惡語、兩舌、绮語四種口業以及貪心、害心、邪見叁種意業。五要了知我們應當行持的是正法的甚深意義,因爲它能促使我們棄惡從善,從而進入深層的內觀,了認心的本性。六要了知所有的觀修中,觀修心性的究竟實義是最爲殊勝的。依上述竅訣數數觀修就能寂滅二障的種子與習氣,現證二種智慧,趨向斷證圓滿之真實義。
諸善緣者修要之六法:實相無作故無戲重要;
修持光明故無散重要;行爲如幻故無實重要;
果任運成故自具重要;惡緣自解故無執重要;
苦樂爲心故修煉重要。若具此要無勤成諸事。
諸具善緣者之修要竅訣有六種:一是因究竟實相無有任何勤作,故通達萬法本空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最爲重要。二是于修持光明而本然安住時,以智慧攝持,心無散亂最爲重要。叁是一切行爲本如夢幻,均無自相的實質性,故通達諸法都是虛幻無實的境界最爲重要。四是叁身無別之果本來任運自成,既非因緣合成,亦非勤作覓來,故了知自然本具之理,遠離一切分別尋思而本然安住,方能任運自在地如實契證叁身無別之果位,此乃真實修行之要訣。五是觀察一切惡緣,究其本性皆爲本自解脫,故于惡緣當忍之任之,毫無執著地面對最爲重要。六是因一切苦樂皆來源于自己的實執分別心,故修煉自心、破除分別實執最爲重要。我們若能具足上述六種修要竅訣,將無勤自成二利諸事。
以理督促自己之六法:壽命不定理當精進行;
輪回痛苦理當生厭離;六道衆生理當以悲護;
恭敬上師理當不間斷;甚深竅訣理當勤實修;
見性之時理當依靜處。隨理之人乃爲最勝士。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以六種正理之法來督促自己的修行:一應了知壽命的長短毫無定准,有的朝生暮死,有的童年或青年時亡,有的老年善終,如是乃至在尚未獲得一定成就之前,自己的壽命是難以把握的,因此我們在無常還未來臨之前理當精進行持善法,堅持走解脫正道。二應了知叁有輪回中充滿了無量的痛苦,上至天界,下至地獄無不是苦性循環,無不被重苦逼迫,因此我們理當對六道輪回深生厭離之心,一心祈願解脫如是苦海。叁是我們生爲佛子,當行佛事,時時垂念地獄、餓鬼、傍生等六道苦處而心發大願,手扶慈楫,接引衆生離苦得樂。誠如《梵網經》所雲:“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是故以悲心護念一切父母衆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四應從心坎深處恭敬上師,在行爲上侍奉上師,以語言贊歎上師之功德,如是于身口意叁業數數實修,不予間斷,數年如一日地恭敬、承侍上師無有疲厭且忠貞不渝之行者離解脫聖城已不會太遠了。五應了知佛法是薄福淺慧者難遭難遇之妙寶,如雲:“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凡是值遇佛法者皆爲累世修積福德之因緣所致,更何況獲得甚深密法之竅訣,今蒙上師洪恩,慈悲演示修要竅訣,我們理當依之實修實證,切莫無義空耗。六是我們這些末世的寵兒已得上師恩賜法要,若依之而了然地現見心之本性,爾時切莫渾渾噩噩、隨波逐流般地虛度光陰,理當于寂靜處專意持修。否則,已了認心性之覺受易于退失,甚至蕩然無存,如是豈不哀哉!我們若能依隨如是真理則已成爲最殊勝之大修士。
需知各乘攝義之六法:需知煩惱本身之過患;
需知斷煩惱爲聲緣道;需知淨煩惱爲菩薩道;
需知轉煩惱爲密乘道;需知認識惑爲自然智;
需知解脫取舍無所尋。若具此等則無煩惱垢。
接著我們尚需了知顯密各乘歸攝要義之六種法:一應了知一切煩惱本身所具之過患,如貪心能毀壞修行、嗔心能焚毀一切善根資糧、癡心不明理義故障礙修行等等。二需了知依靠各種途徑與方法來斷除煩惱乃小乘聲緣行者之道。因爲徹底斷除煩惱障就能得小乘阿羅漢的寂滅果位,這只能讓行者自己解脫于叁有輪回,對于廣大衆生實無多大的利益。叁需了知依靠修積種種殊勝資糧與方便法要來淨除煩惱,乃爲大乘菩薩之道。如發菩提心、觀修空性的智慧等等都是清淨煩惱的方便。四需了知依修生圓次第等方便法將煩惱轉爲道用即是無上密乘之殊勝修道。如轉貪心爲道用而修煉大樂等雙運法之下門竅訣、轉嗔心爲道用而攝伏剛強難化的衆生等等。五需了知依靠上師所介紹的竅訣能認識煩惱的真實本性爲自然本智,這是一切衆生本來具有的,如大圓滿中直指本性的修要竅訣。六需了知我們真正認識心的本性以後,無論解脫與否或輪回與涅槃、因果取舍皆爲無所尋事,都是一味大平等的本性。若我們具足此等功德,就不會再有任何煩惱的垢染。, ,
行正法者應具之六法:知輪回苦如尋惡人過;
逃出輪回如軍人投降;不複流轉如狐逃脫籠;
斷絕輪回如眷棄昏君;漂泊之憂如險地尋道;
解脫之心如冰化爲水。
我們所有行持正法者都應具足之六法:一應認知輪回的苦患無處不在,如同觀尋惡人的所作所爲般比比皆是。二是我們應該義無反顧地逃出輪回之網,如同單槍匹馬的軍人被大軍圍困,不敢戀戰而立即投降解危一樣。因爲我們沈溺輪回,爲種種苦惱逼迫,如果再貪戀輪回,勢必會加速墜溺于苦海深淵,了無出期。叁應發願勤修正法,得到解脫後就不複流轉生死輪回,這就好比狐狸逃脫囚禁的牢籠後再不會落網被擒般已具殊勝的智慧與能力。四應發誓斷絕輪回之根,頑強地同一切煩惱惡魔作戰,如同被慘無人道的昏君折磨、壓迫的眷屬,絕意舍離昏君般勇于破除重重危難,遠走高飛,無怨無悔。五應了知漂泊于苦海中的衆生必定會被種種憂慮所困繞,如同迷路人在懸崖險地尋道一般,處處小心謹慎,不敢掉以輕心。六應了知行持正法者令心得到自在解脫就猶如冰融化爲水般功到自然成。我們無始以來的妄想執著極其堅固,唯有依靠智慧的熱能方可逐漸將之融化,從而獲得解脫,如同千年積雪、萬年冰川也只有隨著氣溫的增高,才能逐漸融化爲水。
相續修法應具之六心:持法之心如蜂釀蜂蜜;
思維之心如石中尋金;通達之心如同獲純金;
串習之心如同擦拭金;增德之心如金成飾品;
現前之心如成諸所願。
在漫長的修道生涯,爲使我們相續修法锲而不舍,如是應具之心有六種:一是受持佛法之心應亘古不變,精進不懈,猶如蜜蜂從花蕊中采集花粉釀製蜂蜜一樣,采得百花釀作佳蜜,無有滿足的時候。二是思維法義之心應細致入微,逐一思維,反複推敲,毫無疏漏之處,如同在石沙中尋覓黃金一般兢兢業業,一無遺余。叁是通達法性之心應清淨無染,赤裸了然,如同獲得純金一般無有少許垢塵,自心深信不疑,數數歡喜,倍加珍惜,我們當如是反複依修。四是了認法性之心要數數串習,令其更加圓滿明清,如同擦拭黃金,越擦越光亮耀眼。五應了知增上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功德之心爲叁身無漏的究竟莊嚴,如同黃金在能工巧匠們精湛的技藝之下最終變成殊妙的裝飾品一樣光彩照人。六應了知現前究竟果位之心,雖安然本住,然卻能任運成辦一切欲願無需勤作,猶如具足福德與智慧之人心想事成,任何事對他們來說都是唾手可得。
與大乘道相聯之六法:見與體驗相聯滅實執;
信心精進相聯遣懈怠;方便智慧相聯離小乘;
自錯他對相聯除嗔心;敬信毅力相聯詣聖道;
聞思實修相聯斷歧途。真實作到之人極罕見。
與大乘道相聯之法有六種:一是依靠大乘理論所抉擇的見解要與自己內在的修行體驗相聯系,這樣才能滅除我們無始以來的實有執著。如果見修脫離,則不具破實執之力,見如雙目,修如雙足,有眼無足,可望而不可及,終不能到達目的地;有足無眼,行道危急,縱入罪惡之途亦不自知,因此見修結合是必不可少的。二是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必須要與精進相聯,如是方能遣除懈怠懶惰。無論世間法與出世間法,若人僅有信心,而未精進實行,則如望梅止渴般欲成之事可望而不可及;若信心結合精進,則萬事皆成。叁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必須使大悲心等方便法與證悟空性的甚深智慧相聯系,這樣就能絕離小乘自了漢之道。四是若將自己的錯誤與他人的正確相聯,則能遣除我們因外緣而引起的嗔恨心。如果固執己見地認爲自己正確,他人錯誤,則難消除嗔恨之心,甚至火上澆油,令嗔心猛起。五是對上師叁寶的恭敬信心與忍苦耐勞的修行毅力也應相聯,如是我們就能速詣解脫聖者之道。六是若我們聞思之經論法義能與實踐修行相聯,則可斷除一切歧途,踏上通徹的光明大道,以致順利地到達安樂的彼岸。可見聞思修行必須並進方能取得預期的解脫樂果,而今末法時期真能如是作到之人卻寥若晨星,這也正是曆代大德傷歎、憂慮之事。
最爲無上教授之六法:悟實相乃無上之聞法;
根除輪回無上之思維;生起智慧無上方便道;
堪修正法無上之加持;證無生死無上之悉地;
證無所得無上之定量。若修此等佛果自中生。
能促進我們修行且最爲無上之教授有六種:一是了悟諸法實相乃爲最無上的聞法,因爲聞法的目的就是證悟實相,此亦是究竟的聞法。二是根除生死輪回乃爲無上之思維。因爲思維法義的目的是遣除疑惑、便利修行,最終斷除輪回的根本,此亦是思維之究竟。叁是在心相續中生起的無二智慧乃爲顯密諸乘所抉擇的無上方便道。四是若我們能令身口意叁門堪能、晝夜精進,毫…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