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18

  ..續本文上一頁假立的緣起生條件下才能成立,其本體是本淨一味的大法界,故無有死亡。六是對輪回與涅槃無有希憂之念,輪涅本來一體故。當瑜伽師徹底證悟本來的心性以後,不抱希求解脫之心,亦無有擔心自己墮落輪回的憂慮,法界本體猶如虛空般本來無有死亡。我們若證悟此等甚深義理,則能徹底遠離死主魔軍的困擾與畏懼,換句話說也就是獲得了無死的甘露。

  未證實執過患之六法:自己本有他處去尋覓;

  不知大修實相爲相縛;不知境現虛妄執實有;

  未證實相一體執各自;不知自證本體轉輪回;

  未斷迷亂貪執爲魔欺。觀察未證邪過斷除之。

  尚未證悟諸法本性而顛倒實執之過患有六種:一是每一衆生自己本來具有正等覺,卻偏于他處苦苦尋覓,這是實執的一種過患,如雲:“衆生即是佛,然爲客塵遮。”六祖亦雲:“前念迷即衆生,後念悟即佛。”所以說修心修佛是修自身,佛是衆生修成的,若無衆生就無正等覺。二是修行者應當了達真如實相是空寂離戲的,倘若不知此理,執著種種幻相而求證菩提,則爲自相所縛而難達真如實相。叁是不了知一切內外境現都是虛妄幻有之性,反倒妄識彼爲實有而起我與我所等執著,這也是證悟空性之障礙。四是未能證悟諸法的究竟實相是一味大法界的本體,反于輪回、涅槃各起偏袒執著,認爲輪回異于涅槃,輪涅有自相的苦樂差別。五是若不了知各別自證智慧的本體,則于各種境相妄起實執之心,有執著就必定會流轉于輪回。六是乃至未能斷除迷亂現境與貪執之際,息食起居等一切作爲都出自于強烈的主觀意識,必定會爲煩惱等衆魔所欺诳,所以我們應當依上師的教言來觀察自己尚未證悟實相而妄起的種種邪見與過患,用智慧的寶劍將它徹底斷除。

  不複返回竅訣之六法:依止上師世法不複返;

  思維境過世法不複返;思維苦樂世法不複返;

  思維世過世法不複返;觀察迷亂世法不複返;

  思維苦沼世法不複返。如是思維擺脫世間法。

  我們應當了知六種不複返回叁界之竅訣:一應了知決心依止上師者,抛棄了自己的故鄉與父母親友,只身一人遠赴異域他鄉,勤學苦修出世間正法,如是遠離修行的障礙,則永遠不會再複返于世間法中。二是仔細思維一切外境的過患,了知一切世間法對修行人皆是有弊無利,爲求菩提故誓不再複返于世間法中。叁應靜心思維一切苦樂的根源,了知是由無明分別心妄執諸法之假有爲真有,故苦苦追逐不舍,遇合己意之境則歡喜,遇不合意之境則苦惱,並且一切世法對普通凡夫都充滿了誘惑力,了知此理以後,就自然會一心尋求解脫而舍棄世法不再複返。四是經常思維輪回的過失與世法的虛妄無實之義,真切發心修持解脫法,唯以大慈悲心利益一切有情,如是則于世法舍離不再複返。五是觀察內在的迷執與外在亂境之自性,了知這一切毫無實義自然能棄離世法不再複返。六是思維輪回的苦性與苦的分類以及苦的來源與結果,就會如同棄離沼澤苦境一般舍棄世間法。我們若能依此竅訣深深思維,逐漸就會擺脫一切世間法的束縛而勤修解脫正法。

  對治哨兵守護之六法:晝夜壽賊對治哨兵守;

  五毒焚心對治哨兵守;貪不厭足對治哨兵守;

  猛烈業力對治哨兵守;無義瑣事對治哨兵守;

  叁門所行對治哨兵守。令惑敵匪無機可乘入。

  這裏全知無垢光尊者將正知正念等對治法喻如哨兵把守內在修行的陣地,此守護之法歸攝爲六種:一因我們的壽命自己無法主宰,經常會遭受無常這一盜賊的襲擊,隨時都可能面臨死神的挑戰,故當時時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心相續,此爲我們在有生之年能精進用功修行的必要。二因貪嗔癡等五毒煩惱非常厲害,所噴出的烈焰能焚毀我們的心相續和前所修積的善根,後患無窮,故當時時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應而有效的方法對治煩惱,生則滅除,未生不令叢生,如是嚴加把守。叁是無始以來受寵于無明煩惱的貪欲心,于財色名等五種欲妙不知厭足,往往縱情恣歡,不擇手段地將所欲的財色等占爲己有。當知貪欲如渴者飲用鹽水越飲越渴般永無滿足之機,故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應而有效的對治法,不令貪欲生起。四是猛烈的業力現前時,其勢險惡難擋,能摧毀自他二利,故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應而有效的對治法,如依四種對治力修念金剛薩埵、百字明來力行忏悔,精勤忏除前所造就的一切罪障,如是方可化險爲夷。五是凡所從事之無義瑣事無疑將會喪失我們寶貴的時光,以致最終虛生浪死,枉負人身一朝,故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采取相應而有效的對治法,斷除無義瑣事,並嚴加守護。六是我們在輪回中積累的堅固惡習令身口意叁門所言、所想、所行極其放逸,爲能如法軌正叁門故當警醒如哨兵一般的正知正念,施以相應的對治法來嚴加防護,謹慎身口意叁門不令放逸。我們若能如是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嚴密把守,則令一切煩惱怨敵無機可乘,諸魔亦只能是倉皇敗退,以致徹底消滅。修行人一旦忘失正知正念,煩惱怨敵便會趁虛而入,以致造成痛苦大患,是故我們在修行中時時提持正知正念是至關重要的。

  實修不成六種歧途相:無用之人無義耗人生;

  求名之人貪圖耗人生;貪食之人忙碌爲果腹;

  愚翁經商牟利耗人生;無信聞思成法油子因;

  不聞盲修誤入邪道因。不入此六歧途極重要。

  我們應當了知實修佛法不得成功之六種歧途相:一應了知世間愚人往往都是在無意義之瑣事中空耗了難得的寶貴人生,以致失去實修佛法的機會,百無一用。二應了知逐名求利之人往往在貪圖世間暫時的利養中空耗了如珍寶一般難得的人生,故而失去實修佛法的機會。叁應了知貪享美食之人整日忙碌于烹製美味佳肴,全身心地投入,而忘卻真實有益之殊勝佛法,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一生寶貴的時間就爲果腹之事而空耗殆盡。四應了知貪財不厭的愚翁起早摸黑地經商牟利,拼命掙錢,錢多越想錢,卻不知“金錢並非萬能”的道理,如是空耗了暇滿難得的寶貴人生,失去實修佛法的機會。五應了知若對上師叁寶既無信心亦無希求解脫輪回的出離心,此等修行人縱然趨入聞思行列,亦將變成佛法油子之因,毫無實義,所以樹立信心並生起出離心極爲重要。六應了知不依止上師聽聞經論法義之人,自行盲修瞎煉,必將成爲趨入邪道之因,極其危險。因此我等修行人應當睜開雪亮的雙眼,清醒自己的頭腦,以理智反複思維觀察,慎重抉擇,善加取舍,不令自己誤入此六種障礙解脫生死之歧途是極其重要的。

  出現過失遣除之六法:若失敬信思維德難得;

  若隨散亂妄念轉道用;修無進展依種種方便;

  四大不調了悟因緣法;受用殆盡積資供食子;

  若失發心再叁依對治。依此可除所現諸障礙。

  當我們在修行中出現種種障道之過患時,可依六種方法來遣除:一是若對上師叁寶失去了恭敬心與信心,則應思維此是障礙獲得修行功德之根本因,進而依經論和上師的傳記等思維上師叁寶的種種功德,如理作意,直到重新生起恭敬與信心。二是如果經常隨順、散亂于外境,膨脹內心的欲望,則應將所生起的妄念轉爲道用,如觀察妄念的本性,或觀察其來源、住處、去處等。叁是假如自己已曆經多年精進修行,但仍未獲得明顯的進展也不要灰心喪氣,應該繼續努力,依靠上師的教言、竅訣和種種善巧方便忏悔罪業,祈禱叁根本,修上師瑜伽等,這樣一如既往地修行,相信不久的將來,您定會獲得修行的證相。四是當自身的四大紊亂、不能調順而疾病纏身之時,切莫爲之苦惱,應當了悟因緣緣起的法性,將內身外物都觀爲如夢如幻而修。五應了知短衣缺食、受用匮乏皆因往昔未修積上供下施等福報,由吝啬之心感得貧窮的果報。逢遇類似困境的道友應數數反省,深思業果不虛,及時依佛法妙力扭轉自己的命運,如對一切應供的聖尊供養食子曼茶羅等,以此培養未來的福報。六是倘若我們利他的發心稍有退失,則應依靠種種對治力,如觀一切有情往昔皆曾做過自己的母親,他們都對自己有極大的恩德等,這就能重新生起無上的發心而廣利有情。依靠如是方法可以消除暫時現前的諸般障礙。

  調伏相續內外六要訣:斷除我執之藤內要訣;

  外境轉爲法身外要訣;分別執著道用密要訣;

  究竟見解密意上要訣;依教如理行法下要訣;

  專心護持正知中要訣。具此等者速詣解脫道。

  我們應當了知善能調伏心相續之內外六種竅訣:一應了知斷除我執之藤蔓乃爲內觀心性之要訣。事事不要以自我爲中心,好事謙讓于別人,壞事自己納受,經常安住于如夢如幻的境界中修習無我空性。二應了知將一切外境轉爲法身而修清淨觀乃爲外竅訣。將諸法觀爲法身無二自現之修法同于修生起次第,比如在修上師瑜伽時,一切都觀爲上師的顯現,因諸法顯而無有自性,如夢幻本體,實爲上師的智慧密意自現,或者說是上師的智慧妙用相、遊舞力現,故通過修行之力,斷除內心對外境的執著,爾時如夢幻之諸法于自己無利無害,本體空性之境界也就自然現前了,這就是外境轉爲法身道用之竅訣。叁應了知當生起分別執著之時,我們應當依教觀其本面,爾時分別念自然消失並與修道融爲一體,如是轉爲道用爲密竅訣。四應了知通過一定的修證能徹底究竟大中觀、大圓滿等見解的密意,于此境界如如安住乃爲上要訣。五應了知依教如理修行,如取舍因果、嚴持戒律、奉行善法等爲下要訣。六應了知專心護持正知正念,不令忘失爲修行之中要訣。修行人一旦散失正知正念,即如行屍走肉般毫無能力,修證功德亦無法生起。凡是具足此等要訣的修行人定能速詣解脫正道。

  欲成佛者重要之六法:雖證如幻警因果重要;

  雖得定解不輕毀重要;雖現助伴依靜處重要;

  雖知無修調妄念重要;無入出定不庸俗重要;…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