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是由自己的惡業所造。如嗔心重者感墮地獄、貪心重者感墮餓鬼、癡心重者感生傍生,非他人把自己推墮此等痛苦中,而是我們自己的惡業所致。
迷亂惡分別念之六法:自心未調外敵無窮盡;
怨敵亦是自心不淨相;尋覓空洞聲響之蹤迹;
于逸然心執著而破立;苦樂不定執著爲固定;
懷恨在心焚毀自相續。
我們應當認知容易引起迷亂的惡分別念之六法:一是自心未調故外敵無有窮盡。如果不善于調伏內在的嗔恨心,那麼外在的怨敵是無窮無盡的。《入菩薩行論》雲:“頑者如虛空,豈能盡製彼,若息此嗔心,則同滅衆敵。”二是一切怨敵都是自心不清淨的顯現,無實有自性。如果心能得清淨,則一切怨敵亦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叁應了知他人的贊歎毀謗等音聲皆由迷亂分別心所安立,彼之體性內外中皆了不可得,唯是分別心的執著,亦是緣起和合的一種假聲相。所以,應當提起正念,切莫對這些空洞聲響的蹤迹苦苦尋覓。四應知自心本來是逸然離戲的,但因無始時以無明遮障不見其本性,起虛妄分別而串習執著其有所破與所立。五是身心所感受的苦樂本來是互相觀待、無有決定性的,但由分別心執取爲有自相的苦樂,因而遇緣觸境總是喜怒于形色,殊不知一切苦樂皆來源于充滿無明習氣的執著心。六是在遇到某些違緣與不順時難以透視其自性,故懷恨在心而伺機複仇,如是以嗔怒之火必將焚毀自己的相續以及多生累劫的一切善根,所以我們應斷除此等迷亂的惡分別念。
遣除迷現大利之六法:于害安忍生起大悲心;
不執爲魔視爲父母師;于執迷亂修煉無實體;
鏟除迷亂根本之自心;一切外緣顯現轉道用;
不外散亂依止對治力。
能遣除一切迷亂顯現、使我們獲得極大利益之法亦有六種:一是無論自己遭到何種損害皆應安忍,以大悲之心觀照造害之人,如是對我們修心有極大利益。二是若將魔障執著爲實有則必遭魔殃,此乃修行之極大障礙。因此,對一切魔障不應執爲實有,而應視之如父母師長般深懷恭敬慈愛之心,如是亦有利于我們的修行。叁是于一切執著與迷亂境現均觀修爲無有實體、空寂離戲之自性,這樣數數修煉就能滅除迷亂執著等一切痛苦。四要鏟除一切迷亂之根本——分別心。若能根除分別心,則諸迷亂亦就隨之而寂滅于本性之中。如經雲:“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五應將一切外緣顯現轉爲道用,簡而言之,即是我們在修行過程中當視一切善緣如夏日彩虹而不起喜執,反之亦不應嗔于惡緣,當視之爲一切順緣的基礎。六應攝伏自心不散亂于外境,一旦分別念現起時,即刻提持正念,以對治力遣除。這樣行持對我們修心有極大利益。
危害自心輪回之六法:身心恒受痛苦無安樂;
尋求現世苦惱無離時;自身未得自在無樂事;
希求興盛無有安樂時;業未盡前遭受輪回苦。
危害身心的輪回法主要可歸納爲以下六種:一是在輪回中身心恒時感受無量痛苦,如身體感受生、老、病、死苦,心裏感受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嗔會苦等,分別心執著諸苦,的確無有少許安樂。如《法華經》雲:“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二是世人爲了飲食受用而早出晚歸,甚至連區區螞蟻也會爲覓食而四處爬行,若我們也如是尋求現世諸法,則永無脫離苦惱之時。叁是在自己的身心獲得解脫與自在前,永無安樂之時。如人世間的叁苦八苦,身心無不爲之所縛。四是希求興盛之人永遠無有安樂的時候。譬如,力求名利雙收之人,往往是費盡心機,百般以詭計爭名奪利,結果卻是求福不得、避禍不及,真是苦不堪言。五乃至我們的宿業消盡之前,必定會遭受充滿罪惡的輪回痛苦。(原藏文中即缺第六法。)
思維一切無用之六法:不入正道所作無用途;
不修善法一切無用途;不行正法長壽無用途;
除正法外饒益無用途;不積二資資具無用途;
未修菩提一切無用途。
我們應思維除修行以外的一切均無任何用處之六法:一是不趨入解脫正道者,一切所作均無用途,即便是達官顯貴、巨賈富豪之人,其所作之事都無意義。二是不修積善法者一切無有用途。我們若能修積善法功德,則于今生來世皆有利益,此外無論擁有何等豐厚的家當、崇高的地位均無意義。叁是若不行持正法,則壽命再長亦無用途。依人身造惡者枉得爲人,彼若得長壽僅是徒增罪苦而無有任何意義。四是除了正法以外,諸如財産、地位等世間利益均無有用途,只有大恩上師以正法對我們所作的饒益才是使我們獲得解脫與安樂之因,也是最有利益與用途之法。五是若不修積福慧二種資糧,則希求一切資具、受用均無用途。因唯有無漏的福慧二資才能助成解脫之佛果,其它的世間資具只能助成輪回的流轉與痛苦。六是除了修持菩提正道之外,一切世間瑣事對于修行者來說都顯得毫無用途。因爲勤苦行持菩提正道之人,能漸近安樂的彼岸,此外,疲于奔命地忙碌世間瑣事的結果只能是沈溺于惡趣痛苦的深淵中而難以自拔。
解脫商主上師之六法:燃慧燈引漂于暗處者;
令處險地衆人入正道;賜予爲水沖者大樂舟;
引陷囹圄衆至解脫地;令沈苦沼者詣解脫地;
以智劍斷束縛者二取。是故當視上師爲真佛。
如大商主般能引導我們趨入解脫安樂寶洲之上師亦應具足六法:一是上師應具有點燃智慧明燈的能力,因爲他要以大悲心引導漂泊于叁有黑暗處的無量衆生。二是上師能令身處罪惡險地的衆生步入光明正道。衆生依自己的無明煩惱昧于因果,造諸惡業,如是身壞命終之後必將墮落惡趣深淵。而與佛無別的上師不忍衆生的苦楚,時時處處廣設方便布教,演示因果真理,引領此等衆生脫離恐怖險境,趨入解脫正道。叁是上師能賜予被叁有苦水、四大瀑流所沖擊的衆生大樂之舟楫,令衆生順利地脫離苦海,到達安樂的彼岸。四是上師能引導身陷執著囹圄的衆生到達自由的解脫地,永遠不爲業惑苦惱囚禁。五是上師能令沈溺苦沼者脫離一切痛苦,詣至解脫之地而獲得究竟安樂。六是上師能以智慧的寶劍斬斷被縛衆生的二取執著。是故應當視上師爲真佛,如雲:“侍師如侍佛,必得佛加持。”如是方能祈望上師引導我們出離輪回的罪苦深淵,現見本有的法身慧命。
無常壞滅有爲之六法:思維因緣聚合故滅性;
昔日生者皆亡故定滅;器情變化無常故定滅;
壽命不定死亡故壞滅;晝夜瞬間即逝故壞滅;
生際必死之故定壞滅。
我們應了知無常壞滅之六種有爲法:一應思維因緣聚合之理,應知世間萬物無有亘古不變者,皆是壞滅的本性,終究趨于滅亡。二應思維昔日生者皆已死亡,回首過去,百年以前之人與事都已經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生滅之循環是必然的。叁是思維器情世間無常。人事萬物變化莫測,今有後無,循環不失。《佛說無常經》中雲:“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譬如路旁樹,暫息非久停,車馬及妻兒,不久皆如是。譬如群宿鳥,夜聚旦隨飛。”又有雲:“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故世間一切人事萬物必定難逃無常的大網。四應思維壽命無常之理。人的一期壽命長短不一,有的朝生暮死,有的叁百六十日亡,長壽者亦少有超過叁萬六千日的。龍樹菩薩雲:“壽命害多即無常,猶如水泡被風吹,呼氣吸氣沈睡中,能得覺醒極希奇。”如是當知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失人身易,得人身難,我等行人當以此教言作爲警世鍾,提持正念,恒不忘失,精進修行,以期早證菩提。五應知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往往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故當思維晝夜瞬間即逝之無常。六應思維生際必死之無常,人之有生即必定有死。我們從降生之時起就步步接近死亡,不知死神何時出現在面前。《彙集經》雲:“所住之處爲無常,故當憶念爲淨土;飲食受用皆無常,觀修禅悅以爲食;床上睡眠亦無常,迷亂修爲夢光明,財物珍寶無常故,應依聖者之七財,親友近鄰無常故,當于靜處修出離;名譽地位無常故,應恒處于低劣位,言談話語無常故,當勤念咒與誦經;信心出離心無常,故應堅定立誓言;思維分別念無常,應具賢善之人格;有爲證相無常故,當至法界之盡地。”因此我們應當深深地思維“人事萬法無常”之真理,徹底放棄對世間妙欲的貪執,生起真實無僞的出離心而策勵精進修行正法。
修持正法功德之六法:信解聽聞佛法與隨喜,
贊頌趨入正法稍行持,皆離輪回播下解脫種。
修持正法之功德有六種:一是信解佛法之功德。我們首先應對清涼的甘露妙法生起希求與信心,如獲至寶般地作意思維。如雲:“無信心之大地,難長功德之莊稼。”可見修學佛法,信心尤爲重要。二是聽聞佛法之功德。如理地聽聞佛法將會獲得不可思議之功德。佛經雲:“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衆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叁應隨喜一切善法的功德,乃至他人一毫之善也要隨喜贊歎,我們若能深心隨喜,必將獲得無量功德。《彙集經》雲:“叁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四是贊頌佛法之功德。我們若能誠意贊歎佛法,也將獲得不可思議之功德。五是趨入正法之功德,如雲:“皈依叁寶,趨入正法,聞思修行,功德無量。”六是雖然不能恒時勇猛精進地修行,但在因緣聚合之時能稍事行持佛法亦將獲得無量功德。譬如敬獻五供、忏悔禮拜、誦經持咒等衆善行皆是殊勝功德之因。如是行持之人的相續中即已播下了解脫的種子,必將超出叁界。
如理行法功德之六法:衆人恭敬贊歎天尊護;
今生多樂死後生善趣;究竟成就圓滿菩提果。
如理行持佛法之功德有六種:一能受到衆人的恭敬。若修行人持戒精嚴,威儀具足,並且時時以慈悲心護念衆生,那麼此人必定會受到衆人的恭敬,古往今來的高僧大德皆以言傳身教證明了這個道理。二能受到人天贊歎。凡是如律如法行持之人,人天都會歡喜贊…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