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32

  ..續本文上一頁殊勝悉地和加持,則于自己的內心會禁不住數數歡喜,且出離心、大悲心、菩提心、智慧等會愈來愈增上,法喜會油然而生;後者遭魔所賜的加持與成就悉地,在這種違緣的驅使下,莫名其妙地會産生一種恐懼的意識狀態,從而迷蒙自心的明清,漸漸地喪失出離心、大悲心等,一切所作亦將轉成魔業。如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出現這種不良狀況,則應立即祈禱上師蓮花生大士加持遣除一切違緣。五應分析悲心利衆與形象利衆的差別,前者真正唯以大悲心利益衆生,無有私欲,一切行爲無不是以利他爲等起;後者心術不正,爲了自己在世間八法上有所成就,不得不在形象上相似地利益他衆。六應分析兩種境界的差別,前者真正安住于明樂無念的法性境界中,于自己的眼耳等諸根自然都會愈來愈增上明清。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說:“出入定中亦有現分與空分之別,現分爲出定,空分爲入定。”這種現分境界在根識面前是無執而明清的,如同聖者看外境,雖了了分明,卻無毫許執著,出定入定一味平等。後者安住的是無記、空落、愕然的境界,自心被一片黑暗籠罩而處于一種迷念之中。是故我們應通過聞思、祈禱上師等方法增上定解與智慧,無誤辨別此等真僞是極爲關鍵的。

  一者即可竅訣之六法:一生即可今斷諸牽連;

  一資即可上師視爲佛;一事即可上師修爲佛;

  一戒即可斷除非法事;一悟即可動念認法性;

  一修即可護持彼境界。聽取此言速成大樂果。

  我們應當了知于一法中能涵攝一切修要竅訣之六法:一應了知一生中最巧妙的修行是斷除自己對今世的諸般牽連與挂礙,即萬緣放下,一心修行,這樣必定能令修者速得成就。二應了知所有的資糧都可以歸攝在一項資糧之中,也就是說只要成辦這一種資糧,即可圓滿修積一切資糧,那就是將自己內心依止的上師視爲佛陀而恭敬頂戴,虔誠專意地祈禱。叁應了知我們若能成辦一件關鍵的事情,則等同圓滿成辦了一切事情,那就是將自己的根本上師觀修爲佛陀,特別是在觀修上師瑜伽時,一定要觀修上師與佛無別。四應了知我們若能守持重要的一條戒律,即可圓滿受持一切戒律,這條戒律就是斷除自己身口意叁門的一切非法之事,如是就受持了清淨的戒行。五應了知我們若能證悟一法,即可圓滿證悟一切法,那就是將自己的起心動念都了認爲法性而如實安住。六應了知我們若能修持一法,即可圓滿修持一切法,那就是毫不散亂地護持前所認識的真如本性之境界,不令散失。凡是能聽取此等教言之修行人,必定速得大樂果位。

  甚深要訣教授之六法:欲得法利心依有利法;

  欲調自續自勸自修法;欲獲法身認識頓現念;

  欲護覺受無散觀心性;欲斷動念舍棄風心法;

  欲趨究竟不改住本性。此乃最深精華之教言。

  甚深修要竅訣之六種教授:一欲獲得法利之人,首先自己的心必須要依于具有利益之正法,並且是契合自己根機之法。因爲衆生根器有千差、佛之法門有萬別,而且都是順應衆生根機而安立乘門的。二欲調自心相續之人,應經常以理智來勸誡自己精勤修法,切莫懈怠懶惰。佛陀曾經這樣說過:“自己是自己的依怙。”叁欲獲得法身果位之人,應當依靠上師所介紹的竅訣來認識自心頓時現起的種種分別念之本性。四若我們欲護持自己通過修行所生起的覺受,則心無散亂一緣安住,時時內觀已認知之心性即可。五若我們欲斷除自己的起心動念,則應舍異風心運行等勤作修法。六若我們欲自己的修證境界趨達究竟之本地(佛地),則自心不加改造而安住本性即可,因爲我們的錯誤概念已被清除,能現見自己及一切事物的真實面貌——究竟實相。此等乃爲最深精華之教言。

  內外緣起竅訣之六法:若生信心抛棄世間事;

  若得加持生起卑微想;若具發心所作皆利他;

  若斷貪執平息世八法;若證勝義自然無二取;

  若督促己恒時勤行善。具此相士趨至叁有岸。

  我們應當了知內證而外現之六種緣起竅訣:一是若人于上師叁寶真正生起了無僞的信心,則一定會抛棄世間八法等一切瑣事。反之,整日忙碌于世間法者,肯定不具足對上師叁寶的信心。二是若我們已經獲得了諸佛菩薩與上師的意傳加持,則自然能息滅自己的傲慢心,一切行爲恒時謙卑、爲人和善,也就是說內心對自己總會生起一種卑微之想,經常輕視自己、看重他人,如斷角的牦牛般毫無我慢之心。叁是若我們已具足殊勝的發心,則自己外現的一切所作所爲皆會以利他爲等起。反之,自私自利者肯定不具殊勝發心。四應了知若已斷除了貪欲執著之人,則自然能平息嗔、譏、毀、譽、利、衰、苦、樂世間八法的貪執心,五應了知若我們已是證得勝義谛之人,則于外現諸法自然不會生起能所二取之執著。若修行人于能所二取固執不舍,則可以肯定他未證達勝義谛之本性。六應了知若我們能經常督促自己,則恒時都能勤行善法。具足此等證相之士夫定能速疾趨達叁有輪回之解脫彼岸。

  大圓滿金剛句之六法:基大圓滿即抉擇心性;

  道大圓滿實修邊解脫;果大圓滿希憂至盡地;

  境大圓滿無有境心執;心大圓滿妄念現助伴;

  義大圓滿動念自消失。誰知此理即是瑜伽王。

  我們應當了知大圓滿金剛句之六法:一應了知所謂的基大圓滿,即是依靠上師的竅訣來抉擇心性本體。二應了知所謂的道大圓滿,即是實修邊解脫之法門,如依上師明示竅訣所抉擇的見解而次第修持,一步步斷除邊執戲論。叁應了知所謂的果大圓滿,即是我們的修證達到極限,希憂一味地趨至于滅盡地。四應了知所謂的境大圓滿,即是無有外境與內心的分別執著,本來心境一味一體故。五應了知所謂的心大圓滿,即是一切分別妄念皆現爲修道的助伴,因爲我們本身沒有什麼值得分別的,那麼又有什麼好執著的呢?六應了知所謂的義大圓滿,即是一切動念自然消失,因爲我們在本初之時,無有念與無念之別,動念隨因緣所生,且緣生緣滅,待了達心之本性後,一切動念便如雲消于虛空般無影無蹤。誰能了知此理即是大瑜伽王。

  生起確信所現之六相:中陰自滅如賢護送者;

  罪障自淨如寶珠自清;覺受自現如酒糟發酵;

  大樂自起如同飲醇酒;心性自得如蜂粘花粉;

  加持自獲如莊稼豐收。現此相時乃大瑜伽士。

  對大圓滿的境界生起確信所現之六種征相:一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時,則自然能滅盡中陰的迷亂顯現,即如旅行者幸遇了一位賢善的護送者一樣,必定毫無迷失地直達彼岸。二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後,則自己無始時來所造的一切罪障都能自然清淨,即如寶珠的本性——自然清徹透明而無絲毫染濁。叁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以後,則自然能呈現出明樂無念的覺受,即如酒糟發酵後自然能噴出股股香甜的氣味。四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以後,則大樂智慧能自然現起,如同飲用醇酒般安享大樂無爲的境界。五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以後,則無須任何勤作,自然能獲得心之本性的證悟,如同蜜蜂在花叢中穿行,自然會粘得花粉一樣。六是當我們獲得大圓滿的確信以後,則自然能獲得一切傳承上師的意傳加持,如同莊稼豐收後,農夫們自然能安享歡樂與幸福。顯現此等征相之人乃爲大圓滿的真正瑜伽師。

  諸修行者不近之六法:供養親友不趨近二資;

  閑時修法不趨近悉地;行善除障不趨近佛果;

  雜言誦經不趨近威力;具德傲慢不趨近證悟;

  搞世間法不趨近佛法。未染此六不近極重要。

  諸修行人應當了知不能接近成就和悉地之六法:一是我們若將自己的財富用來供養親戚朋友,由于他們不是福田的緣故,所以對他們大興供養卻不能趨近福慧二種資糧。二是我們若對修法不能持之以恒,在公務繁忙之時就將修法一事抛之腦後,到閑暇之時方事修法,這樣時修時不修,則不能趨近成就的悉地,只有持之以恒地精進修法才能獲得理想的成就和悉地。叁是無論我們行持任何一種善法,皆應具足賢善而廣大的發心,即所行要以一切衆生的利益爲出發點,如果僅爲斷除自己的障礙而行持善法,則不能趨近圓滿的佛果。四是我們不論念誦經典還是共修都應當斷除閑言碎語等無稽之談,最好以禁語的方式來念修,如是方能增上無量功德的效力,若以雜言誦經、笑語共修、叁門放逸而不謹慎等則不能趨近誦經的威攝力。修行人若具足語言威力,那麼他念誦咒語必將産生極大的加持力,咒音一經衆生之耳,有形或無形都會得到利益。五是當我們通過修行或某種善事而令心相續具足少許功德之時,倘若以此不能增上自己修行的心境,如觀修夢幻反而滋生傲慢者,則不能趨近證悟之無上功德。六應了知作爲修行人,如果整日大搞世間八法,則根本不能趨近出世間之解脫正法,因爲世間法與佛法是完全相左的。我們明了上述教理後,令自己不染著此等不趨近正道之患是極其重要的。

  危險極大教誨之六法:交往野蠻之人危險大;

  以法結緣惡人危險大;無有對治受戒危險大;

  未曾聞思而修危險大;破誓言者修密危險大;

  商主赴海取寶危險大。細察此大危險極關鍵。

  我們應當了知修行過程中危險性最大的六種教誨:一是如果我們不善加觀察而感情用事、盲目地交往一些野蠻的惡人,則危險性之大是難以估量的。因爲在與野蠻人交往的過程中,他們稍微有點不滿足的時候,就會到處讒言誹謗,甚至暗中加害于你,故當遠離這種惡人,不予交往。二是若以佛法來結緣于這些惡人,亦有很大的危險性。倘若上師不善加觀察就大事灌頂,則秉性惡劣之人極易混雜其中,這種惡劣之徒根本不會在乎上師及所賜授之灌頂的殊勝與可貴,非但不知報恩,反而還會恩將仇報,大肆誹謗,以致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業,因此以法結緣惡劣者危險性很大。叁是修行人若無毅力亦無對治心,在這種情況下就匆匆忙忙地受持叁壇大戒是極其危險的,因…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