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淨智慧是極其重要的;修行人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應觀修如夢如幻,恒時堅持無有執著的行徑是極其重要的。
轉爲道用共同之六法:防微杜漸取舍細因果;
循序漸進趨向最高峰;斷除修障行法入正軌;
加行發菩提心離小乘;正行知無自性滅實執;
後行道用叁輪淨回向。具足此六行善入正道。
修行人應將之轉爲道用而共同受持之六法:一是爲能防止錯亂因果的過失,我們應從點滴分毫作起,細致入微地取舍一切善惡因果,從不疏忽蔑視,將之作爲修行的准則。二是我們在修持佛法時,應當遵循次序,逐步漸進地趨向修行的最高峰。叁是我們若欲斷除修行中的一切障礙,那麼自己所行之法就一定要趨入正軌之道。四是我們在實修每一種法時,其加行便是發無上菩提心,此遠離小乘了自了漢的發心,故稱爲加行發心殊勝。五應以叁輪體空的無緣大智慧攝持正行諸法,所修不起絲毫分別實執,故爲正行無緣殊勝。六是我們在修持後行時,將一切善法功德回向菩提,即爲後行回向殊勝,如是以叁殊勝將賢劣諸法皆轉爲道用。凡是能具足此六行之人即已趨入了殊勝之正道。
精通廣大法門之六法:寡聞無用應當通叁藏;
知而不解無用通教言;懼怕深義無用通續部;
跟隨詞句無用知修要;片面宗派無用通全面;
滿腹狐疑無用知定解。誰知此理通達諸法義。
作爲人天師表的修行人應當精通廣大法門之六法:一是修行人若于佛法的知識孤陋寡聞,則對自他都無用,並且還會顯露出愚笨的行爲遭人輕蔑。是故我們應當精進聞思,努力通達經律論叁藏的教義。誠然叁藏十二部的教義浩瀚如海,在末法時期這短暫的一生中要想完全通達是難以成辦的事情,但也應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以自己有限的生命和智慧之力精勤聞思,如是反複揣摩、分析,勵力通達自己所學經論的基本教義也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我們在學修經論時,若僅僅了知一些詞句的表層意義,而不能善解其隱含的甚深真實意義,則對自己學修佛法不會起到實際作用,是故勵力通達上師所開顯的經論教義很重要。叁是若修行人不具深厚的善根與俱生的大智慧,則自然會對大般若經和密法的甚深義理等産生恐懼心理,但應知道僅生恐懼心是沒有用的,我們應當發願一定要精通大乘中觀的深義和密乘經續的教言竅訣。四是當我們在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識時,應百般依止、聞受教言、深解法義。否則,僅僅跟隨經論的詞句而聞法是沒有用的,是故了知修行的要訣並谙持于心很重要。五是作爲修行人我們應該廣聞博學一切經論教典,力圖精通各大宗派的意趣關要,若僅片面地了知某一宗派的教義或偏袒受持而妄駁余宗則無用,且易造成謗法的過患。實際上各大宗派的究竟意趣一致無違,只是權巧方便不同而已。六是我們在聞思的過程中,理應依上師明示的竅訣和自己通過聞思引生的智慧來遣除修行中的一切疑難,若學而不精、滿腹狐疑,則對修行根本無用,故精勤聞思、徹知奧義、深生定解是極其重要的。誰能了知此等無上至理,則一定會通達諸法的真實本義。
修持真實意義之六法:所學一切皆當利他衆;
以大悲心自代衆生苦;所有財富用于積資糧;
護持清淨叁戒與誓言;一切威儀皆莫離法性;
以敬信心誠摯而祈禱。此是聖者風尚當隨學。
我們應當了知修持真實意義之六法:一是所學的一切法皆當利益他等衆生,當念我們聞法修行、積累資糧等都是爲利衆生而作的。二是當我們的身心遭受任何痛苦時,應以殊勝的大悲心來作觀想——自己能以此苦痛來取代衆生的一切痛苦,也就是修自他相換,將自己的安樂給予衆生,衆生諸苦我自己取受。叁是我們應將自己所擁有的世間財富皆盡用于修積出世間的解脫資糧方面。四是我們應當謹慎護持自己的根門,清淨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和不共同的特殊誓言。五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威儀(行爲)皆不可脫離法性的境界而印持。六應經常以恭敬信心誠摯地祈禱叁寶與叁根本而乞求加持。此等行爲皆是聖者們的高尚風範,我們應當勵力隨學。
患病轉爲道用之六法:患病能盡輪回之惡業;
患病能洗煩惱之汙垢;患病則能激發敬信心;
患病則能促進勤行善;患病能令值遇解脫道;
患病則能提高修妙力。是故智者患病轉道用。
修行人應將自己所遭受的一切病患轉爲道用,如是之法有六種:一是當我們的身體罹患種種疾病之時,應當了知通過此次感受病苦能滅盡我們前所造就的流轉輪回的諸般惡業,這實際上也是自己以修行的力量而致重罪輕報的了業方法。二是我們通過患病的苦受能洗滌無明煩惱的汙垢。因爲在病苦的催逼下,修行人心裏能生起大慚愧心,以至從內心深處至誠忏悔累世的一切業障。叁是患病能激發我們對上師叁寶的恭敬信心,因爲無病體健之人通常會懈怠懶惰,總覺得來日方長,修行慢慢來亦無不妥,一旦患病之時,方知四大假合之軀脆弱得不堪一擊,受無常的威脅,我們隨時都有四大分解的可能。故應了知只有上師叁寶才是我們最可信賴的依怙主而趕緊生起恭敬信心並祈求加持,令法融入心,心入于道。四是通過患病能促進我們精勤行持善法之心,切實了知人身難得、無常迅速、生命易失,故于修行會刻不容緩地精進用功。五是通過患病這一方便,能令我們值遇獲得解脫的正道。有些人因罹患重疾而深厭輪回與假合肉身,最終一心向佛、祈求正法而皈依佛門,乃至出家爲僧。六是通過患病的苦受能增強我們追求解脫的意志、提高修行的妙力,更能相續不斷地精勤修行。是故具有智慧之人,在遇到種種病苦之時應當歡喜承受並將之轉爲道用。
宣說了知教言之六法:作害怨魔視爲饒益尊;
親友情感視爲引下敵;自心煩惱視爲荊棘敵;
守護我執視爲作害鬼;逆緣視爲入解脫道因;
美名贊歎視爲惡過患。了知此理而行極重要。
宣說我等修行人應當了知之六種教言:一應將所有對我們作違害的怨魔視爲能作饒益的聖尊,因其對我們的修行有一定的助進利益。二應將對我們牽腸挂肚的親友和情感統統視爲引生迷亂執著、導至我們下墮惡趣的怨敵,因其嚴重地障礙了我們的修行。叁應將自心生起的貪嗔癡等煩惱視爲如荊棘樹般能刺傷我們的怨敵。四應將守護我執的分別心視爲作害的鬼魔般斬除,因爲我們都是以我執而漂泊輪回的。五應將我們所遭受的一切逆緣視爲令自己趨入解脫道之因,正所謂“禍兮福所依”。六應將自己所得到的榮譽視爲罪惡的過患一般遠離。修行人了知此等道理而如理行持是極其重要的。
了義精華教言之六法:無生之中認識迷亂基;
無滅現時根除諸迷亂;證悟無二之時離輪回;
心境自解脫時遣四邊;斷定見解之時離輪涅;
行爲正規之時轉道用。此等即是究竟深義藏。
了義精華教言之法有六種:因諸法本體爲無生,所以我們應當在無生本體之中認識迷亂顯現之基,即本體空性;諸法自性無滅而顯現時,當即就應根除諸迷亂之實執;倘若我們證悟明空無二或生滅一體之時,則能遠離輪回;當我們的修行達到心境自然解脫時,就能遣除有無等四邊之執;當我們在斷定一切都是平等清淨的見解時,就能超離輪回與涅槃之邊以及一切希求、憂慮之相;當我們修行的一切行爲均無執著,並且恒常能安住于如夢幻般無實境界,在修行達到如是真實的正規之時,則一切所作所爲均能任運轉爲道用。此等即是究竟密法之深義寶藏。
擊中要害應行之六法:禀性不變修法莫退轉;
心不動搖莫爲他羞辱;敬信無減莫成偶然性;
注重叁戒莫爲墮罪染;恒時思維死亡莫懈怠;
遇緣對治煩惱自解脫。若具此六實現諸所願。
能擊中我們的要害,而且每個修行人都應行持之六種法要:一是作爲修行人首先應具足的品格是禀性正直、人格賢善、信心穩固而不變異,所以對自己所修之法切莫退失信心或改換門庭修學他法,專一修法很重要。二是我們的心不可被財色等外境所轉,亦不可爲任何世法所動搖,作事應有始有終切莫叁心二意,這樣決定不會遭受他人的羞辱與譴責。叁是我們對上師叁寶的恭敬與信心不能有少許減退,而應不斷地增上穩固。特別是在依止上師聞思修行佛法的時候切莫夾雜偶然性的敬信,更不能以叁分鍾的熱情,一會兒生信心,一會兒退信心,應該具有恒固不退的長遠恭敬與信心。四是作爲修行人我們應注重叁乘戒律,明了開遮持犯,切莫讓自心相續因無知而爲墮罪所染。五應恒時思維死亡無常,以此道理來鞭策我們的精進心,切莫再讓懈怠惡性循環下去。六是會遇任何一種外緣皆應依靠與之相應的方法來對治,如是自己的煩惱就能自然解脫。若我們在修行中能具足此六種竅訣,則一定會實現自己的諸多所願。
顯露智慧教授之六法:無執之中現相顯然住;
無二之中平等坦然住;明淨之中自性清然住;
光明之中自明昭然住;法性之中含笑怡然住;
離意界中廣闊平然住。自性無改成就大圓滿。
能令我們顯露本具之自然智慧的教授有六法:在無有任何執著之中,依緣起現相而安住爲顯然住;若修行人無有能取所取,且在等淨無二的境界中平等安住,如是則爲坦然住;在明清本淨之中安住法界自性爲清然住;在光明之中以自明自知的方式而安住則爲昭然住;在法性之中以大樂而含笑安住爲怡然住;在遠離一切伺察意,仿佛有一種心胸極爲廣闊、能包太虛般的境界中安住爲平然住。如是自性無有任何改造而本然安住,則可謂已成就了大圓滿。
自心與法相融之六法:自證離意本來之智慧;
自然本住修習大光明;不緊不松松緊極適度;
不失不散平等正念攝;散住無偏平等一性中;
離執猶如虛空之自性。此乃自成法身大手印。
我們應當了知能令自心與法相融之六種教言:心與法相融時,各別自證之境…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