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41

  ..續本文上一頁行地方。如今很多人住在城市裏還認爲自己的修行很好,難道這些具實修實證者贊歎寂靜處的詞句都沒有實義嗎?難道他們都判斷錯誤了嗎?”

  積累財物過患之六法:五毒根源貪嗔煩惱增;

  吝啬之因積累餓鬼業;趨向世法遠離菩提道;

  增財守財飽嘗人生苦;相違修法人天相譴責;

  著魔違緣爲之而喪命。是故修正法者當棄離,

  積蓄增上一切諸財物。

  修行人若不修積聖者七財,反而一門心思積累世間有漏的財物,這樣必定會遭受六種過患:一應了知一切財物是五毒的根源,若經常爲積累財物而費盡心機,則必定會令貪嗔癡等煩惱相續增上,愈增愈猛。二應了知相對于凡夫來說,由于無明實執心強盛的緣故,財物自然會成爲他們吝啬之因,如果既舍不得上供下施,亦舍不得自己受用,那麼拼命的積累錢財,想方設法地盡心守護,不僅使自己即生變成了“守財餓鬼”,而且也積累了來世轉生餓鬼的罪業。叁應了知凡是追求財富的人都出自于自己的貪欲之心,爲此他們無疑會愈來愈趨向于世間法而遠離菩提勝道。四應了知財物是痛苦之因,它帶給人們吃喝玩樂的假相快樂中,其實夾雜著無量的痛苦,就象含劇毒而香甜的果實一般,我們食用它將是以極大痛苦而告終。如首先費盡心思積財,中間拼命增財,最後提心吊膽地守財等等,期間飽嘗了人生的種種辛酸與痛苦。五應了知凡是貪求財物之人,其所作所爲都會違背正法之規,如是相違修法之舉,畢竟會遭受人中大賢士與天人的譴責。六應了知喜歡貪求財物之人,往往會爲財物而敗壞人格道德,他們不顧一切,甚至會喪失自己的理智來求取所欲的財物。一旦自己的産業宣告倒閉之時,他們就象著魔般精神崩潰;有者也會因爲財物而引來殺身之禍;有者面臨被強盜搶劫等諸多違緣;也有的已爲了金錢財富而喪命于刀槍之下,這樣的事例非常之多,且都是我們有目共睹的。是故欲修正法之人應舍棄積蓄、增上財物的行爲,依教如理行持。

  善加尋找家人之六法:尋找無變法界好父親;

  尋找自然本智好母親;尋找自然童子好兒子;

  尋找無二雙運好朋友;尋找心性寶珠好財産;

  尋找叁身刹土好住處。具足此等得覺性永地。

  修行人應當善加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家人,如是之法有六種:一應通過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好父親,即本來無有變異的法界本性。因爲我們都是流浪異地、久已離開父母的孤兒,現在依殊勝上師的指點,應該沿著以前出來的路線回頭尋找我們本來的父親。二應通過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好母親,即本有的自然本智,換句話說,就是要我們盡快認識心的本性。叁應通過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好兒子,即本來的自然童子,我們了認了自然本智後,就自然會現前自己本來的覺性童子。四是我們應當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明空無二或智悲雙運這一好朋友,因爲這樣的好友能伴隨我們順利地趨達究竟的本地。五是我們應當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好財産,即心性如意寶珠,因爲這樣的財産能令我們徹底遠離一切痛苦,獲得究竟的安樂。六是我們應當依修上師的竅訣來尋找自己內在本具的好住處,即法報化叁身無別的本淨刹土。若我們能具足此等修行要訣,則一定能獲得本來覺性之永地。

  步入正軌實修之六法:實修輪回護伴之皈依;

  實修永久大業之正法;實修飛馳駿馬方便道;

  實修財中之寶二資糧;實修增上利潤之德行;

  實修營養飲食之竅訣。如是行者獲得師傳承。

  我們應了知步入正軌實修之六法:一應實修能護持伴隨我們脫離輪回痛苦的皈依法,其最簡便的修法,即經常以恭敬信心吟誦皈依偈或四皈依。二應實修永久獲利的大業,即能令自己獲得解脫的正法。叁應實修猶如飛馳的駿馬一般,能令自己迅速獲得成就的生圓次第等方便道。四應實修一切財寶中最殊勝的財寶——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五是我們應當實修能增上一切修行利潤的利他法,也就是以廣修六度萬行等能無間增上一切功德之善行。六應實修法身智慧的營養飲食——直指心要的無上竅訣。如是行持之人必將獲得上師的清淨傳承和意傳加持。

  覺性入道教言之六法:有時觀察自現之順緣,

  了知自現覺受現助伴;有時觀察有害之逆緣,

  即是斷除迷執大要點;有時觀察道友他上師,

  了知賢劣促進自實修;有時觀察四大之幻變,

  了知心性之中無勤作;有時觀察自境建築才,

  了知如幻遣除迷現執;有時觀察他人眷屬財,

  生起悲心斷除輪回貪。總之于諸種種顯現法,

  觀察自性摧毀迷實執。

  令覺性入道的教言有六法:有時候我們應觀察自己的生活資具和住處,其實這些都是修行中自然顯現之順緣,凡是對自己有利的因緣都應觀一觀,了知一切自現的覺受都會顯現爲我們修行的助伴;有時候我們應觀察對自己有害的一切逆緣,諸如別人對自己的惡語詈罵、無端傷害與誹謗等,這些即是能讓我們斷除一切迷亂執著的大要點;有時候我們應觀察與自己共同修行的道友以及其他的上師,通過這些觀察而明確辨析,以便了知賢劣差別,若自己遇到的是具相上師,則應爲此而慶幸,以如是觀察賢劣的方式亦能促進我們自己的實修;有時我們也可觀察地水火風四大的變化,諸如天氣的變化,時而晴天,時而下雨,時而烏雲密布,時而睛空萬裏,通過此等觀察則能了知心性之中是無有任何勤作的,因爲從虛空的本性而言什麼都沒有,但就在這什麼也沒有之中暫時亦有四大的變現,同樣如虛空般無別的本性中什麼造作都沒有,但暫時亦有各種分別念的顯現;我們有時候亦可觀察自境的一些建築物和自己曾擁有過的財物成住壞空的變遷,通過此等觀察則能了知諸法如幻如夢、毫無實質本體之自性,這樣就能遣除一切迷亂顯現的實執心;我們有時可觀察他人的眷屬與財物,見其都是變幻不定之性,當下即能生起悲心而斷除對輪回的貪執心。總而言之,我們對一切種種顯現法都應以理觀察其自性而摧毀自己對迷亂顯現的實有執著。

  觀而真實體會之六法:觀外顯現四季之遷變,

  生起無常厭離迫切心;觀饒益他反受彼加害,

  深深生起不共之厭煩;觀他無故貪戀與嗔恨,

  強烈厭離深感皆無義;觀育兒孫不孝父母親,

  深感指望他人無意義;觀諸富翁死時裸體去,

  深感當斷資具親友執;觀解脫道商主上師恩,

  深心生起敬信淚漣漣。如是于諸苦樂迷亂緣,

  善加思維生厭出離心。

  我們通過觀察而于內心能獲得真實之六種體會:一應觀察外界顯現春、夏、秋、冬四季的遷變交替,心裏自然會生起無常心與厭棄世間而急于出離的迫切心。法王如意寶在無常歌中雲:“由觀器情世間變遷即可知,彼皆引生無常心之善知識。”二應觀察經常以錢財、勝法等精進饒益他衆之人,自己非但得不到報酬,反而還會遭受他人的殘害,這樣我們從內心就會深深生起不共的厭煩之心。《紮嘎山法》中說:“無論怎樣與世間親友接近都無毫許意義,且會增長煩惱;與善知識愈接近,愈會增上心相續中的善法功德。”了知此理,我們自當遠離世間親友而親近善知識。叁應觀察他人無緣無故會對親友産生貪戀、對怨敵生起嗔恨心,由此會生起強烈的厭離心,並深感此等諸事皆無意義。四應觀察他人雖然成年累月、辛辛苦苦地養育了兒孫,但兒孫長大成人以後卻忘恩負義,成爲不孝養父老之孽子,由此深感指望他人是根本無有意義的。若無希望的熱情也就不會有失望的痛苦。五應觀察世間上的富翁,這些所謂的大富翁雖然擁有萬貫家産,但在死亡來臨之時卻不能攜帶分毫,他們也只能赤身裸體地獨自離開人間而往詣中陰的狹道,觀此我們會深深感到做富翁無意義,如是當即就能斷除對一切財富資具與親友的執著。六應觀察解脫道中如大商主般引導我們前進的大恩上師,當我們在波濤洶湧的苦海中掙紮時,是他慈悲地伸出了援救的雙手,將我們從苦難中拽出來,搭上了趨向解脫寶洲的大船。上師對于我們的確稱得上是宏恩浩蕩,觀此我們自然會深生恭敬與信心,以致淚珠漣漣,挂滿腮邊。我們如是對苦樂的迷亂諸緣善加思維後,自然會對世間諸法深生厭煩之心,于生死輪回生大出離心。

  時而詳細觀察之六法:時而觀察自他身行爲,

  見似舞者顯現無實義;時而觀察口中所言語,

  聞似谷聲顯現無說義;時而觀察心現之苦樂,

  知覺性幻顯現實相義;時而觀察動念之本面,

  了知自逝顯現法身義;時而觀察無動之心性,

  見無散收顯現究竟義;時而觀察無尋之直定,

  見無所作顯現心安樂。誰知此理精通甚深義。

  時而詳細觀察之六法:有時候我們可觀察自己和他人身體穿衣、吃飯、行走、坐臥等行爲,當知彼等實際上均無任何實義,見時好似實有,但卻如觀看舞臺上演員所裝扮的天女、魔鬼等顯現一樣,根本找不到天女或魔鬼的真實存在,只是裝束的不同演變而已,其舞蹈者直接顯示了無有實義的本體;有時候我們可觀察自己與他人口中所言談的話語,聞時好象是有,但實際上卻如空谷回聲般顯現了無有真實所說義之自性,我們若能將一切言語觀修爲空谷回聲,則別人對自己的贊歎與誹謗均顯得無利害;有時候我們可觀察自心所感受的痛苦與快樂,尋其來源、住處、去處,覓不可得,正在感受的苦樂之時,當即了知爲大圓滿覺性力的幻化顯現,這就體現了究竟實相的本義;有時候我們可觀察自己相續中正生起的善心、分別心、惡心等動念之本面,了知一切動念皆爲因緣和合而生起,彼又自然散逝,如是即顯現了法身的本義;有時候我們可觀察無有動搖之心性,如果現見無有外散與內收,則能顯現究竟本義;有時候我們可觀察無有尋覓之直定,若見到無有所作的本體,則能顯現心性大樂智慧。誰能了知此等甚深義理,誰就能…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