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依止智者師,
廣聞博思圓滿至究竟;若無加持依怙于此世,
爲魔違緣欺故敬叁寶;于諸親怨未生厭離前,
不出惑泥當離貪嗔魔;未以正念哨兵所攝持,
墜入惡趣澗故不放逸;不具修法軍隊不能勝,
輪回敵故勤行善淨罪;未以無緣攝持有爲善,
不能成佛故當具智慧。如是精進則速成菩提。
我們應當了知修行解脫道妙法之六種征相:一應以極大的恭敬與信心來依止具有智慧的上師,在智者上師面前長久地廣聞博思經論教義,直至自己的學業成就圓滿究竟爲止。二是我們若無具加持的上師叁寶作依怙主,則于此五濁惡世中定會爲邪魔鬼怪等違緣所欺惑,鬼魔作祟必然會障礙行者修行的進程,因此我們應尋覓、依止具德上師,一心恭敬、至誠懇切地祈求上師叁寶賜于加持並作護佑。叁是修行人若于自己的親友與怨敵未生起厭離之心,在此之前則不能出離煩惱的淤泥,因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應當遠離貪嗔之魔,力求達到怨親平等的境界。四是如果我們經常妄失正知正念,或未以正念的哨兵來攝持我們的一切行爲,則一定會失足墜入惡趣的深淵,是故作爲修行人,我們時時應當提持正念,令身口意叁門不放逸而謹慎行持。五是我們若不具足實修佛法那強有力的軍隊,則根本不能戰勝輪回的大敵軍——貪嗔等我執分別心。是故我們應當精勤行持一切善法,以此功德來淨除一切罪障與過患。六是我們在實修佛法的過程中如果未以無緣之空性智慧來攝持,則僅憑一些分別心的産物——有爲善法,根本不能成就佛果,是故具足殊勝的無緣大智慧至關重要。如是精進行持者,必定會速成菩提。
精勤積資行善之六法:恭敬聖者具大功德故,
供師本尊空行極重要;饒益有情具大功德故,
悲心救護苦衆極重要;無偏修法具大功德故,
精進聞思修行極重要;利益他衆具大功德故,
發心講法作衆依怙親;無相無緣具大功德故,
斷除我執我慢與相執;修持實相具大功德故,
修成究竟義之叁寶尊。若如是行速成正等覺。
宣說精勤修積資糧、行持功德之六法:一應了知若人恭敬聖者菩薩,則能獲得極大加持,因彼具有殊勝之大功德,自己的上師、密秘依修的本尊以及空行是我們獲得加持、成就、悉地的根本源泉,故恭敬供養此叁根本極其重要。二應了知以大慈悲心饒益一切有情之善舉具極大功德,是故廣發大悲心去救護一切苦難衆生極其重要。叁應了知具足正確知見、毫無偏頗地修持佛法具足極大功德,如是之故,對于修行人來說精進地聞思修行是極其重要的。四應了知經常利益他衆者,無論施予財利還是法利都會獲得極大的功德,所以我們應當廣發菩提心爲有緣的衆生講經說法,甘作衆生的依怙主與至親。五應了知在修法之時不可著相而求,當修持諸法本無自相、無緣大空性的本體,此修具大功德故,我們應當斷除一切我執、我慢(認爲有我的增上慢)與相執。如是行持者即便只是一念觀修也會獲得無量功德,乃至摧毀輪回的根本。《四百論》中說:“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叁有。”六應了知修習諸法的究竟實相——光明如來藏具極大的功德,所以我們應當圓滿修成究竟真實義之叁寶尊(法身本體)。若修行人能如是行持此等妙法,則必定速成正等正覺的果位。
自己毀壞自己之六法:不聽慈心相告教言者,
如龜出言墜落毀自己;造惡業後欲求快樂者,
如服毒者求樂毀自己;舍棄上師依止惡友者,
如棄送者入敵毀自己;放棄佛法而搞世法者,
如棄王位放牧毀自己。不成此六種人極重要。
我們應當了知自己毀壞自己之六法:一是若不聽取他人本懷善意而慈心相告的教言,則會自取毀滅。比如幹涸湖邊的一只烏龜乞求兩只天鵝帶它去遠方有水的湖泊,烏龜計謀自己咬住木塊中部,兩只天鵝各擡木塊一頭。臨行前,天鵝忠告烏龜切莫說話,就這樣天鵝載著烏龜飛上了天。當它們越過一座村莊時,一群孩童拍手誇贊天鵝聰明,烏龜聞言大爲不悅,爲明示此是自己想出來的主意而開口,結果它落得從高空墜落摔死的慘境。二應了知欲通過造惡業來令自己快樂的人終不會有好結果,比如有些人爲了滿足口腹之欲而殺生,或爲獲得更多的財物而偷盜,或爲滿足自己的欲望而行淫,其實此等都是具罪的惡業、痛苦的根源。再如有些人接受不了精神上的痛苦,想一死了之,妄想通過服毒的方式來求得快樂,此愚昧之舉只能是自取毀滅,且會令相續苦苦增上。叁應了知舍棄自己的上師而依止一些人格卑劣的惡友也是自取滅亡之舉,如同舍棄了好心護送自己度過險境的大勇士,反倒去與凶狠殘暴的怨敵結伴而行者一樣,必定是自己毀壞自己。四應了知若人熱衷于世間八法而放棄佛法不修,則也是自取毀滅之舉,如同國王棄離自己的王位,去作賤民放牧般終將毀壞自己的前途。(此六法在藏文原版就缺兩法)爲防自己變成此六種自取毀壞之人,我們鑒往知來、時時警省自己是極其重要的。
自我忠告不爲之六法:莫入城市依止寂靜處;
莫成剛強叁門極調柔;心勿粗暴一心向正法;
勿成無愧履行所立誓;勿破誓言恭敬師道友;
莫爲苦惱心境當放寬,住于舒適之處極重要。
宣說自我忠告——修行人不應作爲之法有六種:一是我們應告誡自己切莫趨入充滿愦鬧的城市,否則觸境生心而難以抑製貪嗔等煩惱的生起,因爲妙色美境的千姿百態都很誘惑人心,此等均爲散亂身心以致墮落之因。故修行人鐵定心志依止寂靜處專一修行很重要。二是修行人首先應通過聞思樹立正知正念,增上殊勝的智慧之後依教調柔身心,切莫令自己成爲剛強難化的衆生,否則會受到衆人的駁斥與蔑視,而且也得不到諸佛菩薩和善知識的呵護與攝受,故令身口意叁門極其調柔很重要。叁是修行人應當性情和善、恭敬上師、慈悲衆生,切莫縱任自心易怒粗暴、無理取鬧,而應調柔身心,威儀寂靜,一心趨向正法修行。四是修行人應具足知慚有愧的品格,無論作什麼事情都要以自己的身份來衡量,相宜則爲之,不相宜則莫爲。對于自己所立下的一切誓言都應履理而行,總之,要極力棄惡從善,使自己成爲知慚有愧、講信用的人。五是我們既已接受灌頂,趨入密乘,就一定要提持正念,千萬不要破毀誓言。雖然密乘誓言條理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即是恭敬上師、團結道友,也就是說彼此要互相尊重、關愛。六是修行人要懂得自我調解,無論遇到什麼違緣,皆內觀心性,切莫爲某種苦惱所困擾,應心境坦然放寬,安住于能令身心舒適的地方,漸漸的一切苦惱都會煙消雲散,如是善加調解心境極其重要。
慎重思維可惜之六法:深恩老父大恩之上師,
忘記可惜故當敬祈禱;深恩老母六道有情衆,
受苦可惜故當引樂道;自己暇滿難得此叁門,
空耗可惜故利他行善;殊勝道友賜悉地本尊,
棄離可惜故恒敬相伴;勝子自然智慧美童子,
迷失可惜故持法性地;祖傳家寶心性摩尼珠,
遺失可惜故當慎珍愛;若持永久王位此重要。
我們應當慎重思維最爲可惜之六法:一應思維對我們恩深似海的老父親——大恩根本上師,他能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是沈溺生死苦海衆有情的依怙主,如果忘記了這樣的大恩上師,的確非常可惜,是故我們應當經常憶念上師、恭敬祈禱上師,否則我們所修行的道業便不會有成功的時候。二應思維生我、養我、教我做人的大恩老母親——六道衆生,如今她們沈溺輪回,飽受著無量痛苦,如果我們不念舊情,忘恩負義地將她們置之不理,這樣不僅枉負自己修行的初衷,而且也是不仁不義、非常可惜的事情,故應履行初心,廣發大願、不辭勞苦地將一切老母有情引至安樂道中。叁應思維暇滿人身難得而易失,若人在萬難之中獲得了暇滿人身,但卻未能好好地利用起來修行善法,反而放縱身口意叁門——渾渾噩噩地造諸惡業,如是空耗珍貴的暇滿人生是非常可惜的,是故我們應當依此珍寶人身精勤地利益他衆,行持一切善法。四應思維在我們的修行生涯中,殊勝的菩提道友和賜予悉地的本尊對每位修行人來說都是不能缺少的,如果棄離他們而獨立前進則是非常可惜的,是故我們應當恒時恭敬本尊以及菩提道友,並且與他們生死相伴、永不分離。五應思維修行人最殊勝的兒子,即是自然智慧——美妙童子(認識本來的覺性),對此如果不數數地如實熏修或以分別心加以改造,使他迷失而不知去向,則是非常可惜的,是故認識本來覺性、如實受持此法性之堅地很重要。一般來說爲能穩固自己的出離心,偶爾需要修習無常觀、不淨觀、痛苦觀等,但于獲證究竟的解脫來說,心性觀尤爲重要,故應日日不斷地熏修。六應思維我們無始以來代代相承的祖傳家寶——心性摩尼寶珠是很難現前的,一旦現前就應當善加護持,如果將它遺失了,則是非常可惜的。也就是說,我們依靠上師傳授的竅訣而認識自己心的本性以後,要經常如實地修煉,否則就很容易被無始以來深重的迷亂習氣所障蔽,故對此心性摩尼寶珠不斷地修持很重要。修行人若欲受持永恒無有變異的王位——普賢如來的果位,則此等修要竅訣極其重要。
法未修成受苦之六法:投生叁有痛苦雖不欲,
然如以土堵水必承受;年邁腐朽老苦雖不欲,
然如花遭霜打必承受;劇烈難忍病苦雖不欲,
如魚彈熱沙中必承受;自他愛別離苦雖不欲,
然如駱駝失崽必承受;怨魔加害之苦雖不欲,
然如雛爲鹞捉必承受;強烈死亡之苦雖不欲,
然如風中殘燭必承受。思維此等後當勤修法。
我們還應當了知法未修成而導致繼續受苦之六法:一是未事修行之人必定會投生在叁有輪回中感受痛苦,雖然衆有情皆不欲此苦受,但業力尚未消盡之前誰也無法擺脫,如同以泥土去堵塞暴流之水般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是沒有真實的修行功德,就必須承受…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