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毫無錯謬並有大利益之六種法要:一是聽從慈悲上師之教授,無論上師傳講什麼法要,皆應逐一聽從,熟記于心,領受奉行,毫無違逆,時時攝心正念專一精進修持,如是對自己定有極大利益。二是以堅定不移的信心來依止佛陀之教法。《華嚴經》雲:“信爲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叁是修行人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不管是正修還是座間皆應觀察自己所作所爲是善是惡,善則歡喜,並將善根回向菩提,普利一切有情;惡則呵斥,力行忏悔,誓不再犯。我們應當這樣時時檢點自己,勵力軌正自己的發心與行爲。四是思維後世生處之緣起。人人皆有離苦得樂之心,故當爲未來之樂奠定基礎、助成賢善之緣起,其實也就是爲後世往生清淨刹土而修積資糧。凡是欲離痛苦之人,皆應棄惡從善。五是修行人不應過份執著此四大假合之色身及緣起假合之一切資具受用,對一切內身外物皆應看破、放下,如是方能獲得自在之安樂。如雲:“持愛自己災害百損門,持愛有情一切功德基。”六是我們應當恒以諸經續論典之竅訣義來調伏自心相續,如法行持。如是依教修行者能快速地成就佛果。
如理詳細觀察之六法:且觀世間瑣事有益否?
且觀放下財物離人世;且觀恩將仇報之實例;
且觀離開人群獨自去;且觀務農積債自壽終;
且觀權勢名聲棄而亡。如是觀後向內觀自心。
我們應當如理詳細觀察之法亦有六種:一應觀察世間一切瑣事有益否?如護親滅敵、積累財富、經商貿易等對我們自己有無真實的利益,對此應當善加觀察,正確取舍。二應觀察現前所見諸人,無論他擁有多麼優越的物質受用,但在臨命終時,也不得不放下一切財物而兩手空空地獨自離開人間。經雲:“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由此當知積累財物毫無意義。叁是觀察世間中那些恩將仇報之實例,方知饒益親友亦無意義,故應往詣林間獨自修行。四應觀察人際關系是否有意義?當死亡來臨之時,親密的朋友、迷戀的眷屬等一切人群都要徹底離開而獨自往詣中陰界,故知人際交往無有意義。五應觀一觀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們,整日農作,最後無不是積債衆多而自壽終。六應觀察富有權勢名聲之人,看他們最終也無一不棄離一切內身外物而自趨死亡。是故當知“名如好聽之歌,聽過便無,利如昨日之食,食過便無。”如是觀察後,已知世間諸事均無意義,進而向內反觀自心相續,檢查有否上述世間法的執著,有則勵力舍棄,力行斷除。
具大意義無悔之六法:爲法苦行縱死亦無悔;
處于低位遭謗亦無悔;背井離鄉貧困亦無悔;
爲法舍財挨餓亦無悔;棄罪墮入惡趣亦無悔。
具大意義無悔之法有六種(原文中只有五種,請詳察):一是我們爲求佛法而風餐露宿,常受饑寒交迫等苦,無棲身之處,無果腹之食,無禦寒之衣,爲能求得佛法,縱然至死亦無悔意。二是在聞思修行的過程中,自己應忠誠厚道、循規蹈矩地處事,不求名利高位,欣然樂處于低劣下位,縱然是遭受到別人的誹謗與蔑視亦無悔意。叁是爲求正法,我們往赴異域他鄉,四處茫茫,舉目無親,縱然落得食不果腹、捉襟見肘之境亦無悔意。四是我們爲了正法而舍棄一切財物,即使自己挨餓受凍亦無悔意。五是自己明辨取舍,斷惡行善,如是棄離了一切罪業,即便是墮入惡趣亦不必後悔,此墮落之因有可能是往昔所造,受報消業,業消心安,故應逆來順受。
遠離正法劣器之六法:所得皆食不修如老豬;
不能共處自大如孔雀;性情頑固獨斷如磐石;
到處插入不穩如荊棘;自心不調粗暴如毒蛇;
上竄下跳不定如猴子,智淺不懂正法如大象。
故斷此等修法極重要。
修行人應當了知遠離正法之六種劣器(原文中有七種,請詳察):一是所得皆食、不事修行、如老豬一般貪吃又好睡者決非正法之器。二是貢高我慢、目空一切之人,猶如自以爲美豔無比的孔雀,總以高位自居,孤芳自賞,不能與道友和睦相處。叁是性情頑固,獨斷專行,如磐石般剛強難化者,也不堪爲正法之器。四是隨處插入,人格極不穩重,總是隨聲而去,十處打鑼九處有他,這種如荊棘樹般見縫易插者即爲正法之劣器。五是自心不能調柔,性情粗暴,惡心遍布,煩惱深重,如毒蛇一樣之人也是正法之劣器。六是不具威儀,行爲越軌,上竄下跳,毫不穩重,片時難安,猶如猴子。此外,智慧膚淺、不懂正法意義,無論怎樣苦口婆心地爲他灌輸法義,亦不理解少許,猶如大象般愚不可及者也是正法之劣器。是故行者斷除此等障礙,勵力勤修正法是極爲重要的。
不爲劣器所轉之六法:將求今生乞丐逐出門;
喜愛善法天女納入內;擯除貢高我慢之惡鬼;
修行成就前兆持低位;舍棄對治執勝之魔衆;
妄念現伴惡兆視吉祥。具足此等則爲妙法器。
能使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爲劣器所轉之法有六種:一應了知作爲修行人,我們要舍棄耽著今世之利養,如同將乞丐拒之門外一般,這裏將尋求今生物資受用之行爲喻如乞丐。二是將喜行善法喻如姝妙天女,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歡喜從事一切善業,如同將姝妙的天女接納于屋內一樣。叁是將貢高我慢喻如凶神惡煞般的魔鬼,我們應當立即將之擯除。否則,依此我慢,不僅現在功德不生,就是前所造就之功德亦將毀于一旦。四應了知修行成就之前兆,是行爲謙卑,不求名利,攬過于己,揚功于人,身處低位,內閉萬行。五應了知末法時期的某些修行人,自認修行有成,自我感覺分別心的對治也是立竿見影,所修之法亦極其殊勝,甚或以聖者自居,沾沾自喜,這種執勝之魔衆亦應舍棄。六應了知當分別妄念顯現時,我們應將之視爲修行的助伴而轉爲道用,切莫爲之苦惱。要知“不怕念起,就怕覺遲”的殊勝道理。若能了認分別心的本性,這就是智慧,以此攝持則無一不是修行之助緣。視一切惡兆爲吉祥,無論是作惡夢或遇惡事等皆意念爲吉祥的相征,如是轉爲道用是極爲殊勝的。具足此等修行功德之士夫則爲勝妙法器。
究竟正法意相之六法:畏懼死主如被屠夫追;
厭惡輪回如劣丈夫妻;厭煩迷現如吐者見食;
厭棄世法如受密友欺;不願積財如遭霜災田;
斷絕親情如子孫結怨。具足此等即爲法究竟。
修行究竟正法之六種意相:一是人人都畏懼死亡而珍受自己的生命,然卻如同被屠夫追逐的衆生一樣終將一死,是故我們當思維自己隨時都有死亡的可能,趕快提持正念精進修行。二是我們應對生死輪回的大苦海深生厭離,如同性情卑劣的夫妻,總以吵鬧打罵度日,互相厭惡,爲此應當機立斷,揮手決別,義無反顧。叁是我們應如嘔吐者見到油膩的食物一般厭煩世間的一切迷亂顯現。四是我們應如遭受密友的欺騙般厭棄世間法,誓不與之交際,斷絕執彼之心。五是修行人應當生起不願積累財物之心,因爲一切世事榮貴都是毀滅的本性,其實也是一種累贅。譬如農夫,辛勤地耕耘、播種、灌溉,待到莊稼即將成熟之際,卻被一場無情的雪霜毀損,以致顆粒無收,因而心裏十分懊喪。積累財物亦複如是,任何財産都將被無常這一災害消之殆盡,故豐厚的財物最終毫無意義。六是修行人不應耽著親友,眷戀不舍,而應該斷絕一切親情,割愛辭親,只身一人往赴靜處修行。如同與子孫結下怨仇後,痛心疾首故對彼不再生起眷戀之心。具足此等出離心乃爲法的究竟意相。
不具此等意相之六者:雖聞法然爭論詞句者;
雖講法然心生嫉妒者;雖修法然羨慕妄念者;
雖思法然貪求財利者;雖獨處然妄念染汙者;
雖持戒然雜染虛談者。觀具此六衆生當遠離。
我們應當認知不具此等意相之六種人:一是雖聽聞佛法,但喜于爭論詞句之人。二是雖能講法,但心生嫉妒之人。叁是雖有修法,然起種種羨慕等妄念之人。四是雖有思維法義,然貪求財利之人。五是雖孤身獨處,但心相續被妄念染汙、身在深山而心戀紅塵之人。六是雖持戒律,然雜染虛談之人。我們應當遠離具此六種惡劣意相者。
向內反觀自己之六法:觀己輪回之根已斷否?
觀己于親怨有貪嗔否?觀己出門時有貴物否?
觀修行時獲得道相否?觀利他時退失信心否?
觀臨終時出現淨相否?如是而觀則爲最妙想。
我等修行人向內反觀自己之六法:一觀察自己有否斷除輪回之根——分別執著,若已斷則能解脫輪回,否則將永遠沈溺不得出離。二應觀察自己于親怨有無貪嗔之心。因貪愛親友、嗔恨怨敵等不僅非修行人所應行之事,且爲墮落惡趣之禍患。叁應觀察自己在出門時有無貴重物品。因爲隨身攜帶珍貴物品者會處處謹慎、時時擔憂,故此亦非修行人應行之事。四觀自己的修行有否獲得一定的道相。所謂的道相即是調順相續,熄滅貪嗔癡等分別念之烈焰,斷除人法二執。五應觀察自己在利益他衆時,有否退失信心。有些人表面上雖在講經說法,但內心對上師叁寶卻毫無信心,若我們也這樣行持,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所以,要想做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就應當依各種善巧方便生起信心,具有信心後,令之穩固;退失信心者,令之重新生起。如此才不辜負自己的初衷。六應觀察我們在臨命終時能否出現淨相,也就是說應觀察自己是否已爲臨終作好了充分的准備,如積資淨障的瑞相有否現前等等。能如是觀察自相續方爲最勝妙之想。
遠離正法過患之六法:不修法義未念死亡致;
貪圖權勢未知欺惑致;慈愛親友未知必離致;
貪愛欲妙未知多患致;積蓄財物未知終留致;
修行懈怠未知無常致。必須斷除此等之過患。
一般來說,遠離正法是由六種過患所致:一應知懈怠懶惰、不願實修法義的原因就是未憶念死亡無常之理。二應知不擇手段地追逐名利、貪圖權勢,是未了知其僅爲欺惑自心的幻相所致。叁是慈愛親友由未了知一切親友必將離別所致。世人…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