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人應提持正知正念,切莫令自心散亂于色聲香味等五花八門的外境中,以免因放逸無度而生違緣。五是性格不夠隨和、身心極爲粗暴之人,切莫住于不適合自己性格的地方和人群中,以免觸境動怒、造諸惡業。六是作爲修行人我們千萬不要以詐現威儀等五種邪命來僞裝自己的行爲,更不能依此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作者告誡我們,凡是未能斷除此六種非理行爲之人將會爲魔障所欺惑,故當勵力加以斷除。
教誨斷除六種惡劣友:不依一切順世外道徒;
不依追求今生之凡夫;不依無慈自利聲聞衆;
不依無利他心之緣覺;不依求財積財散亂者;
不依貪圖名聞利養者。若依此者將比其更劣。
我們應當聽受教誨而力行斷除與六種惡劣道友的往來:一是絕對不能依靠順世外道的信徒或具有與他們相同邪惡知見的人,因其不承許前世後世等因果原理,乃爲大邪見者,故應棄離這種惡道友,而依止具有正見的善知識。二不能依靠唯求今生衣食等利養的普通凡夫,因其不可靠亦不可信,故當依止無私利衆而求來世的大善士。叁不能依止不具大慈悲心而唯求自我解脫獲得阿羅漢果的小乘聲聞衆,而應依止具有大悲菩提心的大善士。四不能依止無有利他心、唯依十二緣起法自行解脫而獲證阿羅漢果之獨覺,應當依靠恒時利益衆生、永不退失發心的大菩薩。五不能依靠希求財富和喜歡積累財富而散亂身心、虛喪光陰之人,應當依止喜歡修積聖者七財之大善知識。六不能依靠無有真實出離心、喜歡貪圖名聞利養的假修行者,而應依靠具足出離心、真實修持出世解脫法的修行人。我們若不善加取舍而感情用事地盲目依止上述此等非爲究竟的善知識,則不能獲得無上菩提,甚至將使自己的人格、發心、修行等變得比所依之惡友更加惡劣,爲能避免這些弊端,我們理應善加取舍。
宣說重要功德之六法:證無我時憫有情重要;
信空性時警因果重要;住寂滅時離叁有重要;
發布施時不求報重要;守戒律時無慢心重要;
居靜處時減資具重要。若具此六如是成正法。
了知宣說重要功德之六法:一是當我們證悟無我的空性時,自然會悲憫苦惱衆生,此時以大悲而修持最爲重要,如果修行人僅于口頭上說自己證悟了無我空性,而內心卻毫無大悲心,則此證悟應當值得懷疑。二是在我們真正信解空性本義之時,一定要以警惕善惡因果爲重。叁是若我們真正安住于寂滅能所二取的境界時,則當以遠離叁有的煩惱和瑣事爲重。因爲真正獲得寂滅果位時,于叁有的瑣事絕對無有任何貪執。四是在發放布施時,絲毫不希求異熟果報是極爲重要的。五是在守持清淨戒律時,無有我慢之心極爲重要。六是身居寂靜處修行時,知足少欲而減少資具極爲重要。若我們能具足此六法而行持,則必定能如是成就正法。
修行正法必要之六法:學習自己他衆之智慧;
斷除所攝眷屬之懷疑;護持佛教受持微妙法;
了知取舍不入顛倒途;了知高低差別入深道;
了知宗派之義斷歧障。諸說法者當知此等理。
我們應當了知在修行正法時非常必要之六法:一是經常修學串習自己與他衆心相續中的智慧。二是盡力斷除所攝眷屬心相續中的一切懷疑。叁是盡力護持佛教,以理智來遣除他人的邪見,並于心相續中受持佛教之微妙法門。四是了知善惡因果之差別,並正確取舍,千萬不要趨入顛倒因果之歧途。五應了知佛陀爲契合千差萬別根器所宣法門之高低差別,並趨入佛法的甚深要道。六應了知佛教內各大宗派的意趣本義,既不妄駁他宗也不建立自宗,當斷除一切沒必要的破立歧途。諸說法的上師和自修之人都應了知此等道理而如法行持。
值遇一切佛陀之六法:守持叁種清淨戒律者,
修習一緣等持佛陀身;精進恭敬念佛供贊佛;
散亂行事之時觀心性;雖無煩惱亦願投叁有;
毫不散漫精勤行善法;殊勝意樂清淨發善願。
勤行此六蒙受佛攝受。
如同值遇一切佛陀一樣之六法:一是守持了叁乘清淨戒律之人,在此基礎上若修習一緣等持之佛陀身相,則與值遇佛陀沒有任何差別。二是我們以大信心來恭敬佛陀,精進念修佛號、供養贊歎佛陀,這也與值遇佛陀沒有差別。叁是當我們以散亂心行持某件事情時,若能直觀心性本體,則也與值遇佛陀沒有差別。四是自己雖然無有煩惱,並且已經得到生死自在與把握,完全可以安住于寂滅的境界中,但卻不能滿足于自我安享寂滅的狀態,而應廣發大願倒駕慈航,意不容辭地投生到叁有輪回中去廣行救度衆生的事業,這即等同值遇了無量諸佛。五是若我們身心毫不散漫,並能精勤地行持一切善法,則也與值遇佛陀沒有差別。六是若修行人具有殊勝的意樂,則無論成辦什麼事情心都非常清淨,如是經常爲利有情而廣發善願,也與值遇佛陀沒有差別。凡是能行持此六法之人,一定會蒙受佛陀的攝受。
縱遇命難不舍之六法:不舍利他圓滿菩提心;
不舍能仁所宣之妙法;不舍漂泊輪回之衆生;
不舍淨障積資之善根;不舍引道上師本尊衆;
不舍修證聖果之深道。
修行人縱遇命難也不能舍棄之六法:一是永不舍棄利益他衆的圓滿菩提心。二是永不舍棄能仁(佛陀)所宣說之殊勝妙法。叁是永不舍棄漂泊輪回苦海中的一切父母衆生。四是永不舍棄清淨障垢和積累資糧之善根。五是永不舍棄引導我們趨入正道之上師及本尊衆。六是永不舍棄修證無上聖果之深要道。
成爲強力對治之六法:如何貧窮亦不舍善行;
如何賢善亦不輕劣者;雖無人勸亦爲他引道;
雖然利他亦不圖回報;雖受加害亦無報複心;
以正知念行持對治法。
我們應當了知能成爲強力對治之六法:一是無論我們如何的貧窮亦絕不舍棄對一切善法的行持。二是無論自己成爲如何賢善之人,亦絕不輕視下劣之人,並滿懷慈悲心、盡己所能幫助他們。叁是我們既已發了殊勝菩提心,雖然無有他人的勸勉,但也應盡心盡力地引導他人趨入解脫的正道。四是雖然我們白天黑夜都不斷地在利益他衆,但卻不能貪圖絲毫回報的善果。五是雖然我們有可能遭受他人的加害和無端誹謗,但自己的內心也不能産生絲毫的報複之心。六是我們經常應以正知正念來行持一切煩惱心的對治法。
成就菩提之法六方便:慈悲觀待一切諸有情;
如理了知諸法之本性;雖無煩惱亦轉世利衆;
利衆之事永遠不放棄;精勤求得佛陀之智慧;
了知一切無緣如虛空。此乃回向菩提方便行。
成就菩提之六種方便法:一是經常以慈悲心來觀待一切有情,盡力令他們離苦得樂。二是通過聞思經論教典以及上師的教言,我們應如理了知一切諸法的本性。叁是修行人就算獲得生死無懼的把握,能自在地取證寂滅之涅槃,且無有絲毫煩惱,亦不會無自在地流轉生死輪回,但基于大悲菩提心的緣故,亦應轉生世間成辦利益他衆的事業。四是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廣行利益衆生的事業,無論遇到多大的違緣,也永遠不放棄這種神聖的職責。五是我們應當精勤聞思修行,以資求得佛陀的無上智慧。六應了知一切諸法的本體均如大虛空一般無任何所緣。當知此等乃爲將一切善根回向菩提之方便行徑。
宣說六大方便之次第:微善轉成大善之方法,
少許回向以及作隨喜;小事修成廣大福德法,
令他發菩提心入正道;遣除他人心懷嗔恨法,
以四事業隨順利衆生;引導普通衆生學佛法,
言合意語施衣食受用;令已入道之士成熟法,
傳其信解之法贊大乘;令已成熟之人解脫法,
詳說甚深廣大切要法。具此六者利他無困難。
宣說六種次第之大方便法:一應了知能將些許微小善業轉成大善業之方法,即是將自己所造善根廣作回向,于他人所造善根亦誠心隨喜,這是猛增善根的唯一方法。二應了知能將小事修成廣大福德之方法,即是令他人廣發菩提心而趨入解脫正道,如是僅以只言片語也會積累無量功德。叁應了知能遣除他人心懷嗔恨煩惱之方法,即是以息增懷誅四大事業來攝受他衆,恒時隨順一切衆生。四應了知能引導普通衆生修學佛法之方法,即是言說一些令對方合意的語言並施舍一些衣食受用等資具。五應了知爲令已入正道者成熟相續之方法,即是爲其傳授一些信解次第法的殊勝教理,並大力贊歎大乘佛法之功德,令他人生起出離心、信心、悲心、菩提心等功德。六應了知能令已成熟心相續之人獲得解脫的方法,即爲彼等詳細宣說甚深、廣大方面切要之竅訣法。其成熟也可诠釋爲灌頂,解脫法诠釋爲密法的教言竅訣,也就是說當爲已入大乘道者授予灌頂、贊歎密法之功德、傳授修要竅訣。若能具足此六方便法,則成辦利益他衆的事業就無有困難和違緣。
不隨順者入道之六法:令其隨順自行且調柔,
贊他隨喜順從令入道;聲稱您若如理修正法,
我將提供順緣令入法;有時亦以暴力現怒容,
稍許加害令其入正法;揭露過失好心相呵責,
進行試探如理令入道;利益他人至其報恩時,
不求回報而令其入道;于諸有緣衆前現神變,
以此清淨方式令入道。佛子當以方便利他衆。
能教令不隨順者趨入正道之六法:一是對于剛強難化之人,若我們經常和顔悅色地相待,多方善巧令其隨順,而且我們自己的行爲也恒時保持調柔,並經常以美言贊歎彼之功德,常生隨喜,百般順從,這樣逐漸就能令彼相續得到調化而趨入正道。二是爲令對方趨入正道,我們還應善言相勸,提供所需資具,勉力他不要有後顧之憂,諸如聲稱您若能如理修持正法,我將爲您提供修行中的一切順緣(衣食受用等資具),通過如是方便法亦可令不隨順者趨入正法之道。叁是爲能令對方真實趨入正道,有時候上師可顯以暴力、怒容等方式稍許加害,如對某些不如法行持者罰以扣發生活費、暫時取消聞法資格等方式令其痛改前非而令趨入真實正道。四是爲能令對…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