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六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可爲任何魔障所動搖,當如熊熊烈火般盛燃不熄。誰能具足此六法,則可安住于殊勝大乘道之本義。
宣說極爲重要之六法:成辦自利他利極重要;
利益低下衆生極重要;了知衆生恩德極重要;
利樂作害之人極重要;利衆較供養佛陀重要;
棄自樂遣他苦極重要。此等乃爲大乘大宗旨。
宣說對于大乘修行者來說極爲重要之六法:一是以成辦自利和他利比較而言,成辦利他之事業是大乘佛子極爲重要的發心與行爲,這實際上也是最爲究竟的自利。二是以對高尚衆生與低下衆生作利益兩者比較而言,利益地位低下而可憐的衆生是極爲重要的。叁應了知一切衆生對我們成就菩提方面而言有相當大的恩德,如是知恩而修持是極爲重要的。四是作爲修行大乘道的人來說,經常去利樂對自己作害的人是極爲重要的,這樣才能實修怨親平等,而且危害自己的人能成就我們的忍辱波羅蜜多。五應了知供養佛陀和利益衆生兩者比較而言,以慈悲心利益衆生是極爲重要的,衆生歡喜則佛歡喜,究竟來說心、佛、衆生等無差別。六應了知舍棄自己的利樂,力行遣除他人的痛苦,這對我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殊勝行爲。上述此等乃爲大乘佛子修行過程中應奉行的最大宗旨。
極大恩德教授之六法: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
得解脫道害者恩德大;厭離痛苦令己遇正法,
獲得永樂痛苦恩德大;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
獲得無畏鬼魔恩德大;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
獲得利樂嗔者恩德大;猛烈惡緣令己遇正法,
獲無變道惡緣恩德大;他人勸告令己遇正法,
獲精華義勸者恩德大。平等報恩善根回向彼。
對自己有極大恩德之六種教授:一是雖然我們經常會遭受某種意想不到的危害,但經曆這樣的遭遇卻能令自己值遇正法,基于獲得解脫之道的緣故,作害的怨敵對我們的恩德很大。二是因厭離世間的某種痛苦而祈求上師叁寶加持,能令自己值遇正法,通過修行會獲得永恒安樂的緣故,此痛苦對我們的恩德很大。叁是非人所作的種種違害亦會令自己值遇正法,以致獲得大無畏的境界,故鬼魔對我們的恩德很大。四是由于人們的嗔恨能令自己值遇正法,通過修行而獲得了殊勝的利樂故,嗔恨自己的人對我們的恩德很大。五是由于猛烈的惡緣可以令自己值遇正法,通過修行而獲得永無變異之正道故,諸惡緣對我們的恩德很大。六是他人的善言勸告可以令自己值遇正法,通過修行能獲得證法之精華本義故,勸誡者對我們的恩德很大。是故對上述此等有恩于己的衆生,我們應當平等無偏地施行報恩,並將自己的一切善根回向彼等,普願他們離苦得樂,直至成佛。
危害道用推理之六法:受害值遇上師害道用;
怕苦趨入佛門害道用;令生菩提心故害道用;
利衆積資淨障害道用;觀自本面證悟害道用;
增上地道功德害道用。勸行善故危害轉道用。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可將一切危害轉爲道用,如是推理之法有六種:一應思維我們正是在遭受某種違害時才對上師叁寶生起了歸投之心,並值遇上師,獲得攝受,當如是將一切害緣轉爲道用而修。二是某些修行人由于畏懼世間諸苦而趣入佛門修行,這種暫時的違害也轉成了修道之用。叁是通過自己所受諸苦來觀念衆生所受諸苦,自己希求離苦得樂,衆生亦複如是,這就能令自己生起大悲菩提心故,苦害等違緣也成了修道之用。四是我們通過違害的折磨而知萬法無常、虛幻無實的本性,爲出離生死得證佛果,自己知道精勤廣利衆生,修積一切善法資糧,清淨一切障垢,故害緣也可成修道之用。五是當他人爲我們的修行製造違緣時,若觀自己心的本面,即可從違緣中解脫並能依此獲得真實證悟。六是我們通過違害的磨煉而精勤修行,能增上一切地道諸德,故害緣也成了自己修道之用。勸令行持善法的緣故,修行人將一切危害轉爲道用是極爲殊勝的。
成辦他利功德之六法:作爲救脫諸畏護送者;
作爲防護魔障守護者;作爲遣除疾病之醫生;
作爲遣除魔緣之勇士;徹底根除一切業煩惱;
圓滿二資獲得菩提果。功德無量等同虛空界。
成辦他利能獲無量功德之六法:一應發心作爲救脫衆生一切畏懼的勇士,如是爲苦難衆生能賜予無畏布施,成爲彼者護送者,伴隨他們度過難關,當知此行亦能令自己獲得無量功德。二應發心爲有情防護魔障,盡一切力量給予衆生幫助而作爲彼之守護者,如是能獲得無量功德。叁應了知發心作爲遣除衆生身心疾病的醫生,亦能獲得無量功德。四應發心作爲遣除魔緣之勇士,爲衆生遣除魔緣助一臂之力。五應發心徹底根除自他一切衆生之諸業煩惱,此修能獲無量功德。六應發心成辦自他二利,修積圓滿的福慧二種資糧,證得究竟菩提果,如是行持者能獲得等同虛空界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
高度贊歎功德之六法:無余摧毀一切大罪業;
備受一切佛陀之贊賞;斷除輪回成就諸利樂;
得菩薩地成爲應供處;成爲無量衆生之商主;
圓滿暫時究竟之二利。
高度贊歎殊勝功德之法有六種:一是能無余摧毀一切大罪業者功德無量。二是所作所爲如理如法,備受一切佛陀之贊賞者,功德無量。叁是能徹底斷除生死輪回,成就自他究竟之諸利樂者功德無量。四是證得大菩薩之地道功德,堪爲人天之應供處者功德無量。五是以大悲菩提心爲修行的根本前導,成爲無量父母衆生的大樂商主者功德無量。六是圓滿暫時與究竟的自他二利者功德無量。
宣說抉擇實相之六法:實相無有遷變如虛空;
實相不動無滅如大海;實相無念滿願如寶珠;
實相以緣不同如冰片;實相明空無垢如明鏡;
實相無偏周遍如芝麻。以此六相抉擇極重要。
宣說抉擇我們所證悟的究竟實相有六法:諸法究竟的實相本體無有遷變,其本性不動無滅、無念滿願、以緣不同、明空無垢、無偏周遍,此等分別喻如虛空、大海、寶珠、冰片、明鏡、芝麻一般。以此六相來分別抉擇是極其重要的。以上是總說,下面分別解說。
第一猶如虛空之六法:無有偏墮之故如虛空;
無有偏向之故如虛空;無有寬窄之故如虛空;
如有高低之故如虛空;無有形色之故如虛空;
出現諸輪涅故如虛空。
第一實相本體猶如虛空之六法:實相無有偏墮、偏向、寬窄、高低、形色、輪涅等差別所相,如同大虛空。
第二猶如大海之六法:實相廣大無邊如大海;
無實通徹深奧如大海;難以測度無量如大海;
二邊不動清澈如大海;廣界不滅自明如大海;
妄念波濤自解如大海。
第二實相本體猶如大海之六法:實相廣大無邊、無實通徹而深奧、無量而難以測度、以有無等二邊不可動搖1,清澈通透、廣界不滅而自明、妄念之波濤能自然解開,此等諸性即如深廣無垠的大海。
第叁猶如寶珠之六法:無念滿足所欲如寶珠;
滿願亦無偏墮如寶珠;實相自性清淨如寶珠;
妙力中現莊嚴如寶珠;明清無有戲論如寶珠;
一切法界一體如寶珠。
第叁實相本體猶如寶珠之六法:實相無念滿足所欲、滿願而無有偏墮、自性清淨、妙力中現莊嚴、明清無有戲論、法界一體如同摩尼寶珠。
第四猶如冰片之六法:未證顯現輪回如冰片;
感受六道痛苦如冰片;證悟獲得佛果如冰片;
成就寂樂叁身如冰片;基中無有輪涅如冰片;
依緣顯現異相如冰片。
第四實相本體猶如冰片之六法:未證實相顯現輪回、感受六道痛苦、證悟實相而獲得佛果、成就寂樂之叁身、本基中無有輪涅、依種種緣起而有種種現相,此等如同冰片。
第五猶如明鏡之六法:實相基中明故如明鏡;
無有障蔽離垢如明鏡;遊舞不滅現故如明鏡;
體相無二之故如明鏡;無念明性住故如明鏡;
自明本來清淨如明鏡。
第五實相本體猶如明鏡之六法:實相之本基中明明朗朗、無障離垢、遊舞不滅而顯現、體相無二、無念明性本住、自明本來清淨故如明鏡一般。
第六猶如芝麻之六法:佛性遍布衆生如芝麻;
顯現生死因果如芝麻;心性現于外境如芝麻;
境念解脫心性如芝麻;若修則現法身如芝麻;
果位不複成因如芝麻。若知此理精通實相義。
第六實相本體猶如芝麻遍油性之六法:佛性周遍一切衆生、顯現生死因果、心性現于外境、境念解脫心性、修則顯現法身、果位不複成因如同芝麻與油性的關系一樣。若我們能了知此理,則可精通證悟實相的本義。
斬斷二現耽著之六法:以夢比喻顯現直指心,
猶如夢醒自然無顯現,淨除無明自心亦無有,
依此滅除外境之實執;以幻比喻境心證妙力,
了知顯現皆空迷亂相;以影像喻直指心自性,
了知顯現空性離二取;以煙霧喻直指心遊舞,
依此證悟境現自消空;以彩虹喻直指心莊嚴,
如融空中解脫自現智;以水晶喻直指心自相,
心性自相解脫無二智。
我們應當了知能斬斷耽著二取顯現之六法:一是以夢喻之理將一切顯現諸境直指爲心的自現,猶如蘇醒睡夢時,一切夢境自然消逝一般,同樣,只要我們清除了無始以來的無明習氣,自分別心之種種迷亂顯現也就自然消失,了達此喻理後即能滅除對一切外境的實執心。二是以幻化喻境而證悟一切二取之法都是心之妙力妄現而假有的,如是了知一切顯現都是迷亂之境,其本性皆爲大空性。叁是以影像的比喻來直指心的自性,了知一切顯現都是遠離二取等邊執戲論的,本體皆爲空性。四是以煙霧的比喻來直指的心性,了知一切顯現都是自心幻化遊舞之相,依此便能證悟一切境現自然會消融于空性本體中之自性。五是以彩虹的比喻直指心性本來莊嚴之自性,如彩虹自然融入虛空般,一切無明皆可自然解脫,且自現爲法身智慧。六是以水晶的比喻直指心的自相,當知心的自相本來即是解…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