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訣寶藏論釋▪P62

  ..續本文上一頁取之外境的時候。二應了知最後心性集于智慧之中時即是遠離能取之心性、覺性智慧之力被無始之習氣包藏而頓現黑暗之時。叁應了知當地風融入水大之時身體便顯得四肢無力,當體內大小便失禁而出現糞便之時即應及時超度。四應了知當水風融入火大之時,身體四肢便會顫栗不止,面容也會積滿穢濁之塵埃,同時流出口水與鼻涕。五應了知當火風融入風大之時,自己的口與鼻都會顯得異常幹燥,並且喪失身體恒有的溫度,口鼻皆失去往日擁有的亮麗光澤。此時應注意溫度流失的方位,若發現體溫由上往下降,最後集于腳掌部位,則說明彼人將會墮入地獄;若體溫最後集于密處,則說明彼人將轉生爲惡鬼;若體溫最後集于臍間則彼人將轉生爲傍生;若體溫最後集于心間,則彼人將轉生爲人;若體溫最後集于喉間,則彼人將轉生爲非天;若體溫最後集于眼部,則彼人將轉生至天界;若體溫最後集于頭頂而散去,則說明彼人獲得了無上解脫之果。如依破瓦而往生者皆屬獲無上果之人。六應了知當一切風風融入自之神識之時,外氣便顯得異常急促而不能向內吸氣,神識也變得迷亂不清,眼睛自有的光燈完全喪失。當外氣完全中斷之時,其神識便會進入光明的境界,當內氣完全中斷之時,身體與心識便相互分離開來,彼之虛假肉身留存于世間,自性智慧則現入法界之中。這即是最初所顯現的隱沒方式。

  第二六法根機解脫理:宣說六種根機之第一,

  上等根機之中利根者,不現中陰心身分離時,

  自明顯現法性大勝觀,住于遠離戲邊境界中。

  此說第二種六法——不同根機者獲得解脫之理:

  首先宣說六種根機中的第一種,即上等根機之中利根者,他們于命終時不顯現中陰境界,當其身心分離之時,自然能顯現自明大法性的大勝觀,安住于遠離一切戲論邊執的境界中而獲得解脫。

  第二上根之中鈍根者,于叁刹那之中得解脫,

  身心分離第一刹那中,顯現自明無念大法身,

  第二刹那顯現報身光,第叁刹那解脫光明後,

  安住如空等性法身中。

  第二種爲上等根機之中鈍根者,他們將于叁刹那中獲得解脫。在身心分離的第一刹那中,彼之境現中自然顯現自明、無念之大法身的本性;在第二刹那中將顯現報身之光明;第叁刹那解脫于光明之後便安住在如是大空、平等的法身境界中。

  第叁中根之中利根者,一或叁禅定日處昏厥,

  彼者醒後顯現智慧光,身之自光語言之自聲,

  意光線相顯現五日時,知身語意本面而解脫。

  第叁種爲中等根機之中利根者,他們在臨終的一個禅定日或叁個禅定日中會處于昏厥的狀態。待彼等醒覺之後就自然會顯現智慧之光明,當彼身體自有之光芒、語言、自然之聲音以及意識的光線諸相顯現至五日之時,便能通徹了知身語意之本面而獲得解脫。

  第四中根之中鈍根者,叁或五禅定日處昏厥,

  彼醒顯現五智之光明,不生懼怕無畏自現解。

  第四種爲中等根機之中鈍根者,他們在臨終前的叁個禅定日或五個禅定日中會處于昏厥狀態。待彼等醒覺之時就會顯現五種智慧之光明,爾時,不生任何懼怕之心,無畏而自然現前解脫。

  第五下根之中利根者,叁禅定日之中處昏厥,

  彼醒顯現五智之光明,經過五日智慧顯現沒,

  光中現境聲中出光線,光線之中顯現妄念時,

  滅盡昔日外境財人念,同時應當憶念昔正法,

  覺醒對治自明無執著,智慧自現中陰現解脫,

  法界之中現前菩提果。

  第五種爲下等根機之中利根者,他們在臨終前的叁個禅定日中會處于昏厥的狀態。待彼等醒覺之時,亦會顯現五智之光明,這樣的智慧光明顯現須經曆五天的時間,慧光隱沒的同時,光中出現種種境界,聲中又出現種種光線。當光線之中顯現妄念之時,自會滅盡昔日對外境美色、財物以及人的貪念與執著,此時應當憶念往昔聞思之正法,覺醒時若能依佛法竅訣來對治則自明而無有執著,以致于智慧自現之中陰境界中現前解脫,究竟于大法界之中現前菩提果。

  第六下根之中鈍根者,一禅定日神識昏厥中,

  清醒現智一日而隱沒,彼者認爲以前身存在,

  諸根具足無礙遊各處,身心分離尋找境住處,

  隨業力入不同之胎門,獲得具有七德人身後,

  值遇深法彼生得解脫,若是罪業極其深重者,

  不現中陰身心分離時,自現迷惑顯現地獄處,

  造罪中等中陰住片刻,爾後感受其它二惡趣,

  善惡平等中陰時較長,七七四十九日中停留,

  爾後隨其業力而投生,即是法性中陰隱沒時,

  二種鈍根轉世中陰現,是故今當斷惡修善法,

  獲得心性本地極重要,此乃有利教言當銘記。

  第六種爲下等根機之中鈍根者,彼等在臨終的一個禅定日中,其神識處于昏厥狀態,清醒之時現前智慧,曆經一日而隱沒。此時彼者會認爲自己以前的身體至今尚存,並且眼耳鼻舌諸根也圓滿具足,故能無障礙地雲遊于世間一切處所。當身心分離之時便開始尋找適合安住的處所,隨業力的牽轉而進入不同的胎門轉生。若人生前修積善法並獲得過灌頂,則可有選擇性地投生,如是獲得具有七種功德(種性善良、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份優異、財物富足、智慧廣大)的人身後必定能值遇甚深正法,並于彼一生中得到解脫。若亡者是罪業極其深重之人,則其不顯現中陰境現,也不經曆身心分離之時,自現皆爲迷惑而直接墮入地獄。造罪中等之人將在中陰境界中小住片刻,爾後,便去感受其它二惡趣的果報。所造善與所作惡業平等之人在中陰境界中呆的時間較長一些,一般會停留七七四十九日,爾後隨其各自的業力而投生。這些即是法性中陰境界的隱沒時,二種鈍根轉世中陰的情況,了知此等惡怖之境現,我們應提高警惕,從今日起立即斷除一切惡業而勤修一切善法,盡快令自己獲得心性之本地是極爲重要的。這是對自己最爲有利之教言,故當銘記于心。

  上述不同根機者獲解脫的情況,要想更詳細地了知,可參閱《上師心滴》。

  宣說現前究竟果位時,所現真實菩提之六法:

  離諸二取迷亂習氣後,迷現迷執入于法界中,

  如同晴天日輪清淨時,第一具二清淨法身者,

  法界中現法性光明智,離戲光明廣大周遍性,

  任運自成本淨中解脫。

  宣說我們通過修行而最終現前法報化叁身果位之時,所現前的真實菩提果之種種功德,在此歸攝爲六法。現前菩提果位時,我們已徹底遠離了能取所取的迷亂習氣,凡夫地及有學道時所具的煩惱障與所知障以及二障習氣已得清淨。爾後,一切迷亂的境現以及迷亂的執著皆盡消融于大法界的本性中,即如秋高氣爽晴朗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烏雲更是不見蹤迹,日輪則顯得分外明清、淨潔,現前“萬裏無雲萬裏空,萬裏無雲萬裏光”的境界。對此證悟的境界,也許有人會持懷疑的態度,認爲衆生于本基之時乃清淨無染之性,後來卻爲無明障垢蒙蔽真性而起諸迷亂境現流轉輪回,此時雖依殊勝竅訣通過精進實修、淨障而回歸自性之本地,這樣得果以後我們是否還會繼續迷亂呢?答案是肯定的,現證究竟菩提後絕不會再迷亂!因爲衆生的無明煩惱諸障經過大空性的對治力而斷完後決定不會再複生,對此勿庸置疑,在《經觀莊嚴論》以及《大幻化網》中對此有詳盡的解說。

  首先宣說第一種功德:我們現前菩提果時將于內明法界宮中圓滿法身的功德。爾時,具足二種清淨,即自性本來清淨和暫時的客塵垢障清淨,並于法界中自然現前法性之光明智慧,那是離一切戲論、自具光明本性、廣大周遍的,此性非爲因緣所造作而是任運自成,且與一切諸法之本性無二無別,我們必定會在這種本淨一味無別的大法界中獲得究竟的解脫。

  第二清淨圓滿受用身,彼中于諸十地菩薩前,

  顯現猶如彩虹五部佛,圓滿妙相隨好極耀眼。

  第二種功德是受用報身那清淨而圓滿的功德。報身的形象如彩虹一般顯而無有自性,因其爲自現所顯,故只有在十地以上的菩薩面前才能顯現,並且顯現爲五部佛(不動佛、寶生佛、無量光佛、不空成就佛和毗盧遮那佛)的形象,具足圓滿的叁十二相好以及八十隨好,光彩奪目,極爲耀眼。

  第叁猶如月影之化身,現于一切所化水器中,

  事業受生殊勝化身等,隨順不同根機而示現,

  乃至六道各趣存在間,利衆事業不可思議也,

  依此叁身所具六智慧:法界性智法性無遷變,

  大圓鏡智自明普現基,平等性智一味無分辨,

  妙觀察智如所盡所見,成所作智事業不可思,

  任運成智無爲法性者,離喻如來一切智慧主,

  如摩尼寶無念成諸事。

  現證菩提所獲之第叁種功德是猶如月影一般之化身功德。從究竟真實義來說,法、報、化叁身實爲一體,無有分別,然于各趣衆生前因所化清淨不清淨的緣故而示現叁身。此化身顯現即如月亮映照在百千萬數不同的水器中成形一般,如是化身亦應衆生千差萬別的根器而示現種種。所謂佛陀之事業化身也即技藝應身,乃爲佛陀爲教化衆生而示現的種種能工巧匠的化身。如爲教化樂神乾達婆,佛自化爲樂師,演奏乾達婆琴。無論以何種形象出現,都是爲了弘法利生的廣大事業示現。受生化身也即生應身,爲如來示現種種受生的化身以教化有情,如示現生爲帝釋天、斑鹿、飛禽、水、橋、樹木等等變化之身,此等顯現皆爲利益衆生不可思議之幻化。殊勝化身如釋迦牟尼佛于千百萬娑婆世界示現能仁而度化有情。如是等等不可思議之化身無量無邊,皆隨順衆生不同的根機而示現,而且從無間斷,乃至輪回未空之際,六道各趣存在期間,其化身利益衆生的事業永遠是不可思議的。

  依此法報化叁身亦自然圓具六種殊勝智慧。一般來說,法身之智慧主要爲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報身智慧爲法界性智等五種智慧,化身智慧爲無二等性之智慧。然于本論中作者歸攝爲六種:第一…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教科學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