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依止善知識之前,首先應當觀察選擇具有六種善妙法相的上師:一是所依止的上師應經常修積布施、持戒等福德資糧;其種族高貴,心性調柔,非野蠻粗暴的品性。二是所依止的上師,無論是世間學問還是出世間學問皆應通達無礙,見多識廣,通曉一切所知義。一般世間所知,包括作人的基本准則以及法律法規等;出世間所知,包括佛陀留下的叁藏教義等等。否則就沒有能力攝受弟子。叁是所依止的上師應具有高超的智慧,並且已經證悟了法性之義,最起碼于心相續中應獲得一定的證悟暖相,生起甚深的殊勝定解。四是所依止的上師應于精勤修行後出現了一定的證相與成就相,諸如面見本尊、得本尊攝受、知曉弟子心境、能契時契機地授賜教法和修行竅訣等。五是所依止的上師,其相續中應充滿大悲心,具足度化衆生的種種善巧方便,在廣利有情的過程中,無論多麼艱辛困苦,都沒有絲毫疲厭之心,應如是不辭勞苦、一心廣利他衆。六是所依止的上師應當具有殊勝的實修竅訣,並且已得傳承上師的意傳加持,具有能引導衆生趨向解脫彼岸的能力。此六種善妙法相乃爲殊勝大德之高尚風範,具足如是法相之人,我們即可將之奉爲自己終身依止的根本上師。
賢善弟子所依之六法:厭離叁有厭惡諸迷現;
放棄無有必要非法事;抛棄如敵愦鬧散亂事;
毫不希求地位與名利;斷絕親友情面之牽連;
舍棄貪親嗔怨之惡心;舍棄俗世修持殊勝法。
上師在攝受弟子之前,要觀察、選擇具有六種賢善法相的弟子:一是厭離叁有,不求世間八法,極其厭惡世間的迷亂顯現。二是放棄無有任何必要的非法事,也即凡是不利于聞思修行的事情皆要舍棄。叁是能抛棄如同怨敵般愦鬧的城市與散亂身心的種種瑣事。四是心裏毫不希求崇高的地位與名聞利養等。五是能斷絕顧念親友情面的牽連與眷戀之心,徹底割愛辭親,只身遠赴靜處修行。五是親怨平等,舍棄貪愛親友和嗔恚怨敵等一切惡心。六是能舍棄世俗諸事而專意修持殊勝佛法。要想成爲殊勝上師前的賢善弟子,我們就要精進修行,力爭早日具足以上六種法相。
不受他人控製之六法:不成無有自由之奴仆;
不成夫妻無聚之束縛;不成大人自在行正法;
無有羁絆隨心所欲行;不立不能成辦之誓言;
惡業軍隊苦海未湧現。如是自由諸衆當生喜。
作爲修行人,我們應該要有屬于自己的自由空間,如是不受他人控製之法有六種:一是不可成爲無有少許自由的奴仆。因委身奴仆者,成日爲主人忙忙碌碌,完全失去修法的機會。二是不要組成夫妻關系,因爲冤緣的組合與相聚,不會有安甯的時候,許多夫妻往往都是在吵鬧打罵中度過辛酸而又痛苦的歲月,故當解開這無情的束縛。叁是不要成爲富有名份的大人物,如所謂的大管家、大法師、大官員等,他們經常都會忙碌于種種事務而少有自己修行的時間,因此遠離此諸障礙的我們應當默默無聞、自由自在地行持正法。四是無有任何羁絆而隨心所欲地行持種種應修法門,這樣一切所欲皆能圓滿成辦。五是無論我們發什麼誓言,之前都要仔細觀察,深深思維,事事都要量力而行,如是之故則所發誓言都能一一成辦。六應了知當我們往昔的業力現前時,其勢就象浩蕩大軍來臨般難以抵擋,定會身不由己地感受無量痛苦。唯有在這般苦海尚未湧現的前提下,身心才會自由,也能極其調順,無論修什麼法都沒有阻礙。如是遠離一切違緣之我等行者應當生大歡喜心,精勤聞思修行。
諸修行者生活之六法:不墮二邊資具自維生;
明確食量饑飽當平衡;不患四大紊亂之疾病;
享用美味佳肴不過飽;飲食過劣身體不衰弱;
晝夜適度斷除非時餐。此乃修法成功之助伴。
修行人如法生活之法有六種:一是生活適中,不墮優劣二邊。也就是說我們日常所需的資具受用既不能過于優越,亦不可過于低劣,凡事都要適度,當如是維持生活。叁是明確自己的食量,饑飽應當平衡,如果飲食過量,則現昏沈,以致不能如理禅修;若飲食過少,則心念食物亦難以安心禅修。前輩高僧大德通常將容食之胃量分叁份,一份容納食物,一份容納茶飲,留一份空間容納胃酸以助消化食物,這樣饑飽平衡才能有利于修行。叁是盡量令身體健康,不要罹患四大紊亂之疾病,就算是風寒感冒等小疾,也應立即施藥治療,若待小病轉爲大病,將會嚴重影響我們的修行。四是當在享用美味佳肴時,也不宜過飽,應適度或定量而食。五是我們所享用的飲食應當是含有一定營養成份的,若過于低劣,身體會因缺乏營養而自然衰弱、體力散失,這無疑會影響我們的修行。修行人雖不能過度貪愛身體,但也應使之強健,體力充沛才能平安度過艱難的修行旅程。六是晝夜用功修行皆應適度,不能時而勇猛精進,時而懈怠懶惰。用功修行之心應持之以恒,此外尚應斷除非時之餐。這六法都是能令修法成功之助伴,我們應當不斷依修。
激勵信心精進之六法:值遇惡緣生起無常心;
了知因果惡業棄如毒;敬信究竟上師視爲佛;
誠信正法行善生歡喜;信仰僧衆視爲護送者;
欲成佛者盡力勤修法。此爲善緣正士之規範。
能激勵我們的信心而精進修行之法有六種:一是若值遇惡緣則能生起萬法無常之心,從而削弱對諸法的執著心,我們不難發現依惡緣的激勵而舍俗出家的修行人非常之多。二是在我們了知因果的真理以後,則能于一切惡業棄如毒藥般誓不再爲。叁是當我們的恭敬心和信心達到究竟時,則能將自己的上師視爲真實佛陀而仰求加持。四是若對正法生起真實永不退失的信心,則于任何善法都會歡喜行持,無論多麼勞苦也不推辭。五是若對僧衆生起真實無僞的信心,則會將其視爲護送者,因爲他們能護送我們度過充滿罪苦的輪回大海,到達安樂的彼岸。如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遭遇病魔纏繞時可以祈求僧衆,依靠他們的加持力來遣除;臨命終時祈求僧衆能得超度,以助往生極樂淨土。六是凡欲成就佛果者,皆應盡力勤修正法,累積福慧二種資糧,來日必定能如願成就一切智智的果位。此等乃爲善緣修行正士之規範。
調伏淨化自心之六法:邪心不盛法心不改變;
堪忍難忍挫折等痛苦;見輪回過畏懼生厭離;
無有劣器過患心清淨;廣聞博思證悟勝法義;
成深灌頂誓言之法器,猶如海島寶器極罕見。
能令我們的身心調順、淨化之法有六種:一是我們應當觀修上師叁寶之深恩厚德而生起信心,于衆生觀修大悲心,總的來說應滿懷善心,而不令增盛或生起有害于衆生之邪心,並且從不改變勤修佛法的意願,時時以一定的正知正念攝持,這是淨化心靈的象征。二是在修行的旅途中要能堪忍一切難以忍受的挫折等痛苦。本來人生的道路是坎坷而曲折的,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痛苦皆應堪忍,勇于面對,煉就一顆堅強的心來度過一切難關。叁是了認輪回的一切過患後生大畏懼,以致深生厭離而迫切希求解脫。四是具足智慧,心量寬廣,非但無有劣器之過患,而且心境極其清淨。五是通過廣聞博思經續論典,心相續中能證悟殊勝法義。六是能成爲甚深灌頂誓言之殊勝法器。這樣能令法融入相續的修行人在當今時代是很稀少的,猶如海島上的寶器一般極爲罕見。
惡緣不毀修行之六法:身體忍耐形形色色苦;
口中不言無義之绮語;內心承受苦樂賢劣刺;
無人靜處忍受疲厭懼;愦鬧城中無散能對治;
護持學處能伏諸惡緣。具足此等修道順利成。
即便是惡緣亦不能毀壞修行之法有六種:一是身體能忍耐形形色色的一切痛苦,無論是他人的誹謗、蔑視還是饑渴寒熱,抑或自身四大不調等苦均能堪忍。二是口中不言說無有意義之绮語,遠離一切無義之談。叁是內心能承受一切苦樂與賢劣的刺激。要知道一切苦樂不過是心境的種種演變而已,毫無真實自體所在,因此無論遇到樂事還是苦事,既不過喜亦不過憂,心始終要保持平靜。四是在人迹罕至的寂靜處能忍受一切疲厭與畏懼,只身獨處,用功修行。五是即便是身處愦鬧、繁華的城市中,內心亦毫無散亂,能對治自己的一切無明分別心,心境平靜無波,能一如既往地精進修行。六是調順諸根,護持一切學處(戒律),這樣我們就能降伏修行中所遇到的一切惡緣。無論多大的違緣,只要有正知正念就能皆盡使之轉爲道用,謹慎護持戒體,令其不致失壞。具足此等惡緣不毀之六法而修道者將能順利地成就佛果。
相應解脫功德之六法:相應顯宗修持來世覺;
相應密法叁身轉道用;相應究竟之要斷歧途;
相應大乘所作皆利他;相應小乘斷除輪回事;
此修行者心與法相應。
能相應我們解脫功德之法有六種:一是相應顯宗法者能修持來世之聖果,此乃因轉爲道用之法門。二是相應金剛密乘法者,能將法報化叁身運轉于修道之中,一切見聞都是叁身之遊舞力現,無有自相的煩惱,即生修證聖果,此乃果轉爲道用之法門。叁是相應究竟的密要者,能斷除一切修行的歧途。如一位如理修法之人自然不會入于阿賴耶或意識中,他時時刻刻都安住于明空無二之境界中。四是相應大乘法者,由具大悲菩提心故,其所作所爲都是以利他爲因。五是相應小乘法者,由具強烈的出離心故,必定會斷除輪回一切迷亂之事。法融入于心,心入于道,則修行者之心與法都是極其相應的。
摧毀頑固貪執之六法:六境虛妄斷定爲迷亂;
所作無義斷定爲迷亂;貪執欺惑斷定爲迷亂;
名聞利養斷定爲迷亂;怨親不定斷定爲迷亂;
若知無實摧毀迷現執。
能摧毀我們無始以來那頑固貪執之法有六種:一是我們若以理智來觀察色聲香味等六境,則不難了知此等諸法都是虛妄無實的本性,故斷定此爲迷亂顯現,從而勵力斷除一切貪執之心。二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所作所爲一經觀察都是無有意義的,故應以理智…
《竅訣寶藏論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