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第八品 發菩提心▪P4

  ..續本文上一頁論》雲:“賢師前受戒,通達戒儀軌,己持諸戒律,慈悲能傳戒,知此爲賢師。”

  戊二、清淨法器:

  功德圓滿之上師,爲令弟子生歡喜,

  當說輪回之過患,以及解脫利益等,

  初中後之諸善法,贊頌無邊菩提心。

  上師應當以如前所說之理宣說輪回之過患與解脫之功德利益以及菩提心贊頌文,轉變弟子之心,使其發起菩提心。

  戊叁、布置所依擺放供品

  悅意供品嚴飾處,陳設佛像等所供。

  裝飾清潔的房室,散布零星的花朵,安放叁寶佛像,擺設香、燈等供品,聚集人天所喜之資具。

  戊四、幻化會供:

  觀想遍滿虛空界,如海雲聚佛菩薩。

  以妙香、樂器等供養,合掌迎請佛菩薩,念誦《月燈經》中的“發大殊勝菩提心,一切衆生成佛因,此無非法器有情,祈盼十力尊降臨,及時以自大悲力,垂念衆生叁寶尊,祈請佛陀及眷屬,降臨于此意幻處。”叁遍,觀想叁寶從十方刹土降臨而遍布虛空界。

  戊五、如是而行之合理性:

  觀想彼臨極應理,此爲自心清淨力,

  智悲尊主大悲力,佛說如意成所願。

  《寶積經》中雲:“何人作意佛,能仁住彼前,恒時賜加持,解脫一切罪。”佛陀以遍知智慧了知何人祈禱迎請,以大慈大悲觀照,以大神變事業刹那降臨。爲什麼呢?因爲佛陀除了利衆之外無有其他事業,而此乃利益我等衆生之故。佛陀僅爲飲食尚且經遠途去化緣,而應爲發菩提心積福德之衆生的迎請,佛親自降臨更是理所當然的。

  戊六、迎請沐浴佩飾:

  觀想祈請佛菩薩莅臨,彼等降臨空中。

  合掌手捧鮮花後,請住供沐衣飾等。

  觀想虛空界的佛菩薩從叁千世界自處的無量殿降臨,請彼等落坐于日月蓮花珍寶墊上。念誦《勝明續》中所說的“一切衆生之怙主,摧毀野蠻魔軍者,如理了知一切事,祈求世尊臨此處”一遍。觀想諸佛降臨,浴室中有諸多天子天女,手持寶瓶爲無量佛沐浴,待彼等沐浴後以浴巾拭身,獻上妙衣。再念誦一遍“馥郁一淨室,晶地亮瑩瑩,寶柱生悅意,珠蓋頻閃爍。備諸珍寶瓶,盛滿妙香水,洋溢美歌樂,請佛佛子浴。香熏極潔淨,浴巾拭其身,拭已複獻上,香極妙色衣,亦以細柔服,最勝莊嚴物,莊嚴普賢尊,文殊觀自在。香遍叁千界,妙香塗敷彼,猶如純煉金,發光諸佛身。”將諸佛菩薩請入室內于各自墊上落坐。

  丁二(七支供)分叁:一、真實七支供;二、淨化自相續之理;叁、以此可積無量福德之理。

  戊一(真實七支供)分七:一、頂禮支;二、供養支;叁、忏悔支;四、隨喜支;五、請轉*輪支;六、請不涅槃支;七、回向支。

  己一(頂禮支)分二:一、頂禮方法;二、頂禮功德。

  庚一、頂禮方法:

  猶如悅意水池中,含苞待放蓮花狀,

  雙手合掌妙音贊,幻化無數身敬禮。

  合掌方式如蓮花苞狀。《大解脫經》雲:“猶如蓮花苞,合掌于頂上,無數身雲聚,頂禮十方佛。”《普賢行願品》中雲:“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複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

  庚二、頂禮功德:

  大地山海微塵數,叁界無有如是福,

  獲得身禮所覆處,直至金剛大地塵,

  同等數量輪王位,究竟獲得勝佛果。

  叁界中無有能等同于爲發菩提心而頂禮的福德,因爲有人僅爲自利而頂禮也能獲得許多功德。《毗奈耶經》雲:“諸比丘,汝等以信心頂禮有如來發甲之塔,于諸同持梵行者未生嗔心的人,其異熟果將享受等同至金剛大地間極細微塵數之輪王安樂,且生于人天中。”

  己二(供養支)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庚一、略說:

  以真實財意幻供,無上供品作供養。

  庚二(廣說)分二:一、陳設真實供品;二、意幻供養。

  辛一、陳設真實供品:

  以香鮮花酥油燈,淨水神馐與華蓋,

  幡旗寶傘器樂聲,勝幢拂塵腰鼓等,

  身與受用諸資具,供養師尊叁寶等。

  陳設無量的莊嚴供品作供養,《入行論》雲:“于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複獻諸神馐,種種妙飲食。亦獻金蓮花,齊列珍寶燈。”又雲:“金柄撐寶傘,周邊綴美飾,形妙極莊嚴,亦展獻諸佛。”

  辛二(意幻供養)分五:一、供養天物;二、五種無主之供品;叁、有主之供品;四、如海等持之供品;五、不共之供品。

  壬一、供養天物:

  以諸天界悅意物,無量宮具寶璎珞,

  歌舞钹聲妙贊雨,百種勝飾作供養。

  觀想一切世間天界圓滿無量殿、妙音贊歎、普降花雨,供養一切殊勝應供處。《入行論》雲:“廣廈揚贊歌,懸珠耀光澤,嚴空無量飾,亦獻大悲主。”

  壬二、五種無主之供品:

  以一切清淨世界中的無主物作供養:

  以林寶山蓮花湖,天鵝翩翩起舞覓,

  藥等妙香如意樹,垂枝花果作供養。

  蓮花飄動引蜜蜂,手镯嚴飾睡蓮花,

  離雲日月光令開,悅意青蓮皆供養。

  涼風吹拂旃檀樹,散發撲鼻之芳香,

  山洞岩窟悅意處,清水滿池皆供養。

  秋季夜晚皎潔月,離曜群星所環繞,

  璀璨千光日輪飾,四洲世界皆供養。

  鐵圍山等無數刹,圓滿妙欲作嚴飾,

  十方如海塵數刹,悉皆供養佛佛子。

  《入行論》中雲:“鮮花與珍果,種種諸良藥,世間珍寶物,悅意澄淨水。巍巍珍寶山,靜谧宜人林,花嚴妙寶樹,珍果垂枝樹。”又雲:“蓮花諸湖泊,悅吟美天鵝,自生諸莊稼,及余諸珍飾。”

  壬叁、有主之供品:

  妙瓶寶樹如意牛,輪王七寶八瑞物,

  七近珍寶廣大物,供養應供大悲主。

  意幻供養遍滿虛空的供品,即以輪寶、寶珠、玉女寶、大臣寶、駿馬寶、大象寶、將軍寶輪王七寶,白芥子、鏡、酪、長壽茅草、木瓜、右旋海螺、牛黃和黃丹八瑞物以及宮室、臥具、靴履、寶劍、衣服、蛇皮褥與林苑輪王七近寶作供養。

  壬四、如海等持之供品:

  依照《普賢行願品》及供雲咒等觀想而作供養:

  等持意供遍虛空,內外密之供雲海。

  鮮花妙雲飾美宅,藥香甘露之雲聚,

  燈光神馐樂音雲,贊聲海雲皆供養。

  《寶箧經》雲:“美麗鮮花妙華蓋,鮮花光彩極耀眼,種種鮮花遍地開,悉皆供養佛佛子。觀想掌中諸供品,供養一尊佛陀前,如是供養一切佛,仙人等境亦複然。”關于此理《華嚴經》中也有相同的闡述。又《普賢行願品》雲:“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于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壬五、不同之供品:

  內密供品:

  意幻供雲無邊際,散布美女持鬘女,

  歌舞供養天女雲,獻佛菩薩令歡喜。

  觀想遍滿虛空界的金剛色女、聲女、香女、味女、觸女、鬘女、燈女、花女等將各自供品供養佛菩薩,並且自己所珍愛的身體也獻給叁寶作奴仆。《入行論》雲:“浩瀚虛空界,一切無主物,意緣敬奉獻,牟尼諸佛子,祈請勝福田,悲愍納吾供,福薄我貧窮,無余堪供財,祈求慈怙主,利我受此供。願以吾身心,恒獻佛佛子,懇請哀納受,我願爲尊仆。”

  己叁、忏悔支:

  無始串習之習氣,業及煩惱所造罪,

  成爲叁有輪回因,忏悔所有一切罪。

  此處宣說四種忏罪方式:

  (一)所淨罪業之六門:身語意與貪嗔癡。忏悔對境是父母、堪布。忏悔時間即從無始以來到現在。所忏罪業之本性即十不善業等自性罪,若是出家人,還有不持過午不食等一切佛製罪。《普賢行願品》雲:“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也就是說,包括自作或令他作、或隨喜他作遮障善趣與解脫道,並將我們牽引到惡趣受苦的一切罪業。

  (二)四種對治力:對于自己所造的不善業經常生起後悔心爲厭患對治力;造不善業之後又精進行善法爲現行對治力;受戒後不再造罪爲返回對治力;依靠叁寶與菩提心來滅盡、減輕罪業爲所依對治力。《宣說四法經》雲:“彌勒,菩薩若具四法,則能壓製所造所積之一切罪業。何爲四法?即厭患對治力、現行對治力、返回對治力、所依對治力。厭患對治力指若行不善業則多生悔心;現行對治力指雖作不善業亦極爲精勤行善;返回對治力指真實受戒後獲得不再造罪之戒心;所依對治力指皈依佛、法、僧叁寶與不舍菩提心。”

  (叁)淨罪方法有加行、正行、後行。加行時觀想無量佛菩薩並皈依。正行時憶念一切罪業並生起悔心,將自他一切罪業于舌尖上觀想一黑團而忏悔,結果從佛菩薩白毫間放光瞬間令罪業清淨。後行時觀想放射光芒,清淨一切罪業,身體變成如水晶球般清淨透明。口中念誦《普賢行願品》或《入行論》中的“我與十方佛,及具菩提心,大悲諸聖衆,合掌如是白:無始輪回起,此世或他生,無知犯諸罪,或勸他作惡,或因癡所牽,隨喜彼所爲,見此罪過已,對佛誠忏悔。惑催身語意,于親及父母,師長或余人,造作諸傷害。因昔犯衆過,今成有罪人,一切難恕罪,佛前悉忏悔。”之後分別觀察罪業之本體住于何處,于如虛空般的境界中入定,則可清淨罪障。《十方廣大經》雲:“誰人若欲忏罪淨,身體端直觀真義,真實義中觀真義,若見真義則解脫,此乃殊勝之悔淨。”阿阇黎宣說罪業之過患,弟子頂禮、供養,披單搭左肩,祈禱淨除我的罪業,皈依、發心後觀想罪業集于舌尖,念誦“我曾于叁寶、堪布、阿阇黎、父母以及其他衆生前以貪嗔癡而造的一切罪業,今以改過自新之心,于住于十方的佛菩薩前受持菩提心,爲獲得菩提佛果而發露忏悔,發誓從今以後不再就犯”叁遍,後觀修空性片刻。又觀想佛菩薩心間放射白光淨除自他衆生身語意之罪業。之後上師問:“你清楚自己的罪業嗎?能否發誓再不就犯?”弟子回答:“我已清楚自己的罪業,並能發誓再不就犯。”“如此便能淨除罪障。”“感謝上師賜予忏悔的機…

《大圓滿心性休息頌 第八品 發菩提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